《科学是美丽的》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1
《科学是美丽的》教学案[大全]第一篇:《科学是美丽的》教学案[大全]《科学是美丽的》教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丰富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感受科学之美。
2、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论证过程,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
3、通过学习,结合参观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论证过程,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前置作业:1、你认为科学是美丽的吗?你能举些例子吗?2、认真阅读课文两遍,并熟悉课后《练习与思考》。
3、课外查资料,了解作者沈志远的情况。
4、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是怎样的。
5、作者为了阐明科学是美丽的,列举了那些理由,陈述了那些事实?6、你认为课文在写作方法方面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例举说明。
二、导入:在常人的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
自古以来,明月被诗人反复吟咏,写出许多美丽的诗篇,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传说: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奔月……这些故事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可1969年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却是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么玉兔、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虚乌有。
因此有人说,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
可是也有人说,科学是美丽的,那么,科学到底美不美呢?三、了解作者:沈致远,江苏溧阳人,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应邀赴美,先后在纽约理工大学等学校担任研究科学家、教授后转工业界,现在杜邦公司任杜邦院士,从事高温超导电子学及无线电通讯等方面的研究。
沈致远在物理、电子、激光、微波等领域都有建树,发表了各种论文四十余篇,并拥有十一项美国专利他曾多次应邀回国在各知名大学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近年来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从事科学散文及科学诗创作,其中文艺作品集结成书的有《体验美国》和《科学是美丽的》,后者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后,佳评如潮,对科学散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科学是美丽的,这是基于对自然界、生命、宇宙等万物运行规律的探索与理解。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1.2 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美丽。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科学的美丽。
1.4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与意义。
2. 科学的发展历程。
3. 科学的美丽之处。
第二章:科学的定义与意义2.1 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定义。
2. 认识科学的意义。
2.2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2.3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
2. 科学的意义。
第三章:科学发展历程3.1 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
2. 认识科学的重要人物和贡献。
3.2 教学方法讲解、观看视频。
3.3 教学内容1. 科学发展的历程。
2. 科学重要人物和贡献。
第四章:科学的美丽之处4.1 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的美丽。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4.2 教学方法讲解、观看视频、讨论。
4.3 教学内容1. 科学的美丽展现。
2. 科学对人类的影响。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1. 总结课程所学内容。
2.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科学的兴趣。
5.2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5.3 教学内容1. 课程总结。
2. 科学未来的发展展望。
第六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6.1 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6.2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
6.3 教学内容1. 观察与实验。
2. 假设与推理。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七章:科学思维与创新7.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7.2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7.3 教学内容1. 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
2. 创新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科学是美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的美丽,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使其明白科学的重要性和美丽之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其能够深入思考科学的美丽之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有没有美丽的一面?”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活动(25分钟)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列举一些科学的美丽之处,例如:彩虹、太阳、星星等。
然后请几个小组分享自己的答案。
b. 实验观察:选择一个实验,例如:水中的折射现象。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折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美丽之处。
c. 观察与分析: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3. 拓展活动(15分钟)a. 学生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实验,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通过展示的方式,让其他同学了解到更多科学的美丽之处。
b. 科学故事分享:让学生自愿分享一个与科学相关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听说的故事。
通过分享,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的广泛应用和美丽之处。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科学的想法和感受,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1. 手段: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实验观察、问题引导、展示分享等。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科学的美。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体验科学的美丽与魅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与特点2. 科学的美在哪里3. 科学实验与观察4. 科学思维与创新5. 科学家故事分享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的定义、特点和美丽之处。
2. 实验法: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美丽。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科学案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力量。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科学实验和图片的课件,展示科学的美。
2.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实验。
3. 资料:收集科学家故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特点和美丽之处,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性。
3. 实验: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美丽。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科学的美和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表达和沟通能力。
七、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实践环境。
2. 开展科学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科学书籍或文章,扩展知识面。
3. 举办科学知识竞赛或科学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或策略。
《科学是美丽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科学是美丽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含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科学是美丽的阅读答案(有删改。
作者沈致远,选自《花落了还会开吗》)1.“科学是美丽的”,请解说它在本文中的多层含义。
(4分)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引用“碳是女孩之最爱”这首诗的作用。
(3分)3.理解第三段中加方框的语句,调动你的知识积累,在它后面仿写一句话,要求内容恰当,句式一致。
(4分)还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更具朦陇美?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梯回旋曲折的DNA双螺旋更具活力美?还有什么比“纳朱”世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巧结构更具精致美?4.为了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让大家感受科学的美,除了文中提到的绘画、写诗等途径外,你还有什么好的创意?请用简洁的语言陈述你的创意。
(4分) 创意:陈述:答案:1.答案要点:①科学本身的内涵美(各门学科都有自身美;:每门学科中的不同门类都有各自的美;:科学追求真理,揭示宇宙万物的及其变化规律。
)②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美(过程美;顿悟和突破后快感)。
2.这首科学诗用诗意的语言赞美碳的实用价值及其对生命循环重要性,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了科学的内涵美。
3.参考示例:①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源叶绿素中的“绿色秘密”更具神秘美?②还有什么比数学中九宫格更具魔幻美?4.创意:主题班会、图片展览、举办讲座、办科普小报、举办科技节(科技日/科普周)、媒体宣传、利用网络发布科技信息、召并科技发布会等等。
篇2:《科学是美丽的》阅读答案在常人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
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事实是: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
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这恐怕与科学家有一定的关系吧,也许是他们沉浸于科学美中,自得其乐,忘记与大众分享了。
但也有例外,李政道近年来频频撰文著书,极力宣传科学美。
他曾经请了著名画家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等作画描绘物理学的内涵美,这引起了科学界和艺术界的注目。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不仅仅是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种探索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美丽的。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美丽的,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丽。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科学案例,以便进行教学。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实践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材料,以便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科学是美丽的。
3. 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科学的美丽和实用性。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是否有提高。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科学美丽的感悟,可以是文章、日记或短文。
2. 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决,并写出解决过程和心得。
八、课后辅导1. 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检查,给予指导和鼓励。
2.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九、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
2.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法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是什么,科学家的任务。
2.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假设、验证。
3. 科学的美:科学现象的美,科学理论的美,科学实验的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科学的美。
2.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美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科学的美。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科学案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是美丽的》。
2. 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所需的器材。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科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1. 导入:通过引入与科学相关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科学的美。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科学案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与科学相关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奇特的科学现象,如水的相变,让学生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科学的美。
介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和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强调科学的美在于其逻辑性和预测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科学案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
例如,通过分析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释其对天体运动的解释能力,展示科学理论的美。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
例如,进行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定重力加速度,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和乐趣。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6篇通过教案的编写,我们可以明确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案不仅是教学的工具,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是美丽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篇1设计意图: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幼儿对小动物有很强的好奇心。
而蝴蝶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熟悉的小昆虫,它的外观很美丽,因此幼儿非常感兴趣。
《纲要》中指出:我们的教育要追随孩子的兴趣、追随孩子的发现。
正是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我设计了此活动,活动中表演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正顺应了孩子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年龄特点,使其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了快乐。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种类、以及成长过程。
难点:蝴蝶的成长过程。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喜爱蝴蝶、热爱昆虫的情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铃鼓1个;用各种蝴蝶卡片布置蝴蝶展览区;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
活动过程: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蝴蝶展览。
幼儿自由欣赏,观察蝴蝶。
二、利用课件,向幼儿介绍各种类蝴蝶。
幼儿观看凤蝶、蛱蝶、斑蝶、环蝶、枯叶蝶、眼蝶等不同种类的蝴蝶。
三、教师讲述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四、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虫卵、毛毛虫、蛹、蝴蝶2、完整认识蝴蝶生长的4个阶段,了解蝴蝶的生长属于完全变态。
五、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1、口器、脚、触角2、蝴蝶对人们的用处。
(传播花粉、观赏等)六、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幼儿大胆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活动延伸:师生共同动手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蝴蝶。
活动反思:由于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的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动中幼儿了解了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使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得到很好的解决。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的美丽之处,树立科学的精神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的美学价值3. 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4. 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发现5.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法和态度,培养他们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难点:让学生发现科学的美丽之处,树立科学的精神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的定义、特点、美学价值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家的事迹和科学发现,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丽。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实验或实践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科学现象,如彩虹、北极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科学的定义、特点、美学价值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科学家的事迹和科学发现,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丽。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验或实践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科学美丽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思考与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对科学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实验与实践:通过学生在实验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科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科学是美丽的【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通过研读课文,学习作者从表达中心出发,着重领会科学家、艺术家以多种形式展示科学之美的实例,从而使读者间接感受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二)知识目标: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议论文中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从而转变对科学的认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全文,体会科学之美。
2、学习科技文研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科技文的论证方法。
2、理解议论文中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方法】质疑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从生活中的小知识讲起,表明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打消学生对科学的距离感和神秘感。
)科学就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一提到科学,我们就会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一讲到从事这一行的科学家我们也总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有位科普作家——沈致远将会告诉你:科学是美丽的。
二、走近作者:(5分钟)(教师介绍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
)沈致远,江苏溧阳人,1929年11月出生。
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0年应邀赴美,先后在纽约理工大学等学校担任研究科学家、教授,后转工业界,现在杜邦公司任杜邦院士,从事高温超导电子学及无线电通讯等方面的研究。
沈致远在物理、电子、激光、微波等领域都有建树,发表了各种论文四十余篇,并拥有十一项美国专利。
他曾多次应邀回国在各知名大学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近年来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从事科学散文及科学诗创作。
其中文艺作品集结成书的有《体验美国》和《科学是美丽的》,后者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后,佳评如潮,对科学散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35分钟)1、提问:议论文的基本思路(结构)是什么?明确: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请你按照这一思路划出课文结构:明确:文章共18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论点——科学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