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之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宋】陆游
- 格式:ppt
- 大小:174.50 KB
- 文档页数:2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②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③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④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⑤【注释】①师伯浑:字浑甫,四川眉山人,擅诗文,隐居不仕。
乾道九年(1173)夏,陆游调任嘉州,经眉州与师氏结识。
淳熙元年(1174)春,陆离嘉州,四年后师氏即卒。
②清笳:凄凉的胡笳声。
③铁骑(ji):披铁甲的骑兵。
雁门:关名,在山西代县西北,古时边塞要地之一。
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
④睡觉:睡醒。
觉,觉醒,醒来。
漏:古时计时器。
漏断,漏壶中水滴光,意为夜深近拂晓。
⑤自许:自信。
封侯:用班超立功异域,封侯万里意,指建功立业,抗敌报国。
【译文】在雪光映耀的清晓,一片笳角悲壮之声四起,我不知道梦中到了何处?只见一队队铁甲骑军衔枚无声挺进,望去似洪流般静静流驰。
想来一定是关河之外,雁门关西,青海湖边了。
待到醒转,唯有冷灯寒焰暗照,漏声也已响断,夜已极深,月也西斜映在窗纸。
啊,我年轻时自信此生定能“万里封侯”,报效家国,可是有谁知我,即使屡遭挫折现今两鬓残白,心仍未甘呀?!【赏析】俗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般说来,梦乃是积淀在大脑皮层深处的思绪的幻现。
陆游独多梦诗梦词,此类记梦之作或真实记述,或托梦以明志,其旨归是一致的。
此词和他的著名的“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诗篇同出一心,是这位满怀“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期望的老诗人抒怀之作。
梦境愈写得热烈,现实处境的萧瑟凄清愈衬现得强烈、显明。
结句既坚毅,又悲凉;既昂奋,又沉痛。
冯煦以为放翁词的“逋峭沉郁之概,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似当以这一类作品为准的。
陆游与乐山有关的诗歌本文收集的诗歌包括陆游在嘉州任职期间的诗歌、路经嘉州的诗歌、离开嘉州后的一些诗歌。
目录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 (4)思政堂东轩偶题 (4)荔枝楼小酌(二首) (4)嘉阳官舍奇石甚富,散弃无领略者,予始取作假山。
因名西斋,曰小山堂,为赋短歌 (5)望云楼晚兴 (5)护国天王院故神霄玉清万寿宫也废圮略尽而规 (6)登荔枝楼 (6)再赋荔枝楼 (7)能仁院前有石像丈余盖作大像时样也 (7)谒凌云大像 (7)凌云醉归作 (8)独游城西诸僧舍 (8)西林院 (8)听事前紫薇花二本甚盛戏题绝句 (9)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 (9)癸巳夏,旁郡多苦旱,惟汉嘉数得雨,然未足也。
立秋夜三鼓雨,至明日哺后未止。
高下霑足,喜而有赋(二首) (9)晚登望云(二首) (10)立秋后十日风雨凄冷独居有感 (10)晦日西窗怀故山 (11)秋日怀东湖(二首) (11)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 (12)得成都诸友书劝少留嘉阳戏作 (13)道院 (13)醉中感怀 (13)玻璃江 (14)夜思 (14)雨夜怀唐安 (14)迎诏书 (15)秋夜遣怀 (15)雨中至西林寺 (16)休日登花将军庙小楼 (16)深居 (16)秋夜独醉戏归 (16)感事 (17)醉乡 (17)次韵师伯浑见寄 (18)社前一夕未昏辄寝中夜乃得寐 (18)晚雨 (19)社日 (19)夜雨感怀 (20)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 (20)九月六夜梦中作笑诗觉而忘之明日戏追补一首 (20)重九会饮万景楼 (21)久客书怀 (21)初报嘉阳除官还东湖有期喜而有作 (22)闻勾龙司户会客山亭送酒殽及橄榄并简诸同僚 (22)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 (23)何元立示九日诗卧病累日乃能次韵 (23)成都行 (24)闻虏乱有感 (24)醉歌 (25)初寒 (26)木山 (26)寒夜遣怀 (27)嘉阳绝无木犀偶得一枝戏作 (27)雨后登西楼独酌 (28)喜晴 (28)晓出城东 (28)宝剑吟 (29)十月一日浮桥成以故事宴客凌云 (29)闻王嘉守叟讣报有作 (30)出城至吕公亭按视修堤 (31)登楼 (31)醉中作(四首) (31)观大散关图有感 (32)嘉州守宅旧无後圃因农事之隙为种花筑亭观甫成而归戏作长句 (33)连日扶病领客殆不能支枕上怀故山偶成 (34)余往与宇文叔介同客山南今年叔介客死临安十月十一日夜忽梦相从取架上书共读如平生读未竟忽辞去留之不可曰欲归校药方既觉泫然不能已因赋此诗 (34)金错刀行 (34)言怀 (35)十月九日与客饮忽记去年此时自锦屏归山南道 (36)冬日 (36)十月十四夜月终夜如昼 (37)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37)梅花(四首) (38)西园 (39)胡无人 (39)长门怨 (40)长信宫词 (41)铜雀妓 (41)得韩无咎书寄使虏时宴东都驿中所作小阕 (42)晓坐 (42)断碑叹 (43)夜行至平羌憩大悲院 (43)迓益帅马上作 (44)蜀酒歌 (44)十一月八日夜灯下对梅花独酌累日劳甚颇自慰 (44)最后草书歌诗戏作 (45)古藤杖歌 (45)岁晚书怀 (46)累日倦甚不能觞客睡起戏作 (46)种花 (46)雨中登楼望大像 (47)迎赦呈王志夫李德孺师伯浑 (47)冬日 (48)雨中睡起 (48)十二月初一日得梅一枝绝奇戏作长句今年於是四赋此花矣 (48)无题 (48)快晴 (49)独坐 (49)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 (49)题龙鹤菜帖 (50)春愁曲 (51)荀秀才送蜡梅十枝奇甚为赋此诗 (51)离嘉州宿平羌 (51)瑞草桥道中作 (52)游修觉寺 (52)双柏 (53)戍卒说沉黎事有感 (53)平羌道中望峨眉山慨然有作 (53)次韵何元立都曹赠行 (54)次韵杨嘉父先辈赠行 (54)井研道中 (55)舟中对月 (55)感旧绝句(七首之六) (55)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 (55)洪雅葛仙砚 (56)疏雨 (56)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厌烦只欲长面壁,此习安得顽如石。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陆游一生勤奋创作,流传至今的诗就有九千四百多首。
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的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正如《唐宋诗醇》卷四二所说:“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
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本,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
”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
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
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临终时,还写下来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表露出念念不忘祖国统一的一片丹心。
陆游满怀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而现实社会却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
于是诗人便通过发挥充沛的想象,或运用独特奇妙的夸张,淋漓尽致的表达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雄心壮志。
陆游的诗中,还有不少篇章韵致翩翩,风采流溢,恰似画轴,有如乐曲,描绘了祖国山河的美好,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一、抗敌救国愿难成抗金救国、恢复中原是陆游一生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读兵书、学剑法,渴望有朝一日报效国家。
陆游四十八岁的时候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驻军南郑。
这里临近宋金对峙的前线,地理形势雄险。
陆游报国心切,经常身着戎装,观察地形、侦探敌情、检阅部队、打猎练兵、参加军中的歌舞宴会,他也到过敌占区,和敌人发生过遭遇战。
这种军旅生活鼓舞了他的战斗意志,激发了他的诗情。
他诗歌中抗敌救国的感情更为饱满,几乎无事不言及恢复。
他观画马,就想象铁骑北伐:“毛骨若比三千匹,衔枚夜渡桑干北”(《龙眠画马》);他赏牡丹,则联想到洛阳沦陷:“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尽箠鞭羌胡”(《赏山园牡丹有感》);他看草书,忽然想象中原平定的景象:“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夜半一番雷雨,他想到这是上帝震怒,惩罚了入侵者,旧京父老请皇帝车驾北还:“中原腥膻五十年,上帝震怒初一洗……长安父老请移跸,愿见六龙临渭水”(《中夜闻大雷雨》)。
陆游简介陆游名人传记陆游简介陆游名人传记引导语:陆游是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出自江西诗派而又不局限于江西诗派,他的诗歌以其高度的爱国思想和独具一格的“放翁体” ,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下面是关于陆游的人生传记,欢迎大家阅读!○陆游的生平陆游(1125—1210) ,字务观,晚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生长在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氛围的仕宦之家,曾祖陆?、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在经学或文学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陆游降世时,正值金军灭辽后南下攻宋的动乱时期。
他的父亲做到淮南计度转运副使,在卸任回京的途中,陆游出生于淮水之滨。
尚在襁褓之中,他便随着家人流寓荥阳。
次年,金兵攻陷北宋国都汴京。
陆游的父母带着他自中原“渡河、沿汴、涉淮、绝江,间关兵间” ,归山阴(《诸暨县主簿厅记》)。
金兵过长江后,又逃到东阳(今浙江东阳) ,直到他九岁时才重返山阴,他的童年是在“儿时万死避胡兵” 的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人,他所结交的多是一些爱国志士。
父辈交往中的言谈对陆游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陆游在他晚年所写的《跋傅给事帖》里回忆当时的情况说:“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 ,在他的幼年时期,就已经萌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感兴》) ,青年时代便立下报国的壮志。
陆游以荫补登仕郎,绍兴二十二年(1152) ,陆游被荐参加锁厅试,即在职考试,第二年,他参加礼部考试。
当时秦桧因孙子秦埙被降低名次发怒,加以陆游又“喜论恢复” ,“语触秦桧” ,因此陆游竟遭黜免。
从此陆游返归乡里,一面致力于诗歌的写作,一面研读兵书,学习剑法。
秦桧死后五年,绍兴二十八年( 1158) ,陆游才去福建宁德县任主簿,后改授敕令所删定官,绍兴三十一年(1161)被罢归乡里。
这时,曾几也住在会稽。
陆游十八岁就从曾几学诗,这时来往更密切,他说,“无三日不进见,见必闻忧国之言。
陆游诗的爱国情怀最初接触陆游诗歌时,为之倾倒的是他那首《钗头风》:“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那种一往情深、缠绵悱恻的感情让人既羡慕又哀戚。
但随着进一步的接触,我才发现陆游诗真正打动人的不是他的儿女情怀,而是他的爱国怀怀。
一、反映南宋苟且偷安的现实,抨击主张苟和的投降派在陆游所处的时代,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苟县偷安、不思收复、屈辱苟和,这种奇耻大辱,这一社会现实,是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所不能忍受的。
雪耻御侮,收复失地,是每个爱国志士的抱负,陆游也不例外。
他不能亲临战场,就拿起笔作斗争,对投降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和尖锐的讽刺。
如《关山月》所写的: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在这首诗中,陆游用对照的写法:遗民们是渴望恢复的;战士们是极愿为国效死、杀敌立功的;只有“朱门”在那里酣歌醉舞,甘心向敌人献媚纳贡。
从这三个方面的鲜明对照里,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就其所表现的内容来说,概括了南宋时代的社会现实,真可以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然而作者却又不是像镜子一样纯客观地把事物再现出来,而是贯注着自己强烈的感情。
二、表现对家乡、对祖国的挚爱深情看到自己的家乡遭到沦陷,看到自己的祖国软弱无能,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公民,谁都会为之心酸,谁都会为之掉泪,更何况,作为一名一直视祖国的兴衰荣辱为己任的爱国诗人,又怎么不爱自己的家乡、不爱自己的祖国呢?他对家乡、对祖国的那种深沉的爱不亚于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的那种爱,他的这种爱已经渗透到了他的诗篇里。
陆游纪梦诗成因浅析(一)关键词:陆游纪梦诗爱国情感文化心态创作方法摘要:陆游的纪梦诗是诗人抒发爱国情感和理想追求一种特别方式。
陆游之所以运用纪梦的表达方式,有其个人与时代的原因。
对陆游的纪梦诗进行归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纪梦诗的产生是诗人内在爱国情感的爆发,是其所处的南宋时代士人的文化心态的综合体现,是诗人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载体和外现。
纪梦诗在陆游的诗歌作品中占相当分量。
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价说:“即如纪梦诗,核计全集,共99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
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
”①陆游的纪梦诗把追求宏伟理想的言志传统与炽热的情感抒发融为一体,将理想与梦幻完美融合,实现了情、志二者完美的艺术结合,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陆游之所以运用纪梦的表达方式,有其个人的原因,更是其所处的时代使然。
本文对陆游的纪梦诗进行归类分析,认为诗人内在的爱国情感和他所处的南宋时代士人的文化心态及诗人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共同决定了其纪梦诗的产生。
一纵观陆游的纪梦诗,大概有三种类型:1.盼收复,梦北定的理想之梦。
陆游出生于公元1125年。
他降生的第二年,便发生了徽宗、钦宗被俘的“靖康之变”。
公元1141年,即陆游十八岁时,南宋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南宋失去了淮河和大散关以北的大片国土。
身负亡国之辱,面对大片国土的沦丧,陆游撕心裂肺,他日日企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陆游在《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写道:“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表现其屡遭挫折但始终没有被磨灭的光复故土的雄心壮志。
《枕上》诗明白地表明了诗人急盼收复的心愿,诗曰:“枕上三更雨,天涯万里游。
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
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
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
”诗作借用汉武帝时李广之事,希望南宋朝廷能起用良将,打退金兵,收复失地。
陆游常常借梦中的胜利来寄托恢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理想愿望。
例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
与北岳有关的诗词
1《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宋•陆游
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
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
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
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
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译文:军队士气高涨,陈兵塞上,在东边靠近黄河的地方设下主帅的军帐。
白天向敌方羽书传檄发出招降书,晚上脱下貂皮军装安抚降敌。
将军的马厩里养着汗血宝马,猛士的腰间插着画着虎头的弓箭袋。
台阶前立着明晃晃的大刀,门外竖着威严的画戟。
北风席卷大地,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转眼之间积雪就有一丈多了。
谁说战士的铁甲冰冷彻骨,招降安抚的仁义就像披着棉衣一样。
金人占据的土地尽数收复,太行北岳一带都平安无事。
国家版图尽数恢复,作歌给天山下的青年健儿们歌唱。
2.《登恒山》明•汪承爵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译文:高耸入云的山堪称是天下的屋脊,可见此山山势极高。
有八条河流在山下向西南方汇合,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
仙台近对着太阳与高远的太阳相映照,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
我还有搜奇猎异的雅兴,只可惜天色已晚,眼前的道路已渐渐地昏暗下来。
陆游诗歌梦境梦醒内容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杰出的诗人数之不尽,但是像陆游这般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却是不多见的,每当我们读起陆游的作品之时,总是能被他字里行间所迸发出来的对国家的爱所震撼。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一位"高产诗人",一生作诗高达近万首,这在宋朝的诗人中是极为少见的,尤其是他那从始至终贯穿的爱国主义,更是值得人们敬仰。
爱国诗人陆游一首记梦诗,心中求而不得,全在梦中实现,令人感慨只不过让人感到可惜的是,虽然他有着满腔的热忱,希望能够杀敌夺回被侵占的土地,然而他那份报国之志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办法实现,这让他更是感到万分的悲怆。
现实的不如意让他心里很难受,所幸他便将自己的思想放入到了梦中,在他的诗作中,有许多记梦诗,哪怕在晚年之时,他还在梦中为国效力,写下了一首《十一月十日风雨大作》而流芳百世。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记梦诗,言语虽然质朴,但是感情却真挚而又热烈。
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宋代:陆游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
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
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
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
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原无恙。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爱国诗人陆游一首记梦诗,心中求而不得,全在梦中实现,令人感慨这首诗写于陆游49岁那年的一个春天的晚上,大家都知道当时南宋朝廷是非常不作为的,任凭山河破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却仍旧无动于衷。
可是陆游是一个极其爱国的人,他看到这些感到无比悲痛,却又无可奈何,最终只能借由梦境去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慨,这首诗共计16句,每4句为一层。
在这首诗的第一小节中,诗人主要先是点出诗文的主题,在梦中诗人化身成为了一位将军,在这个梦境里,他见到了边关战场上的杀气腾腾,也看到了东边,在靠着黄河的地方,有着许多的营帐。
有许多插着鸟羽毛的紧急文书,白天一封又一封的发出,而前方的战场上也已经攻下了许多的城池,而他在晚上脱下身上厚重的貂裘,亲自去安抚那些投降的敌人。
陆游寺的讲解词陆游祠是为了纪念曾两任蜀州(今崇州)通判的爱国诗人陆游而建的。
它占地面积约4亩,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除陆游家乡浙江绍兴外,全国仅有的纪念陆游的专祠。
陆游祠的建筑为仿明清时期的四合院风格,由大门,过厅,序馆,厢房和正殿组成。
这里就是陆游祠的前门,门前的两棵杏树,高耸入云,年代悠久。
进入正门,跨过琴鹤桥,走过绿树如阴清幽静谧的小道就是陆游祠的过厅“梅馨千代”。
陆游喜好梅花的品性高洁,而且常常以梅花自喻,曾有:“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诗句。
陆游不仅诗词散文长留青史,而且他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为后人歌颂传唱,就像梅花一样飘香万代。
香如故堂是陆游祠的序馆,主要陈列了陆游的生平简介,以及陆游手迹碑和陆游玉石碑。
(悬挂了四幅字画,下面提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越州山阴也就是今浙江绍兴人氏,是生活在距今七百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绍兴是座物化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名城,是古今的许多历史名人的故乡,而绍兴也同样的培育了陆游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自幼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早年主张抗金,但参加科举考试时受秦会迫害。
出仕以后,不满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鼓吹恢复,但是壮志难酬,得不到重用,屡受打击。
他的诗歌抒写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表达了报效祖国,誓靖边塞的激情也深刻的揭露了人民生活的痛苦。
陆游一生的著述相当丰厚,“六十年间万首诗”,诗歌创作数量可以说是历代诗人之最,现存作品有《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渭南文集》五十卷,《南唐书》十八卷,《老学庵笔记》十卷等。
陆游18岁跟从爱国主义诗人曾几学习诗文,29岁考进士,名列前茅,但是因为遭秦桧所忌失去了第二年参加殿试的机会。
《夜读兵书》是绍兴二十六年,即陆游31岁是的作品,当时陆游因参加礼部考试时喜言抗战而被秦桧罢黜,居于家乡山阴。
诗人秋夜挑灯苦读兵书就是为了报效国家,可是世事难料,壮志难酬,诗人跟广大饥寒交迫的人民一样容颜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