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七颗钻石导学案(张静)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19《七颗钻石》导学案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1、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情力量。
2、学习完这个神奇的爱心故事,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学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学习过程:一、学生预习(一)自学生字新词。
1、会读下列生字和拼音k e lèi jìng c o ng a i f a n gu a ndì r e n còu y a n tuò mò y o ng 焦渴累倒毕竟匆忙哀痛反正水罐传递忍不住凑成咽下唾沫涌出2、我不会读的字,我觉得很难写的字。
我会给这些字找朋友,如:渴-喝,3、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焦渴瞬间干涸(二)学生自学课文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
三年级语文教案3、课文共个自然段, 段讲了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段讲了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一次次发生变化,最终水罐里涌出水流,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二、检查预习题1、汇报学生字情况。
2、说一说,学生字时有困难吗?你是怎么做的?三、交流讨论1、小组讨论(二)题。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练习册p27题一、题二。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学习,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一、预习课文。
1、看拼音写汉字tuo mo shui gua n yong chu bi jing ai tong( )( )( )( )( )tia n shi di guo lai ren zhu cou che ng wu ye( )( )( )( ) ( )2、全文主要写的是谁?( )是围绕什么事展开的?( ) 什么东西在不断的变化?( )二、学习反馈1、默写预习题中的词语。
19七颗钻石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体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习重点:凭借水罐的一次次变化,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学习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习流程:
一、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1、通过学习我知道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写的一篇()故事。
2、我会正确读以下词语。
钻石焦渴水罐竟然悲哀舔干净反正
递给凑成绊倒唾沫涌出咽下新鲜
干涸一瞬间忍不住喜出望外匆匆忙忙
3、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的一件事:
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许多人和()都
(),一个( )为生病的母亲( ),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 ),最后水罐里跳出了( ),涌出了( )。
●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用——标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边划边想这些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并在小组内读读试试。
2.用~~~~~~标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汇报学习结果,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生读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
()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
()
罐子里的水还是()。
五里镇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人:梁美兰学习时间:班级:学习小组: 学习小主人:课题19、《七颗钻石》课时1课时③课文结尾写到:七颗钻石升到天空变成了大熊星座,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学生独立思考后,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小题应抓住水罐的五次神奇变化。
)【拓展延伸】同学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的父母总是对你呵护、关爱备至,请你回忆一下,哪件事或哪一幕给你留下了今生都难以忘却的印象,你能向大家说说当时的情景吗?●导学航线:1.独学 2.小组群学,交流、讨论,准备展示 3.组内展4.全班展示【达标检测】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8分)(1)干涸()(2)绊()倒(3)shùn()间(4)清澈()(5)小姑娘赶紧去jiǎn()水罐(6)小狗把它tiǎn()净了(7)咽()了一口tuò()沫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5个错别字并订正。
(10分)如饥似渴重蹈覆撤哀叫衰弱清澈见底挑肥捡瘦洒水羁绊谈笑风声无动于中背判凑合3.造句。
(2分)喜出望外: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很久很久以前”,这是童话及民间故事常用的开头。
B.文章开头用“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词来形容“大旱灾”,意在告诉小读者水资源的宝贵,教育读者要节约用水。
C.母亲病得“就要死了”,却不肯喝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心。
D.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七颗钻石变成了大熊星座,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1.在阅读中理解、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从而激发学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培养大胆、丰富的想象、联想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独立自学】一、自读课文:1、我要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正确。
2、快速默读后,帮忙标上自然段吧,要仔细哟!3、我能在文中划出了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辨清笔画、结构、部首、扩词。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二)课题: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五单元《19、七颗钻石》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现爱心的力量;4、体会小姑娘乐于助人、孝敬长辈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现爱心力量。
教学难点:感悟故事中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wma视频授课人:梁素红一、视频导入播放视频,让学生感悟其中蕴藏的感情。
(提问:从这个视频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爱的传递)总结:是的,爱自己,更要爱他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七颗钻石》,来感受这份浓浓的爱吧!(板书:19、七颗钻石)二、复习、巩固生字词师:瞧,在这片璀璨的星空中,小天使正在夜空中呼唤着你们,她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星星宝盒,里面装着上节课学过的生词,谁敢来挑战一下?(生词检测):钻石焦渴水罐咽唾沫涌出新鲜凑上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忍不住绊倒递给清澈一瞬间三、回顾故事情节师: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回答)出示故事大意,生读。
四、分析课文1、分析第一自然段,体会旱灾的严重(一)多感人的故事啊,是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大旱灾)(二)从哪里看出旱灾的“大”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出示句子,提问:“干涸”“干枯”“焦渴”这三个词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根据偏旁理解干涸形容水源断绝,干枯形容草木缺水,“焦渴而死”,“焦渴”的意思是喉咙很干,渴得受不了。
喉咙就像冒火了烧焦了一样。
)(四)面对这么严重的旱灾,你的心情怎样?(生带感情读这一自然段,配乐)(五)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最需要什么?(是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只有等待死亡!)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分享水罐的神奇的变化过渡:带着找到水的一丝希望,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这一过程中水罐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4 自然段,找一找,并用横线画出来。
19、七颗钻石(教案)学习目标: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教学目标1、直接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学生自学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自学提示: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b)边读边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1、读准字辨析字形干涸(水( )guan 舔( )净一瞬( )间咽( ) 喉( )唾沫呜咽( )2、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 ao , dao )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do , ddo)在水里。
(3)七颗钻(zuan zuan )石。
3、指导"股”和"澈”的书写,学生练习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 "不是"L”。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攵",中间的"月"第二笔是〃I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起因:缺水经过:变化结果:星星六、当堂训练目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展示课)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导学提示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2、四人合作交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初学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标课文中自然段的序号。
3)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找出自己读不准的字音或难理解的语句,做上记号,以便请同学、老师帮助。
二.完成练习:1.看拼音写词语。
jiāo kěshuǐ ɡuàn xǐ chū wànɡ wài cōnɡ cōnɡ mánɡ mánɡ()()()()fǎn zhânɡdì ɡěi rěn bù zhù tuò mòyǒnɡ chū()()()()()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2)形容速度非常快。
()3)非常的渴。
()2.指导书写:舔、罐三、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目标: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奇力量,懂得富有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学习,懂得关心别,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姑娘的水罐从木头的空木水罐变成()的,后来又变成()的,最后还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涌出了一股巨大的()又()的水流。
这一次次的变化都源于人类永恒不变的()呀!二、深入探究,领悟内涵。
1.齐读第一自然段,你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吗?1)当时缺水的情况如何?请你们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吧!2.出示自学要求: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结果如何?2)小姑娘找水的过程中,刀遇到了哪些情况,她做了什么?拿的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你最喜欢小姑娘的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定稿)19、七颗钻石优秀教案《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能理解文章的主旨爱心的力量。
教学难点:能发挥想象并用到写作中。
教学过程:一、巧引课题,整体感知1、师:同学们,昨天的语文课我们被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齐读题目),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进入新内容学习前,先来查看上一节课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主要内容填空)二、提炼焦点、扣准文眼水罐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三、紧扣文段、品词析句1、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发生在一次大旱灾中,文中是怎样描写地球上发生的这次旱灾景象?2、齐读第一自然段。
3、找出文中反映旱情特别严重的词语。
(干涸、干枯、焦渴)师:同样是非常的极度严重的干,河流和水井用的是干涸,草木丛林用的是干枯,人与动物用的是焦渴。
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又富于变化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体悟作者用词的变化师:从“所有的、都”等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水源,人和动、植物也因缺水而面临灭绝的危险!此时此刻,人们最渴望什么?(水)现在不仅是渴望水,世上的万物都渴望水,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就是生命之水。
可是,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4、学生自主学习。
5、师: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深入地走进课文,看看水罐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变化?是什么使它有了这些变化?6、品读体会爱心。
第一次变化: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奇迹发生了。
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满满一罐子清亮清亮的水。
这罐水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划划关键词句。
(1)有一个小姑娘在黑暗的夜里,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在找水的过程中,水罐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呢?小组一起合作读第2、3自然段。
19七颗钻石导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领会爱心的奇特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领会懂得关怀他人,领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习要点:依靠水罐的一次次变化,朗诵感悟,领会文中小姑娘和善、美好的心灵。
学习难点:领会懂得关怀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习流程:一、展现上节课的学习成就。
1、经过学习我知道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写的一篇()故事。
2、我会正确读以下词语。
钻石焦渴水罐居然悲痛舔洁净反正递给凑成绊倒唾沫涌出咽下xx干枯一瞬时不由得喜不自胜急忙忙忙3、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的一件事:好久从前,地球上发生了(),很多人和()都(),一个()为患病的母亲(),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 (),最后水罐里跳出了 (),涌出了 ()。
二、自读自悟合作沟通。
1.用——标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边划边想这些句子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并在小组内读读试一试。
2.用~~~~~~标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原由,而后在小组内沟通一下你是如何理解的?三、报告学习结果,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生读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她认为,水必定都洒了,可是()罐子里的水仍是()。
当 xx 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就在这一瞬时,水罐又变为()这时忽然从水罐里跳出了(),接着从里面涌出了()。
师:这些句子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指名读,齐读(师指导朗诵)2.生读“水罐发生变化的原由”的句子。
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总而言之,是什么让水罐发生了奇特的变化?3.出示第一段和这时忽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亮又新鲜的水流。
让学生再一次领会爱心巨大而又奇特的力量。
四、研究为何课文不用“奇特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五、读了这个故事,你是如何想的?沟通:在生活中,你应当如何做呢?(感情教育:让学生学会关怀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导学案主备人:复备人:班级:学习小主人:学习小组: 学习时间:年月日课题19.七颗钻石课时2课时2.我能从课文第2、3自然段中找出水罐发生的一次次神奇的变化,我能发挥想象说一说。
3.我能读懂小姑娘的爱心和水罐发生一次次神奇变化的关系。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4.小姑娘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探究三:感受作者对七颗钻石美好的愿望。
1.“钻石”变成了“星星”,星星象征着什么?。
2.作者对七颗星星的愿望是什么?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挑战极限,超越自我】1.课文第3自然段“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收集关于爱的名言。
3.【知识感悟】:延伸阅读,体会爱心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导学航线: 1.独学 2.小组群学,交流、讨论,准备展示 3.组内展示4.全班展示【自我评价】课型学+展学习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焦渴、喜出望外、唾沫”等词语。
2.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重点);感知通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难点);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道理。
【挑战自我,初露锋芒】1.我能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2.我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颗钻石》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姑娘为_______找水时,小姑娘分水_____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给等情节,懂得正是小姑娘_______的爱,才使水罐最后变成,跳出的故事,说明爱心能。
●导学航线: 1.独学 2.对学 3.组内分享学习成果【挑战难关,展现自我】探究一:感受生命之水的重要性。
三年级语文学科第五单元学生姓名:班级:
课题:19七颗钻石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体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习重点:凭借水罐的一次次变化,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学习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习流程:
一、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1、通过学习我知道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写的一篇()故事。
2、我会正确读以下词语。
钻石焦渴水罐竟然悲哀舔干净反正
递给凑成绊倒唾沫涌出咽下新鲜
干涸一瞬间忍不住喜出望外匆匆忙忙
3、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的一件事:
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许多人和()都(),一个( )为生病的母亲( ),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 ),最后水罐里跳出了( ),涌出了( )。
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用——标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边划边想这些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并在小组内读读试试。
2.用~~~~~~标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汇报学习结果,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生读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
罐子里的水还是()。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接着从里面涌出了()。
师:这些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
指名读,齐读(师指导朗读)
2.生读“水罐发生变化的原因”的句子。
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总而言之,是什么让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3.出示第一段和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
的水流。
让学生再一次体会爱心巨大而又神奇的力量。
四、探究
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五、读了这个故事,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在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呢?(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
六、课堂小结:
七、课后拓展: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一瞬间()突然()
反义词:
干旱()清澈()
巨大()新鲜()
2、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这个过路人。
A.“咽了一口唾沫”说明:
B.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
②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是因为
八、板书设计
19 七颗钻石
爱
空——满——银——金——钻石——水流
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