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有关概念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8
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地壳上的油气,因受大地构造及盆地内构造单元、沉积相控制,其分布规律呈现出区域性、群带性、级次性。
所以油气勘探一般是从区域研究入手,解剖局部。
根据盆地构造单元特征及油气聚集的区域性规模,一般把地壳上的油气聚集单元划分为五级(从小到大):油气藏→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区→含油气盆地。
目前,人们又划分出“含油气系统”单元,它可大可小,无法硬性与上述单元的比较大小。
划分出上述的不同聚油气单元,为油气勘探指明了正确方向。
§1 油气田及其类型一、概念:油气田系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所有油藏、油气藏、气藏的总和。
如果这个局部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仅有气藏称为气田。
油气田按矿床学名词又称为油气矿床。
石油地质学上的油气田和我们通常说的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概念是不同的,后者是一个经济、地理上的概念。
“油气田”的概念有下列含义:1.油气田是指油气现在聚集的场所,而非它们原来的生成地点。
2.一个油气田是由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
这个“局部构造单位”的含义是广义的,它可以是褶皱构造、断裂、单斜、盐丘或泥火山刺穿构造,也可以是生物礁体、古潜山、古河道、古砂洲、砂坝等非构造单元。
3.一个油气田总占有一定面积,其大小变化较大。
取决于局部构造单元的规模大小。
它包含一定的经济意义。
4.一个油气田范围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油藏或气藏。
二、分类:油气田的分类首先按岩性分为砂岩油气田和碳酸盐岩油气田。
再根据“单一局部单位”划分亚类,其基本类型与油气藏的类型大同小异。
§2 油气聚集带及含油气区一、聚集带(一)概念:油气勘探实践已经证明,油气田不是孤立存在的,当发现一个油气田后,经常会在其邻近区域内找到一串新的油气田。
这是因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是一种区域性的,即运移指向常常受二级构造带所控制,当这些二级构造带与油源区连通较好或相距较近时,随着油气源源不断供给,整个二级构造带各局部构造的一系列圈闭都可能形成油气藏。
石油行业泡露点定义在石油行业中,泡点(Bubble Point)和露点( Dew Point)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与石油的物理性质、开采、加工、储运以及石油的化学组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理解泡点和露点的定义、差异、计算、测量以及它们与石油行业的关系,对于石油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 泡点泡点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烃类气体开始从液体中逸出形成气泡时的温度。
这个温度通常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在石油工业中,泡点通常用来衡量石油的饱和蒸汽压,它与石油的化学组成和温度有关。
2. 露点露点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烃类液体开始从气体中冷凝形成液滴时的温度。
这个温度通常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
在石油工业中,露点通常用来衡量石油的蒸气压,它与石油的化学组成和温度有关。
3. 泡露点差异泡点和露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气体和液体相互转变的两个不同过程。
泡点是在气体开始逸出液体时测得的温度,而露点则是在液体开始冷凝成气体时测得的温度。
理解它们的差异对于理解石油的性质和行为非常重要。
4. 泡露点计算泡点和露点的计算通常基于石油的化学组成和压力数据。
有许多理论和经验模型可用于预测泡点和露点,包括状态方程模型、对应态方程模型和超额蒸汽压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常需要输入石油的化学组成和压力数据,以计算出泡点和露点。
5. 泡露点测量泡点和露点的测量通常采用实验方法进行。
测量泡点的实验设备包括一个压力室、一个温度控制器和一个用于观察气泡形成的装置。
测量露点的实验设备包括一个压力室、一个温度控制器和一个用于观察液滴形成的装置。
实验过程中,逐渐改变温度和压力,观察气泡或液滴的形成,从而确定泡点或露点。
6. 泡露点与石油性质的关系泡点和露点与石油的性质密切相关。
石油的化学组成、分子量、官能团等都会影响泡点和露点的值。
同时,泡点和露点也与石油的蒸气压、饱和蒸汽压等物理性质有关。
理解泡点和露点与石油性质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石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第一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与可燃有机矿产的概念石油: 指地下岩石空隙中天然生成的,以液态烃为主要化学组分的可燃有机矿产。
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2、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石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有什么特点?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有:C、H、O 、S、N,其中C和H两种元素占绝对优势。
元素组成特点:一般石油中碳的含量占84—87%,氢含量为11一14%,两者在石油中以烃的形态出现,占石油成分的97—99%。
剩下的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只有1—4%。
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主要由于硫分增多,这个比例可高达3%-7%。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烃和非烃两类。
烃类:(1)烷烃(2)环烷烃(3)芳香烃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化合物组成特点:碳、氢、硫、氮、氧五种主要元素在石油中可以构成巨大数量的化合物。
不论其数量如何多,但其化学性质都取决于这些元素构成的官能团;每一种官能团都具有特殊的化学特征,在其所连接的各种有机化合物中起着相同的作用。
3、石油的颜色有那些?为什么有白色石油?石油的颜色变化范围很大,从白色、淡黄色、黄褐色、深褐色、黑绿色至黑色。
石油的颜色与胶质—沥青质含量有关,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白色石油的形成,可能于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
4、索可洛夫根据存在的环境将天然气分为哪八大类?①大气;②表层沉积物中的气体;③沉积岩中的气体;④海洋中的气体;⑤变质岩中的气体;⑥岩浆岩中的气体;⑦地慢排出气;⑧宇宙气。
5、根据产出状态,天然气有哪些类型?何谓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① 气藏气② 气顶气③ 溶解气④ 凝析气⑤固态气体水合物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石油密度的概念石油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石油的质量。
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用来描述石油的物理特性,并对石油的生产、储存、运输和精炼等工艺过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石油是一种混合物,由多种不同化学物质组成。
这些物质在石油中的相对含量以及其分子量的不同,决定了石油的密度。
通常情况下,石油的密度介于0.6至1.5克/立方厘米之间。
密度的测量单位通常为克/立方厘米或千克/立方米。
石油的密度是由石油的组成成分以及其中含有的杂质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石油中碳氢化合物的含量越高,密度就越低。
而其中含有的杂质,如硫、氮和重金属等,会增加石油的密度。
此外,石油中的渣油和沥青等高密度成分也会导致石油的密度增加。
石油密度的测量通常使用密度计或称重法。
密度计是一种专门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石油在一定温度下的质量和体积,从而计算出石油的密度。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石油密度的数值。
石油密度的重要性在于它与石油的其他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例如,石油的密度与其粘度、闪点、燃烧热和燃烧产物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石油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密度变化会对石油的流动性、燃烧性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在石油精炼过程中,石油的密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不同密度的石油分馏出来的石油产品也具有不同的密度。
根据石油的密度可以将原油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等不同等级。
精炼工艺中,轻油、重油和渣油的分离和提纯都是基于石油密度差异的。
石油密度还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和储量评估等工作中。
石油的密度可以通过测量井中的岩心样品和地震资料等来估算。
通过测定不同地层中的石油密度,可以推断出石油的含量和分布情况,评估石油储量和开采潜力。
同时,石油密度也可以用来判断地质构造的变化以及石油的来源和成因,对于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石油密度是描述石油物理特性的重要参数。
它以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衡量石油的密度,对于石油的生产、储存、运输和精炼等工艺过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石油基本概念
石油通常指的是由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组成的天然混合物,它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以下是一些关于石油的基本概念:
1. 组成:石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构成,含有少量硫、氮、氧以及微量元素。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2. 形态:石油可以以不同的物理状态存在,包括原油(液态)、天然气(气态)、天然气液(液态轻烃)及天然焦油(固态)等形式。
但在日常语境中,“石油”一词往往特指原油。
3. 特点:原油是一种粘稠、深褐色液体,其性质和外观因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
大多数原油的颜色为黑色或暗色系列,相对密度多在0.8到0.98之间。
原油具有特定的气味,这主要是由于其中包含有臭味的含硫化合物。
4. 用途: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原料、发电和供热等多个领域。
由于石油的重要性,全球范围内的勘探、开发和贸易活动一直非常活跃。
5. 历史地位:石油在20世纪以来的国际能源市场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二战期间,石油的战略价值凸显,成为推动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关键因素。
6. 成油机理:关于石油的形成机理,目前广泛接受的是生物沉积变油学说,即认为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遗体在地质时期经过长时间的沉积、热解和转化形成的。
综上所述,石油不仅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也是全球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境的关注,人们正在寻找更多的替代能源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浅谈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
了解石油地质和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对于有效利用石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石油地质的基本概念、石油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石油开采的地质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深入探讨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之间的关系。
一、石油地质的基本概念石油地质是石油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地质条件对石油形成、分布和保存的影响规律,是为石油勘探开发服务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石油地质主要包括石油地质勘探、石油地质开发和石油地质研究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石油地质勘探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寻找地下储量丰富、地质条件优越的石油勘探区域。
而石油地质开发则是通过对勘探区域的详细勘探和评价,确定油田的储量和勘探开发方案,实现生产开发目标。
石油地质研究则是对石油地质勘探和开发中地质问题的研究,包括构造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二、石油的形成过程关于石油的形成,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目前较为广泛的理论为生物起源理论。
生物起源理论是指石油是在古生物残骸沉积在海底后经过长期的沉积、埋藏和压实作用形成的,它是一种能量丰富的有机物。
石油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有机质的生成、分解和成熟三个阶段。
有机质的生成是指在古生物死亡后,其残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分解生成有机质。
有机质的分解是指在地壳深部,古生物遗体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作用,有机质发生热裂解,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有机质的成熟是指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深部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作用,形成了成熟的石油和天然气。
在这一过程中,地质条件对石油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石油开采的地质因素地质条件是石油资源丰富与否,勘探开发的难易程度和成本的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常规的影响石油开采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地质、岩石学、沉积地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
1.构造地质:构造地质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基础。
构造是地壳中形成的各种地质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形的结果,它们对石油的分布和保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生油窗(液态窗Liquid window)指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
既是有机质大量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
2.沉降中心Centre of subsidence指沉积盆地中沉陷幅度最大、补偿作用最强、沉积物堆积最厚的地区。
3.沉积中心Centre of sedimentation指位于盆地内部,在沉降和补偿作用相适应且速率较缓慢的条件下,形成一套厚度较大的暗色泥、页岩夹粉、细砂岩及少量碳酸盐岩的深水较深水相的沉积区。
4.生油中心Source centre指生油区中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单位面积生油量最大的区域。
一般,沉积中心及与沉积中心一致的沉积盆地(或坳陷、凹陷)中心常是生油中心。
5.有机质丰度Richness of organic matter指沉积物(岩)中所含的有机质数量。
常以剩余有机碳、抽提物及热解烃等的含量表示。
6.氯仿沥青“A” Chloroform bitumen “A”指从未经盐酸处理的岩样中,用氯仿抽提出的有机质。
7.氯仿沥青“C” Chloroform bitumen “C”指已抽提过沥青―A‖的残余样品经盐酸处理后的氯仿抽提物。
8.生油门限温度Threshold temperature of oil generation生油岩开始大量生成石油时的温度。
简称―门限温度‖或―温度门限值‖。
生油门限深度Threshold depth of oil generation生油岩开始大量生成石油时被埋藏的深度。
简称―门限深度‖或―深度门限值‖。
注:对于同一生油岩(层)来说,生油门限温度和生油门限深度是相对应的,可以相互换算。
9.生烃潜量Potential of generating hydrocarbon指某一体积或某一重量烃源岩中有机质,在自然地质条件下可以生成烃类物质的最大数量。
它包括至今已生成的烃量和尚未转化的剩余生烃潜量两部分。
其基本单位为公斤(kg)或吨(t)或立方米(m3)。
10.剩余生烃潜量Residual potential of generating hydrocarbon指已进行不同程度生烃的烃源岩中有机质,在自然地质条件的进一步作用下,其尚未转化成烃的剩余部分可以继续生烃的潜量。
11. 油源对比Oil-source correlation为在一个油区确定其原油的油源及其运移轨迹所进行的一项对比研究工作。
包括原油与原油的对比和原油与生油岩的对比。
12. 烃源岩体积生烃率Volume ratio of hydrocarbon generated to source rock某一体积烃源岩的生烃量与该源岩体积之比,即单位体积烃源岩的生烃量。
以百分数或小数表示,也可用m3(HC)/km(Rock)单位表示。
13.烃源岩重量生烃率Weight ratio of hydrocarbon generated to source Rock某一重量烃源岩的生烃量与该源岩重量之比,即单位重量烃源岩的生烃量。
以百分数或小数表示,也可用mg(HC)/h(R)或kg(HC)/t(R)单位表示。
14.潜量生烃率Ratio of hydrocarbon generated to the generation potential在同一体积或同一重量烃源岩中的生烃量与生烃潜量之比。
以百分数或小数表示。
15.生烃潜率Potential ratio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体积生烃潜率和重量生烃潜率的通称。
同义词:产烃潜率Potential of hydrocarbon production16.体积生烃潜率Potential volume ratio of hydrocarbongeneration某一体积烃源岩生烃潜理与该源岩体积之比,即单位积烃源岩的生烃潜量。
以百分数或小数表示,也可用m3(HC)/km3(R)单位表示。
17.重量生烃源率Potential weight ratio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某一重量烃源岩的生烃潜量与该源岩重量之比,即单位重量烃源岩生烃潜量。
以百分数和小数表示,也可用mg(HC)/g(R)或kg(HC)/t(R)单位表示。
18.剩余生烃潜率Residual potential potential ratio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在同一体积或同一重量烃源岩中的剩余生烃潜量与生烃潜量之比。
以百分数或小数表示。
同义词:剩余产烃潜率Residual potential ratio of hydrocarbon production19.二次生油Secondary generation of oil指一种在一次生油过程中因地壳上升埋藏变浅未能成熟、沉有大量生油的生油岩,当地壳再度沉降埋藏加深达到门限深度和门限温度,仍能生成大量石油的理论。
20.自生自储Source and reservoir in the sane bed指生油层与储集层均属同一时代或同一层位的生组合方式。
21.新生古储Young source in old reservoir指较新地层中生成的油气运移、储集在相邻较老地层中的生储组合方式。
22.运移载体Migratory carrier指溶解油气并携带其在地层中进行初次运移或二次运移的水、气等流体介质。
23.运移相态Migratory phase state指油气在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过程中所呈现铁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如油相、气相或溶解状态等。
24.地静压力Geostatic pressure指由上覆沉积物或(和)岩层(包括它们之中所含流体)重量所造成的压力。
25.遮挡(物) Barrier,Screen指阻止油气在储集岩层中继续运移的地质条件,是构成圈闭的要素之一。
26.地层超覆Overlap of bed通常指在海湖盆(坳陷、凹陷)边缘倾斜侵蚀面上沉积的每一水进地层,都相继朝陆方向扩展覆盖到下伏地层边缘之外,并与其侵蚀面呈不整合接触的一种现象,简称超覆。
同义词:不整合超覆Overlap of bed27.非渗透性遮挡Non-permeability barrier泛指渗透性储集层侧向上为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形成的遮挡。
可以是同一岩层因岩性、物性发生变化形成遮挡;也可以是储集层上倾方向因断层或不整合而被不同层位或不同时代的非渗透性地层所封闭形成的遮挡。
28.坳陷Depression沉积盆地内长期以相对下降占优势,为隆起所分割或围限的区域性负向构造单元。
注:英文―depression‖一词既指坳陷,也指凹陷。
29.斜坡slope泛指盆地边缘翘起的或介于隆起与坳陷凸起与凹陷之间的区域性倾途面及其所处的地区。
30.凸起Bulge指在坳陷或隆起内划分出来的,分隔凹陷的次一级区域性正向构造单元。
31.凹陷Sag指在坳陷或隆起内划分出来,为凸起所分隔的次一级区域性负向构造单元。
注:英文―Sag‖一词既指凹陷,也指坳陷。
32.盆地Basin泛指在地表上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四周高,中央低的洼地。
它包括既有区别又互有联系的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和构造盆地三种类型。
33.海盆Marine basin指为海洋水体所占据的主要接受海洋物质沉积的盆地。
34.湖盆Lake basin,Lacustrine basin指陆地上为湖泊水体所占据的主要接受陆源物质沉积的盆地。
35.沉积盆地Depositional basin,Sedimentary basin指在地质历史中地壳边下陷边接受沉积而形成的盆地。
36.构造盆地Structural basin,lntermornt basin指在沉积物沉积后由于构造运动使沉积岩层褶皱变形或断裂错位而形成的盆地。
37.山间盆地lntermountane basin,lntermount basin指位于造山带中间的盆地。
38.山前盆地Foremountain basin指在于碰撞造山带前缘,其基底为大陆地壳组成的盆地。
39.地台内部盆地Basin of interior platform指在地台区内部由于基底不均衡升降运动,在下沉最强烈的地区形成的盆地。
40. 克拉通内部盆地Intercratonic basin指位于克拉通内部,常呈碟状大面积稳定下沉,构造变动微弱,倾角平缓的盆地。
41.克拉通周缘盆地Marginal cratonic basin指位于克拉通边缘,向海域方向逐渐下倾的盆地。
42.复合型盆地Basin of combination type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因不同或地质时代不同的盆地叠加在一起形成的盆地。
43.压扭性盆地Compresso-shear basin由剪应力为主兼有挤压应力的断裂作用使岩块相对扭动形成的向斜盆地。
44.张扭性盆地Tenso-shear basin在两条以剪应力为主兼有张应力的平移断层之间发生的拉开盆地或楔状断陷盆地。
45.块断盆地Fault-block basin受块状断裂作用形成的沉积盆地。
46.地堑盆地Graben basin受两条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所限制的断陷盆地。
47. 裂谷盆地Rift basin指以拉伸的板块运动和地壳张裂作用为主形成深陷的,常伴有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的盆地。
48.边缘海盆地Marginal sea basin指位于大陆边缘,并以岛弧或其它海底堤坝与大洋分隔的海盆。
49.前陆盆地Foreland basin指在两个板块碰撞的俯冲板块或仰冲板块上形成的以大陆壳为基底的盆地。
50.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指在靠近大陆碰撞缝合带的俯冲陆壳板块上,因陆壳发生弯曲和沉陷形成的盆地。
同义词:周缘盆地Peripheral basin51.弧后前陆盆地Foreland basin of posterior-arc指在大陆碰撞的仰冲陆壳板块上,通过古岛弧和活动陆缘相互挤压剪切转化形成的,位于大陆边缘岩浆岛弧后面的一类盆地。
52.弧前盆地Forearc basin指位于海沟内部斜坡转折处和岩浆弧前沿之间的凹槽区。
53.弧后盆地Posterior-arc basin指沿大陆边缘,主要由于板块俯冲作用在岩浆弧向大陆一侧诱发的微型扩张形成的盆地。
54.弧间盆地Interarc basina.指早期陆缘岩浆弧或火山岛弧裂开形成的盆地。
b.也指早期形成的残留弧与晚期形成的前缘弧之间的盆地。
55.多旋回盆地Polycycle basin指经历了多次构造旋回和沉积旋回的盆地。
56.含油气盆地Oil and gas bearing basin,Petroliferous basin指具有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开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