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阅读训练5
- 格式:docx
- 大小:15.53 KB
- 文档页数:2
张晓风散文《火中取莲》,完成1—5题。
班级姓名火中取莲①认识孙超这人,会使人有个冲动——想给他写传记,因为太精彩。
先从三代前说起吧。
②轰然一声,三进大屋的第一进炸成平地。
③接着,第二进也倒了。
④那是中日战争的年代,地点则在自古以来一直和“战争”连在一起的徐州城。
⑤一家人都逃光了,只剩下一位老妇人不动如山,端坐在第三进堂屋里。
有个日本军人直走进来,看见她夷然自若地抽着水烟袋,啪哒——啪哒——,日本人刚入城,是这片沦陷区的新主人,但她是这所屋子的主人,一向就是。
现在屋子虽炸了,但主人还是主人,她不打算站起身来。
⑥日本军人心虚了,他恭恭敬敬地放了一些东西在桌上,是罐头——沦陷区最实惠的礼物。
老妇人用大袖一拂,所有的罐头砰砰然全落在地上。
⑦依照当时日本军人的气焰,此刻洗劫全家,亦无不可,但那军人走开了,走到藏书的地方,拿了几本书就走了。
⑧那老妇人是孙超的奶奶。
⑨她把全家赶走,说:“逃得愈远愈好。
”可是她自己却留了下来。
只凭一口气,跟整个日本军比强。
⑩逃难时,孙超和母亲冲散了,母亲被炸死,父亲也回了老家。
开始自己流浪的那一年,他八岁。
等胜利还乡,他十六岁,在徐州女师附小读了二年半,又开始第二次的漂徙,平生最拿得出手的资历,大约就是流浪吧!?“绝不拿别人的东西!”?从小离家,但从来没遭过人白眼,只因家里规矩大,教得严——看到别人有好东西,规定先把手背到背后才准看,绝对不去碰一下。
这简单而彻底的训练使孙超成为一介不取的人。
而且,日后他艺术上也一空依傍,绝不捡现成的便宜。
他永远只取属于自己的东西!?孙超当过兵,在部队的那段日子,他学了两项绝活,其一是射击,其二是针灸,两者都是准确精密的艺术。
孙超似乎是一个对准确精密着迷的人。
迷上结晶釉以后,他守住窑门口,竟像圣贤守住一颗心似的慎重,虽然窑外有仪器表,窑内有探测锥,两者都可以知道温度,但都不是最精准的办法,最精准的办法还是靠目测。
有一次,他看得忘形,竟致瓦斯中毒,全身高烧到四十一度,在医院躺了两个礼拜。
2023届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作者情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吟啸且徐行王春鸣“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中年而无用的我读到辛弃疾这句子,觉得特别痛快。
趴在尘埃里放眼人生,我意难平,却能向谁撒气?也只有杯子、古人和风月这些“静物”了。
辛弃疾真是绝了,这世上多少人壮志满怀,最终却难以事成,偏就他会说“醉里挑灯看剑”,宝剑藏虚匣,壮志不得用,只有等喝醉了,在无人的暗夜里把灯点起来,举高,抽出剑看看——只是看看而已,因为并没有用武之地。
他生在乱世,他文武双全,他壮怀激烈,然而,他是个一生处处被掣肘的人,让一代代人与他共情共鸣。
读《稼轩长短句》,那些长吁短叹、悲歌怒吼,赤子浓烈而悲愤的情感风云扑面而来,使我也替他恨极了那个王朝。
每每想起他先上《美芹十论》,再上《九议》,南归40年却只有梦中一片金戈铁马,我很心疼他。
这位生在沦陷之地的山东汉子,一派燕赵奇士之风,不受四书五经的约束。
可是因为太把靖康之耻放在心上,他过了不如意的一生。
他几乎不写诗,大约长短句比严整的律诗更能承载他复杂激荡的情绪吧。
夏承焘读了他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后点评:“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这八个字恰当极了,辛弃疾从未老去,始终是这样一个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英雄男儿。
与乱世狭路相逢,英雄未必能胜,辛弃疾终至消沉,却又到死不甘。
我读他的词,那份沉甸甸的“放不下”,确实让人难过。
苏轼则不同。
每每读他,我就想跟他喝一杯,浮一大白。
他打动我的,是词作中透露出的那种文人气质。
尤其是经历了很多世事、读了很多书以后,我就不由得和他有了一句一句的会心。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清高疲惫的人,谁的心底没有这样的感喟?苏轼兜兜转转、几番转折,把辛弃疾式的不平全部放下。
在他的文字里,烟火气息、人间悲欢,很容易上升为玄思哲理。
譬如我们看到“月有阴晴圆缺”,可能也会联想到“人有悲欢离合”,进而发出“此事古难全”的叹息,但又有几人能想到还可以“千里共婵娟”呢?所以我们以为他通达超脱,实际上他并不乐观,只是在看破世事之后不断地安慰自己罢了。
散文专题训练------语言特点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柳戎飞①柳就柳吧,偏偏叫清明柳,读着就伤感。
柳就让人想起杨柳依依,情绵意隽地长情,加了“清明”两字,有了古意,就这么雨纷纷地潮湿起来了。
古人折柳相送,惜别怀远。
想着那情形,沉甸甸的情绪就会蓄满心头。
②几年前,清明只是个节气,只是个假日,除了休息,与我没有什么关联。
蓦地一天,清明突然就与我无法割舍了,成了心底不能愈合的痂。
③在清明还未到来的时候,一股情一种思就随着春意殷勤欲动地苏醒了,火山岩浆一样,汩汩地冒着泡泡,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薄发,不能设防无以按捺。
那感觉又像心头有只小兽,用尖尖的牙齿一小口一小口地啃噬我。
只有自己知道这小兽的存在,只有自己知道那疼是什么感觉,那痛是因何而起。
医生治不了这疼痛,时间也不是良药,疼痛必将如影随形地陪伴着我,相偕终老。
而我,会渐渐接受这疼痛,继而由接受到适应,再到共生。
实则,有时是这疼痛温暖着我。
④清明柳居然是味中药,性微凉,味淡,清热。
那么,煮上一碗清明柳的汤汁,降降岩浆的温度,熨帖一下心头的疼痛吧。
⑤要去看她了,像她给她母亲准备东西那样,先仔细地为她准备些可心的东西。
在准备东西的一举手一投足中,我不停地和她说着话,只有我和她懂得的话。
有时想起过去的趣事,甚至会笑起来,轻轻地笑,在心里。
这几年,渐渐懂了过去她每年清明时节,给她母亲准备东西时的虔诚。
每年清明,时光是透明的,空气清薄澈丽,她是那个时节开花的玉兰,那幽幽的香气,染上她的手指,挂在她的发际,系于她的衣襟,就连家里也是暗香浮动。
她站在光影里,背影清瘦。
她的衣着总是那么端庄,仿佛时时提醒她:她是老师,要为人师表。
这是她的职业素养,也是我对她最敬仰的一点。
⑥我总会在离她不远不近的地方,看她认真地为她母亲准备清明节祭拜的东西,神色专注而虔诚,偶尔有微笑荡过嘴角眸间。
那时,我猜测不出她心里在想什么,现在知道了。
她会准备几种精致的点心,然后再亲自去炒四样小菜。
新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天下一轮春秋月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
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
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
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
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________,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________,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
“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
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
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
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
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过伏尔泰、马克思等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2020-2021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过尽行人君不来——梅岭古道随想王威廉①这世间已有太多的路,但只有极少数的道路,才能借助历史的机缘,在蒙蒙的时间尘埃里脱颖而出,被永恒铭记。
②我是站在梅岭古道的关隘处,想到这些的。
两侧逼仄的山崖,逼人警觉,仰视,仿佛山石随时塌陷。
向山脊南北眺望,是望不到边际的葱绿。
梅岭古道山体上那些被墨绿色苔藓遮盖的斧凿痕迹依然鲜明,没有炸药的年代,面对顽石,人们只能以硬碰硬,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虎口震裂,石屑飞溅,才有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刻痕,那样的艰辛,无法想象。
我伸开双臂丈量,怀疑最宽处都不足五米,上上下下的石阶被上千年的踩踏,已经不成形状,我要不断低头看路,小心着脚下的石头。
而路边的荒草,在风中摇摆着,显得更加茂盛,不可一世。
③这条路纵使早已废弃,却绝不会被遗忘。
这条路就是那种从时间的尘埃里脱颖而出的道路。
离古道向南再继续走一阵,就到了珠玑巷,据说那是北人南迁而来的第一站,正是从那里开始,一批批中原人扎进了岭南的密林,一直走到东亚大陆的尽头……④这条路最让人怀念的,却不是它的地理意义,它和人类的其他事物一样,所能彪炳千秋的,依然是沉淀下来的文化风采。
在这条道路上,数不清的杰出人物留下了他们的诗篇,赞美这儿绚烂的梅花。
是的,若遇上对的时节,这里的梅花开得格外艳丽,尤其站在关隘高处向下望去,是一片灿烂热烈的花海。
这样绝美的风景,怎能不引发诗心的吟唱?不过,只要读过古人的诗篇就会明白,这条道路打动他们的更本质的原因,是他们在这里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
⑤“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苏轼走上梅岭写的《赠岭上老人》格外打动我。
秘密就在此:“曾见南迁几个回?”越过五岭,穿过梅关,在古代是一种流放,一种罪刑,此地虽有梅花千顷,此身却是戴罪之躯。
理想就如这梅花般娇艳,可是该如何去实现呢?也许这一去就是一生,就是无法抵抗的微躯消亡,就是无法忍受的信念熄灭。
阅读专练新提升·跟踪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
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
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
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
居潍二年,召还。
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
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
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
”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同步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佐:辅佐B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去:到……去C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图:考虑D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辍:停止 【答案】 B (去——离开)2.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世:通“逝”,去世B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羞:通“馐”,美味食品C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D .而不克蒙其泽乎 泽:通“择”,选择【答案】 D(无此通假现象)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B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C .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D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答案】 C(A 项古,安家;今,娶妻.B 项古,青年;今,少年儿童。
D 项古,成长立业;今,开始存在)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B .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C .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D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答案】C【解析】A 项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 项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 项都解释为“才”,D 项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
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 、②③⑤B 、①③④C 、②③⑥D 、④⑤⑥【答案】A【解析】A 项中的“而”均表示转折关系。
6.选出下面各句中的“其"字不是代词的一项( )A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B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C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D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答案】 A(A 项“其”为语气词,其它为代词)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 、又可冀其成立..邪C 、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 、未可以..为信也 【答案】C【解析】几何:多少日子,意思为过不了多久;成立:成人;可以:可以凭此.二、阅读训练(一)阅读清代袁枚的《祭妹文》片段,回答问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篇一: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阅读鉴赏专项训练(学生)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阅读鉴赏专项训练第一篇:活水源记【明】刘基①②③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
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
其状如④⑤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
⑥⑦⑧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
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鲫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
其草多水松、菖蒲。
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
有二鹡鸰,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
至是,悉出。
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本文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注释】①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
②槠:一种常绿乔木。
③竹鸡:鸟名,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
④陶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
⑤华阳外史弘景:指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南)人。
曾为诸王侍读,奉朝请。
永明中辞官,退隐于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句容县),自号华阳隐居,为道教著作家、医药学家。
⑥日铸之峰:即日铸岭,在浙江绍兴市东南。
⑦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
相传应越王聘,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鉤五剑。
文化散文阅读训练(一)水性江南王本道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
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
那锐利的兵——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
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
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
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
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呜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
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
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
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
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
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
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
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
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
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
散文专题训练------某特点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元宵节的灯肖复兴①在老北京,上元灯节最辉煌要数明朝,最早起于宫廷而逐渐流入民间,是在明末清初,一直绵延到民国前后。
我小时候,赶上灯节的尾巴。
北京城灯节最热闹的地方,早已经从灯市口转移到前门,灯火最为灿烂的,要数廊房头条、大栅栏、西河沿和西打磨厂这几条街。
那时候,我家住在西打磨厂,买灯、看灯的好地方。
买灯笼,要到廊房头条,那里被称之为灯笼街,短短的巷子里,最多的时候曾经集中了二十多家灯笼铺子,可以说是鳞次栉比。
其中好多家灯笼铺子,一直开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公私合营,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南移至珠市口,成立了北京宫灯厂。
②去廊房头条买灯笼,大多是买卖人家,个人去,得是有钱的主儿。
反正,我是一次也没有去过那里买灯笼。
我们大院里的孩子,只是用彩纸(好一点儿的用电光纸,差一点儿的用糊窗户的高粱纸),自己糊个简单的灯笼,在里面插上支红蜡烛,拎着它满院子满街地跑,照样一个乐和,那是我们孩子的灯节。
③有时候,我们也到前门看灯去,穿过廊房头条,卖灯的吸引不了我们多少目光,我们主要是到大栅栏看灯。
大栅栏里,老店铺多,瑞蚨祥、同仁堂、马聚源好多家都在那里;广德楼、三庆园、同乐等几家老戏园子也在那里,它们的门前挂着的灯笼最是讲究,映照得大栅栏一条街灯火辉煌,看得人眼花缭乱。
④那时候,那么多灯,只知道看热闹,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认识的,只有一种叫做“气死风”的灯笼,一种是走马灯,觉得这两种灯已经很高级了。
⑤“气死风”,只是一种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提灯。
说它“气死风”,是说你提着它怎么跑,风也吹不灭,不过是夸张而已。
这种纸做的灯笼,跑不了多久,只要风稍微一大,里面的蜡烛一歪,灯笼就着了。
不过,这种“气死风”,一般物美价廉,有各种图案和造型,其中金鱼灯最受老幼欢迎,老人图它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孩子则图它好看玩着痛快,即使最后被风吹得呼呼地燃着成一个火球,也会让孩子在大呼小叫中获得一种难得的快乐。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穷知其状。
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①之虞,以震骇左右②,而脂膏滫瀡③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④,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亮”通“谅”,诚实,信实),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予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⑤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并往耳。
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
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都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
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
宗元白。
(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焚炀赫烈:大火烧得很猛烈。
②左右:本指仆役,这里指王参元。
③脂膏滫瀡:脂膏,即脂肪;滫瀡,即米汤。
④诞漫:荒诞。
⑤蓄缩:本指工作消极,此指畏忌人言。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群小之愠.愠:怨恨 B.举.为灰埃举:全部
C.宥而彰.之彰:明显 D.斯道.辽阔诞漫道:道理
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或将大有为焉./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①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哉?
D.①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
作者借王参元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
B.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毁销骨、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
题。
C.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
D.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强调文章要有思想,为社会服务。
他的《捕蛇者说》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贺》文除此之外,还渗透了“祸福相倚”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11.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4分)
译文:
(2)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3分)
译文:
(3)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3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