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 格式:ppt
- 大小:878.00 KB
- 文档页数:14
知识创造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小苗: 大树,你好高啊!我才刚刚发芽,还很小呢。
大树: 哈哈,小苗,你好!是的,我已经生长了很多年了,所以才变得这么高。
小苗: 你是如何变得这么高的呢?我也想像你一样茁壮成长。
大树: 哦,那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我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需要土壤的滋养和阳光的照射来生长。
小苗: 噢,我明白了。
那我也要好好照顾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
大树: 很对,小苗。
你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耐心,因为成长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不要急于求成,慢慢积累经验和
力量。
小苗: 好的,大树,我会努力的。
谢谢你的建议!
大树: 不用谢,小苗。
记得,没有一种植物是一天就能长成大树的,所以你要保持勇往直前的态度,相信自己的潜力。
小苗: 我会的!我要像你一样扎根在土地上,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大树: 很好,小苗!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长为一棵美丽而强大的大树。
祝福你!
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篇1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
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
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学习目标】1、能借助字典认识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学习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齐读课题。
提问:如果真的让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那么你认为他们会说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地说(不会时,老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如:大树教育小树苗要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地与风霜雨雪作斗争等)(设计图图:培养口头表达力和想象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本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通过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
故事开始的时候,小苗还是一个认识不多的小孩子,他不懂事的把大树当作了玩具,毫不在意地践踏着她,甚至还在大树的身上涂鸦。
然而,大树并没有生气,反而平静地与小苗对话,教育他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和对大树的关爱。
大树告诉小苗,她为了环境和人类付出了很多,她愿意成为大家的庇护所,给予大家遮蔽。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保护大树和环境,才能保护我们自己。
故事的结尾,小苗对大树表示了感谢,并且发誓要保护大树和环境。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深刻意识到了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大树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她给予了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空气、水和食物。
我们应该感谢大树,保护大树。
我们不应该肆意砍伐大树,破坏自然环境。
只有保护大树,保护环境,我们才能够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这本故事让我深深感悟到,我们人类和自然世界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没有了自然,我们将失去生存的基础。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能随意破坏自然,而应该积极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互依存。
通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自然界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必须保护并对其充满敬畏之情。
同时,我们也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保护开始,宣扬绿色环保的理念,为保护大自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的责任,让我正视自然,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共存共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时间:1999年8月21日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
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在广袤的大地上,一颗小苗正在努力生长。
突然,一棵巍峨的大树
出现在小苗的旁边,两者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小苗:你好,大树!你长得真高大,我好羡慕你啊。
大树:嗨,小苗!谢谢你的夸奖。
不过,你也会像我一样长得高大的。
小苗:真的吗?可是我现在还这么矮小,怎么可能变得像你这样高
大呢?
大树:别担心,小苗。
你知道吗,成为一棵大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曾经像你一样小,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才有了今天的身高。
小苗:那我该如何努力呢?我总觉得自己长得太慢了。
大树:首先,你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勤奋学习,不断吸收营养和阳光。
其次,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
茁壮成长。
小苗:听起来好像很困难,但是我会尽力的。
大树:很好,小苗!只要你有决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成长为一棵
高大的大树。
记住,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相信自己,努力向着目标
前进。
小苗:谢谢你的鼓励,大树!我会好好努力的,争取早日长成一棵高大的大树,像你一样稳固挺拔。
大树:加油,小苗!相信自己,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两者的对话渐渐淡出,小苗和大树在各自的领域中努力成长,迎接着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愿他们的对话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段动人的成长故事。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了解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内容理解。
2. 分析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3. 讨论如何关爱生态环境,保护植物。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小苗与大树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如何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行动。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文本。
2.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卡片或海报纸。
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谈谈他们对植物的了解。
2. 阅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
第二课时:1.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2. 小组讨论:如何关爱生态环境,保护植物。
第三课时: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第四课时:1. 学生分享家庭作业成果,互相交流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
第五课时:1. 组织一次校园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植物的过程。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小苗与大树的具体生长情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关爱生态环境的方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让学生理解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
3.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关爱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保护植物的方法。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幼儿园语文交流课教案教案目标:通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让幼儿了解植物的成长过程,掌握一些植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关心环境,爱护植物的良好习惯。
并通过对话练习幼儿发言表达和倾听能力。
教学准备:心理准备:老师应该具备责任心和耐心,耐心倾听幼儿的发言并及时纠正。
材料准备:图片:大树图片和小苗图片,植物的缩略图道具:树叶、花朵、果实、水杯课前练习:1、大声朗读句子:小苗在阳光的照耀下,长出了绿绿的嫩芽,长成了一颗小树苗。
2、模仿图片、发声:模仿大树和小苗的声音。
3、看图片、发表意见:看带蕾花的植物树苗图片,让幼儿发表看法,并提出问题。
课堂实践:1、用谈话的方式带入活动主题:老师出示大树图片并引导幼儿们回答问题,让幼儿们了解大树为什么是高大、以及大树的功用。
2、用对话的形式调动幼儿的积极因素:让一名幼儿扮演小苗,一名幼儿扮演大树,动作要不太明显独特,让幼儿们模仿、回答问题。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回答的不同问题来延伸话题,让幼儿们更多地了解小苗的成长过程。
3、用表演的形式加深主题:老师可以携带一些树叶、花朵、果实,并与幼儿一起表演故事,模拟小苗、大树、种子、水分、阳光和毒害等因素与其互动的情况。
4、用绘画的形式总结主题:老师可以邀请幼儿们一起绘制自己心中的大树和小苗,让幼儿们总结这个过程中学到的重要知识点,并通过小画作可以看出他们对植物事物的认知度。
教案后记:这节语文交流课我设计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主题,通过言谈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植物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关心环境,爱护植物的良好习惯。
总体来说这节课很成功,因为幼儿们兴趣浓厚,并且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发表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编制教案的过程中,我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这个目标量身定制了试题和练习内容,并最终成功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有很多可以加强的地方,比如更认真地倾听幼儿对话中的细节信息、更具耐心、更灵活采取课堂方式等。
欢迎大家对这个活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起加强这个主题课程的教学效果。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大树哥哥,你好高啊!我长大以后也想像你一样高大。
大树:小苗,你好!不用急着长大,你现在的样子也很美丽。
小苗:可是我觉得只有长大了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给人们带来阴凉和果实啊。
大树:是的,长大以后确实可以有更多的作用。
但是小苗,你知道吗?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很重要。
每一片绿
叶和每一根细根都在为我们的未来奠定基础。
所以,不要
急着长大,要享受成长的过程。
小苗:大树哥哥,你的话让我想通了。
我会好好珍惜每一天,努力成长,为将来做好准备。
谢谢你的鼓励。
大树:不客气,小苗。
你是未来的希望,一定会做得很好的。
我会一直在你身旁支持你的成长。
记住,每一片绿叶和每一根细根都很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美丽而壮观的大树。
小苗:谢谢大树哥哥的鼓励和教导。
我会记住你的话,努力成长,成为一棵像你一样高大而有用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