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重庆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学之基数效用论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高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基数效用理论
导读:本文高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基数效用理论,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基数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是研究市场的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基本观点是:消费者所购得的产品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在这种情况下,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数学上的基数(比如1、2、3)来表示。
所谓产品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计量,比如用10元钱看一场电影的效用是50,用5元钱买一杯饮料的效用是5,那么花15元钱可以得到55个效用单位。
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化问题。
2016环球网校为了让广大学员精选经济师套餐,告别盲目备考,名师为推荐核心试题,立即试听》。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相关简答题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1. 什么是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是一种测量心理上的满足程度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艾
萨克·特伦斯提出,他认为影响人们选择某种处境或商品的不是它给予
消费者的实际收益,而是它将消费者从一个情境移动到另一个情境时
所产生的满足感。
例如,当你有一笔1000美元的酬金,并且知道它可
以换到600元礼物或1200元礼物,这时你会选择情境更有利的1200元礼物,而不会关心实际收益多少。
2. 什么是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是一种衡量消费者偏好的理论,也是由艾萨克·特伦斯提出的。
艾萨克·特伦斯认为,消费者在进行抉择时不会仅仅关注实际利益,而是会考虑与他人的比较,从而来衡量产品的价值,他把这个心理过
程称之为序数效用。
而人的看法也会影响序数效用,如果一件产品被
大多数人认为价值很高,那么那个产品的序数效用也会非常高。
3.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有什么区别?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都是衡量消费者抉择时心理满足程度的理论。
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基数效用论的核心在于研究本身
的差异,而序数效用论的关注点则在于消费者与他人之间的比较,以
表示他们认为产品价值的高低,或者需要获得多少才能满足某件物品
需求。
另一方面,基数效用论涉及的问题是消费者觉得收获了多少,
而序数效用论则是在考察消费者觉得自己比其他人获得更多或者更少,从而形成自豪感或失望感。
第六章基数效用理论第七章序数效用理论1第一节边际效用理论一、基数效用(一)效用1. 含义效用(utility,用U表示),是指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满足消费者需要或欲望的性能。
负效用(disutility),是指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导致消费者不舒适或痛苦的性能。
2. 特点(1)商品自身的客观物质属性,是商品具有效用的基础。
(2)商品效用的有无、大小、正负,均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
(3)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不具有伦理学的含义。
(4)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同一商品的效用缺乏可比性。
(5)对于同一的消费者,同一商品的效用具有可比性。
(6)同一商品的效用,会因时因地而异。
(二)基数效用1. 效用单位效用单位,是指用来衡量商品或劳务效用大小的单位。
基本单位是尤特尔(util)。
2. 基数效用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用效用单位来表示的效用。
二、边际效用(一)总效用1. 含义总效用(total utility,用TU表示),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或商品组合所得到满足的总和。
2. 函数式(1)一般函数式TU,f(Q,Q,Q?Q) (6-1) 123n其中:Q表示所消费不同商品的数量(n=1,2,3,…) n(2)一元函数式TU,f(Q) (6-2)其中:Q为所消费商品的数量(3)二元函数式(基本函数式)2(6-3) TU,f(X,Y)其中:X,Y表示所消费两种商品的数量(二)边际效用1. 含义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用MU表示),是指消费某种商品的单位增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
2. 定义方程式(1)一般式,TU (6-4) MU,,Q其中:?TU为总效用的变动量?Q为商品消费变动量(2)导数式假定公式(6-2)为连续函数,则有:TUdTU, (6-5) MU,,lim,Q,0QdQ,(3)偏导数式假定公式(6-3)为连续函数,则有:,TUMU, (6-6) x,X,TUMU, (6-7) y,Y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文字描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也称戈森(Gossen)第一法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连续消费或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时,增加每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呈递减趋势。
基数效用论 1. 概念:经纪人、效用2. 边际效用理论:(1)消费量越大,总效用越大(2)递减规律效用理论 1. 消费者偏好基本假定:完备(表达)、可传递(一致)、多多益善(1)原点远,偏好高(区别:序数效用论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2)不相交能否加总)(曲线上偏好无差异)概念:增加→放弃消费者(3)向右下,凸原点→商品边际替代率B规律:递减→决定向右下C意义:切线斜率的绝对值预算约束:(两个点)P1X1+P2X2<=M消费者、(1)位置:预算和无差异的切点生产者 1.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的点(2)均衡条件:MRS=P1/P2行为理论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2.均衡需求曲线(1)前提条件:偏好、收入、价格不变。
(2)需求曲线:效用最大化收入:劣正,正反(3)两个效应:替代:全反企业的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生产概念:产出:企业获得销售输入的基础生产要素四个类型: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投入:长期和短期1.前提:技术不变生产曲线和生产函数条件 2.最大产量-投入要素3.都有生产函数: 1.资本不变,劳动量-总产量生产者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MP:临界点(最早)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TP:MP=0的最大值VP:MP=VP规模报酬:各种生产要素_同比例变化→产量变化:产量大,要素少:递增。
成本含义:显、隐(自己本身)、机会(其他最高)、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1. 长期和短期:是否有固定成本T:TC=TFC+TVC成本曲线和成本函数成本函数 2.T、A、M A:AFC,A VC,M: MC=△TC/△Q,TFC/△Q总(向右上) TC(截距),TVC(原点),TFC(直线),都向右上成本曲线 MC:对号,最早,最快,和谁相交谁最低ATC:U形平均 AVC:U形AFC:右下。
2016重庆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学之基
数效用论
重庆村官考试的笔试科目为《综合知识》。
面试形式为结构化面试。
考生报名主要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
为了让考生们更加了解重庆大学生村官考试,重庆中公教育为大家收集和整理了大学生村官的备考资料,希望这些这些备考资料能帮助到考生们积极备考,了解更多考试的出题方向,中公教育与你同行!
【导语】中公大学生村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村官考试。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村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经济学之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Cardinal Utility Theory)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英国功利主义哲学,但其直接奠基却是产生于19世纪50-70年代的“边际革命”。
在此期间,德国的戈森、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以及法国的瓦尔拉斯等人差不多同时但又都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学说建立在效用可以直接计量的假设之上,因此也被称为“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普遍使用的概念。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Utility unit)。
基数效用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普遍使用的概念。
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Utility unit)。
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马歇尔指出,货币也必须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既然如此,由于富人持有的货币量大于穷人,所以前者的边际效用小于后者。
如果把一元钱从富人那里转移到穷人那里,整个社会的效用就会增加。
所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成为收入平均化的理论依据。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欲望——消费的动机;
满足——消费的结果;
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
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
1.是中性的
2.具有主观性。
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还有更多内容吗?我想看看重庆村官考试真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