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葛兰素史克(中国)案又有新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20.37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特色行贿——葛兰素史克被罚30亿凤凰网近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19日依法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CI)和马克锐等人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进行不公开开庭审理,当日宣判。
GSKCI被判罚金人民币30亿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最大罚单,马克锐等被告被判有期徒刑二到四年。
有人说,一个英国企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行贿,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典型的“拿来主义”精神。
因为在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以行贿手段来开拓市场是被严厉禁止的,但这些忌讳行贿的企业来到中国,与行贿成风的中国药企显然就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就有必要“适者生存”,否则“水土不服”,从而导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结果,学中国药企行贿,成了他们“不二”的选择。
有人认为,但即使葛兰素史克在中国有一万个“行贿”的理由,可英国毕竟是有《反贿赂法》的。
因此,葛兰素史克此次虽然领受了“迄今为止中国开出最大罚单”,但其总公司还是心服口服,并在其网站上发表致歉声明称,完全认同中国司法机关依法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服从中国司法机关的依法判决,并向中国患者、医生、医院和中国政府、全体中国人民深刻道歉,对于由此造成的损害深感痛心和愧疚。
有人指出,很明显,以“绅士”著称的英国人,明显区别于中国“土豪”们的思维方式。
如果是中国“土豪”遭到这样的处罚,一般会振振有词,辩称“大家都这么干,为何只罚我?”似乎很委屈。
长期关注中国医改的笔者从药价虚高导致中国人“看不起病”这个角度看,中国司法机关对任何药企抬高药价行为开出罚单,我都会持积极的支持态度,而且罚得越多我越支持。
但如果从市场公平性来看,仅重罚葛兰素史克一家,或几家,就多少显得“内外有别”,或“选择性查处”了。
有人表示,一方面,葛兰素史克行贿比例不算高。
该公司给医生的“回扣”大约在7%-10%,商业贿赂费用约占药价的20-30%。
很明显,和国内药企相比,行贿比例实属偏低。
中国开出最大罚单葛兰素史克行贿被罚30亿元作者:王羽来源:《上海企业》2014年第10期9月19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葛兰素史克”)和马克锐等人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公开宣判。
GSKCI被判处罚金人民币30亿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最大罚单,马克锐等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2到3年。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及各被告人均当庭表示认罪服判。
至此,葛兰素史克一案告一段落,然而,因此案而起的话题却仍在继续。
有人期待,沉疴已久的中国医药行业或将迎来新的改革拐点,更多质优价廉的药品和服务将惠及中国患者。
还有人感言,开放的中国不是法外之地。
此案为医药行业营销行为确立了标准,也进一步透射出中国司法机关以法治促开放的坚定决心。
判决:葛兰素史克领30亿元罚单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葛兰素史克为扩大药品销量,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贿赂销售模式,以多种形式向全国多地医疗机构的从事医务工作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
被告人马克锐、张国维、梁宏、黄红、赵虹燕等公司高管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积极组织、推动、实施贿赂销售,被告单位及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被告人黄红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还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法院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葛兰素史克及各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成立。
鉴于被告人马克锐能够主动从英国返回中国接受调查并如实交代犯罪事实,系单位自首。
其他被告人也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具有自首情节,且各被告人均自愿认罪,依法可以减轻处罚。
检察机关也当庭建议减轻处罚。
法院以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判处被告单位GSKCI罚金人民币30亿元;判处被告人马克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驱逐出境;判处被告人张国维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判处被告人梁宏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判处被告人赵虹燕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以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判处被告人黄红有期徒刑2年,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葛兰素史克发表声明称将配合中国政府调查由於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的部分高管被立案侦查,引发广泛关注。
15日,葛兰素史克在其官网发表声明,称将全力配合相关政府部门调查。
葛兰素史克在声明中说,“我们对本公司某些员工及第三方机构因欺诈和不道德行为所面临的严重指控,深表关切与失望。
上述行为严重违背了葛兰素史克全球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价值观和标准。
葛兰素史克对此类行为绝不姑息和容忍。
”声明还表示,葛兰素史克将全力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对最新披露的情况的调查,正重新审查与所有第三方代理的合作,并立即停止使用本次调查所涉旅行社的服务,同时全面检查所有与旅行社相关的历史合作记录。
根据中国警方公布的资讯,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的部分高管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管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向政府部门个别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目前,案件尚在进一步侦办中。
本文来源:财华社以下内容为繁体版由於涉嫌嚴重經濟犯罪,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的部分高管被立案偵查,引發廣泛關註。
15日,葛蘭素史克在其官網發表聲明,稱將全力配合相關政府部門調查。
葛蘭素史克在聲明中說,“我們對本公司某些員工及第三方機構因欺詐和不道德行為所面臨的嚴重指控,深表關切與失望。
上述行為嚴重違背瞭葛蘭素史克全球的規章制度、管理流程、價值觀和標準。
葛蘭素史克對此類行為絕不姑息和容忍。
”聲明還表示,葛蘭素史克將全力配合相關政府部門對最新披露的情況的調查,正重新審查與所有第三方代理的合作,並立即停止使用本次調查所涉旅行社的服務,同時全面檢查所有與旅行社相關的歷史合作記錄。
根據中國警方公佈的資訊,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的部分高管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管道、提高藥品售價等目的,向政府部門個別官員、少數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
目前,案件尚在進一步偵辦中。
本文來源:財華社贷款利率下限取消中小企业称“看得见够不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近期又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从葛兰素史克涉嫌贿赂案谈商业贿赂作者:来源:《经济》2013年第10期案情回放今年年初,上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旅行社——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经营异常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这家旅行社基本上不组织游客旅游,仅靠承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以下简称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等外资药企的会议组织,一年的业务量就达到了1亿多元。
警方调查发现,这其中存在重大经济犯罪嫌疑。
今年6月,公安部指定长沙、上海、郑州等地公安机关负责侦办此案。
6月28日,长沙警方在微博上公布,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有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当地公安机关调查。
7月11日,一份措辞严厉的消息稿出现在公安部的官方网站上,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涉嫌在华行贿的传闻被证实,罪名是“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
至此,GSK中国各种行贿事实开始浮出水面,主要有通过旅行社、学术会议等手段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行贿。
随后,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副总裁、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接受了央视的采访,披露了GSK中国大量的行贿细节。
GSK中国郑州女代表王慧及主管李明也接受电视采访,又披露了郑州行贿的大量细节,包括帮医生找小姐等,事件持续发酵。
9月2日,继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高管、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法人代表等人之后,又一批涉案人员陆续交代了其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事实。
警方调查发现,在“销售为王”的企业文化下,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专门成立了所谓的“大客户团队”,每年花费千万元,以各种会议、论坛为由对各大医院负责人大肆行贿。
高压指标+高额客户维护费+高额的奖金刺激,使其销售额从2008年的20多亿元快速增长到2012年的70多亿元。
此外,警方还披露了康辉会展上海有限公司为了承揽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大量的会务业务,向其高管大肆行贿的案件,这也进一步揭开了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双向贿赂链条,一边是以公司的名义大肆行贿,一边是部分高管大肆受贿,涉及公司上上下下各个部门、各个环节。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日前被长沙中院判罚30亿元。
因认为这家公司高昂的行贿成本其实由患者来承担,导致乙肝药物价格虚高。
昨天,来自北京、广东等9个省的15名乙肝携带者及其亲属,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分别向国家发改委寄出了信息公开的申请信,要求公开葛兰素史克所产乙肝药物的成本。
中央台记者孙莹采访了此次信息公开申请的发起人,亿友公益的雷闯。
雷闯介绍,他们一直在关注葛兰素史克,原因是这家公司生产的两种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药物。
雷闯:我们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关注葛兰素史克对于相关的一些工作人员进行性行贿,能够扩大药物的销量的行为,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乙肝药物,一个是拉米夫定,还有一个是阿德福韦酯,属于葛兰素史克的产品,葛兰素公司通过行贿扩大产品销量的同时,把这个很沉重的行贿的成本转嫁到了广大的乙肝患者身上来。
葛兰素史克被罚30亿,相关人员受到刑事制裁,但是雷闯等人认为这不能给乙肝患者的境遇带来任何改变。
雷闯:仅仅是罚了单,其实对于乙肝患者来讲,并不能得到很大的优惠,所以我们就想去了解一下葛兰素史克公司乙肝药物的生产成本到底是多少?我们曾经也在发改委的网站上知道,发改委从去年7月份开始,就对葛兰素史克公司药品的成本进行成本调查,但是一年过去了,我们没有在发改委的网站上查到相关的一些乙肝药物成本的信息。
在9月23号,我们向国家的发改委提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雷闯表示:"希望通过信息公开申请,促进药物成本透明,促进乙肝药物降价,这将惠及中国1亿乙肝携带者,2000万乙肝患者"。
雷闯:乙肝的用药负担重,其实不仅仅是说是在一个地方的,全国各地的这些乙肝患者都面临的,我们这次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不仅仅是我申请,还有来自全国的有9个省15名的乙肝的一些携带者,纷纷的寄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信,都希望能够公开。
雷闯等人为呼吁乙肝药物降价,去年、今年曾两次徒步千里到北京,向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递交相关建议信。
葛兰素史克行贿案背后潜规则:药越贵医院越欢迎公司报道中国青年报徐霄桐2014-05-16 07:04我要分享152历经10个多月的侦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葛兰素)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侦查机关介绍,葛兰素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在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的基础上,设定高额销售成本用于支撑贿赂资金。
中国青年报查询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现,我国目前药品定价机制大体分三种:即国家发改委定价、所在省制定指导价和企业自主定价。
其中,前两者制定的重要依据为企业上报的成本信息,相关部门在加上合理的利润之后,从而制定出相应政府定价。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告诉记者,由于国外药企制药成本难以监管,在提供定价的资料时,企业往往不如实提供成本信息,成为业内“潜规则”。
“但这并不是国外药企能漫天要价的原因。
”于明德指出,如果要价过高,医院完全有理由拒绝采购它们,“但恰恰相反,现状是药品越贵,院方越欢迎。
”这背后存在着怎样一种畸形的供需关系?于明德表示,国内现行的“以药养医”制度,医生靠开处方作为一大收入来源的现象,才是这些国外药企敢于给药标出“天价”的原因。
“药价越高,医院获取的利润越高,开出处方的医生个人收益自然也越大。
”某跨国医药企业内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中国医生不凭医疗临床数据说话,开药主观意识太强,给其滥用职权留下了空间。
选择能带来更多收益的高价药,自然成为医生“合情合理”的选择。
正是这样的一条利益链将药价推高,最终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国家利益。
出于赚取更多利润的目的,在处方药和疫苗销售过程中,葛兰素下属各药品生产企业、与经营相关的各部门全面参与,建立自营药品销售、外包药品销售、“冷链”(疫苗)销售、大客户团队销售、危机公关五条“贿赂链”,形成了医药代表贿赂医生、地区经理贿赂大客户、大区经理贿赂VIP客户、市场部贿赂专家、大客户部贿赂机构的贿赂网,贿赂销售行为涉及全国各地。
跨国药企商业贿赂丑闻大起底作者:邹伟谭畅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3年第16期邹伟谭畅7月11日,公安部的一则通报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的一枚重磅炸弹: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GSK中国]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侦查。
葛兰素史克,这家位列世界500强第253位、业内第7位的制药业巨擘,连日来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警方调查有何最新进展?犯罪情节到底有多严重……人们显然想知道更多。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向专案组详细了解案情,面对面采访部分犯罪嫌疑人。
透过已经查明的更多案件细节,一个跨国药企的商业贿赂利益链逐渐清晰,将药价推向虚高的幕后黑手开始浮出水面。
并非“深喉” 医药巨头涉案源自一家旅行社6月27日,GSK中国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
与梁宏同日被带走的还有GSK中国的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法务部总监赵虹燕和商业发展事业企业运营总经理黄红。
这四人被称为GSK中国的“四驾马车”。
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日,关于GSK中国以及其他跨国药企“内部举报者”“深喉”的传言就开始在业内流传,一时间人心惶惶。
其实,真正使GSK中国进入警方视线的并非传言中的“深喉”,而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旅行社。
“2006年成立的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临江旅行社’)几乎没做过任何旅游业务,而是只和一些药企打交道”,办案民警介绍。
令人奇怪的是,临江旅行社年营业额却从成立之初的几百万元飙升到案发前的数亿元。
今年上半年,包括临江在内的—些旅行社异常经营活动被公安部在工作中发现。
在有关部门协助下,公安部部署涉案地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发现GSK中国及其关联企业存在重大经济犯罪嫌疑。
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公安部明确指示长沙、上海、郑州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于6月28日、7月io日两次开展集中抓捕,对GSK中国的部分高管和多家旅行社的部分从业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受贿又行贿,旅行社成药企“黑金池”7月13日,在湖南长沙,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讯问的涉案人员之一、临江旅行社的法人代表翁剑雍。
葛兰素史克,葛兰素史克专利遭质疑全球最大跨国制药公司辉瑞的伟哥专利权刚刚在中国“沦陷”,现在轮到排名第二的葛兰素史克了(以下简称GSK)。
近日,国内数家制药公司提交了关于GSK的新型糖尿病药物马来酸罗格列酮片(中文商品名“文迪雅”)专利无效的申请书。
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委员会已经立案,并定于8月18日召开听证会。
北京安博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与这两个受人瞩目的案件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该公司总裁徐国文律师在伟哥案中一直是中方第一代理人,现在该公司又成为罗格列酮案的中方代理。
关于两个案件之间的关联程度,安博达的副总裁陈庆彬说:“有关媒体把伟哥案和罗格列酮案进行比较,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中国法律属于大陆法系,前案不能作为判例。
”质疑方:无效依据“客观公正”据报道,有三家国内公司参与了对罗格列酮专利无效申请,他们分别是上海三维制药、山东太极集团和浙江万马公司。
但是安博达公司不愿予以确认,声明关于当事人的情况,只有在听证日才能公开。
那么此次申请专利无效的理由主要在哪里呢?当记者打电话到上海三维制药时,该公司表示目前对此事“无可奉告”。
另两家公司也予以回绝。
外界揣测无效的依据可能主要源自我国专利法第22条所规定的“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对此,陈庆彬说:“第22条只是专利无效理由的一部分,还有其他条款也可以作为依据。
我们可能提出一大堆理由,最后具体违反哪一条,由当庭决定。
”他表示,现在主要的依据已经确定下来了,但是在听证日之前,还可以继续依法进行修改补充,因而不便于向媒体透露。
陈庆彬认为,安博达无论在伟哥案还是其他专利纠纷案中能够做到“比较客观公正”。
GSK:专利“两步曲”惹的祸GSK公司是此次罗格列酮案的另一方主角。
“根据专利法,任何人、任何企业都可以对专利持有人提出专利无效的申诉。
”该公司媒介部肖韦群经理说。
同时她表示,专利保护是对新药研发企业领先地位的确保,使这些企业能够保持新药研发的动力。
在《罗格列酮专利案情况说明》中,GSK强调,在中国,保护马来酸罗格列酮的化合物专利于2000年4月获得授权,类似的专利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获得授权。
备受关注的葛兰素史克(中国)案又有新进展随着公司四大高管的落网,GSK中国行贿的内幕也越揭越深。
记者8月31日采访了部分GSK中国的高管,他们承认,该公司的大客户团队,专门通过会议等形式,向全国数百家医院的主管副院长、药剂科主任大肆行贿。
长沙警方还证实,在被工商部门查处时,GSK 中国进行危机公关,北京朝阳工商分局一名科长涉嫌受贿被调查。
同时,这些高管还大肆收受康辉上海会展公司(下称上海康辉),以及瑞格制药、国控等经销商的贿赂。
□案情进展长沙警方已抓获40余人今年年初,上海临江旅行社经营异常引起警方的注意。
警方调查发现GSK中国公司也牵涉其中,存在重大经济犯罪嫌疑。
今年6月,公安部指定长沙、上海、郑州等地警方负责侦办此案。
警方调查显示,GSK中国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同时,该公司还采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旅行社开具假发票或虚开普通发票套取现金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GSK中国的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等部分高管通过旅行社,用虚增会议规模等手段进行套现。
旅行社则向部分高管支付现金等行贿,甚至包括性贿赂。
高管们将套取的现金用于行贿官员和专家、医生,以及中饱私囊。
据GSK中国的医药销售代表称,GSK中国培训员工如何向医生行贿,并且用销售额的近一成作为行贿医生的“备用金”,帮助医药代表做假账。
按照GSK中国的规定,销售人员可根据自己的销售业绩,以讲课费、餐费等形式报销销售额的7%-10%,用来行贿医生,达到让医生多开药的目的。
据了解,目前仅长沙警方就已经抓获了40余人。
□行贿内幕大客户团队年公关费近千万今年45岁的黄红,是著名跨国药企中国公司的高管之一。
黄红进入GSK中国之前是一名医生。
90年代中期,黄红进入GSK中国,从一名医药销售代表做起,一直做到公司的企业运营总经理,成为该公司的高管之一,除了管理大客户团队,黄红还负责供应链、招投标、商务团队,管控市场,大权在握。
“大客户团队我一直在放权”,正是这个“放权”的部门,成为黄红不能承受之重。
8月31日,她向记者讲述了大客户团队的情况及运行模式。
2009年马克锐(MarkReilly)掌舵GSK中国之前,黄红主要负责公司的销售绩效方面。
马克锐来到中国后,与她进行了一对一的面谈,告诉她大客户团队的意义。
随后,马克锐向所有高管宣布成立新的大客户团队。
“销售就是王道,”马克锐告诉黄红,要促进销售增长,进入医院的环节非常重要,其中两类人物很关键,即医院主管药剂的副院长,以及药剂科主任。
与这两类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有3个方面的好处:首先,产品能很好地进入医院;在医保药品评审时,由于这两类人在参与,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在年底对处方量较大的药品进行医保费用限制时,也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
在马克锐来到之前,GSK中国其实是有大客户团队的,但并没有把进入医院的多少作为一个考核水平。
新的大客户团队建立后,GSK中国的医院客户增加到数百家,年销量从原来的23亿增加到现在的72余亿元,年均增25%左右。
黄红属下的大客户团队约有50人,包括大客户总监、项目经理,以及区域经理,每个区域经理手下有6-8个人。
大客户团队每年的公关费近千万元。
不同级别医院拜访频率不同这些公关费用的三分之一由区域经理分配具体安排活动,三分之二由项目经理策划使用。
包括赞助医院药剂科人员参加国际会议、全国会议和论坛,并和大学合作,开展医院管理培训课程,赞助药学专家沙龙等。
而参加的人,由基层人员提供名单,包括各大医院和各省的学术带头人。
除了正常的会议费用,还有100万元用于制作小礼品及高价礼品,组织旅游,付车马费,以这种形式向医院人员行贿。
“完全是学术方面的,肯定行不通,都要用这种方式”,黄红说。
根据公司的要求,大客户团队对不同客户的拜访频率也不一样。
三甲医院的负责人,一般每周一次,二甲医院的负责人,两个星期或一个月拜访一次。
拜访的时候,同样要送礼品。
在拜访后,要在48小时内录入公司的内部系统。
至于具体的对象,黄红说,他们与全国数百家三甲医院以及二甲医院都有联系,这些医院的主管副院长和药剂科长,已经成为他们公关的对象。
“危机公关”以钱开路此前,GSK中国另一名高管梁宏接受采访时透露,去年在北京曾被一个政府部门查处,他用行贿的方式摆平此事。
8月31日,长沙警方证实,该政府部门为北京工商某分局。
梁宏等人通过关系找到了时任某区工商分局科长叶某,向其行贿6万元,以及1万元的购物卡。
叶某通过隐瞒材料,对该公司降低处罚标准。
因为年检通不过,GSK中国还向北京工商部门有关人员行贿10万元,最终违规审核通过。
□内情探因扩张速度迅猛年销量达72亿GSK中国的多名高管在接受采访时称,GSK中国的高速扩张和营销策略、销售指标的沉重压力加上丰厚的奖金诱惑,是催生医药代表“带金销售”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GSK中国高层对下层的违规行为采取默许和纵容的态度,“一边是肮脏的行贿,一边是冠冕堂皇的合规”。
马克锐来之前的2009年,GSK中国在行业内业绩平平,也没有将药品进入医院多少作为考核目标。
至于总部为何让曾在GSK亚太区做财务的马克锐接任公司总裁,黄红并不清楚,但她表示,马克锐的亲和力很好,让他掌舵GSK中国,有可能是认为他了解中国,也有可能是他有销售的潜力。
但不管如何,在马克锐来到中国后,在“销售才是王道”的理念影响和总体营销策略的促使下,GSK在中国开始了迅猛扩张,业绩也突飞猛进。
销售额年增长率从2008年的20%左右增至目前的25%,年销量从当初的25亿元增长到72亿元。
GSK中国人力资源部招聘总监郭建华给出了一份该公司的招聘数字,也从侧面佐证了GSK在中国的扩张速度。
2011年9月份,郭建华被招聘至公司,负责招聘工作。
从2011年9月到2012年12月,GSK中国新招聘了2000人,“这几乎相当于一个中型医药销售公司的规模”,郭建华说,他在外企做了30多年的招聘工作,“一辈子也没有招过这么多人”。
仅2012年,GSK中国的招聘费用,就达到了1000万元。
按照原计划,该公司今年仍继续奉行快速扩张政策,打算招聘的人数突破3000人,其中有80%是医药销售代表。
根据要求,这些销售代表要会英文,而且要有在外资药企的工作经验。
超高奖金诱惑销售业绩飞涨黄红说,与别人不同,马克锐的理念是销售指标排在第一位,利润只排在第二位,不论采用什么手段,销售必须无条件完成,销售所需要的资源和费用,公司会尽力支持。
该公司给销售代表定的指标非常高,黄红等几名高管都承认,GSK中国给代表定的销售指标是全行业最高的几家之一。
郭建华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话来形容,“用尽吃奶的劲也可能完不成”。
根据该公司的规定,如果指标完不成,就只能拿基本工资,仅仅有4000元左右,这是既会英文、又有工作经验的销售代表所不能接受的。
据黄红介绍,他们自己每年定的指标是比较理性的,但国际总部最后会确定一个指标,远远高于黄红们定的指标,中国公司不得不接受。
整个行业的增长只有18%至20%,而GSK中国的指标为25%。
高指标的同时,GSK中国也制定诱人的激励机制。
按照该公司的制度,完成指标有奖金,如果能超额完成,会有超额奖金,而且不封顶。
如果一名代表完成销售指标,全年的奖金高达七八万元。
如果能拿到超额奖金,所得奖金会更高。
黄红说,她就曾见过一名普通销售代表,拿到了40万元的奖金。
销售好的人员,还能进入精英俱乐部,可以获得去海外旅游的奖励。
GSK中国的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靠常规手段肯定完不成销售指标,但有“客情维护费”的支持,再加上远远大于工资的超高奖金的诱惑,多层原因让销售业绩飞涨。
据郭建华介绍,GSK中国的流失率也很严重,2012年辞职率接近30%。
至于是不是跟指标过高、压力过大有关,郭建华没有说。
合规掩盖之下肮脏行贿横行黄红等人表示,GSK中国也有一套所谓的“合规”制度,要求所有人员的所有行为要合乎规范。
但整个管理层都心知肚明,如果完全合规,销售指标是不可能完成的。
基层销售代表的行贿行为,这些做过销售代表的公司高层也都清楚,只是没有人愿意捅破这一层窗户纸,更不会明着教销售人员对医生、药剂科主任行贿。
郭建华说,公司天天在讲合规,天天填表格,天天学合规课程,却把惊人的事实掩盖了起来。
虽然行贿哪一位具体的专家,哪一位院长,下属不会和高层讨论详细的细节,但这并代表不知道。
黄红同时指出,如果仅靠业务部门,行贿是不可能实现的,合规部、法务部,财务部,都采取了默许和纵容的态度。
部分高管明确表示,如果不是公司行为,如果背后没有上级支持,这4年仅靠一线人员,绝对做不到这种高速增长。
GSK中国的合规部门也查出过销售代表的问题,郑州一名代表做假发票、假POS单套现等问题,上海也发生过这种问题。
但公司一般采取比较宽容和纵容的态度,一般是口头警告或书面警告,最多也就是让员工辞职。
而一旦涉及到高管,基本上不会查。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也基本是走过场,无法触及业务核心。
黄红说,她曾有一两次向马克锐报告过销售代表存在不合规的现象,马克锐的态度很模糊,只是回答她“要尽量合规”。
有关人士表示,随着更多证据的发现以及相关人员的交待,这家跨国药企巨头在中国的问题,或许远远不止“某些人员及第三方机构因欺诈和不道德行为”那么简单,在其“合规”外衣之下,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成规模大肆行贿的公司行为,令人触目惊心。
GSK中国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也表现出了对法律的藐视,因为获利远大于违法成本,惩罚不痛不痒,被罚者也会记忆不牢。
□康辉涉案行贿GSK中国高管50万元现金连年送随着长沙警方的调查深入,GSK中国更多高管等人员被发现存在受贿情况。
除了梁宏、黄红、高琦玮等,采购部总监邱碧琳、人力资源部招聘总监郭建华、发展策略总监屠晓洲等人,也存在受贿情况,包括现金、金条、包等。
警方查明,与GSK中国存在业务往来的上海康辉公司,便是涉案行贿方之一。
据警方介绍,上海康辉共向包括邱碧琳在内的4名从高管到具体负责人员,行贿380余万元。
其中,上海康辉分4次向邱碧琳行贿,2009年送了一个奢侈品牌的包,2010年送了20万元现金,2011年送了36万元现金,去年和今年都是送了50万元的现金。
邱碧琳是上海人,与黄红一样也是45岁,其进入GSK中国有将近10年的时间,现任公司采购部总监。
邱碧琳说,采购部主要负责公司的商务采购,包括会务、机票、旅游、住宿等。
公司的市场部、销售部等业务部门需要开会时,由采购部负责挑选承担会务的公司等。
邱碧琳告诉记者,GSK中国是采取优选供应商的方式选择会务公司。
GSK中国从2005年开始发展优选供应商,主要考察这些公司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资质、成立时间、背景情况,目前有哪些客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