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你知道吗?
- 格式:doc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1
课题数的认识(1)第( 1 )课时学情分析 1.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进一步让学生联想到这些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学生已经涉及了十进制计数法、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因数和倍数等主要概念。
本课系统回顾,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3.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因数、倍数,大数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习惯培养1.培养数感:沟通各数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例2让学生自由地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通过整理和复习,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初步学会知识的整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数的相关材料。
2.电脑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提问引入(一)回顾知识1.课件出示P72情境图学生提取信息: 总计人数10500名运动员花费4.96亿英镑约占总人数的3.77%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25.5%的负增长二、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完成73页做一做:(设计意图:对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巩固。
利用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重要,初步感知数的意义以及内在联系。
) 2.同学们课下都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提问:有什么感受? 3.请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教师监控 1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③什么叫自然数?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二比例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导学过程温故互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现在我们先来复习比的知识。
(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2.7∶4.56∶10自学感悟:阅读课本P16主题图,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合作探究:1.请分别写出每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2.阅读课本第16页认一认3.交流:说一说什么是比例?除此之外,你还学到了什么?汇报点评:(1)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2)尝试写一个比例,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观察我们写出的比例,你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巩固练习:独立完成第17页“练一练”第1--6题课本第18页第7题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12:6=8:412×4=6×8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会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学难点: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请写出一个比例,并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整数(包括自然数)、小数、分数,以及正数和负数等,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从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和数学运算的需要两个不同的角度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的作用,感受数系扩充的必要性,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编写说明本节内容是对小学阶段学过的数的整体梳理和复习,教科书设计了四个问题引领学生整体回顾和梳理小学阶段学过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并从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和数学运算的需要两个不同的角度体会数的扩充过程,感受数系扩充的必要性。
1.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数?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整理一下吗?这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小学阶段学过的各种数,并尝试运用图等方式构建知识网络。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关于数的知识体系,因为在头脑中将知识形成一定的结构更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教科书中呈现了一种用“图”整理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教科书呈现的这种整理方式是将数分成了整数和分数两个维度去展开整理的,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无理数(除π以外),所以在有理数范畴内分数和小数是一致的,因此在图中用“分数(小数)”进行了表示。
实际上,分数与小数是有区别的,分数都是有理数,而小数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教师在描述时需要适当注意,但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与学生过多讨论。
2.可以用下图中的点表示学过的数,你还能表示出其他的数吗?试一试,与同伴交流。
数轴为学习数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模型,数与形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并进一步沟通整数、分数、小数等数之间的联系,而且借助数轴还可以直观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因此,教科书设计了让学生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学过的数的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教科书中也没有出现数轴的名称,学生只要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能认识数轴上的数即可,小学阶段也没有必要让学生记忆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生:我的思考:平面图的建筑是否可以图画或符号表示,如门用字母“M”,或用表示。
师:看来,一张小小的校园平面图可是要综合运用到图形与位置、测量、数量收集等等知识呢,你们在毕业的时候为学校留下了一份实用又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老师很感谢你们师:同学们你认为在这次活动中表现怎么样?请同学们给自评一下吧,请把每项后面的☆涂上颜色,涂满5个为做得最好的)
【素材积累】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体现了《标准》以及整套教材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在教材构思与编写上有新的特点和创新。
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
“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如下分析和说明:一、学习内容与目标(一)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发展推理能力。
(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1-6年级总复习为了将学生所学的全部小学知识加以系统化,并方便教师和学生准确把握各部分内容知识的不同要求,总复习的编排将小学数学所学内容按课程标准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3个领域。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回顾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容。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包括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与圆锥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复杂图形的体积和解决有关圆柱与圆锥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采用直观入手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实践来认识形体特征,并在掌握形体特征的基础上理解表面积的求法,通过变形和做实验的方法得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从多个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可形成几何体”,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重视操作与想象相结合,这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等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周次时间单元计内容划实授课课时时面的旋转2第一周至第二周第三周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4圆柱的体积2圆锥的体积2练习一和单元检测4比率的认识1比率的应用2至第二单元第周围第五周第三单元第六周至第四单元第七周第八周期中复习及检至测第十周第十一周至总复习第十七周比率尺2图形的放缩与减小2练习二和单元检测3图形的旋转一1图形的旋转一1图形的运动1赏识与设计1练习三2变化的量2正比率2反比率2练习四2整理与复习5数的认识1整数2数的小数分数百分数2常有的量2认识运算的意义2估量2计算与应用2运算律1用字母表示数2代数方程2初步正比率反比率3研究规律2单元检测2图形线与角2的认平面图形2识立体图形2图形与丈量4图形与变换3图形与地点2单元检测2统计3可能性2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十八周总复习至5毕业模拟检测十九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课设计面的旋转教课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 内容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经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和着手操作等;初步领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课要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识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经过察看;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构成及其特色。
教课难点:经过察看;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构成及其特色。
教课器具:各样面、圆柱和圆锥模型教法:指引法学法:自主研究教课过程:一、活动一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车轮;察看并思虑彩带跟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依据发现的现象(彩带跟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二、活动二察看下边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事后形成一个半圆形;旋转门转动后形成圆柱。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你知道吗?
古代埃及人留下了许多气势宏伟的建筑,其中最突出的是公元前兴建的法老胡夫金字塔。
它的严密设计和精巧构筑,是世界一大奇观。
这足以说明古埃及人在几何学上取得的成就。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会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
《九章算术》中记载的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也就是底面周长的平方乘高,再除以12。
这种计算方法与现在的算法是一致的,只不过取圆周率的近似数为3。
记载的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也与现在的算法一致一
周自相乘,以高乘之,下周自乘,以高乘之,
十二而一。
三十六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