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法培训2016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64
时间数列⽔平指标 在编制时间数列的基础上,为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发展变化、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需要进⾏各种动态分析,其中基础的⽅法就是通过对⽐分析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发展变化。
常见的动态分析指标有:⽔平分析指标:发展⽔平、平均发展⽔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速度分析指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每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增长速度。
时间数列的⽔平指标 (⼀)发展⽔平 发展⽔平是时间数列中具体时间条件下的指标数值,⼜称时间数列⽔平。
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多⽤ai表⽰。
(⼆)平均发展⽔平 平均发展⽔平⼜称之为序时平均数,它是将整个时间数列作为⼀个整体,反映这个整体的⼀般⽔平。
序时平均数与⼀般的算术平均数虽然都是通过具体数值计算,反映整体的⼀般⽔平,但两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事物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算术平均数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某⼀数量标志在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
2.序时平均数是从动态上说明某⼀事物在不同时间上发展的⼀般⽔平;算术平均数是从静态上说明同⼀事物总体不同单位在同⼀时间上的⼀般⽔平。
3.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
序时平均数的计算,由于不同时间数列具有不同特点需要⽤不同的⽅法,现分别讨论如下: (1)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由前述可知,在绝对数时间数列中主要是由总量指标所构成的时间数列,⽽总量指标根据其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并分别构成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各⾃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使得在平均指标的计算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由于时期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定时期内的过程总量,具有可加性,因此我们可以采⽤简单算术平均的⽅法计算序时平均数,即将时期数列中研究范围内的各项指标数值之和除以时期项数来得到。
普法课件统计法培训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普法教育已成为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
统计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统计活动、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广大公民对统计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本课件旨在通过培训,使大家对统计法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实践应用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二、统计法的基本概念统计法是指国家对统计活动的组织、管理、监督和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统计法的基本任务是规范统计活动,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和公开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求统计活动必须依法进行,统计机构必须依法设立,统计人员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客观性原则要求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统一性原则要求统计指标、统计分类、统计标准、统计调查制度等必须统一。
保密性原则要求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公开性原则要求统计资料必须向社会公开,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询、使用。
三、统计法的主要内容统计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统计管理体制、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和统计法律责任等方面。
1.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统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我国统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其他依法设立的统计机构。
国家统计局负责全国统计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2.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制度是指国家对统计调查活动的规范。
我国统计调查制度主要包括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专项调查制度和统计报表制度等。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指每隔一定时期对全国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
经常性调查制度是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连续的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2016年学法考试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实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B)。
A.统一领导、集中负责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C.分级领导、集中负责D.分级领导、分级负责2.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是(A)。
A.《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的职权B.《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责C.《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权利D.《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义务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制定机关是(C)。
A.国家统计局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现行《统计法》修订通过和施行的时间分别是(D)。
A.1983年12月8日和1984年1月1日B.1996年5月15日和1984年1月1日C.2005年12月16日和2006年1月1日D.2009年6月27日和2010年1月1日5.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收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A)负责。
A.一致性B.及时性C.完整性D.真实性6.对未标明《统计法》所规定的法定标识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C)。
A.有义务填报B.在统计机构说明情况后填报C.有权拒绝填报D.有义务举报7.《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以处(B)罚款。
A.5千元以下B.1万元以下C.5万元以下D.1万元以上8.《统计法》规定,个体工商户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D)。
A.责令停产停业B.吊销营业执照C.暂扣营业执照D.1万元以下的罚款9.《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D)。
A.应当全部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B.应当全部保密,不予公开C.可以公开,但不允许社会公众查询D.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10.《统计法》规定,国家统计数据以(B)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