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泉州九中
- 格式:ppt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35
泉州旅游十大景点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泉州,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素有“东方第一海峡”、“世界石刻之都”之称,拥有众多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景点。
今天,我们将为您介绍泉州旅游的十大必游景点,让您更好地了解这座古老城市的魅力。
一、开元寺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是泉州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
建于唐代,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寺内有着丰富的佛教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一个了解泉州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二、潘山潘山位于泉州市福州古道南段,是一个享有盛名的观赏花卉的胜地。
每年春天,潘山的樱花、桃花、杜鹃花等各种花卉盛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三、开元洞开元洞位于泉州市南安市,是一处以石窟雕塑著称的旅游景点。
洞内保存有大量的唐代石刻造像,内容涵盖了佛教、道教等各种文化元素,是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四、西街西街是泉州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遗迹。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购物和观光。
五、南少林寺南少林寺是中国著名的少林寺分支之一,位于泉州市惠安县。
寺内保存有大量的古代武术典籍和器械,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六、洛江古城洛江古城位于泉州市泉港区,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遗址。
城内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碑刻,是了解泉州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
七、土楼群土楼群是位于泉州市南靖县的一处著名景点,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八、安平桥安平桥是泉州市的一座古代石桥,建于明代,是泉州最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
桥身雕刻精美,保存完好,是了解泉州古代桥梁工艺和文化传统的重要地点。
九、钟山钟山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是一座享有盛名的旅游风景区。
山上有悬空寺、神仙谷等著名景点,景色优美,是泉州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十、清源山清源山是泉州市的一座著名风景区,被誉为“泉州后花园”。
山上有梵音禅寺、龙潭公园等景点,环境优美,是泉州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走进泉州的历史和文化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历史文化悠久,构成其人口的主体为古老的中原河洛人,河洛语之一闽南语为泉州的主体语言。
西晋年间,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泉州晋江、洛阳江两岸,今泉州自此兴起。
迄今泉州每个家族的姓氏均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
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马克·波罗认为只有亚历山大港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甚至比亚历山大港更加宏伟。
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
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
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
五代太守留从效为发展泉州奠定伟大功绩;明代时期,泉州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李贽为延续和创新汉文明矢志不渝;明后时期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保全汉文明和抵御外侮南征北战。
泉州还是多名杰出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非常著名的有:菲律宾国父荷西·黎萨,印尼前总统瓦希德。
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
其中儒商文化在泉州经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推动泉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加上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使得泉州经济不断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福建省的经济巨头。
儒商精神这一概念是指一种援儒入商所形成的独特的商业人格和行为规范,所谓儒商也就是指作为商人而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气度、儒的道德规范,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为准则去从商、经商,在商业行为中渗透儒家所倡导和躬行的"仁、义、礼、智、信"。
泉州历史文化简介我国在历史上有三个泉州:一个在河北通县,《汉书・地理志》说汉代置雍奴、泉州二县。
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泉州入雍奴,这个北方的泉州就被历史遗忘了。
一个是今福建福州,《隋书》载:“陈置闽州,仍废,后又置丰州。
平陈,改曰泉州。
”及后改名福州。
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故乡泉州。
《福建通志》说,“唐景云二年(711年)以武荣州为泉州,州治今泉州也。
”从此今泉州地域就在闽南确定下来。
但当时武荣州的州治设在今南安县丰州镇,唐开元六年(718年)才移到清源紫帽之间、晋江北岸的今泉州的地址,所以泉州古城已有1266年的历史。
随着唐代以后闽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泉州的辖区屡有变化。
唐代北起莆田,南至龙溪,几乎包括闽中和闽南。
不久和漳州分治,北宋初又与兴化分治,据《岛夷志略》载,澎湖“地隶泉州晋江,至元间立巡检司”,所以宋元以后台湾又属于泉州辖区,泉州管了晋、南、惠、同、安、永、德七县。
清康熙间升台湾为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出永春、德化置永春州,所辖只余五县,而同安县还包括今厦门市和金门县。
辛亥革命后厦门从同安分治,地位上升,但历史上仍和泉州关系很大。
我今天所讲的泉州,并不仅指今泉州市境,而是指古泉州,也即是约等于今晋江地区(按:1985年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的辖地的古泉州。
从千年来泉州的迁治和城市建设来看,州治呈现出由西而东,由北而南, 向海发展的特点。
北宋谢履有诗:“州南有海浩无穷”,海是泉州的生命线。
从物产来看,泉州虽山海并论,但有个主次,主是海。
历史上泉州曾是国际上最大的商港之一,今天依然是我国重要侨乡,离开海就谈不上这些特点了。
为叙述方便,我试解释几个泉州的别名来说明泉州的自然概况与历史沿革。
温陵,这是一个形象概括泉州地形气候的地名:《晋江县志》说:“地处高阜,其气独温。
”《南安县志》说:“泉州气候燠多寒少,故古有温陵之称。
”唐诗人韩偓称泉州气候,“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泉州市共收到5个项目上千件作品,其中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作品分组分类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作品120项,其中:一等奖20项(小学组:5项,初中组:7项,高中组:8项),二等奖40项(小学组:18项,初中组:13项,高中组:9项),三等奖60项(小学组:21项,初中组:18项,高中组:21项)。
关于公布第十二届泉州市
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县(区、市)教育局、台商投资区社会事业局,各市直中小学:
根据泉教中〔2011〕4号文件精神,我局组织专家对作品分组分类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作品120项,其中:一等奖20项(小学组:5项,初中组:7项,高中组:8项),二等奖40项(小学组:18项,初中组:13项,高中组:9项),三等奖60项(小学组:21项,初中组:18项,高中组:21项)。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希望受表彰的学生和辅导老师,再接再厉,不断提高作品质量,为进一步培养我市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第十二届泉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奖名单
泉州市教育局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主题词:教育电脑制作获奖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
泉州市教育局办公室2011年5月5日印发
附件:
第十二届泉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奖名单
一、小学组(44项):
二、初中组(38项):
三、高中组(38项):。
泉州市第九中学整改方案(泉州市第九中学,2016年5月8日)一、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设施设备(一)合理配置功能场馆室1.完善校园规划。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抓紧与市规划局联系,调整校园容积率,做好规划,拆除教师宿舍楼及艺术楼,新设艺体馆,用于设置室内标准篮球场、游泳池、音乐、美术、历史、地理、通用技术等专用教室。
2.加快体育馆建设。
抓紧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建设立体运动场:一层为停车场、二层为学生食堂、乒乓球场地等室内运动场地,三层为室外300米运动场。
同时抓紧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解决塑胶跑道更新问题。
责任人:副书记李兆红、总务处主任汪俊生整改时限:2018年8月(二)落实设施设备配置和改造1.提升部分信息技术装备。
争取建设校园万兆网,与电信局联系提高学校带宽;升级更换部分网络设备。
(落实进度:2016年8月完成)2.完善图书馆配置和宣传。
添置一定数量、质量较高的工具书并设置专柜摆放,在书库内外修建宣传栏,增加新书的宣传介绍,引导学生借阅。
3.改善学生食堂宿舍环境。
加强校园卫生管理与检查,更新老化设备,解决学生宿舍厕所异味,增设宿舍宣传栏和告知栏,配备课桌椅;加强对食堂菜价监督。
责任人:副书记李兆红、总务处主任汪俊生整改时限:2016年10月前完成,长期坚持二、坚持办学理念,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成立领导小组,起草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
坚持“以文化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结合国家和教育的“十三五”规划及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年),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举办各类座谈会,集中专家、校友、社会各界的智慧,为学校发展和办泉州市中心城区名校的目标谋划学校2016-2020五年发展规划,并得到丰泽区委、区政府的支持。
责任人:副校长黄山、办公室主任吴良贤整改时限:2017年1月前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一)加强教师管理1.修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针对当前教育新形势及校情,进一步修订《泉州九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在新形势下专业化成长。
做一名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中学生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有人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一名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中学生”。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管好自己的嘴:不吃口香糖,不随地吐痰,不出口成脏,不高声喧哗,不吸烟喝酒;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动手打人,不唆要钱物、不随意玩弄手机;管好自己的腿,不攀越栏杆、不践踏草坪”。
以行为习惯的培养为抓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从小事做起,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狠下苦功。
日积月累,滴水穿石。
把日常行为规范内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建设文明学校的终极目标是增强学生文明素养。
围绕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素养中学生”的总目标, 今后一个阶段,我们将坚持“大目标,低起点,近距离,求长效”的管理原则,创新学生管理办法,抓好学生的基础文明和道德规范。
什么是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中学生呢?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我把它细化为“十个一”:一颗爱国之心、一副健康身心、一身文明气度、一股合作精神、一口流利普通话、一手规范好字、一项通用技术、一个突出学科、一门外语工具、一种艺术爱好。
为此,我们将在学科课程学习、德育课程学习和社团活动中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使“十个一”成为校园中的基本准则,张扬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亮点、个性、特色和先进性,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家庭和社会上去,促进和激励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泉州闽南文化论文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泉州是闽南文化的聚集地之一。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泉州闽南文化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泉州闽南文化论文篇1浅析闽南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泉州回族祭祖习俗摘要: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民风古朴淳厚。
泉州百崎郭氏、陈埭丁氏独特的宗祠祭祖习俗是具有泉州地域特色的回族习俗之一,是闽南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见证了泉州海外贸易的辉煌历史,体现了闽南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
泉州回族祭祖习俗也是海峡两岸同胞交流的一个平台,具有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关键词:闽南文化;泉州回族;祭祖习俗;传承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于2007年6月9日正式批准在福建泉州、漳州、厦门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闽南文化是指由闽南人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闽南人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
而具有泉州区域特色的回族习俗,则是闽南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不仅是一种民间文化自我传承的产物,更是一个民族自由表达情感、展现独特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的一种行为方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习俗。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泉州回族有63397人,主要姓氏为丁、郭、夏、蒲、金、马、葛等。
目前泉州市有1个回族乡30个回族村(社区),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状况。
由于泉州回族居住分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少回族村(社区)的生活习俗,已经和闽南地区的汉族习俗融为一体了。
但在泉州回族的两大聚居区,一些回族的生活习俗仍然保留着,这两大聚居区是惠安县百崎回族乡(现为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及晋江市陈埭镇。
陈埭镇有7个回族行政村,丁氏回族人口达到2万余人,人称“陈埭万人丁”。
泉州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甲戏高甲戏又称戈甲戏、九甲戏,是福建省主要剧种之一,孕育于明末清初,形成于清代中叶。
它主要流传于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地区以及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地。
高甲戏的剧目分为“大气戏”(宫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
高甲戏传统剧目多,据传剧目约600余种,现存有400多种。
高甲戏行当的划分与京剧大致相同。
丑角戏的表演最为突出,丑行分类有男丑和女丑。
惠安石雕惠安素有石雕之乡、石头王国之美誉,石雕历史源远流长。
惠安石雕艺术源于黄河流域,又融会外来文化与技艺精华,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经长期磨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惠安石雕饮誉中外,其作品遍布祖国各地和东南亚诸埠,声名远播海内外。
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华世纪坛、厦门鳌园、全国最大的石雕塑像厦门郑成功像、海南三亚鹿回头、澳门中华妈祖文化村、泰山山门、深圳万福广场、昆明世博园、淮南周恩来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等一大批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建筑雕刻工程,都凝聚着惠安石雕艺人的智慧和汗水,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为惠安石雕赢得荣誉。
璀璨夺目的花灯泉州花灯泉州花灯,历史悠久。
在元宵放灯,唐时已盛行,宋朝更普遍。
泉州花灯,色彩调和,结构精美,玲珑剔透,璀璨夺目,品种繁多,就其制作材料和方法而言,可分为丝灯和彩扎灯两类。
泉州花灯内容,以山水风景、历史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为主。
不仅有翩翩起舞、栩栩如生的人物灯景,那戏曲中的传奇故事《水漫金山》,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还有那展翅飞翔的鸣禽、嬉游的池鱼、咆哮生风的雄狮,形态各异,逼真传神。
类别主要有走马灯、莲花灯、宝莲灯等。
至于花灯的制作,式多样巧,造诣高深。
解放后,花灯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提线木偶艺术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民间俗称“嘉礼”,又名线戏。
唐末王审知入闽称王时,傀儡戏随之传入泉州。
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点简介一、万寿塔(姑嫂塔)万寿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称“姑嫂塔”,“关锁塔”。
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
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又叫做“关锁塔”。
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
当时姑嫂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
第一层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二至五层各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作梅花形,顶置穹形斗拱。
塔身从下往上逐层缩小,每层迭涩出檐。
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
二层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并刻两个女像,是姑嫂两人形象。
明朝何乔远的《闽书》也记载了这个传说,说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经流传。
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
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
姑嫂塔成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
据介绍,姑嫂塔曾于清乾隆年间大修过,以后的修缮也有多次。
福建省人民委员会于1961年5月公布姑嫂塔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该塔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六胜塔六胜塔又名万寿塔、石湖塔,巍然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蚶江石湖金钗山上,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
塔高36.06米,底围47米,花岗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级。
每级由塔心、外壁、回廊组成,有券顶门、方龛各4个。
全塔浮雕金刚、力士像80尊。
塔盖八角翘脊,各雕坐佛一尊,中石叠小塔状,上置金刚宝箧式塔刹。
以石塔为航标,堪称世界航海史上一绝。
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在历史上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
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高僧祖慧、宋什等募捐建六胜塔于山坳。
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该塔被元军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