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使至塞上 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使至塞上王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文学常识1、唐诗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边塞诗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3.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
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3、掌握诗歌涉及的文学常识,搜集与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了解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理解诗歌内容。
2、诗歌以诵读为主,读中品,读中悟,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2、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
有《崔颢集》。
(二)背景材料:《野望》选自《王绩诗注》。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使至塞上-王维》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王维这位唐代著名诗人的生平宁代表作品;2. 理解《使至塞上》这首诗的背景和内涵;3. 提升同砚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4. 启发同砚对于自然、人生和归隐哲学的沉思。
二、导学内容1. 介绍王维及其代表作品;2. 分析《使至塞上》的内容和意境;3. 谈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形式,引出同砚对于王维这位唐代诗人的印象和了解;2. 进修王维的生平宁代表作品,特殊是《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3. 阅读《使至塞上》全文,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4.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王维借助自然描写表达人生哲理的方式;5. 谈论诗中所体现的归隐主题,引导同砚沉思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归隐的看法;6. 总结本节课进修内容,梳理王维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读后感,对《使至塞上》中王维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分析和解读;2. 查阅资料,了解王维其他著名作品,简要介绍并选择一首进行解读;3. 沉思王维的诗歌风格与摩登文学的联系与启发。
五、延伸阅读1. 王维的其他代表作品,如《鹿柴》、《相思》等;2. 唐代文学的进步和特点,以及王维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3. 其他关于王维的探究文献和评论,深度了解其诗歌创作和思想内涵。
【导学案】以上是《使至塞上/王维》的导学案内容,通过对王维这位唐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的了解和分析,可以援助同砚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哲理,进一步拓展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和沉思。
期望同砚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感谢您的阅读!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使至塞上》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及其背景;2. 理解诗中表达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4. 提升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王维(约701-761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号青莲居士。
《使至塞上》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使至塞上》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使至塞上》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分别从审题、人物、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篇。
一、审题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首诗的题目——《使至塞上》。
诗人使用了“使”字,说明此文是写官员差遣边疆上的事情。
而“塞上”则是指边疆地区,且在此文中更倾向于指“边疆雄壮壮丽”,反映“边疆民族特有志向和崇高理想”的意义。
二、人物本文描述的人物主要有两个:1、侍中:侍中在唐代是一种重要的官吏职位,主管皇帝内廷事务。
2、西凉节度使:节度使是唐代为了防范边疆战事而设置的一个军事行政机构,其管辖区域称为“节度区”。
这两个人物在诗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侍中是皇帝的侍从之一,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代表皇帝巡视边疆,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醒身边的随从要警醒,密切关注四周的情况。
而西凉节度使则是塞上的边疆明镜,他经常进行边防巡视,保障了这个地方的安全和稳定。
三、意境本诗的意境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表现了边疆多事的环境。
这里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描述,表现了环境的险峻和残酷。
第二部分表现了侍中心系身旁的随从,反映了古代辅臣的忠诚和不离不弃的品质。
第三部分则是对西凉节度使的描绘。
他是一位勇猛果敢的军事领袖,用自己的行动与篇章为边疆抵御外敌。
四、艺术特色《使至塞上》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战争氛围浓郁。
诗的环境主要呈现出一种紧张、战争气氛浓厚的境界,让读者震撼于雄浑的景象之中。
2、风景描写精妙。
王维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高峰山川之境为依托,配合“沙漠、边疆、黄河”等自然景色颇为绚烂的描写,塑造出了一幅惊险刺激之美。
3、人物绘画入微。
诗中对于人物的描述、心理的体现都非常的精妙。
诗人通过写自己左右的各级官员和官兵主动天真的态度,表现了古代辅臣的忠诚和不离不弃的品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
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读一读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2、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学生个读4、学生齐读品一品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篇参赛导学案主要围绕《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这五首唐诗展开,旨在通过导入、预习、感受、理解、赏析、比较等高效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素养和文化修养。
二、导入导入环节是引发学生对唐诗五首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导入。
例如:1. 调查问卷法:在班级中分发问卷,询问同学对唐诗的态度,对五首唐诗的印象、感触等,并组织讨论。
2. 诗歌朗诵法:选择其中一首唐诗,由一位同学进行朗诵,其他同学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示范后,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表演技巧、鉴赏技巧。
3. 视听配合法:让学生在课前观看相关视频片段,如“动态唐诗”,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增强对唐诗的感知。
三、预习预习环节是引导学生对唐诗五首的文化内涵、作者背景、意境表达等进行系统学习的环节,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为后续的鉴赏和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古诗背景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
这首诗描写了钱塘江山水美景。
这艳丽的景色和这首诗的优美表达,使钱塘江留下了美丽的印象。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唐代大诗人之一,有“山水之祖”之称。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使者独孤信在赵夫人的引领下,骑行在荒凉的边塞上,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达到了另一种境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写诗深受白居易的影响。
这首诗以黄鹤楼上的送别,情景交融,既是形式的表达,也是内心感情的表达。
渡荆门送别:作者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名字中的“之”是辍学后自取的字,他是唐代后期诗坛上的重要人物。
古诗三首——《使至塞上》参考答案
赏析:
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
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辽阔”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示例: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
4.示例:诗人以征蓬与归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情感,抒发了自己身世浮沉之感和思乡之情。
5.示例:大漠无垠,一缕狼烟冲天而起,直上云霄;远处的黄河如绵长的锦带,映衬着西沉的夕阳。
6.示例:“直”状孤烟之高,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写出了狼烟直上云霄的气势;“圆”,状落日之低,给人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这两个字准确而又生动,烘托出大漠雄奇壮丽的景象。
检测题答案:
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示例:“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途中得知军情,语透英豪,显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野望》一.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
时天下已乱。
遂托病还乡。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有《王无功集》五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二.诗歌赏析《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参考译文】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思想情感】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黄鹤楼》一.作者简介: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
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
有《崔颢集》。
二.诗歌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参考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思想情感】这首七言律诗,写诗人登上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愁绪。
《使至塞上》一.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
使至塞上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
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难点】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互助、启发点拨
【预习提示】了解诗人并背诵诗歌
一通过预习课前自主完成
王维,字,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的闲逸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
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使至塞上》就是其中极富代表性的作品。
人们常用“,”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非常准确地评价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预习检测(5分)
单车欲问边,国过居延。
征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长河落日圆。
关逢候骑,都护在然。
三资料链接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四课内探究
(1)出使人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当堂检测(40分)
1诗中形容漫漫征程,孤寂艰苦的诗句是:
□□□□□,□□□□□。
2诗中描写大漠独特的风光之美的诗句是:
□□□□□,□□□□□。
3诗中表现诗人行程遥远、艰难的诗句是:
□□□□□,□□□□□。
4诗中流传后世经久不衰的诗句是:
□□□□□,□□□□□。
5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抒发作者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
6诗中被清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
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塞外壮美景观的诗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
作者和出处:
8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并运用比喻的句子:
□□□□□,□□□□□。
9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称为“千古奇观”的句子:
□□□□□,□□□□□。
10被后人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句子:
□□□□□,□□□□□。
11勾画出西北高原的特色,并暗显沙漠气候特征的句子:
□□□□□,□□□□□。
12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
□□□□□,□□□□□。
13《红楼梦》“香菱学诗”中香菱细细品味,与黛玉品评的句子:
□□□□□,□□□□□。
14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疆慰问将士的句子:
□□□□□,□□□□□。
15写诗人奉命出使,征途遥远的句子:
□□□□□,□□□□□。
16虚写我军胜利情况的句子:
□□□□□,□□□□□。
17运用典故,写诗人途中听闻我军胜利、将军督战燕然前线的消息,暗含喜悦之情的句子:
□□□□□,□□□□□。
18、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致。
(5分)
五佳作欣赏
你的这份爱,让我记住了你
静静的却不孤单,相依也是一种温暖。
我们的空空的心,总是会被彼此填满。
简简单单的快乐,充满了温暖的时光。
——题记
从初一第一学期排座位就如蜘蛛盘丝一般开始的。
老师的指挥令把两个不太熟悉的人拉在了一起,开始了我们的铁杆生涯。
我们总徘徊在人群之外。
我们并不相熟,坐在一起没讲一句话,你我都是慢热的人,而且都被朋友伤害过,背叛过。
再也经不起一丝的伤害。
所以都躲在自己做成的壳中,怕太阳灼伤我们的皮肤,怕坎坷的路会伤害我们,对我们而言,只有自己才是最安的。
但我们又是幸运的,可能是因为我们总是逃避别人的关心,才会发觉我们的相像,我们才会彼此靠近,彼此吸引,仿佛是时间的怂恿,我们每分每秒都在靠近,竟是这样,我们就变得亲密无间,在别人眼里,我们都很冷漠,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我们并不冷漠,我们彼此了解,彼此依赖,彼此需要。
我们经常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在草地上用慵懒的姿势彼此依偎,聊天,开玩笑,讲在大家面前不敢讲的话,分享彼此的秘密。
看着碧蓝的天,洁白的云,感受着微醺德裹挟着青草味的风,懒懒的阳光,心里平和得像两个安详老太太,坐在海岸边静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简单的快乐,总是喜欢这样的午后,和云和你一起悠然度过,静静的却不孤单,相依也是一种温暖。
似乎无论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片心灵花园永远记载着美好的回忆。
我会飞过你的天空,而你会在下一站等我。
我们共同垂钓我们想要得结果,沿着思念的小道,延伸到重逢的终点。
我们空空的心,总会被彼此填满。
只要我们在一起,每时每分,都有幸福的身影;每分每秒,都是温暖的时光。
我们已经分开了很长时间了,在最近的一次见面中,我们依旧熟络,吃饭时和以前一样点彼此喜欢的菜,逛街时会买姐妹装。
聊天时我们发现,就在那温暖的时光中,我们的壳被温暖的阳光融化,同时融化的还有我们坚冰般的心,我们彼此都多了很多的朋
我想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回忆起那温暖的时光时,心头肯定会有一股暖流流过的。
我会永远记着你的。
六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