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厂空调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棉纺厂空调设计提要:对棉纺厂几种空调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决定采用节能空调系统,以节约生产用水用电,减少运行费用。
关键词:棉纺厂,方案,喷雾风机,节能空调系统,水气比一.工程概况泉州某棉纺厂是年产三万锭的棉纺厂,主车间为全钢结构的厂房,细纱车间面积为2898㎡,共有细纱机72台,总装机容量为1224K,梳并粗车间3024㎡,梳棉机32台,要求车间相对湿度55%-65%,夏季车间温度为30℃左右。
纺织厂空调要求达到二个主要目的:1.车间的温湿度要在工艺要求范围内,以保证产品质量;2.满足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此外,在保证纺织企业生产质量和卫生条件的同时还必须要考虑系统节能。
因此在设计时必须对几种空调方案进行认真比较分析,从而决定合适的空调方式。
二.空调冷源选择本工程夏季总冷负荷为148万Kal/h,考虑的空调冷源方案有二种形式:1.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
2.溴化锂机组加电锅炉与蓄冷水系统组合泉州地区电价如下表:表1时间生产用电(元/度)电锅炉用电(元/度)7:00~11:000.80.56711:00~18:000.6230.418:00~22:000.56722:00~23:000.6230.4023:00~7:000.40.176根据计算比较空调冷源方案中第一种方案的主机运行费用比第二种方案节省约50%,且初投资也省,因此冷源采用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
三、空调方式的选择传统的纺织空调大都是以淋水室处理空气,即用大量的水通过高压喷淋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以达到所需要的目的。
在加湿过程中水气比u=0.4~0.5,去湿过程水气u=0.6~1.0。
喷淋室的热工计算可用以下三个公式进行:式中,为水的定压比热,常温下为4.19KJ/Kg℃;A,A',,',n,n',为实验的系数和指数;t水1,t水2为喷淋水的初终水温;υρ为空气质量流速(Kg/㎡s);η1,η2为热交换效率系数和接触系数;为喷水量(Kg/h);G为空气量(Kg/h);tL,tLS,t,Ts,为喷淋室空气终初状态的干湿球温度。
棉纺织厂空调系统的测试与改进方案1车间空调系统测试1.1主要测试内容室外空气温湿度,室内空气温湿度,混和进风区空气温湿度,混和区送风空气温湿度、气流速度,冷媒水进(出)水温度,前纺、后纺车间的送风管出风口风速,工作地区风速。
其中混和送风区主要测点布置见图1。
1.2主要测试仪器Testo 445型多功能测量仪、AM-4201型叶轮风速仪、DP2000型便携式数字微压计。
1.3空调系统测试数据与设计数据对比测试数据与设计数据对比见表1、表2。
根据表1可以看出室内空气参数设计与实际的测量值相符,而设计的出风口风速、工作区风速与实际测量有较大的误差。
根据表2可以看出送风空气参数设计与实际的测量值相符,而设计的送风量与实际测量有较大的误差。
2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具体改进方案该棉纺厂车间是一个拥有3 000纱锭的前纺、后纺车间,结合原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与实际测试结果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喷水室地面大量积水、工作区风速过高、二次回风窗存在设计问题、)风机振动问题。
2.1喷水室地面大量积水原因及改进方案由于回风和新风在喷水室喷淋段前的混和, 形成流场的紊乱引起蓄水池中液体大量的飞溅,同时由于喷嘴雾化角的开合原因,使得靠近墙壁的喷嘴有大量的水雾撞击在墙壁上,形成水花的飞溅(见图2),因而造成喷水室地面大量积水,并且会造成自动控制柜、电机、水泵进水,容易引发触电危险。
其根本原因是该喷水室设计中无前挡水板,前挡水板兼有挡住飞溅出来的水滴和使讲风均匀流入的双重作用。
加前挡水板后有良好的整流效果,避免水滴的飞溅,使空气和水充分接触,增加了热湿交换的效率,同时增加挡水板所增加的局部阻力远小于空气紊流引起的阻力。
因挡水板的局部阻力系数接近于1,对系统总阻力并无明显增加,故具体改进方案为加装前挡水板。
2.2工作区风速过高在该设计的说明中明确写出工作区风速,前纺为0.5 m /s ,后纺为0.6 m /s 。
然而实际的测试结果两个区的风速均在1.5 m /s ~2.0 m /s 之间,远大于设计数据。
纺织厂空调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旨在为纺织厂的空调系统设计提供指导,其中包括系统选择、设计原则、管道系统、控制系统、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的目的是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以满足纺织厂中复杂的生产需求。
第一部分:系统选择在选择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空调系统的效率和能源消耗;2.系统的排放和环保标准;3.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系统的适用场景和匹配度。
基于以上因素,建议选择节能型、环保型、易于维护的中央空调系统。
第二部分:设计原则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原则:1.市场需求原则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系统,使系统灵活、高效、适合不同的情况和生产过程。
2.环保和节能原则设计时应考虑节能型和环保型空调系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可维护和易操作原则尽可能设计易于维修和操作的空调系统,以降低维护和操作成本。
第三部分:管道系统在设计管道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管道铺设原则根据工厂的生产特点和空调系统的需求,合理规划管道布局,确保流量稳定,减少系统压力降低,提高空调效率。
2.防止污染原则管道应保持清洁和卫生,以减少管道对空气及生产过程的污染。
3.安全和可靠原则管道系统应可靠、安全,保证空调系统的稳定。
第四部分:控制系统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和湿度控制原则控制系统应确保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符合生产需求。
2.节能和环保原则控制系统应具有节能和环保的特性,以保护机器和环境。
3.安全可靠原则控制系统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的系统,以确保生产流程的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部分:安装和调试在安装和调试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原则确保安装和调试过程中的人员安全,防止意外事故。
2.技术标准原则根据技术标准安装和调试空调系统,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测试和评估原则对安装和调试过程中的空调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棉纺厂空调工岗位职责一、岗位概述棉纺厂空调工是指在棉纺厂中负责空调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和保养工作的职业人员。
他们需要熟悉空调系统的原理和操作,能够独立完成空调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工作,保障棉纺厂的生产环境舒适和空气质量。
二、岗位职责1. 空调设备安装:负责棉纺厂空调系统的安装工作,包括管道铺设、设备安装和电气连接等。
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合理安排空调设备的摆放位置和管道的布局,确保安装工作符合规范和质量要求。
2. 空调设备调试:负责空调设备的调试和运行,包括系统的启动、检测和调整等工作。
根据棉纺厂的生产需求和环境要求,合理设置空调设备的参数,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能耗。
3. 空调设备维护:负责空调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包括清洁、加油、更换滤芯等。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寿命。
4. 空调设备维修:负责空调设备的故障排查和修复工作,包括检修电路、更换零部件和调整参数等。
根据设备故障的表现和报警信息,快速定位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以减少生产中的停工时间和损失。
5. 空调设备更新:负责空调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工作,包括更换老化设备和引进新技术。
了解新型空调设备的性能和特点,根据棉纺厂的需求和经济情况,提出合理的设备更新计划,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环保。
6. 安全管理:负责空调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安全使用和事故的预防。
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7. 技术支持:负责向棉纺厂员工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包括空调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解答员工的疑问和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8. 资料管理:负责空调设备的资料管理工作,包括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维护。
记录设备的安装、维修和更新情况,及时更新设备的技术资料和保养手册,为设备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9. 质量控制:负责空调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设备的验收和检测。
前言在纺织工业生产过程中,空气调节起着重大作用,它提供了工艺需要的温湿度、清洁度和气流速度等条件,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纺织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工艺新设备对纺织空调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能源短缺、淡水减少、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沙尘暴等,都给纺织空调提出了新的问题。
面对水资源匮乏,我们采用新的喷淋方法,提高热湿交换效率或采用空调用水的一水多用及废水回用以节省喷淋用水量;面对能源短缺我们采用变风量调节技术和变频变流等设备,以提高风机和水泵的生产效率;常常采用新的环保制冷剂代替氯氟烃以保护日益稀薄的臭氧层;使用吸收式制冷机和热泵;深井冬灌夏用,夏灌冬用;采用冰蓄冷技术、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和天然冷源等,以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使传统的纺织空调技术,发展成为绿色空调、节能空调和智能空调。
本次设计通过对细纱车间的负荷计算、系统选型、水力计算及经济技术分析,最终确定合理的空气调节方案。
第1章设计资料和参数选取1.1设计原始资料1.设计地区:南昌2.建筑及工艺资料:该棉纺厂细纱车间为锯齿形厂房结构,工艺区面积约5700平方米;细纱机126台,共约有5.4万纱锭。
其中513型细纱机75台,502型细纱机24台,1506型细纱机27台;运转每班90人,常日班80人;照明总功率86.4kw 。
提供的图纸:细纱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张。
3.气象资料: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维护结构资料:参数《高层建筑空调计》中表2-4、2-5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陕西省实施细则》选择墙体及其传热系数,同时参考《纺织厂空气调节》。
4.动力资料:(1)电源:220/380伏交流电。
(2)热源:本工程设有集中锅炉房,供给0.6Mpa的蒸气。
(3)冷源:自行设计冷源系统,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1.2选取室外气象参数江西省南昌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如下:1.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为35.6℃2.夏季室外空调计算湿球温度为28.3℃3.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1%4.冬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为-1.3℃5.冬季室外空调计算相对湿度为80%6.冬季室外采暖计算干球温度为0.8℃以上数据查取资料:黄翔——《空调工程》附录四1.3选取车间温湿度参数表1-1 棉纺厂中细纱工序温湿度控制范围工序冬季夏季t(℃)Φ(%) d t(℃)Φ(%) d细纱54~59 9.5~12.5 30~33 57~62 15.8~20.4 23~26——上数据选自《实用纺织厂空调设计与计算手册》表3 细纱车间冬季最低值班温度:t≥18℃——上数据选自《实用纺织厂空调设计与计算手册》表8第2章负荷计算2.1选取维护结构传热系数2.1.1确定屋面的传热系数锯齿形的屋面材料结构自上到下如下:40mm钢筋混凝土大瓦,15mm厚水泥砂浆粉面,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保温层,一毡三油隔气层,30mm钢筋混凝土倒槽板,20mm厚1:2水泥砂浆粉面。
《纺织厂空调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时数:64;学分数:2;制订人:曹爱平;完成时间:2004年8月22日。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空气调节是纺织厂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课程主要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着手,讲授空气调节过程中的各种处理方法,处理过程。
并从节能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季节的空调室送风量的大小。
同时,介绍了冷源的制取情况,除尘的基本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设计,调节等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从事纺织厂空调管理与维修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空调的设计计算,了解各种空气处理的方法,具有调节不同季节室内温湿度的技能,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高等数学、纺织材料学、纺纱工艺、机织工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空气调节的作用。
(2)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任务。
(3)了解湿空气的组成与水蒸气。
(4)掌握各种空气状态参数的计算。
(5)掌握I-d图的绘制与使用。
(6)了解传热基本知识和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7)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8)掌握喷水室内不同水温对空气处理基本规律。
(9)了解空调室内的设备组成。
(10)了解送排风的基本方式。
(11)掌握温湿度的调节与管理。
(12)了解除尘的基本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1)具备使用I-d图查看各参数的能力。
(2)具备根据传热的基本知识计算车间冷热负荷的能力。
(3)具备根据情况使用不同温度的水处理空气基本能力。
(4)具备根据情况使用不同方法对车间温湿度进行调节的基本能力。
(5)具备选择不同送排风方式组织车间内气流的的基本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单元一纺织厂空调的作用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空调的基本任务。
(2)了解空气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了解温湿度与工艺生产的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空调的基本任务。
(2)教学难点实感温度。
单元二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及水蒸气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湿空气的组成。
(2)掌握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
(3)掌握湿空气的状态参数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
(2)教学难点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
单元三湿空气I-d图及其应用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湿空气I-d图的绘制原理。
(2)掌握湿空气I-d图应用。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湿空气I-d图应用。
(2)教学难点露点温度、湿球温度。
单元四传热及冷热负荷的计算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传热的基础知识。
(2)掌握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房屋热损失、车间的散热散湿量、空调系统冷热负荷的计算。
(2)教学难点空调系统冷热负荷的计算。
单元五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纺织厂的送风系统。
(2)掌握空气被水处理时的热湿交换原理。
(3)掌握空气调节过程的发分析和计算。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空气被水处理时的热湿交换原理、空气调节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2)教学难点冬夏不同季节空气调节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单元六空气调节设备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空调室的送风系统。
(2)了解空调室的基本设备组成。
(3)了解空气的加热与加湿设备。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空调室的送风系统。
(2)教学难点加热与加湿设备的使用。
单元七冷源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天然冷源的选取方法。
(2)掌握多种人工冷源的制造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
(2)教学难点蒸汽喷射式制冷。
单元八送排风管道计算及送排风方式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流体流动方程式的使用。
(2)掌握流体流动的状态和阻力的计算。
(3)了解均匀送风管道的分析和计算。
(4)了解送排风与气流组织。
(5)了解流体的测量。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流体流动方程式、流体流动的状态和阻力。
(2)教学难点送排风与气流组织。
单元九通风机和泵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