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选调生申论备考:写作五大禁忌不能犯
- 格式:docx
- 大小:35.24 KB
- 文档页数:2
1、一忌事无巨细,写成“流水账”
有些人写工作总结时把一段时间内所做的“所有”工作,事无巨细“罗列”出来,把一篇总结写成了“流水账”。
2、二忌总夸大成绩,回避问题
有些人对成绩刻意进行夸大,而对一些问题则有意进行回避,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轻轻一带而过,文章总结变成了对自己“歌功颂德”的文章。
3、三忌过分谦虚,“缩小”成绩
也有些人在写工作总结时,总觉得应该多夸领导,少夸自己人,明明是自己所取得的工作成绩那也要说成是领导的,给领导“戴高帽”,对自己则过分“谦虚”,刻意“缩小”自己的成绩,这种行为反而给人一种不诚实、拍马屁的感觉。
【阿甘文案】专注于各类文章写作服务。
4、四忌只做简单罗列,不做总结思考
把一些工作成绩只简单罗列出来,而没有进行系统总结,更没有
自己的思考,把自己只做为一个简单的“机器”,而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工作总结实际上是没有“灵性”的“死文”。
5、五忌总花里胡哨,内容空洞
“题目吸引人,格式很动人,内容恶心人”,注重形式而不注重事实,形式大于内容。
这类总结没有实际意义。
q v 811 - 518 - 517 。
第一,要明确申论作文是议论文,要避免出现文体不清的情况。
客观地说,现实生活中的好文章很多。
但给大家印象更为深刻的可能是抒情散文或者诗歌形式的。
这种文章的语言都比较优美,体裁也是变幻多姿。
但我们必须清楚意识到,这些文章与我们申论所需要的文章是有本质区别的。
原因自然是与我们所参加的考试性质有关:公务员岗位要求大家是从政府角度去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语言优美。
一篇规范申论文章需要具备的基本标准就是有论点、有论据、有基本的论证方法。
第二,要明确文章题目的基本要求,避免出现标题不符的情况。
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标题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于宏观;一种是过于微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脱离题干要求、脱离材料主题、没有观点、过于偏激和套路化。
这几种情况都有可能会使文章陷入“与题意不符”的境地。
申论文章的标题,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都必须包括主题和观点。
主题是材料直接反应出的,而角度也必须有大量的素材去作支撑。
第三,要明确文章开头必须出现总论点,避免出现论点不明确的情况。
在复习一段时间以后,不少考生习惯于在文章的开头去显示自己“超强”的写作功底。
具体的体现就是:对句子进行华丽的修饰和加工。
这一点也无可厚非,但一定注意:比语言优美更重要的是观点鲜明,文章开头至少需要出现的要素包括:题干所指、材料主题、文章角度和主题。
第四,要明确文章的结构,避免出现结构混乱的情况。
一篇文章的结构也可以理解成我们想一个问题的框架。
不少考生一直犹豫的一个问题是:文章写成五段三分式会不会很套路?这里要给大家一个定心丸,五段三分式是没有问题的。
它既符合一般正常人的思维逻辑方式,也符合命题人所要求的论证基本特点。
但考生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保证段落结构的匀称度,否则会给人造成很大的视觉疲劳。
第五,要明确文章的语言规范性,避免出现过于白话的情况。
不少考生的文章框架是能够梳理出来的,但有了分论点之后的段落扩充又成为新的难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你如何扩充都要保证文章语言的基本规范性。
申论作文答题的“四大禁忌”“申论”一词的意思是申述、申辩、论述、论证。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有明确的政治导向性,不允许出现任何的立场偏差,同时,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
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相应的规范格式,无可非议。
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
一、忌太“偏”忌“偏”,首先是忌思想偏激;其次是忌偏心,即心态不公正。
此二“偏”其根源在于生活中长期对事物和问题的习惯性思维和判断,以致答题时提出过激的观点和举措,或立场不公正,只代表问题的一方说话,不能客观公正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
二、忌“散”“散”,主要是指考生作答主题不明,内容繁杂,层次模糊不清,逻辑混乱,系统性不强。
部分考生不能有效立足于整体思维谋篇布局,分析材料时分不清主次;概述问题不集中,陷入零散的材料中,抓不住要害;设计方案时,没有系统,层次不清,逻辑混乱;论证方案时,取小舍大,弃本逐末。
整个作答前后杂乱,不能抓住既定主题。
三、忌太“离”忌“离”,一是指假设前提,脱离材料答题;二是指答题时前后主题相脱离。
部分考生在申论考试中对第一题﹝概述主要问题或主要事实﹞和第二题作答时尤为常见,特别是在提出方案时常有考生大列“如果有什么什么情况,就怎么怎么办、若这样不行,则就那样处之”等之类的所谓措施,严重脱离材料中所蕴涵的既定要求,假设种种前提,看似考虑周全,实则未得要领。
四、忌太“虚”“虚”是指对主要问题的判断不透彻,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源,找出其症结所在。
对问题概述模糊不清;设计方案泛泛而谈,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论证方案用词华丽,冗杂不实。
总之,整个作答游走于要害之外。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2015河南省选调生考试申论五大雷区总有考生抱怨,申论的成绩越准备越差。
究竟这问题何在?主要是这些考生在申论备考中犯了太多错误。
华图教育精研许久,总结了上千个考生在申论备考中的心得,特地勾画出申论备考五大“误区”,希望各位考生在备考时能少走弯路。
“误区一”——心浮气躁。
许多考生在平时做申论试题的时候,往往凭借对于材料整体把握的感觉写答案,而没有从材料中字斟句酌的抄答案。
这样一来,往往会培养出读材料浮躁的做题习惯,对于考试时百害而无一利。
“误区二”——材料太多。
许多考生喜欢一次性就买了大量的申论材料,这本翻翻,那本看看。
其实申论是主观题目,许多材料对于申论答案的书写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道理。
而考生东翻西看并不能博采众家之长,反而会弄晕了脑袋,不知道怎么样书写才好。
材料不需要太多,用好一本就行。
“误区三”——盲目做题。
市面上关于申论的题目各种各样,既有真题,又有模拟题。
一些考生盲目追求做题的数量而不顾做题的质量。
申论练题,贵精不贵多。
每一次做题都要默默的总结自己的思维,寻找最美观的书写答案的方式,甚至是认真检查自己的字迹是否清晰整洁,应当如何改进,怎样的准备做题才有效果。
“误区四”——着急练习套题。
考生总以为,练习申论应当从练习套题开始,这个方法是不正确的。
套题的练习是比较烦躁的,许多考生做了一份以后就开始放弃。
其实申论的练习应先从模块开始。
一种小题一种小题的练,直到考前再练习两份套题,把握做题的时间即可。
“误区五”——不练作文。
作文是许多考生害怕的东西。
其实平时的练习更需要练习作文。
练习作文的布局,立意,开头和标题,这样才能在考场的时候从容不迫的写好作文。
绕开申论备考五大“禁区”,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希望各位能在2014安徽省选调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作文五忌有哪些作文五忌有哪些有人认为写文章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
其实,这种认识有失偏颇,是对文无定法的误解。
文章虽无定法,但文章有规范。
文章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去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否则,文章就会犯行文之大忌,而触犯行文大忌是要付出代价的。
所以我们要牢记作文的禁忌,避免因为不懂规矩而失分的错误在我们身上发生。
一、忌立意偏颇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高下决定文章的成败。
立意正确深刻是文章成功的重要保证,而立意偏颇则会毁掉一篇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或因思想水平认识能力低,或希望在立意上大胆出新而出奇制胜,在立意上常常误入歧途,出现严重的错误。
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材料是512汶川大地震,要求以地震作为话题材料引申开掘,构思谋篇。
这个材料为学生所熟知,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选择正确立意对于考生不是难事。
有的考生选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立意,有的考生选择“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提升”作为立意,有的考生选择“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作为立意……这些立意符合正确深刻的要求,使文章的内涵和档次得到提升。
但也有的考生没有认真思考,或因认知有误,选择了错误立意,比如“逃跑不是弱者”,“范跑跑光明磊落”等,这样的立意严重的偏离中心,因为它违背公认的价值观、人生观。
这样立意的作文语言表达再好也不会得高分。
立意偏颇除了立意错误以外,立意和文章内容毫不相关也属于立意偏颇。
同样是以地震为内容写文章,有的考生以《今夜星光灿烂》为题,写夜晚捉迷藏,看星星,立意和规定的话题和内容毫无关系,这是宿构造成的立意偏颇。
作文立意一定要正确,不能偏颇,因为立意的失误会影响整篇文章。
二、忌文体不明文体不明也是作文的大忌。
造成文体不明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文体意识,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议论文,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新闻搞不清楚。
由于没有文体意识,所以常常把议论文和记叙文混为一谈。
写论说文,开头有论点,结尾有结论,但中间论据的叙述则用的是写记叙文的方法。
申论作文5大错误申论作文5大错误不要标题作文应该有一个明确而吸引人的标题,然而,同时也需要避免在文章中使用相同的标题文字。
这样做可以避免给读者带来困惑,同时显示出作者的综合写作能力。
以下是申论作文中常见的5大错误,需要在写作时特别注意。
错误一:标题过于宽泛或模糊一个好的标题应该具有指导性和概括性,能够准确揭示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然而,一些作文标题往往过于宽泛或模糊,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这样的标题会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感到困惑,降低作文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错误二:题目与内容不符有时候,作文的标题可能与文章内容不相符。
这种情况下,读者会感到迷惑并对文章内容产生怀疑。
作文的标题应该准确反映文章的核心要点,确保读者能够在预期的范围内理解文章。
因此,在起题时,作者需要确保标题与文章内容一致,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错误三:标题过于主观作文的标题应该客观而中立,不应该带有个人情绪和偏见。
一些作文标题可能会过于主观,使读者对作者的立场产生怀疑。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能够客观地反映文章的主题和论点,而不是过度表达个人意见和情感。
错误四:标题过于冗长或复杂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一目了然地传达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而,一些作文标题可能过于冗长或复杂,使读者难以理解主题和观点。
在起题时,作者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和复杂的词语,选择简洁有力的标题,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错误五:重复使用标题文字在文章中重复使用标题文字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这样的做法会让读者觉得缺乏创意和专业性,同时降低文章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作者应该在文章中使用多样的词语和句式,以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这样可以使作文更加丰富和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总之,避免以上五个错误对于写作一篇优秀的作文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标题能够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同时避免在文章中使用相同的标题文字可以展现作者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只有注意避免这些错误,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申论作品。
申论写作的三大禁忌一、忌下笔过早几乎每次考试结束,都会有大量考生说“时间太紧,申论又没写完”。
答题是否完整对申论得分来说确实影响重大。
小题按要点给分,漏写一两个要点,少则错失3-5分,多则可能少得6-8分;申论*结构不完整则会使*直接降级,与同等结构完整的*相比,分数要低不止10分。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考生拿到申论试卷后,眼睛一扫,提笔就往答题卡上写。
中公教育专家经过多次总结,发现这类考生虽然能保证答题完整,但最终得分往往不会高。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
申论材料不但字数多,而且逻辑线索繁杂,在不了解命题主旨及材料大意的情况下就匆匆作答,作答内容必然会有很多来自主观臆断而非材料本意,这与评分标准完全是南辕北辙。
因而考生在答题之前应先审清申论题目要求,并梳理材料逻辑,切忌下笔过早,做到心中有数再进行答题。
二、忌字迹潦草字迹清楚整洁的试卷更容易得到阅卷人的青睐。
目前,公务员考试基本都采用电脑阅卷的形式,但申论阅卷不同于行测,其操作者不是电脑本身,而是各个阅卷人。
人是具有主观性的,对试卷的评判势必会带有些许主观喜好——集中表现在对试卷整体的感受上。
干净、整洁的试卷让人赏心悦目,很大程度减轻了阅卷人的负担,评分稍高在情理之中;反之,通篇字迹潦草的试卷大大增加了阅卷人的辨别难度,给出较低分数也无可厚非。
所以,各位考生有必要在考试时注意字迹的工整和卷面的整洁。
三、忌“多多益善”申论考试有限时、限字的特点,中公教育提醒各位考生作答时切忌长篇大论、滔滔不绝。
每道题目的作答务必在规定字数范围内找全要点,切忌“多多益善”的心理,否则,分数只会有减无增。
申论考试不是越不过去的高山,中公教育建议各位考生不要气馁,做好以上三点,注意总结自己的短板,逐步积累,申论高分指日可待!关于申论的相关知识: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考生根据指定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
申论主要考查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
公文写作五大忌党政机关公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内容必须达到较高水准,力求精准到位、无懈可击。
有五个禁忌,一定要避免。
一忌“眼花缭乱”,力求层次清楚公文的开头,应当以概括的笔触切入主题,语句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形成一种吸引读者的力量。
例如开头为:“根据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公共交通安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按照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更好固化世博安保工作机制和‘亚信峰会’安保工作成功做法,为保证本市公共交通各行业日常运作安全有序和平稳健康发展,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公共交通安全防范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这段修改为:“为进一步落实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公共交通安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通知》,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固化世博安保工作机制和‘亚信峰会’安保工作成功做法,保证本市公共交通各行业日常运作安全有序和平稳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公共交通安全防范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这样层次比较清楚,表述也比较流畅。
二忌随意用词,力求言简意赅公文要言简意赅,使读者一看就明白,切忌反复“唠叨”,随意堆砌、任性用词。
例如:“(二)明确新闻发言人工作范畴。
要保障新闻发言人正常开展工作,确保其能列席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参与重大事件处置,了解全面情况,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重要信息,为新闻发布作好相关准备。
要为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进一步规范新闻发言人的权责,为新闻发言人敢说话、愿说话、善说话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
让新闻发言人进入知情圈、决策圈、行动圈。
新闻发言人应能参加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可向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建议开展新闻发布活动的时机、内容、形式和人选。
纵览历年国考申论真题,申发论述题一直是必考题型。
作为国考申论的重头戏,申发论述题作答时间长、分值高、操作难度大,因此它既是申论考试的“深水区”,也是导致众多考生沦陷的“重灾区”。
故此,提醒各位考生:要想攻克申发论述题型,在掌握基本作答方法的基础上,需避免四点写作禁忌,跳出文章写作的误区:第一忌:文不对题国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比较灵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栉比鳞次。
不管采用何种命题形式,都是对考生的文章写作主题进行的提示。
尽管如此,文不对题的情况却在很多考生身上重演。
如果从文章写作的角度来看,考生的作文并无错误,然而与申论考试材料对比后发现,文章写作脱离或片面地理解材料,导致“第二忌:抄袭材料不论是逐个击破各题型阶段,还是做模拟试卷综合训练阶段,申发论述题浇熄了很多考生备战申论的热情之火。
当你坐在桌前冥思苦想三小时,仍然无法提笔写下一字时;当你在文章写到一半,竟然词穷时。
自然而然,会选择从庞大的材料中截取内容。
申论材料内容丰富,近几年尤其以案例居多,因此,善于走捷径的考生会从材料中大段大段地摘抄案例、观点,殊不知此时你已犯国考申论文章写作的大忌,申论文章是禁止大篇幅抄袭材料的。
因此,申论文章写作,要巧妙利用材料,而非纯粹大段抄袭。
【真题示例】“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
(35分)[2013年副省]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总字数800~1000字。
【材料原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
正是在不同的文化长期交融和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今天的地球文明。
今天的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规模和方式,积极开展各种旅游和探险活动,了解和接触世界文化遗产,从内心深处表现出对文化多样性的渴求。
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公文写作的五大禁忌:
一、不闻不问:
1.跟进时代。
2.学而不透:深入学习新的政策理论。
二、不懂规矩:
1.格式把握不准。
2.身份把握不准:注意身份,上行文要谦恭、恳切、尊重。
下行文要肯定、庄重、鼓励。
平行文要商榷、讨论、互相尊重。
3.用语把握不准。
三、不分场合:
1.不符实际,上下一般粗。
上级文件的搬运工,没有可操作性。
2.不接地气,没有“泥土气息”。
讲基层想听的话,解决问题的话,群众的心里话。
3.不看对象,一份“套餐”吃到底。
看对象、听众讲话。
四、不务实事。
公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不要假大空。
1不知事,不了解问题根源。
3.不识事,透过现象看本质,找根源,拿到症。
3.不就事,措施不力,对策办法不多,要解决问题。
五、不见高低:
1.逻辑混乱,行文、语句混乱。
2.四平八稳,过于中规中矩,不出彩。
要做到不用吹糠就见米。
3.主次不分。
详略不当,要掌握整篇平衡。
4.提炼不够,提炼中心观点,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5.火候不佳,鲜活表达,出其不意,让人眼前一亮。
2015选调生申论备考:申论写作“保三争二”
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参加选调生考试的考生们总结了申论备考方法,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中公选调生考试网预祝广大考生能在选调生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作答申论的过程中,一般老师都会告诉大家,因为客观题是按点给分,客观题更易得分,更加重要一些。
而作文保证“保三争二”即可。
但各位考生注意了,作文也是要“保三争二”的。
一、利于阅卷的几个要求
首先,了解作文阅卷老师主观上会注意的几点,避免在此处丢分。
1.清晰的字迹,工整的书写。
字迹清楚、书写工整,方便阅卷人阅卷,也可以提高阅卷人对此套试卷的好高,从而获得较高的印象分。
2.清晰的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清楚,也就是所写的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合理完整,自然逻辑性也就比较强。
3.卷面整洁。
卷面是否整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整洁的卷面,清晰明了;潦草的卷面,很难读懂。
所以不要有过多的涂抹。
二、审题
1.术语探析
作文的题目由两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题干,一个部分是要求。
审清题意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要求中,都会有哪些术语,了解它所表达的意义。
(1)观点明确
要求我们立场坚定,观点鲜明,点明写作方向(主旨)、揭示论证范围。
建议开门见山,亮出论点。
(2)角度
即申论写作的切入点(视角),可以根据材料及题干选择政论文、策论文及评论文都可,但注意角度的选取要在主题限定的范围内选取。
(3)参考(结合)给定资料
把握材料整体性,意味着要求梳理材料的逻辑结构,厘清特定事实间的内在联系,尤其要注意双(多)事实材料的交集部分。
(4)结构完整
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应俱全,要有开头、分析、过渡、对策、升华这几个部分。
注意要把握此点,需要我们将每段的段落字数控制好。
(5)内容充实
一是论据典型新颖,论证合理周密。
二是注意联系实际,即联系机关工作、结合国内大事分析论证。
(6)语言流畅
要求言简意赅、文从字顺,无别字、无病句、无标点符号错误,并要注意文章的起承转合。
(7)1000左右
一般在1000字上下10%的范围浮动,每多或少50字,扣一分,最多扣两分。
注意尽可能写够字数,如果字数严重不够,直接打入四类文。
(8)有思想高度(分析深刻)
论点高远有内涵,论证严谨有依据,并能联系实际。
多用一些名言警句、领导讲话、政策性措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