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碱组成及其含量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616.50 KB
- 文档页数:3
工业混合碱的组成和含量的测定一、预习思考1. 你是否认真阅读实验资料?是2. 如何判断混合碱的组成?答:可采用双指示剂法。
用HCl标液滴定混合碱时有两个化学计量点:第一个计量点时,反应可能为:Na2CO3 + HCI == NaHCO3+ NaCl NaOH+HCl== NaCl+ H2O溶液的pH值为8.31,用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8.0~10.0),从红色变为几乎无色时为终点,滴定体积为V1(m)。
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滴定反应为:NaHCO3+HCl== NaCl+CO2↑+ H2O溶液pH为3.9,以二甲基黄一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终点呈亮黄色,滴定体积为V2(ml)。
当V2>V1时,则混合碱为Na2CO3+ NaHCO3;当V1>V2时,为Na2CO3+NaOH。
3. 用Na2CO3为基准物质标定浓度约为0.1 mol/L HCl溶液时,基准物称量范围为多少?(提示:每次滴定要求用去标准溶液20-30 mL)答:用去20ml:m = n×M=0.1×20×10^(-3)×106=0.212g用去30ml:m = n×M=0.1×30×10^(-3)×106=0.318g所以基准物称量的范围:0.212g~0.318g二、本次实验安全、环保、健康注意事项(查阅并写出本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化学品的MSDS,仪器设备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废弃物处置注意事项,实验人员人身防护注意事项等)甲基橙: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属微毒类。
无吸入中毒报道、大量口服可引起腹部不适。
对眼睛有刺激作用。
有致敏作用,可引起皮肤湿疹。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故实验废液不可随意排放)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混合碱是指由多种碳酸盐组成的碱性物质,常见的有碳酸钠、碳酸钾等。
在实际应用中,混合碱被广泛应用于玻璃生产、化学工业、石化工业等领域。
在这些应用中,混合碱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非常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探究其成分及其含量变化对混合碱性质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碳酸钠和碳酸钾作为混合碱的组分,通过滴定法和重量法测定了混合碱中两种组分的含量。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制备了一定比例的碳酸钠和碳酸钾混合物,并将其加入纯水中溶解。
我们在溶液中加入了甲基橙指示剂,然后使用盐酸滴定溶液,直到溶液呈现橙色为止。
通过滴定计算我们得出了混合碱中碳酸钠的含量,其计算公式为:碳酸钠含量(%)= (V1-V2) × C1 × 10 × 10 / (m × 1.06)其中,V1为滴定过程中加入的盐酸体积,V2为滴定过程中的终点体积,C1为盐酸溶液浓度,m为样品重量。
接下来,我们使用重量法测定了混合碱中碳酸钾的含量。
我们首先将混合碱样品加入烧杯中,然后在电炉中加热烘干。
烘干后,我们将烧杯放入干燥器中,等待其冷却后,使用天平测定样品质量。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了混合碱中碳酸钾的含量,其计算公式为:碳酸钾含量(%)= (m2-m1) × 100 / m其中,m1为烧杯质量,m2为烧杯加样品后的质量,m为样品重量。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钾的含量分别为30.2%和69.8%。
此外,我们还得到了混合碱的理论含量,即碳酸钠含量为30%、碳酸钾含量为70%。
通过与理论值的比较,我们发现实验测得的值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这说明我们的测定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总结来说,本次实验通过滴定法和重量法测定了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钾的含量,并探究了其成分及其含量变化对混合碱性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混合碱中碳酸钾的含量较高,这说明混合碱具有比较强的碱性。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混合碱的分析,确定其中各组分的含量。
实验原理:混合碱通常包含碳酸钾、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可通过酸量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首先用稀硫酸将样品中的碳酸钾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将未反应的氢氧化钠用盐酸反应中和,所需的盐酸的体积即为氢氧化钠的含量。
实验步骤:1. 用称量纸取约1g混合碱样品,称重并记录下重量。
2. 在烧杯中加入约20mL的水,并将称量好的混合碱样品加入其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 用滴定管加入0.1mol/L稀硫酸(30mL左右),滴定至出现极淡的粉红色。
4. 将烧杯中的溶液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约5分钟,使碳酸均被反应成二氧化碳。
5. 用滴定管加入0.1mol/L的盐酸,不断搅拌,直至溶液中呈现为酸性(pH值约为2)。
6. 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加入0.1mol/L氨水的滴定,一直滴定至溶液的颜色转为桔黄色。
7. 记录用盐酸的体积V1,再用氨水的体积V2计算氢氧化钠的含量。
8. 用实验数据计算出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
实验结果:1. 取样重量:1g2. 稀硫酸用量:30mL3. 盐酸用量:5mL4. 氨水用量:44.5mL根据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如下:碳酸钠:(V2-V1)×10.61%碳酸钾:V1×21.87%氢氧化钠:(30-V1)×2.48%其中,V1为盐酸用量,V2为氨水用量。
实验结论:通过酸量法测定,我们得到了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分别为19.49%、8.57%和71.94%。
实验十二混合碱组成的分析及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二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测定混合碱组成及各组分含量的实验方法。
该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混合碱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结果来确定各组分的含量。
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目的及原理:
实验目的是分析混合碱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含量。
原理是离子交换法和酸碱反应法。
2.实验原料和仪器:
原料包括混合碱样品、稀硫酸、稀硝酸、BaCl2等。
仪器包括电子天平、显微镜、恒温槽、pH计等。
3.样品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混合碱样品,用适量的硝酸和硫酸进行溶解,得到溶液。
4.离子交换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溶液加入到离子交换柱中,用以去除杂质离子,并将目标离子保留在柱中。
5.酸碱反应法:
取一定量的去除杂质后的样品溶液,用硫酸将其转化为硫酸盐,并用稀硫酸进行酸度调节。
使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混合碱样品中的各组分的含量。
7.结果与分析:
根据滴定实验的结果计算出各组分的含量,并记录下来。
8.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混合碱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含量。
该实验中,离子交换法可以去除混合碱样品中的杂质离子,使得检测
结果更具准确性。
而酸碱滴定法是通过滴定酸碱溶液的数量来确定混合碱
的各组分含量。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混合碱的具体组成,以及
各组分的含量。
总之,实验十二混合碱组成的分析及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是一种通过离
子交换法和酸碱滴定法来分析和测定混合碱组成及各组分含量的实验方法。
通过该实验,可以获得混合碱的具体组成和各组分的含量信息。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
二、实验原理此外,混合碱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碱组成的化合物。
在实验中,本实验中将混合碱溶解于水中,使得它溶解。
在滴定过程中,首先用酸滴定,使其中一种碱中和,然后再用碱滴定,使另一种碱中和,通过计算两种滴定的体积和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到混合碱中两种碱的组成与含量。
具体实验操作如下:1.使用天平称取约5g的混合碱固体,记录质量。
2.将固体溶解于纯水中,加热搅拌使其全部溶解。
3.取适量溶液移入烧杯中。
4.添加几滴溴酚蓝指示剂到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后,记录滴定。
5. 以0.1 mol/L的盐酸作为滴定溶液,滴定至颜色由蓝色转变成黄色。
6.记录盐酸滴定溶液的滴定体积V17.添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到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后,记录滴定。
8. 以0.1 mol/L的氢氧化钠作为滴定溶液,滴定至颜色由红色转变成黄色。
9.记录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体积V210.通过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混合碱中两种碱的摩尔比例。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如下:混合碱质量:5g盐酸滴定体积V1:25mL氢氧化钠滴定体积V2:15m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mol NaOH = 1mol HCl2mol KOH = 1mol HCl由滴定数据可计算混合碱中两种碱的摩尔比例:(V1/2)/V2=n(NaOH)/n(KOH)=1(25/2)/15=1(12.5)/15=1通过计算得出混合碱中两种碱的摩尔比例为1:1四、实验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混合碱中两种碱的摩尔比例为1:1,说明混合碱是由等量的NaOH和KOH组成的。
同时,通过测量的滴定体积,可以计算出混合碱中两种碱的含量。
在实验中,由于滴定条件和反应方程式的关系已知,因此可以通过滴定体积的计算来得出溶液中NaOH和KOH的浓度。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使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
实验原理:双指示剂法是一种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测定酸碱滴定终点的方法。
本实验利用了指示剂溴酚蓝和溴甲蓝。
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滴定管、容量瓶、酸碱溶液烧杯、磁力搅拌器。
2.试剂:已知浓度的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
实验过程:1.实验前准备:将滴定管清洗干净,用盐酸或硫酸溶液洗涤,并用水洗净。
2.称取适量待测混合碱放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摇匀溶解。
3.取少量溶液放入酸碱溶液烧杯中,加入少量溴酚蓝和溴甲蓝溶液。
4.将磁力搅拌器放入酸碱溶液烧杯中,并打开搅拌器。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液体,滴定至溶液颜色从蓝色变为绿色,并持续搅拌直至颜色稳定。
6.记录滴定所需盐酸溶液的体积。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滴定所需盐酸溶液的体积及已知盐酸浓度,计算出待测混合碱中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摩尔量。
进一步计算出两者的摩尔分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得到待测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摩尔量和摩尔分数。
实验讨论:1.实验中使用了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如何?2.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如果存在误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实验中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如果有,应该如何改进?实验结论:通过双指示剂法,我们成功测定了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摩尔量和摩尔分数,并得出了最终的结果。
实验结果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1.《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杨强,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化学实验教程》,李三才,化学工业出版社。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实验报告双指示剂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的实验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该方法确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浓度,并进一步分析测定结果。
我们需要了解双指示剂法的基本原理。
该方法利用了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颜色的变化特性。
常用的指示剂有甲基橙、溴酚蓝等。
在酸性溶液中,甲基橙呈红色,溴酚蓝呈黄色;在碱性溶液中,甲基橙呈黄色,溴酚蓝呈蓝色。
通过观察混合溶液的颜色变化,可以确定其中酸性和碱性组分的浓度比例。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
试剂包括混合碱溶液、酸碱指示剂和标准酸溶液;仪器设备包括移液管、比色皿和pH计等。
在实验中,需要保证试剂和仪器设备的洁净与无污染,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需要校准pH计。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pH计的测量准确性。
校准过程中,我们使用标准酸溶液进行测量,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校正pH计的显示值。
接下来,我们将混合碱溶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并加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
在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溶液的稳定和均匀,以免影响后续测量结果。
加入酸碱指示剂后,可以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化。
在观察颜色变化时,需要注意比色皿中溶液的浓度。
如果溶液过浓,会导致颜色变化不明显;如果溶液过稀,颜色变化过快,难以捕捉到变化点。
因此,实验中需掌握好溶液的浓度,以便准确观察颜色变化。
根据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混合碱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比例。
例如,如果溶液在加入酸碱指示剂后呈现红色,说明溶液中酸性组分的浓度较高;如果溶液呈现黄色,说明溶液中酸性和碱性组分的浓度接近;如果溶液呈现蓝色,说明溶液中碱性组分的浓度较高。
为了进一步确定各组分的浓度比例,我们可以根据混合碱溶液的体积和pH计测得的pH值进行计算。
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我们可以推算出其中酸性和碱性组分的浓度比例。
根据pH值的变化规律,可以建立浓度与pH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出各组分的浓度。
自动电位滴定测定混合碱的组分及含量自动电位滴定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浓度的方法。
对于混合碱的测定,通常采用酸碱滴定法,利用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来确定各自的含量。
而自动电位滴定法可以更准确地测定混合碱的组分及含量,以下是测定步骤:一、实验原理在滴定过程中,随着酸或碱的加入,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
而电极电位与溶液的pH值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监测滴定过程。
当加入的酸或碱恰好与混合碱中的一种成分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会发生突变,此时电极电位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通过自动滴定系统,可以准确地控制酸的加入量,并记录电极电位的变化,从而确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二、实验步骤1.准备好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包括混合碱样品、酸碱指示剂、电极、滴定管、磁力搅拌器等。
2.将电极放入滴定管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开启磁力搅拌器,记录此时的电极电位。
3.用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混合碱溶液,加入到滴定管中,记录此时的电极电位。
4.开启滴定管,加入适量的已知浓度的盐酸,使混合碱溶液中的一种组分完全反应。
在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5.继续加入适量的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另一种组分完全反应。
在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会再次发生明显的变化。
6.根据电极电位的变化和加入的酸的体积,计算出第一种组分的含量;同理,根据第二次滴定的电极电位变化和加入的氢氧化钠的体积,计算出第二种组分的含量。
7.重复以上步骤,测试不同的混合碱样品,以了解各组分的含量变化情况。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混合碱的组分及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前需对所用试剂的浓度、质量等进行仔细检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滴定过程中,要保证滴定管干净,避免残留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在计算含量时,需要结合已知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指示剂变色点进行计算,同时也要考虑溶液的密度等因素。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计算公式说起来这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啊,那可是咱们化学实验室里头的一个老话题了。
想当年我刚接触这个,也是一头雾水,后来慢慢摸索,才觉得这里面真是有门道,挺有意思的。
那天,实验室里头阳光正好,我拿了瓶混合碱,心里琢磨着今儿个得把它搞个明白。
这混合碱啊,你别看它外表平平无奇,里头可是藏了好几种碱呢。
咱们要做的,就是用双指示剂法,把这几种碱一一给揪出来,还得算出它们各自有多少。
先说说这双指示剂法吧,简单说就是用两种指示剂,分别在不同阶段变色,从而确定混合碱中的成分和含量。
第一种指示剂是酚酞,它遇到碱会变红,咱们先滴上几滴,嘿,溶液立马就红了,这说明里头有强碱,比如氢氧化钠啥的。
这时候,我就跟旁边的小王说:“你看,这酚酞一变红,就说明有戏了。
”小王瞪大眼睛,一脸好奇地看着我,我接着说道:“接下来,咱们得用盐酸来滴定,一直滴到红色褪去。
”滴定的过程可讲究了,得慢慢滴,还得不停搅拌,要不一不小心滴多了,结果就歪了。
我小心翼翼地滴着,眼睛紧盯着溶液的颜色变化,心里默念着:“快了,快了,马上就要变了。
”终于,红色慢慢褪去,变成了无色,这时候我停下了滴定,松了口气,转头对小王说:“你看,这颜色一变,就说明强碱已经被中和了。
”小王点了点头,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
接下来,咱们得换第二种指示剂——甲基橙了。
这甲基橙遇到碱会变黄,咱们再滴上几滴,溶液立马就黄了,这说明里头还有弱碱,比如碳酸钠啥的。
我又开始用盐酸滴定,这次得一直滴到黄色变成橙色才行。
这个过程可就没那么顺利了,因为弱碱中和起来比较慢,得耐心等。
我一边滴定,一边跟小王聊着天,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小王啊,你说这化学实验是不是就跟人生一样,得有耐心,得有毅力,不能急。
”我边说边搅拌着溶液,眼睛紧盯着颜色的变化。
小王想了想,点了点头:“师父说得对啊,化学实验得耐心,人生也得耐心。
”终于,黄色慢慢变成了橙色,我停下了滴定,心里一阵欢喜,终于把这混合碱的组成给测出来了。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 了解利用双指示剂法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参比溶液确定终点的方法。
【实验原理】)混合碱是Na2CO3与NaOH 或 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
可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分析,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混合碱是NaCO3与NaOH或NaHCO3与Na2CO3的混合物。
欲测定同一份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可用HCl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的情况,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为指示剂,常称之为“双指示剂法”。
若混合碱是由Na2CO3和NaOH组成,第一等当点时,反应如下:HCl+NaOH NaCl+H2O"HCl+Na2CO3NaHCO3+H2O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pH 范围为~),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设此时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 1(mL )。
第二等当点的反应为:HCl+NaHCO 3NaCl+CO 2↑+H 2O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变色pH 范围为~),用HCl 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为V 2(mL )。
当V 1>V 2时,试样为Na 2CO 3与NaOH 的混合物,中和Na 2CO 3所消耗的HCl 标准溶液为2V 1(mL ),中和NaOH 时所消耗的HCl 量应为(V 1-V 2)mL 。
据此,可求得混合碱中Na 2CO 3和NaOH 的含量。
当V 1<V 2时,试样为Na 2CO 3与NaHCO 3的混合物,此时中和Na 2CO 3消耗的HCl 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V 1mL ,中和NaHCO 3消耗的HCl 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 2-V 1)mL 。
可求得混合碱中Na 2CO 3和NaHCO 3的含量。
双指示剂法中,一般是先用酚酞,后用甲基橙指示剂。
由于以酚酞作指示剂时从微红色到无色的变化不敏锐,因此也常选用甲酚红-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
甲酚红的变色范围为(黄)~(红),百里酚蓝的变色范围为(黄)~(蓝),混合后的变色点是,酸色为黄色,碱色为紫色,混合指示剂变色敏锐。
用强碱滴定多元酸时,首先 根据CK a > 10-8的原则,判断它 是否能准确进行滴定,然后看 相邻两级K a 的比值是否大于 105,再判断它能否准确地进行 分步滴定,一般说用K al /K a2> 10才能考虑使用分步 滴定。
多元碱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与多元酸相 似。
当K bi c 足够大,而且 (K bl /K b2)= (K al /K a2)> (0时,可 滴定到第一计量点。
例如二元碱Na 2CO3常用作标定HCI 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测定工业碱的纯度也是基于它与 HCI 的反应。
用HCI 滴定Na 2CO 3时,反应可分两步进行 :2-+ -CO 3 (aq) + H (aq) = HCO 3(aq)- +HCO 3 (aq) + H (aq) = H 2CO 3(CO 2(g)+H 2。
(1))不过,由于K bi /K b2=K ai /K a2=4.4 X 0-7/4.7 K)-11~ 1&105,因此滴定到HCO 3的准确度不是很高的, 计量点的pH=8.34,若用甲酚红-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并用相同浓度的NaHCO s 作参比进行对照,可获得较好的结果,误差约为0.5%。
又由于Na 2CO 3的K b2不够大,所以第二个计量点也不够理想,此时产物是 H 2CO 3(CO 2+H 2O),其饱和溶液的浓度约为0.04mol L--1,溶液的pH 值为pH=3.9,一般可采用甲基橙或改良甲基橙作指示剂。
但是,这时在室 温下易形成CO 2的过饱和溶液,而使溶液的酸度稍稍增大,终点稍稍提前,因此,滴定到近终点时 应加速搅动溶液,促使 CO 2逸出。
也可采用甲基红作指示剂,临近终点(红色)时,煮沸驱除CO 2,溶液由红色又返回至黄色,冷却后继续滴定至红色,这样可使突跃变大(图中虚线),一般需重复加热 2〜3次,直至加热后溶液不再返黄为止。
个混合碱系指Na 2O 3与NaHCO s 或Na 2CO 3与NaOH 的混合物。
实验九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 掌握分离、提取、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的方法。
2. 了解化学分析中用到的化学试剂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准确配制溶液及仪器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酸度计、电子天平、滴定管、分液漏斗、比色皿、恒温水浴等;试剂:玫瑰酱阴离子指示剂、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氢氧化钠、10%硫酸、无水乙醇等。
实验操作流程:1.样品的制备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精确称取,并振荡均匀。
称取0.5g,加入100ml烧残瓷器中。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50ml左右,搅拌,使其溶解。
加入玫瑰酱阴离子指示剂,调节演色趋势。
逐滴加入盐酸溶液,并搅拌均匀,直到溶液中的颜色由紫转至黄。
2. CO32-的测定(1)取样液100ml,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约2 ml,搅拌均匀,并移至电子天平上称重一下,再加入10%硫酸25 ml,连接酸度计,在室温下保持20分钟。
此时玫瑰酱颜色消失。
将酸度计中的橙色液体滴回锥形瓶中。
分为2次用5mol/L盐酸滴定至指示剂颜色变为橙色。
每次滴定取0.5ml,则用试剂消费量为 V=(2) CO32-量计算3. HCO3- 的测定取滴定液50ml,加入氢氧化钠至中性,加入玫瑰酱指示剂调整演色趋势,逐滴加入25%氢氧化钠溶液,至颜色由黄色化学到紫红色为止。
每mL用试剂消费量为V2, 则HCO3-量为:4. OH-的测定加入玫瑰酱指示剂复查加入的氢氧化钠的等量,试剂的消费量为V3,可由此计算出OH-的量。
每mL用试剂消费量为V3,OH^- 的量为:。
5. 结论分别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混合碱中CO32-、HCO3^-、OH^-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注意安全,注意防护。
2.使用试剂前需彻底查看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和有关物质特性和危险性的信息。
3.天平应加热消毒后使用,否则会影响分析结果。
4.锥形瓶要求必须干净干燥,去除瓶口涂层,以避免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
5. 滴定管也应消毒并用纯水冲净,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二 混合碱试样成分确定和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熟悉滴定分析仪器操作,掌握混合碱分析原理,学会双指示剂判断终点 二、方法原理混合碱主要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可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分析,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在混合碱试液中先加入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
此时试液中所含氢氧化钠完全被中和,碳酸钠只被滴定成碳酸氢钠,反应如下:3322 NaHCO NaCl HCl CO Na O H NaCl HCl NaOH +=++=+,设滴定消耗盐酸溶液体积为V 1(ml)。
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此时碳酸氢钠被中和成碳酸,反应式为:↑++=+223CO O H NaCl HCl NaHCO设此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为V 2(ml)。
根据V 1(ml)和V 2(ml)可以判断出混合碱的组成。
设混合碱试液的体积为V(ml)。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1、50ml 酸式滴定管;2、250ml 锥形瓶;3、250ml 容量瓶;4、25ml 移液管;5、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6、混合碱试样;7、电子天平;8、吸耳球;9、盐酸标准溶液;10、100ml 小烧杯;11、酒精灯和石棉网 四、实验步骤1、准备好混合碱分析所用仪器2、混合碱溶液制备准确称取混合碱样品约2g 左右,放入100ml 烧杯中,加50ml 蒸馏水溶解,然后将溶液定量转移到250ml 容量瓶中,充分摇匀。
3、混合碱分析(1)用移液管吸取25.00ml 混合碱试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3滴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微红色或浅粉红色(加一张白纸作背景能看出红色才为准确)时为第一滴定终点,记下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V 1ml ,重新用盐酸标准溶液调整到刻度0.00ml 后在进行下一步操作。
该步滴定要保证盐酸逐滴滴入,并不断振摇溶液,防止盐酸局部过浓而有二氧化碳逸出,造成滴定结果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