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网络新闻写作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34
文化探索90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网络新闻也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样式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在对网络新闻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网络新闻写作技巧。
关键词:网络新闻;网络新闻特点;网络新闻写作技巧一、网络新闻概念与特点网络新闻是指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新闻,用专业的语言表达,则是利用文字、图像、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编辑、传播和互动,对最近或当下的事进行的客观、真实的报道。
[1]相对于传统媒体新闻而言,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的网络新闻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时效性强,网络新闻的传播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实时将新鲜事借助互联网快速的发布出去。
二是网络新闻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满足受众需求。
三是互动性强,网络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格局,加深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流。
四是多媒体化: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而言,网络新闻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融为一体,实现新闻传播的多媒体化。
二、网络新闻写作技巧1.新闻标题,真实生动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是一篇新闻能否引起受众青睐的第一步。
新闻标题的制作在遵循新闻真实客观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词藻,利用悬念,融入一些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让受众了解新闻报道的价值所在。
2.新闻导语,简洁明了在新闻中,导语紧跟新闻标题之后,受众被标题吸引之后,是否有兴趣把新闻继续读完的第二看点便是新闻导语是否令人瞩目。
在网络新闻写作中,新闻导语要提供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导语的写作要在抓住新闻最新鲜、最有亮点的部分,多用短句子,少用长句子,应当精炼简短。
(1)新闻主体,清晰明了什么原因、什么事情、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方法,作为新闻的六要素,是受众看清楚事件脉络的必备条件,网络新闻要在阐明这六个要素,使受众看清楚事件脉络的基础上,突出主体内容。
在扫描式的网络阅读时代,要使受众能够清晰掌握新闻的主体内容,网络新闻写作要分清主次,用一个重点段落阐明重要素使受众明白文章的主体内容,用点睛之笔在每段开头对该段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倒金字塔写作方式突出新闻内容的重点信息,使受众清晰了解对象。
论网络新闻写作的主观性一、个人的主观意识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曾说过:“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建立在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观察、情感,或意见的基础上的。
”网络新闻报道自然也不例外,它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主观倾向性。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关注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认为新闻是客观、真实地对新近发生事件的记录。
1、生活积累与知识积累事实上,由于新闻事实自身的不可复制性、网络新闻记者的个人素养和语言的主观性等因素的存在,网络新闻报道常常体现出记者的主观性倾向。
其中语言的主观性特征对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倾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主要从词语选用、语序、句式和句类的选用方面入手,结合新闻实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较深入全面地探讨了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倾向。
笔者期盼以此引起新闻从业人员对语言的关注,尽量在规范的限制内提升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个人的主观意识,是指说作者在说写出一句或一段话的同时,暗示或表明自己对此番话语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①人们在说写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带上自我的印记,也即说写者的立场、态度和感情可以通过他所选用的词语、句式或句类以及他对词序的安排等表现出来。
符号学家莫里斯认为符号具有评价性特征,而“符号的评价性特征把阐释者指向所指物体的具体特质,这使得人们对物体作出评价或鉴定”。
②语言是最典型的符号,因此,自然带有这种评价性特征。
人们运用语言来描绘事物或传情达意时,就必然同时接受与选用了语言的评价性特征。
新闻报道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在运用语言记录、再现新闻事实时,记者的观察角度,对事件的认识,以及他对语言的选用与安排,都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或运用语言符号的评价性特征,从而在报道中带上一定的主观性倾向。
2、思想积累思想积累,即新闻工作者在人生积累过程中逐步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味,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这又是与新闻工作者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密切相关的。
明末清初学者李渔认为:“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记者的思想品味需要长期锻炼和积累。
网络新闻报道【篇一:网络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网络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上篇:网络新闻的现状第一章网络新闻的定义研究关于网络新闻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其他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息。
目前国内最新的网络新闻定义是杜骏飞著的《网络新闻学》,即:“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internet 的新闻信息———具体说来,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 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internet 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
”它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网络新闻的基本特征: 即基于internet (媒介)的新闻信息(传播内容) ,同时它也兼顾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另外两大要素,即传者和受者。
这就表明网络新闻一方面在技术上依赖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高质量的新闻传播者和接受各种信息的储存者第二章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1987年,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创办,开创了网络媒体的新纪元。
90年代中期万维网和浏览器的推出,推动了上网用户的增加。
电子报刊以时效性强、跨国界传播、费用低廉、自主选择性强、打印方便、保存时间长等特点,提高了报刊上网的积极性。
在美国,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著名报刊到地方性小报,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上网浪潮。
相对美国,我国的网络新闻是网络新闻媒体出现五年后才引进和缓慢发展起来的。
1993年底,我国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统一领导中国的信息化建设。
1995年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国际节点,完成了与internet的互联和与国内公用数据网(chinaddn)的互联。
1995年5月17日邮电部宣布将chinanet向国内社会开放,提供所有internet服务,这标志着中国的因特网进入商业化阶段。
网络新闻写作的12个技巧网络新闻是现代新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网络平台传递新闻信息给公众。
网络新闻的特点是快速、简洁,能够迅速传递信息给读者。
为了提高网络新闻的质量和吸引力,以下是12个关键技巧:1. 标题吸引眼球:标题是吸引读者点击阅读的第一步。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要具有吸引力,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2. 清晰的开篇:在文章的开头,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
通过提供背景资料,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3. 信息密度:由于网络阅读者阅读速度较快,网络新闻应该注重信息密度,内容要精炼。
在较短篇幅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不啰嗦。
4. 图片和视频:在新闻内容中添加图片和视频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吸引眼球。
适当使用多媒体元素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
5. 适度的链接:在网上新闻中,链接是常见的。
适度添加相关链接可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并提升网络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6. 引用权威来源:为了增加讲述的可靠性,引用权威来源是很重要的。
引用专家观点、研究数据等能够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7. 换行分段:网络新闻应该注意段落的分隔,使得内容更加易读。
合理分段能够提高阅读体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8. 使用列表和子标题:使用列表和子标题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呈现信息,使读者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文章。
9. 避免过度激动的语言:在撰写网络新闻时,应保持中立和客观的语气。
避免使用过度激动、主观的语言,以免造成读者的误导。
10. 探索不同的报道角度:相同的新闻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增加网络新闻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寻找独特的视角能够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
11. 及时更新:网络新闻要及时更新,保持与时俱进。
在新的信息出现时,要及时更新原有的新闻内容,确保读者获取到最新的信息。
12. 交互和评论:网络新闻与读者的互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提供评论区、社交媒体分享等功能,读者可以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增加读者参与度。
网络新闻写作知识2008-06-30来源淄矿网站点击: 180“扫描式”阅读时代的网络新闻写作长期以来在新闻界流传这样一句话:"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道出了受众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进入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受众,面对"信息海洋"就更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了解自己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
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79%的网络读者对内容是一扫而过,只有16%的人逐字逐句地阅读。
网络新闻传播开辟了人类信息传播史上"扫描式"阅读的时代,"扫描式"阅读就是用较短的时间快速扫视文章,这种阅读带有极大的跳跃性和忽略性,如果新闻中没有读者认为值得留恋的关键词或引人注意的细节,就难以抓住他们飞速运行的眼球。
这就需要网络编辑根据受众这一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写"短、精、易"的新闻稿件。
短:篇幅短小适合虽然网络媒体的容量相比报纸、电视、广播等要大很多,但是网络新闻宜短不宜长。
由于电脑显示屏的光线对受众的眼睛有一定刺激作用,阅读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基于对网民的健康考虑,网络新闻也应该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网络新闻篇幅宜短、导语宜短、段落宜短、句子宜短。
有学者提出网络新闻以不超过500字为最佳,或以不超过一个屏幕的大小为标准。
导语开门见山,精心提炼,以不超过两句话为宜。
一个段落一个中心,不宜将文字堆彻成大段,善用分段,每段两三句话为宜。
美国一学者建议美联社记者每个句子不超过19个字,部分国内专家学者则建议中文每句应控制在20个字以内。
对于无法割舍的长篇幅新闻,可以采用超级链接等方式以"化整为零",也可用小标题的方式将长新闻分成小块。
小标题既可提示本段主要内容,又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境内发生6.1级地震,哈尔滨市民在家中就能感觉到明显震感。
东北网值班编辑立即拨打电话向黑龙江省地震局求证是否发生地震,询问发生地震的具体位置和程度等。
网络新闻写作技巧网络新闻写作技巧1、了解你的受众写作与编辑要把网络读者的需求与习惯放在心上。
网络使用性研究表明读者往往只是浏览网站而不是专心地阅读。
他们也往往比印刷品的读者或电视观众更活跃,搜寻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你提供的东西。
考虑一下你的目标受众。
因为你的读者正在网上获取他们的新闻,极有可能的是他们比电视观众或报纸读者对与网络有关的故事感兴趣,因此重视这样的故事是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你的网站具有抵达全球的潜力,所以要考虑到你想把它做得可以让地方、国家或者全世界的受众都看得懂,写作和编辑要把这一点放在心上。
2、先思考——而且要思考得与众不同在你开始报道和写一个故事的时候,考虑一下讲述故事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是否通过使用音频、录像、可点击的插图、文本、链接等方式——或一些组合。
与音频、录像和互动设备的厂商进行合作。
定一个计划并让它指导你新闻采集与生产的全过程,而并非只是报道一个故事,然后添加各种各样的元素。
寻找可用到网上的故事——这些故事你能够讲得与其他媒介不同或者更好。
3、做好你的新闻收集工作正如印刷品记者与电视记者采访的方式不同(因为他们在寻找不同的事物),所以网络新闻记者必须专为自身需要做好采访与信息收集工作。
印刷品记者倾向于寻找信息。
电视记者倾向于寻找镜头上的情感、尖利的声音和与文字相伴的网络新闻记者必须不断地以不同的要素和不同的要素如何完成与相互补充的方式进行思考:寻找与文字相配的影像、与音频、录像相配的文字、引进互动性的资料等。
记住照片在拍得或取得窄时看起来更好,流体录像在背景素朴、最小聚焦的情况下更容易观看。
如果有人说那将会成为有力度的剪辑时,就尽可能把采访录制下来。
寻找会成为有趣谈话嘉宾的名人。
并且一直关注运用互动工具进行更有效传递的信息。
4、写得活泼而且紧凑为网络写作应该是一个处于广播与印刷品之间的交叉口——比印刷品更紧凑和有力,但比广播写作文字性更强而且更细致。
积极地写作,而不要被动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