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山东省)
- 格式:doc
- 大小:919.50 KB
- 文档页数:16
任建兰,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1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1988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专业硕士学位。
现任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人文地理学硕士点学术带头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点导师。
兼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五届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地理学会理事长;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人文地理和区域经济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自199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区域经济学,具体研究领域主要有:区域可持续发展、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全球化与区域经济等。
长期从事着人文地理和区域经济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地理教育硕士开设过世界经济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山东经济地理、区域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导论、国际经贸地理、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客源国概况、中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与区域经济等多门课程。
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积累,公开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的论文和著作,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20多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4项,获得各种奖励38奖次。
编辑本段主要的论著[1]任建兰.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M].山东地图出版社,1998.6.主编.[2]任建兰.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与环境[M].商务印书馆,2003.5.主编.[3]任建兰.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12.副主编.[4]任建兰.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研究[M].山东地图出版社,1999.5.副主编.[5]任建兰.绿色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千秋伟业[M].山东人民出版社.参编.[6]任建兰.工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及其约束研究——以山东为例[J].经济地理,1998.2 .[7]任建兰.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反思与对比[J].地理科学进展,1998.3 .[8]任建兰.建设生态示范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J].人文地理学,1999.2 .[9]任建兰.全球贸易与环境保护走势和我国的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 .[10]任建兰.县域生态经济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东莘县为例[J].经济地理,2000.1.[11]任建兰.山东省重化工业结构演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2001.1.[12]任建兰.21世纪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基本原则和出路[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5.[13]任建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贸易地位引发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分析[J].人文地理,2003.2.[14]任建兰.环境管制措施对区域环境与贸易的约束效应[J].人文地理,2003.2.[15]任建兰.山东省产业结构生态评价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思路[J].地理科学,2004.6.[16]任建兰.山东经济---环境互动压力下地域分异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2.[17]任建兰.山东省发展轨迹比较与反思[J].地理科学,2005.5.编辑本段近期主要的科研项目[1]《区域发展与管理》教材建设,山师大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2002.9-2004.12,主持人.[2]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现状定评估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山东省科协重点项目,2004.7-2005.7,主持人.[3]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与空间协调发展研究( A200413 ),山东省科委软科学项目,2004.7-2005.7,主持人.[4]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山东省科协项目,2005.1-2005.12,主持人.[5]“小清河上游段河流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TG0402)“小清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专题九),水利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5.3-2005.10,主持人.[6]威海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山东省环保局,2003.10-2004.6,主持人[7]荣成、周村、五莲、章丘、无棣、莒县、寿光、乳山、莱州等生态市规划,山东省环保局,2002-2006,主持人.[8]山东晨鸣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5.8-2006.3,主持人.[9]山东省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山东省环保局,2006.3-2006.12,主持人.[10]油气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胜利油田为例(Z2006E0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6-6-2006.12,主持人[11]烟台资源再生示范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烟台开发区管理局,2007.5-10,主持人.主要教学、科研及综合奖励[1]1997年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委[2]1997年,《世界经济地理》教学内容改革和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荣获山东省教委二等奖[3]1999.11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教师奖三等奖[4]1999.11著作《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研究》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5] 1999.12,著作《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获山东省教委理论成果二等奖[6]2000.12成果《世界经济地理》CAI数据图形信息库课件设计研制荣获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中国地理学会个人会员入会(重新登记)须知
佚名
【期刊名称】《地理教育》
【年(卷),期】2005(000)002
【总页数】1页(P7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中国地理学会个人会员入会(重新登记)须知 [J],
2.关于进行会员重新登记及发展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通知 [J],
3.中国地理学会关于会员重新登记和吸收新会员的通知 [J],
4.学会2019年第一批新入会会员单位及个人会员名单 [J], 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秘书
5.贵州省机械工程学会关于开展个人会员重新登记和新会员发展工作的通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乃昂王乃昂,男,1962年1月20日出生,汉族,山东省郓城县人,博士,国家级教学名师。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人文地理研究所所长。
经历:1979.9-1983.6 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9-1988.6 兰州大学地理学系自然地理专业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1993.9-1997.12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自然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9-1997.12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自然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1983.6月至1990年1月,在兰州大学地理学系任助教1990年2-1994.12 在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任讲师1995.1-2000.3 在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4-- 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职:甘肃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干旱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杂志编委。
研究领域:主攻专业: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环境考古学。
兼能专业:城市地理学,自然保护与旅游开发。
近年主要从事气候地貌学与环境考古学、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目前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第一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专题和教育部创建名牌课程等6项课题。
已发表研究论著、教材、科普文章、摄影作品等60余篇、部,培养研究生15人。
其中,气候地貌学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部分工作被国际著名杂志引用。
曾获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兰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甘肃省优秀教师奖和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承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西走廊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及其反馈过程研究",编号4 00710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近两千年来河西走廊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编号01BZS01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中国北方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研究",编号G2000 048701;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第二课题"近2000年来西部环境变化研究",编号KZCX1-10-02;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气候学;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城市化的气候效应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编号E R-97-067。
【风向标地理创作室】不思进取的我,加入了这个团队后,认识了全国好多地理专家,在这里学到了不少在任何地方学不到的东西,这里不仅是教学资源宝库,还是精神财富的宝库。
一个人势单力薄,融入团队就能立于不败,一滴水很快挥发,汇入大海就成波涛澎湃。
如果你是一滴水,只要你愿意融入大海,整个大海就是你的了,因为你已和整个大海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融入的力量。
这个大海就是----【风向标地理创作室】【风向标地理创作室】是由董福军老师带领全国优秀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学研究专业团队。
做地理教学教研的风向标,互动交流,合作共赢,为彼此教学教研的成长奉献激情和智慧。
【风向标地理创作室】是由全国优秀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自发组成的新课标教学和写作研究专业团队,下设7个专业的地理研究工作小群(风向标高中地理创意苑工作小群群号194297390,风向标初中地理创意苑工作小群群号170014133,专注于初高中地理课标教学精品案例的打造工作;烟台地理网络教研群工作小群群号103865557,专注于烟台地区内不同县域“大集体备课”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索和体验;风向标中考地理研究群工作小群群号112475441,“小题大作”地理创作群工作小群群号234139616,专注于初中地理中考、段考和期中期末试题的链接最新课标打造思路分析工作;风向标初中服务外包工作小群群号160633401,风向标高中服务外包工作小群群号372792510,专注于全国著名书报社和网站具体任务资源打造下的专业成长)。
各专业小群均为风向标地理创作团队服务,是风向标地理创作团队不同任务驱动下的专业工作小群。
【风向标地理创作室】的宗旨是做地理教学教研的风向标,互动交流,合作共赢,为彼此教学教研的成长奉献激情和智慧,让新课标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有效衔接。
让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让每一天都有灿烂的心情,让探索和发现成为我们喜好的习惯,让团队的力量打造出我们期待的精彩。
我们的团队是一支充满着朝气和力量的教学和写作研究专业团队,团队的发展思想是在探索中不断追求前进,在成果展现中不断推动成长。
全国学会一览表一、理科A-01 中国数学会A-02 中国物理学会A-03 中国力学学会A-04 中国光学学会A-05 中国声学学会A-06 中国化学会A-07 中国天文学会A-08 中国气象学会A-09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A-10 中国地质学会A-11 中国地理学会A-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A-13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A-14 中国古生物学会A-15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A-16 中国海洋学会A-17 中国地震学会A-18 中国动物学会A-19 中国植物学会A-20 中国昆虫学会A-21 中国微生物学会A-2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A-23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A-24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A-25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A-26 中国遗传学会A-27 中国心理学会A-28 中国生态学学会A-29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A-30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A-31 中国感光学会A-32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A-3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A-34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A-35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A-36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A-37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A-38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A-39 中国运筹学会A-40 中国菌物学会A-41 中国晶体学会A-42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二、工科B-0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B-0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B-03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B-0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B-05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B-06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B-07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B-08 中国水利学会B-09 中国内燃机学会B-10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B-11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B-12 中国制冷学会B-13 中国真空学会B-14 中国自动化学会B-15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B-16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B-17 中国标准化协会B-18 中国图学学会B-19 中国电子学会B-20 中国计算机学会B-21 中国通信学会B-22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B-23 中国测绘学会B-2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B-25 中国航海学会B-26 中国铁道学会B-27 中国公路学会B-28 中国航空学会B-29 中国宇航学会B-30 中国兵工学会B-31 中国金属学会B-32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B-33 中国稀土学会B-3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B-35 中国化工学会B-36 中国核学会B-37 中国石油学会B-38 中国煤炭学会B-39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B-40 中国能源研究会B-41 中国硅酸盐学会B-42 中国建筑学会B-4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B-44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B-45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B-46 中国造纸学会B-47 中国文物保护学会B-48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B-49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B-50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B-51 中国粮油学会B-52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B-53 中国烟草学会B-54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B-55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B-56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B-57 中国颗粒学会B-58 中国照明学会B-59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B-60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B-61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B-62 中国电源学会B-63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B-64 中国消防协会B-6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B-66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B-67 中国体视学学会B-68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三、农科C-01 中国农学会C-02 中国林学会C-03 中国土壤学会C-04 中国水产学会C-05 中国园艺学会C-06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C-07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C-08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C-09 中国作物学会C-10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C-11 中国蚕学会C-12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C-13 中国茶叶学会C-14 中国草学会C-15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四、医科D-01 中华医学会D-02 中华中医药学会D-0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D-04 中国药学会D-05 中华护理学会D-06 中国生理学会D-07 中国解剖学会D-08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D-09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D-10 中国营养学会D-11 中国药理学会D-12 中国针灸学会D-13 中国防痨协会D-14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D-15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D-16 中国抗癌协会D-17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D-18 中国毒理学会D-19 中国康复医学会D-20 中国免疫学会D-21 中华预防医学会D-22 中国法医学会D-23 中华口腔医学会D-24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D-25 中国女医师协会五、交叉学科E-01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E-02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E-03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E-04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E-05 中国未来研究会E-06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E-07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E-08 中国图书馆学会E-09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E-10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E-11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E-12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E-13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E-14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E-15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E-16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E-17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E-18 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E-19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E-20 中国流行色协会E-21 中国档案学会E-22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E-23 中国土地学会E-24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E-25 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E-26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E-27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E-28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E-29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E-30 中国发明协会E-3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六、受委托管理W-02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W-05 中国微循环学会W-06 中国创造学会W-07 中国密码学会W-08 中国经济科技开发国际交流协会W-09 中国睡眠研究会W-10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W-11 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W-12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W-13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W-14 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W-15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W-16 中国反邪教协会W-17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W-18 国际粉体检测与控制联合会W-20 国际数字地球协会W-21 国际动物学会。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吕斌首页>师资队伍>吕斌吕斌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职称:教授职务:系主任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设计、社区规划与环境设计的研究、教学和规划设计及旅游规划、城市和区域开发项目策划Email:lubin(at)(请将at改为@)个人简历科研课题主要论文教学与指导研究生性别:男学历: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兼)北京大学校园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县域经济与地方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新疆石河子大学与北京大学双聘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与教学工作】现在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低碳城市的空间形态、城市可持续再生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担当的主要教学工作:本科教学授课课程——《城市规划原理》,研究生授课课程——《城市、区域与国土规划》、《城市与区域规划学》(深圳研究生院课程)及主持《城市规划专题》。
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①《城市与区域规划》,②《城市设计》。
【获奖情况】1989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获日中科学技术交流基金会优秀研究成果奖,2000年获中国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全国城市规划优秀工作者荣誉奖,2005年获第17届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荣誉奖(中国组委会颁发),2006年获全国注册规划师优秀专家奖,2010年10月获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特别贡献奖”。
本人主持完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于2009年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2007年获山东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北京市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研究》于2008年获北京市优秀村镇规划相关研究一等奖、2009年获全国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三等奖;《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于2008年7月获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设计荣誉奖”,2010年《济南市新世纪科学发展城市规划集成研究》(本人主持承担“沿江(河)大城市发展与都市区空间整合研究”获山东省建设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一、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按姓氏拼音排序)1. 常晓涛常晓涛,1972年12月生,男,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从事卫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绘应用研究。
近年来主持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支撑等一系列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卫星重力、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测高、测绘卫星规划论证等卫星测绘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熟悉国际卫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绘应用领域的发展动向,在国际国内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均为SCI检索。
2. 陈允芳陈允芳,1977年生,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1999年测量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2年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毕业,2008年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毕业。
主要从事信息化测绘、移动测图、智慧城市及精密工程测量等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
先后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纵向其它科研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
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教学论文4篇。
3. 成枢成枢,男,1963年4月出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数字测图、地面沉降变形预计与监测和开采损害变形监测、评价及治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员,完成各种横向联系项目百余项,为生产第一线解决了大量的生产实际问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出版学术著作与教材六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三等奖一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山东省实验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奖,校优秀教师;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
4. 成英燕成英燕,1964.9,女,硕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地测量及GPS数据处理。
取得的主要科研成绩:大地测量,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及部级大地基准与GNSS数据处理、分析及软件研发,为近年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应用核心肯干,提出板块运动模型用于建立CGCS2000速度场模型的方法、CGCS2000框架非线性运动建模与动态维持方法。
刘立栋同志事迹介绍
个人简介:刘立栋,男,生于1969年4月,大学本科。
现为山东省宁阳
县教科研中心地理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山东省
地理学会会员、泰安市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骨干教师。
先后荣
获全国首届地理小博士大赛科技辅导员、全国辅导员一等奖、山东省教
师培训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地理教师、泰安市优质课一等奖、泰
安市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中学地理教师、泰安市优秀中学地理教师、
泰安市高考优秀奖、宁阳县“首届名师”。
先后在《中地参》、《地理教学》、《地理教育》、《课堂内外》、《新高考》、《试题与研究》、《中学政史地》等国家级、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获奖,期中《自然地理概念辨析》、《地理计算问题归类指导》两篇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中学历史、地理》全文转载。
积极参与百强名校地理群组织的各项活动,其参与成果被《中地参》、《地理教育》发表。
田园综合体项目团队人员列表李文- 农业总工博士/设施农业策划,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农利禾公司总经理,中国农业科学院垂直农业技术/设施节能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主任。
在农业建筑环境、设施农业工程、农业产业和园区规划、工厂化设施园艺系统集成、设施环境控制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项目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设施园艺技术与装备开发。
参与国家“十二五”“863”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十余项农业课题研究,在设施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发、垂直农业和垂直农场技术等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成果-一、近期参与研究课题:国家十二五 863 科技攻关项目课题(2013AA102407) )轻简装配式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与新型材料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1833)日光温室有效蓄-放热区域能量传递的动态模拟与热特性参数优化。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D12B04)南方设施园艺产业提升与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D12B02)果树和花卉设施优质和低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02)基金项目。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寒区节能日光温室建造及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
二、近期主要参与的项目:李文博士从事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工作十余年,对于三农事业极具热情,擅长为县域农业和大型农业产业园区把控农业发展路线与定位、谋划产业布局与产业融合、制定农业发展技术路线,并在农业品牌策划、龙头企业打造、农业产业联合体和新型农商发展模式,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专项规划具有独到的见解和项目经验。
参与的重要项目包括《中粮集团北京农业生态谷概念规划》、《2014世界种子大会项目》、《中国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航天科工&新疆兵团农业科技援疆项目》、《外贝加尔边疆区中俄友谊示范农场项目》、《海升集团现代智能温室项目》、《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项目》、《人民大会堂设施花卉智慧管控项目》、《云霄县创意农园旅游策划及景观规划设计》、《海南创意农业休闲度假区总体策划》、《海南南田农场温泉度假小镇总体规划》、《中农春雨农场规划设计》、《蟹岛度假村改造提升规划设计》等五十余项现代农业产业和园区规划咨询、技术咨询项目。
中国的地理学奖项与荣誉一、中国地理学会奖项中国地理学会是中国地理学界的最高学术组织,定期评选和颁发一系列地理学荣誉和奖项。
以下是中国地理学会颁发的一些主要奖项:1. 中国地理学会荣誉会员:每年评选出一批在地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以表彰他们对地理学事业的重要贡献。
2. 中国地理学会青年科技奖:颁发给在地理学领域中表现出色的3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以鼓励他们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和发展。
3.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进步奖:分为一、二、三等奖,评选对象为在地理学研究、教学、应用等领域中取得重要成果的个人或团队。
4.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学杰出人才奖:评选对象为在地理学研究、教学和应用领域中,取得杰出成就并享有较高声望的个人。
5.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学教育奖:评选对象为在地理学教育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以鼓励地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国家地理学奖中国国家地理学奖是中国政府主办的一项地理学科学奖励,旨在推动地理学科研究和应用发展。
中国国家地理学奖设有以下几个类别的奖项:1. 一等奖:评选对象为在地理学研究领域中取得重要突破或在地理学应用领域中有显著效益的研究成果或工程项目。
2. 二等奖:评选对象为在地理学研究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或在地理学应用领域中有明显效益的研究成果或工程项目。
3. 三等奖:评选对象为在地理学研究或应用领域中有一定创新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工程项目。
4. 青年科技奖:颁发给在地理学领域中表现出色的3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以鼓励他们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和发展。
三、其他地理学奖项与荣誉除了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政府颁发的奖项外,还有一些地方机构或学术组织颁发的地理学奖项,以表彰在地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例如:1. 杰出地理学家奖:由地理学界一些知名学术机构或学术期刊颁发,旨在表彰那些在地理学研究或教学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士。
2. 地理学领域优秀论文奖:由地理学相关期刊或学术组织评选,鼓励并表彰在地理学研究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