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十大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系列问题(1)——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注意事项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像的性质实验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 应用倒立、缩小的像1 2倒立、放大的像1 2倒立、等大的像1 2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像的性质实验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 应用正立、放大的像1 2 3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 应用正(倒)放大(缩小)实(虚)u>2f u=2f f<u<2fu=f u<f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系列问题(2)方法与步骤:(1)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赏;(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倒正。
(3)、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f和2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测量和观察。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观察在屏上能得到烛焰的像吗?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实虚正倒缩放u>2f 实倒缩f<u<2f 实倒放u<f 虚正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两个可能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整理一、实验问题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2、如果像成在光屏的上面,可以把光屏往上调,也可以把蜡烛往上调,还可以把透镜往下调;3、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4、实验中,如果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成像性质不变,但亮度变暗一些。
5、当物体与光屏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时,只移动凸透镜能二次成像。
二、实验结论1、当u>2f(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 >v>f(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应用:照相机;(u>v)2、当u=2f (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像距等于2倍焦距),应用:测焦距;(u= v)3、当2f >u>f(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像距大于2倍焦距),应用:投影仪;(u<v)4、当u=f(焦点上)时,不成像;5、当u<f(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v(物距小于像距),应用:放大镜;三、规律拓展1、成实像、虚像的条件: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
即:一倍焦距分虚实;2、成放大、缩小实像的条件:u>2f时成缩小的实像,u=2f 时成等大的实像,2f >u>f时成放大的实像。
即:二倍焦距分大小;3、像的倒正条件:u>f 时成倒立的实像,u<f 时成正立的虚像。
即:一倍焦距分倒正;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5、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
即: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实像时:物距小像大像距大,物距大像小像距小。
)6、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7、凸透镜无论成实像还是虚像,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8、实像和虚像:实像:光折射(或反射)后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成在光屏上。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为一束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且<AO OB ,若10cm AO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10cm f =B .50cm f =C .8cm f =D .12cm f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根据题意AO <OB 可知,A 点成像在B 点,像距大于物距,满足f <u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因为AO =10cm ,则f <10cm <2f即5cm <f <10cm故选C 。
2.如图是用来研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 处,则( )A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 .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 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30cm 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f=15cm ; 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 处时,物距为10cm ,即u <f ,所以应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在光屏上看不到;故选D .3.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 为A .2厘米<f <4厘米B .4厘米<f <5厘米C .5厘米<f <8厘米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物体离凸透镜8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 ,所以, f <8cm 2<f ,即4cm <f <8cm−−−−−①;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 ,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 ,即f<5cm−−−−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f<5cm.故ACD 错误,B 正确.故选B.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 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 45 cm 刻度线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答案】C【解析】【详解】A .从图中可以看到,蜡烛物距20cm u =,像距30cm v =,可知u v <,而照相机的是u v >,A 错误;B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是逐渐变小的,B 错误;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正确;D .由题意可知10cm f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45 cm 刻度线处,此时5cm u =,u f <,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适当移动光屏是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 错误.5.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B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C .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D .将透镜遮挡一部分,则一定不能成完整的像【答案】B【解析】【详解】A .由题意可知,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说明此时2f u f >>,2v f >;将物体靠近透镜后,只要物距仍在2f u f >>这个范围,此时只需要把光屏远离凸透镜,还可以成放大的实像;故A 项错误;B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后,此时2f v f >>,2u f >,故此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故B 项正确;C .物体靠近透镜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透镜,当2u f >时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当2f u f >>时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故C 项错误;D .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像会变暗。
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A、10 cm<f<20 cmB、f>10 cmC、f<10 cmD、f>20 cm3、(2010天津模拟)如图3-3-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图3-3-1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2010江苏连云港模拟)如图3-3-2就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与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 cm处,则( )图3-3-2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5、(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如图3-3-3所示,就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与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就是____________。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移。
图3-3-36、(河南模拟)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问题专题)。
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1. .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倒立放大的像;A.正立放大的像;B 。
【答案】C 。
)利用自拍杆可以“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2.近期流行一种.增大取景范围;.增大像距; BA .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增大人像的大小;DC B。
【答案】)。
25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 15cm3.某凸透镜焦距为,若将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倒立、缩小的实像;A. 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答案】A处的光屏上20cm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
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B 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30cmC.当物距是.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D 。
【答案】C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则()。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答案】D。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难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8小题,共76.0分)1.如图所示,小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爷爷的远视眼睛给“透镜”戴上,发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睛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远视眼睛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 移动蜡烛适当远离透镜B. 移动光屏适当靠近透镜C. 移动蜡烛适当靠近透镜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B. 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C. 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D. 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
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 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4.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光屏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5.放电影试镜头时,发现银幕上的影像小了一点,为了使画面更大一些,应当调整放映机()A. 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 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 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 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6.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当烛焰离凸透镜10厘米时,所成的像()A. 一定是虚像B. 一定是缩小的像7.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易错题归类1、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9cm时,则()A. 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 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 凸透镜成像的调节2、放映幻灯时,要想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 减小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B. 增大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C. 减小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D. 增大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象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距μ1=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μ2=2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μ3=10厘米时,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A〉大于20厘米 B〉大于15厘米,小于20厘米C〉小于10厘米 D〉大于10厘米,小于15厘米透镜成像规律专项提高1;马超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到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实像,他们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烛焰和光屏位置互换,将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2)小丽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若要使烛焰成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向上调节。
(填向上或向下)(3)若将烛焰移至15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
3;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A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B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C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的。
4;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小李发现:实验所用的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而实验桌上却有两个凸透镜:(1)甲直径为5cm焦距为30cm(2)乙直径为4cm焦距为10cm你认为应该选用的凸透镜是乙。
凸透镜成像的难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
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应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B. 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 若将蜡烛向上移动,光屏应向上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若将蜡烛向上移动,光屏应向下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2.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
像。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
像。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4.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
像。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5.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
像。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答案:照相机。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单选题: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8cm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10cm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u=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B.u=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像C.u=9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D.u=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2、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3、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4、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A.透镜的焦点以内B.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C.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D.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3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二、填空题:6、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________焦距,得到了________实像.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24cm,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___.8、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由很远处以速度v匀速移近,直到接触凸透镜的整个过程中,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________,像移动的速度是________.9、物体从焦点处向2倍焦距以外沿主轴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像距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大小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虚实如何变化?________.10、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时,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三、作图题:11、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屏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12、下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同一物体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请通过画图大致表示出像的位置和像的性质.四、实验探究题: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_cm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14、实验题表中为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记录下某透镜的成像情况,由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下表可推知该透镜的焦距应是__________________.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必须先________,然后把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__大致在________.16、在“研究凸运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凸运镜焦距的简易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你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________.五、应用设计题:17、小红在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想法:“凸透镜能够成像,那么凹透镜能不能成像呢?”请你帮她设计实验并探究.18、观察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投影幻灯片,请说明:(1)平面镜的作用:________;(2)凸透镜的作用:________;(3)屏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________.参考答案1、A2、B3、B4、D5、A6、大于2倍焦距,倒立、放大7、同一高度;12cm<f<24cm8、先减小后增大然后又减小,先小于v后大于v9、变小;变小;不变10、大于,照相机,1倍焦距和2倍焦距,幻灯机,小于焦距,放大镜11、如答图所示12、13、20,1014、9cm<f<10cm15、调整烛焰、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同一高度16、(1)凸透镜正对太阳找会聚点(2)量出焦距.简单易行、误差大17、略18、(1)改变光路(2)使幻灯片在银幕上成放大的实像(3)使光发生漫反射以便同学们能够看清像,同时白布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08临沂)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2.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正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正3.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海市蜃楼B、影子C、水中的倒影D、小孔成像5、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凸透镜成像必会10大题型考点一:高度问题1.实验前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调整到同一高度,即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应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正中央。
2.如果燃烧过程中蜡烛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偏高,若想让像重新回到先屏中央,则应: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透镜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考点二:测量焦距方法1:平行光测焦距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焦点所在位置例题1: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方法2:二倍焦距法测焦距图像特殊点u=2f例题2:如图所示,小明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与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5cm。
特殊点P:u=v=2f=10cm f=5cm方法3:解不等式确定焦距范围根据题目信息,列出u或与f之间的关系,解不等式关键信息:u、v大小关系、成像特点不等式取值原则:例题3:当光屏、透镜以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8cm<f<10cm分析:由图可知:u=20cm,v=16cm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例题4: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处移到距凸透镜18cm 处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则此时透镜的焦距9cm<f<12cmv>2f 2f >u>f由题可知:u 1=12cm ,u 2=18cm即:2f >u 1>f →2f >12>f →f <12,f >62f >u 2>f →2f >18>f →f <18,f >9考点三:透镜遮挡问题结论:透镜被遮挡一部分后,成像特点是:仍成完整的像,但像会变暗。
原因:遮住透镜只是减小了凸透镜的透光面积,并没有改变它的结构和球面性质,它的成像功能没有受到影响,所以仍可成完整的像。
1、(6分)(2015•聊城)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节.(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
补充设问:
1、如果要使光屏上成缩小像,需要将蜡烛向______(选择左、右)移动。
2、如图,如果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该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进行实验,
光屏上是否能成像?_____________(选择可以不可以),原因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用不透明纸片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______
4、如果保持蜡烛、透镜位置不动,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
清晰的像,可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近视眼镜或者远视眼镜)。
5、实验中,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上或者下)移动,为了能使像成在光屏
中央,在不改变实验器材情况下,写出一种可行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光屏用带方格的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固定蜡烛和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不能成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8、固定蜡烛和光屏,移动透镜,光屏上始终不能成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9、你们在实验中是如何验证凸透镜成像左右颠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把凸透镜换成水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基础上,向水凸透镜内加水,光
屏上的像将不再清晰,如果想使像再次清晰,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给凸透镜前加上眼睛的话,选择____________,验证了__________(选择近视眼或者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