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物制品的制备
- 格式:pptx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53
生物制品的制备第一篇:细胞培养与生物制品制备生物制品指的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等。
生物制品制备的关键是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细胞培养可以得到大量纯化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
1.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利用类似于生物体内的环境及培养基的条件,使动植物细胞在体外不断地生长、繁殖和分化的技术。
细胞培养可以按照培养的方式分为两类: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
其中,悬浮培养以悬浮细胞为主要培养对象,如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等;贴壁培养以附着细胞为主要培养对象,如肝细胞、肺细胞等。
2. 细胞培养的流程(1)选择细胞种类及培养条件。
不同类型的细胞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氧气含量、培养基成分等。
选择合适的细胞种类及培养条件是细胞培养成功的第一步。
(2)种植细胞。
使用无菌的操作方法将细胞存储于试管或细胞培养瓶中的培养基内。
种植之前需要进行细胞计数,以确定种植的细胞数量。
(3)细胞培养。
细胞在培养基内不断地进行生长和分裂,在此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检测细胞数量和培养状况。
(4)细胞分离。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细胞分离,以解决细胞密度过高而导致的缺氧和营养不足问题。
3. 利用细胞制备生物制品的技术(1)蛋白表达技术。
利用工程细胞表达外源蛋白,并通过纯化等步骤获得纯化的外源蛋白质。
(2)单克隆抗体技术。
利用合成单克隆抗体的技术来替代动物源性抗体。
这种技术通过制造合成抗体来避免使用动物来生产抗体。
(3)基因治疗技术。
通过治疗包含特定基因的疾病来治疗疾病。
这种技术基于对人类基因组的理解和在细胞生物学中的新发现。
细胞培养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生物制品制备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制品将在医药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生物制品纯化技术生物制品的制备和纯化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内容。
其中,纯化技术是为了获得高纯度的生物制品而开发的技术,主要通过分离和纯化的方式来获得高纯度的生物制品。
一般生物制品的制备过程一、引言生物制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各种产品,包括生物药品、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
生物制品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筛选目标生物、培养生物、提取目标产物、纯化目标产物和制剂生产等。
二、筛选目标生物根据生物制品的要求和目标产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生物作为生产工具,这个生物被称为目标生物。
目标生物的选择通常基于其生长速度、产量、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因素。
常见的目标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昆虫细胞等。
三、培养生物在选定的培养基中,将目标生物培养起来。
培养基是一种包含了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液体或固体培养介质。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可以为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同时,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供应等也需要进行控制,以促进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
四、提取目标产物当目标生物达到一定的生长程度后,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提取目标产物。
提取方法的选择通常基于目标产物的特性,可以是机械破碎、离心分离、滤液等。
提取的目标产物可以是蛋白质、酶、抗生素等。
提取产物的过程需要注意保持提取条件的稳定性和提取效率的高效性。
五、纯化目标产物提取得到的目标产物往往还伴随着其他杂质,需要进行纯化操作。
纯化的目的是去除杂质,使目标产物纯度更高。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目标产物与杂质分离,并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产物。
六、制剂生产在获得纯化的目标产物后,需要对其进行制剂生产。
制剂是指将目标产物与其他辅料混合,并制成适合使用的形式。
常见的制剂形式有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冻干制剂等。
制剂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配比的准确性、生产条件的控制以及生产工艺的规范性。
七、质量控制在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生产的生物制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物理性质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生物活性测定等。
质量控制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一、定义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系指用于生物制品效价、活性或含量测定的或其特性鉴别、检查的生物标准品或生物参考物质。
二、标准物质的种类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分为二类.1国家生物标准品,系指用国际生物标准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标准品者)用于定量测定某一制品效价、毒性或含量的标准物质,其生物学活性以国际单位(IU)、单位(U)或以重量单位(g,mg等)表示。
2国家生物参考品,系指用国际生物参考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参考品者)用于微生物(或其产物)的定性鉴定或疾病诊断的生物试剂、生物材料或特异性抗血清;或指用于定量检测某些制品的生物效价的参考物质,如用于麻疹活疫苗滴度或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的参考品,其效价以特定活性单位表示,不以国际单位(IU)表示。
三、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定1标准物质制备用实验室、洁净室应符合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实验室操作规范》要求。
2国家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定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负责。
3新建标准物质的研制(1)原材料选择制备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原材料应与供试品同质,不应含有干扰性杂质,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并有足够的数量.(2)标准物质的配制、分装、冻干和熔封根据各种标准物质的要求进行配制、稀释.须要加保护剂等物质者,该类物质应对标准物质的活性、稳定性和试验操作过程无影响,并且其本身在干燥时不挥发. 经一般质量检定合格后,精确分装,精确度应在±1%以内.需要干燥保存者应在分装后立即进行冻干和熔封.除另有规定外,冻干者水分含量应低于3%。
标准品的分装、冻干和熔封过程,应保证对各安瓿间效价和稳定性的一致性不产生影响。
(3)标定①协作标定新建标准物质的研制或标定,一般需经3个有经验的实验室协作进行.参加单位应采用统一的设计方案、统一的方法和统一的记录格式,标定结果须经统计学处理(标定结果至少需取得5次独立的有效结果)。
生物制品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生物制品是指能够产生生物作用的药品,主要包括生物制剂、生物技术制品等。
由于其制备过程的不同,生物制品工艺流程也就有了不同的特点。
而为了保证其质量,生产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生物制品工艺流程生物制品的制备通常包括微生物培养、提取、纯化、制剂和包装等步骤。
具体的流程可根据药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这里以生物制剂为例进行简要介绍。
(一)微生物培养生物制剂的制备常常涉及到一些细菌、真菌、古菌等微生物,需要对其进行培养。
微生物的耗氧量、pH值、温度、搅拌速度等对于产物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微生物培养需要精确控制。
培养的一般流程为:选取合适的基质和菌株,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中,控制生长条件,定期取样进行检测,最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二)提取微生物或其他细胞制剂中所含的对于制品有用成分往往只占极小的比例,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提取。
提取的方式包括机械破碎、化学溶解、超声波提取等。
不同的提取方式会对提取效率和活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制剂性质进行选择。
(三)纯化提取得到的制品通常是混杂着其他成分的,因此需要进行纯化。
现代生物技术通常采用各种柱层析、电泳、过滤等方法对制品进行纯化。
将制品进行分离纯化可以去除对质量有害的杂质和副产物,并最大程度保持和提高制品的活性和稳定性。
(四)制剂和包装经过提取和纯化的制品需要进行制剂和包装。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目的,制剂的形式可以是固体、液体、冻干粉等。
同样的,包装方式也会因为制品性质而有所变化。
二、质量控制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包括源头管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产品出厂前的检测。
具体的措施包括:(一)生物安全生物制品的制备涉及到微生物等生物学实验,因此需要对源头进行生物安全控制。
涉及到微生物的实验需要进行生物安全评估,对实验室、材料、人员等进行管理。
(二)生产工艺和设备管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需要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管理。
生物制品统一名称规程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种、毒种管理规程生物制品国家标准品的制备和标定规程生物制品分批规程生物制品分装规程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钩端螺旋体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制造及检定规程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皮上划痕用鼠疫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皮上划痕人用布氏菌病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治疗用布氏菌病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短棒状杆菌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森林脑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人用浓缩狂犬病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麻疹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格冻干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黄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精制抗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精制抗蛇毒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精制抗炭疽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精制抗狂犬病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原料血浆采集(单采知浆术)规程人胎盘血白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人血白蛋白(低温乙醇法)制造及检定规程人血丙种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组织胺丙种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人凝血因子Ⅷ浓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基因工程α1b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基因工程α2a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旧结核菌素制造及检定规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TB-PPD)制造及检定规程卡介菌纯蛋白衍化物(BCG-PPD)制造及检定规程布氏菌素制造及检定规程锡克试验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生物制品化学规定规程伤寒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伤寒、副伤寒甲二联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生物制品包装规程生物制品储存、运输规程生物制品生产用马匹检疫及管理规程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管理规程人二倍体细胞建株、检定及制备疫苗规程生物制品统一名称规程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诊断制品等。
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制备生物制品是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生物活性的物质,根据其源头不同,可以分为疫苗、蛋白质、抗体、基因工程产品等。
这些生物制品在医学、生物技术、农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备标准物质用于质量控制和检验。
1. 来源选择和鉴定标准物质的来源选择十分重要,需要选择与生物制品质量相同或超过制品的来源。
例如,制备乙型肝炎疫苗标准物质时,应选择由正常人血清中提取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鉴定其抗原性、纯度、稳定性和质量等参数。
2. 生物制品提取和纯化为了制备高质量的标准物质,需要对生物制品进行提取和纯化。
例如,制备乙型肝炎疫苗标准物质时,可以通过离心、超滤、色层分离等方法从HBsAg中提取纯化出病毒粒子,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纯化。
3. 标准物质制备和质量控制将提取得到的生物制品溶解或悬浮于适宜的缓冲液中,制备标准物质。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pH值和其它条件,以确保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和质量。
同时,需要对制备好的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氨基酸分析、凝胶电泳、质谱分析等。
4. 标准物质保存和分发制备好的标准物质需要进行有效的保存和分发。
保存时需要控制其保存温度、pH值、防止污染等条件;分发时需要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标签标识、认证、包装等流程,并确保分发到用户手中的标准物质质量符合要求。
总之,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制备是一个关键的过程,直接影响到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该过程需要严格遵守各项制备和质量控制的标准,同时采用适合的方法和工艺流程。
标准物质的制备成功对于保证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生物制品的制备流程一、生物制品概述生物制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具有药理活性的产品,包括生物药物、生物诊断试剂和生物材料等。
生物制品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疾病诊断和生物材料等领域。
二、生物制品的制备流程1. 研发阶段研发阶段是生物制品制备的起点,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项目规划:确定研发目标、技术路线和时间计划等。
(2)生物材料采集:根据研发需求,采集相应的生物样品,如细胞、组织、血液等。
(3)基因克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目标基因克隆到适当的载体中。
(4)表达系统构建: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如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构建表达目标基因的系统。
(5)蛋白表达和纯化:通过培养表达系统,使目标基因转录和翻译成蛋白,并进行纯化和提取。
2. 生产阶段生产阶段是将研发成功的生物制品进行批量生产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培养:根据所选择的表达系统,进行菌种的培养和扩增。
(2)发酵过程:将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培养和发酵,使目标蛋白大量表达。
(3)提取和纯化:对发酵液进行提取和纯化,得到目标蛋白。
(4)质量控制:对生产得到的生物制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5)灭活和保存:根据生物制品的性质,进行灭活处理,并进行保存和储存。
3. 包装和分装阶段包装和分装阶段是将生产得到的生物制品进行包装和分装,以便于存储和使用,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包装设计:设计合适的包装形式,满足产品的保护和便利性。
(2)包装材料选择:选择符合食品药品包装要求的材料,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包装过程:将生物制品进行包装,如注射器、玻璃瓶等。
(4)分装过程:将包装好的生物制品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分装,方便患者使用。
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检测:对生物制品进行各项质量指标的检测,如纯度、活性、微生物污染等。
(2)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体系,确保制备过程可追溯和质量可控。
生物药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制剂1. 生物制剂简介生物制剂是一类以生物制品为基础,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药物。
这些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质药物、抗体制剂、疫苗、基因治疗制剂等。
生物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成为当今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
2. 生物制剂的制备生物制剂的制备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生物样品的获得与选择、目标蛋白的筛选、表达载体的构建、质粒的转染、培养与发酵、蛋白的纯化与分离等。
这些步骤都需要精确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条件,以确保制备出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制剂。
3. 生物制剂的应用生物制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治疗肿瘤、炎症性疾病、免疫系统相关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生物制剂的应用形式多样,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贴剂等。
生物制剂的治疗效果通常较好,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成为了许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二、蛋白质药物1. 蛋白质药物的特点蛋白质药物是一类以蛋白质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其分子量较大,通常在10kDa以上。
这些药物包括激素、酶、抗体、细胞因子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蛋白质药物的特点包括:高度专一性、生物学活性强、体内半衰期短、需要靶向给药等。
2. 蛋白质药物的制备蛋白质药物的制备主要通过重组DNA技术进行。
首先需要获得目标蛋白的编码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并通过转染等方式在适当的宿主细胞中表达,最终获得目标蛋白。
在获得目标蛋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蛋白的折叠与翻译后修饰等问题,以确保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蛋白质。
3. 蛋白质药物的应用蛋白质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例如,重组人生长激素、利妥昔单抗、转移酶等都是重要的蛋白质药物。
这些药物在治疗糖尿病、癌症、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成为了当今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抗体治疗1. 抗体的特点抗体是一类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与高亲和性。
抗体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并结合特定的抗原,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并清除抗原。
附录3:生物制品第一章范围第一条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采用下列制备方法的生物制品属本附录适用的范围:(一)微生物和细胞培养,包括DNA重组或杂交瘤技术;(二)生物组织提取;(三)通过胚胎或动物体内的活生物体繁殖。
第二条本附录所指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按药品管理的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当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第三条生物制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当符合本附录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章原则第四条生物制品具有以下特殊性,应当对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验进行特殊控制:(一)生物制品的生产涉及生物过程和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活生物体材料提取等。
这些生产过程存在固有的可变性,因而其副产物的范围和特性也存在可变性,甚至培养过程中所用的物料也是污染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
(二)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所使用的生物学分析技术通常比理化测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
(三)为提高产品效价(免疫原性)或维持生物活性,常需在成品中加入佐剂或保护剂,致使部分检验项目不能在制成成品后进行。
第三章人员第五条从事生物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均应根据其生产的制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培训。
第六条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制品学等),并能够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第七条应当对所生产品种的生物安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产、维修、检验、动物饲养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体检。
第八条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潜在不利影响的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
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