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心脏病学
- 格式:ppt
- 大小:701.00 KB
- 文档页数:15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区2010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重要实事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朝政办发[2010]7号【发布部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发布日期】2010.03.24【实施日期】2010.03.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区2010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重要实事的通知(朝政办发〔2010〕7号)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朝阳区2010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正式印发。
各部门、各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树立“大民生”理念,高度重视,严格履职,狠抓任务落实。
区政府督查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做到有布置、有监督、见成效,确保拟办实事按期完成。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二O一O年三月二十四日朝阳区2010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一、实施15处城区道路疏堵改造工程,打通断头路、堵头路、瓶颈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完成时限:2010年11月底前主要责任单位:区市政市容委项目负责人:尹秀峰协办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朝阳分局、区园林绿化局、朝阳交通支队二、为农村地区15条道路安装路灯,方便群众出行。
完成时限:2010年11月底前主要责任单位:区市政市容委项目负责人:尹秀峰协办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农委、朝阳交通支队三、为600户身患疾病的空巢高龄老年人家庭安装“一按灵”。
完成时限:2010年11月底前主要责任单位:区老龄办项目负责人:盛国敏协办单位:相关街乡四、为8400余户80岁以上生活不便老年人家庭安装厕所扶手。
完成时限:2010年11月底前主要责任单位:区老龄办项目负责人:盛国敏协办单位:相关街乡五、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200张。
完成时限:2010年11月底前主要责任单位:区民政局项目负责人:张凤祥协办单位:区农委、区社会办、区老龄办、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委朝阳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六、进一步推动双拥共建,为100个基层连队配置文体器材,救助困难官兵1000人。
(完整版)2020年肿瘤心脏病领域学科进展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存在诸多共同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导致很多肿瘤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自此,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肿瘤心脏病学应运而生。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各界同道共同努力,肿瘤心脏病学也在蓬勃发展,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ESMO《抗肿瘤治疗心脏保护全程管理专家共识》发布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相互关联,癌症治疗可引起广泛的心脏毒性。
2020年2月,ESMO发布《抗肿瘤治疗心脏保护全程管理》,提出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预防、筛查、监测和治疗的指导建议,对于抗癌药物治疗可能造成的心血管损害应与潜在的抗癌治疗获益进行权衡。
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广泛,不仅包括与抗癌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的预防、检测、监测和治疗,还包括对心血管影响最小的未来新型抗癌治疗的发展。
同时,肿瘤学家、心脏病学家联合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将为癌症患者提供最佳的临床实践管理,有助于制定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与抗癌治疗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的最佳治疗策略,在癌症幸存者中纳入监测策略将有助于改善癌症治疗相关的潜在的长期心血管毒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开始抗肿瘤治疗之前进行全面的心血管风险因素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治疗前应控制所有肿瘤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特别是具有已知心血管毒性的治疗的肿瘤患者。
适当的风险评估可能会减少发生肿瘤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图1)。
心血管疾病与肿瘤共同的危险因素,共用的生物标记物2020年11月,《血清生物标志物在接受抗肿瘤治疗患者中的作用:HFA肿瘤心脏病学研究组/ESC肿瘤心脏病学委员会立场声明》—从肿瘤、心血管两类疾病共同涉及的生物标志物角度出发,再次整理了二者共同的发病机制。
文章指出,目前临床常用的标记物实质上来源于某些基础性病理生理学过程,如hs-CRP、ST2、IL-6与炎症,Galectin-3与细胞增殖,GDF-15、cTnT与细胞凋亡,NT-proBNP与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sFlt-1、PIGF与血管新生等等——这些过程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常常不可或缺。
心脏肿瘤,心脏肿瘤的症状,心脏肿瘤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心脏肿瘤颇为少见,其中原发性肿瘤更为罕见,转移性肿瘤约为原发性的20~40倍。
原发性心脏肿瘤大多为良性,其中又以心房粘液瘤居多数。
心脏肿瘤亦可分为粘液瘤、横纹肌瘤、纤维瘤等。
疾病病因一、病因心脏肿瘤病因不明,但其中约有70%为良性肿瘤,良性心脏肿瘤中,近一半以上为心腔粘液瘤,其他良性心脏肿瘤尚有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错构瘤和畸胎瘤等。
症状体征一、症状一、全身表现心脏肿瘤可产生广泛的非心脏性全身表现:发热、恶液质、全身不适、关节痛、雷诺现象、皮疹、杵状指、发作性古怪行为、全身及肺栓塞。
实验室检查可有高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贫血或多血质、血小板增多或减少以及白细胞增多。
心脏肿瘤的这些表现可能与肿瘤的产物、肿瘤坏死或免疫反应有关。
二、栓塞现象心脏肿瘤表面碎片或血栓脱落引起栓塞的临床表现。
栓塞的分布则视肿瘤部位和心内是否存在血液分流而定。
来自左侧心脏的瘤栓可产生体循环动脉栓塞。
内脏栓塞可导致各器官梗死、出血和血管瘤。
中枢神经系统栓塞可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癫痫、昏厥。
肢体动脉栓塞,造成该动脉所供给的组织缺血性损害。
右侧心脏肿瘤和部位接近由左向右血液分流处的左侧心脏肿瘤可产生肺栓塞,反复肺栓塞可致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
右心房和右心室肿瘤通过阻碍血液流经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能引起右心房或右心室高压,并可通过未闭的卵圆孔或房间隔缺损形成右向左分流,引起全身缺氧,紫绀和杵状指。
三、心脏表现心脏肿瘤本身所致的症状和体征可有胸痛、昏厥、充血性左心和(或)右心衰竭、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心律失常、传导障碍、心内分流、缩窄性心包炎、血性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
由于心脏表现常呈非特异性,并且可能很轻微、甚至缺乏,以致心脏肿瘤的全身表现有时可误诊为结缔组织血管病变、感染、或非心脏性恶性肿瘤。
至于心脏肿瘤的特异性体征与症状则通常与其解剖部位和组织学类型有关。
一、心脏良性肿瘤1.粘液瘤心脏粘液瘤约占良性原发性心脏肿瘤的50%。
精准医学时代,如何修好“肿瘤治疗心脏毒性”一课?有“生物导弹”之称的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质分子、某个核苷酸片段,或一个基因产物进行治疗。
靶向药物在人体内会特异地选择与致癌位点相结合,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不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分子靶向治疗在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等高发癌症治疗中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效果,成为全球肿瘤治疗领域的新热点。
然而,即使是针对性很强的肿瘤细胞分子靶向治疗往往也会产生心血管毒性。
伴随着各种分子靶向药物相继投入临床应用,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报道也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
在2016年11月18~19日在大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心力衰竭论坛(CHFS2016)暨第一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会议(CCOC)上,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全军肿瘤诊治中心主任谢晓冬教授概述了全球对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导致心血管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走到哪一步?历数全球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发展的历程,不能不提到几个节点性药物,如1997年上市的利妥昔单抗、1998年的曲妥珠单抗(主要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和转移性胃癌)、2003年的吉非替尼、2004年的贝伐珠单抗、2006年的索拉非尼、2011年的克唑替尼、2013年的新型抗HER2药物T-DMl(用于治疗过表达HER-2晚期转移性乳腺癌)。
一些国产靶向药也相继上市,且疗效不劣于进口药物,如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药埃克替尼于2011年上市,将肺癌患者化疗平均7-8个月的生存期有效延长至15~16个月,疗效不劣于吉非替尼且常见不良反应腹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谢晓冬教授表示,常见实体瘤分子靶向治疗几乎涵盖了所有高发癌症,如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肾癌等。
靶点为EGFR突变和ALK重排的两种药物都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基金项目:四川省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2021 11);成都市医学科研课题(2021200,2022392);成都市科技局项目(2019 YF0500523 SN);西南交通大学医工结合培育专项重点项目(2682021ZTPY026,2682022ZTPY029)共同第一作者:杨静,房晨鹂通信作者:黄刚,E mail:oigg22@126.com;徐俊波,E mail:xujunbo2000@sina.com·指南解读·德国心脏病学会、德国儿科心脏病学会和德国血液学和肿瘤学会关于肿瘤心脏病学的共识杨静1 房晨鹂2 黄刚2 刘晓翰2 游月婷2 何琴1 徐俊波2(1.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四川成都610031;2.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GermanDGK,DGPKandDGHOPositionPaperontheCardio OncologyYANGJing1,FANGChenli2,HUANGGang2,LIUXiaohan2,YOUYueting2,HEQin1,XUJunbo2(1.DepartmentofPharmac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TheThirdPeople’sHospitalofChengdu,Chengdu610031,Sichuan,China;2.DepartmentofCardi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TheThirdPeople’sHospitalofChengdu,CardiovascularDiseaseResearchInstituteofChengdu,Chengdu610031,Sichuan,China)【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2 09 016 肿瘤心脏病学(肿瘤心血管病学)日益受到心血管病学界的重视。
肿瘤心脏病学杂志分区排名摘要:一、肿瘤心脏病学概述二、肿瘤心脏病学期刊排名依据三、肿瘤心脏病学热门研究领域四、提升肿瘤心脏病学论文质量的方法五、我国在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的进展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肿瘤心脏病学概述肿瘤心脏病学是一门研究肿瘤与心血管疾病相互关系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治疗的认识不断深入,肿瘤心脏病学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研究人员探索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二、肿瘤心脏病学期刊排名依据为了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肿瘤心脏病学杂志进行了分区排名。
这一排名主要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文章质量和发表速度等因素进行评定。
以下是一些在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1.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2.Lung Cancer3.Circulation4.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5.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三、肿瘤心脏病学热门研究领域1.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研究肿瘤治疗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心血管风险。
2.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的关系:探讨心血管疾病对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以及肿瘤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3.心血管肿瘤靶向治疗:研究针对心血管系统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4.肿瘤心脏病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关注肿瘤心脏病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四、提升肿瘤心脏病学论文质量的方法1.严谨的实验设计: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高论文的质量。
2.深入的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了解,避免重复性研究。
3.高品质的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支持研究结论。
4.明确的论文结构:合理安排论文的篇章结构,使论文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作者简介:沈德良(1977-),男,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E mail:meihaomingtian@126.com基于团队学习和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法在肿瘤心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沈德良1,上官佳红1,何 炜2,张腾飞2,韩东建1,崔新月1,靳 之1,何伟伟1,张金盈1(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郑州450052;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郑州450052)[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团队学习(TBL)和基于案例学习(CBL)的教学法在肿瘤心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轮转的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规培生180名,随机均分为TBL联合CBL组和LBL组2组,每组90名学生,分别采取TBL联合CBL教学法和基于授课学习(lecture basedlearning,LBL)的传统教学法。
比较观察2组学生的测试成绩以及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本组教学法的满意度。
结果 TBL联合CBL组测试成绩为(92.75±5.15)分,明显高于LBL组的(75.25±1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1,P<0.001)。
TBL联合CBL组提高学习兴趣、文献查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对本组教学法的满意度等均优于LB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329、25.194、36.733、37.430、25.699、44.308,P均<0.05)。
结论 TBL联合CBL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值得在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肿瘤学;心脏病学;基于团队学习;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改革DOI:10.3969/j.issn.1673 5412.2020.02.024[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412(2020)02-0179-03 肿瘤心脏病学是近年来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关注的学科,是欧美学者基于肿瘤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而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