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33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 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 化学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 水加热变成2g 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没有改变,原子的 数目 没有增减,原子的 质量 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产物总质量不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宏观)两个一定改变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微观)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一、定义:用 化学式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 2CO 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1、表示反应物是 C 和O 2;2、表示生成物是 CO 2;3、表示反应条件是 点燃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
微观:每1 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3.质量: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读作“反应生产”。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网络一、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2.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3.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 1.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2.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如化学方程式:①表示一个客观存在的变化事实,客观上确实存在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②若36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一定能产生32份质量氧气和4份质量的H2,从另一角度来看,当有32份质量的氧气产生时一定是分解了36份质量的水,同时一定产生了4份质量的H2,一个化学方程式确定了,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就已确定了,且成了固定比例:(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写、配、标、等”四个步骤)二、常见考点例析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例1(潍坊)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 X(未知)26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 乙是反应物C.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点拨:反应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即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即乙是生成物,生成乙的质量为26g-1g=25g;物质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物质丙,一是没有参与反应,二是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25g-20g=5g,即X=18g-5g=13g;其中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25g﹕20g=5﹕4,故选B。
答案: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初中化学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应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实验中得出,因此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物理变化。
同时该定律揭示的是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的例证上述两个方程式,展示了在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3)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例证上述方程式,展示了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可能改变;(4)总结化学反应前后涉及的“变”与“不变”及“可能变”“6个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宏观:元素种类和质量均不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综合不变;“2个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2个可能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变;宏观:元素化合价可能变。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方案一:密闭体系下,红磷燃烧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小结: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实验现象:铁定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小结: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总结: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若要用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体系下完成实验,才能够得到相应的实验现象。
典型例题:(2018年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解析:若要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即是要求在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A:镁条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B: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C: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物气体参加及生成,又在密闭体系,因此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有氢气生成,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
综上,选择C。
此类题是常考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其验证时化学原理的选择。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A.只含碳元素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NH3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5g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关闭。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习课(精)本课程将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进行全面复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其应用技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与起源2.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方式3.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作用4.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与应用案例1.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与起源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指在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质量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最早由拉瓦锡于18世纪提出,其后经过多位科学家的探讨和实验验证,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2. 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方式质量守恒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包括质量守恒原理、质量不灭定律、质量恒等原理等。
其最常见的表述方式为“任何一个封闭系统的质量总量在系统内外部相互转移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3.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被用于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
其次,在机械领域中,质量守恒定律可用于计算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同时,在工程领域中,质量守恒定律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的设计和优化。
4. 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与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实际应用案例:案例一: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被用于计算反应前后氧气、氢气和水的质量,从而掌握反应的产物比例。
2H2 + O2 -> 2H2O在上述反应中,两个氢气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反应前的质量为(2x2+1x32)g,即68g,反应后的质量为(2x18)g,即36g,反应中质量未发生变化。
案例二:力学问题中的质量守恒在弹性碰撞问题中,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动量。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质量为m1,速度为v1,与另一个物体质量为m2,速度为v2相撞,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物体碰撞后的速度。
案例三:工程问题中的质量守恒在管道工程中,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管道内流体的体积和速度。
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三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7高州.中考模拟) 碲(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
实验室模拟提取碲的一个实验是:取某含碲溶液于烧瓶中,加入适量的NaCl,加热到一定温度,持续通入SO2,待反应一段时间,过滤得到粗碲。
(1)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TeOSO 4 + 2SO2 + 3X Te↓+ 3H2SO4,则X为________(填化学式)(2)为探究获得较高粗碲沉淀率的反应条件,某研究小组在控制NaCl浓度和SO2流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对比试验,数据如下:实验温度/℃反应时间/h粗碲沉淀率/%a65 3.065.0b80 3.098.9c80 2.098.9d90 2.097.0①该小组研究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实验a和b的目的是________。
③在上述四组实验中,最佳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h。
④为了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可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测定粗碲沉淀率。
若再设计对比实验,选择的反应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填选项)。
A.80℃,1.5h B.80℃,2.5h C.70℃,2.0h D.95℃,2.0h2、(2018奉贤.中考模拟) 如图A为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老师指出反应物不同的质量比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在学习时,可以从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来判断生成物。
请你跟随老师的思路,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①:CO 猜想②:CO2猜想③:________【实验设计】:装置图如图: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若猜想3成立Ⅰ、B处的现象是________,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Ⅱ、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
专题复习四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一、重难点、易混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变化,不适用于变化。
定律是指“”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反应中,分解成,原子重新组合成。
所以,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是:化学反应中,、、不变。
3、化学反应中的“六不变”是指。
两个“一定变”的是指;两个“可能变”是指二、达标检测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纸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的灰烬质量一定和所用纸的质量相等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C. 50g酒精和50g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1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H2和O2形成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它们反应后生成的水的质量2、化学中有多种“守恒”。
下列描述中对各种守恒的“解释”错误的是()A.溶质守恒——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B.质量守恒——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C.元素守恒——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D.原子守恒——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3、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
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B、20℃,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C、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D、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4、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发生反应:CO2+H2O→葡萄糖+O2,由此推知葡萄糖()。
专项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习目标1.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学会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数据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化学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考点归纳:复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网络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原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
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_没有改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挑选的实验对装置有什么要求。
4、化学变化中的五个肯定不变、、、和。
两个肯定改变和。
两个可能改变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图表信息题:例:在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
2、反应后D的质量X为g。
你的理由是:练习: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1)C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2)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3)写出一例与上述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求物质的质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例:在化学反应A +B = C 中,10克A物质恰好与8克B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A、8克B、18克C、10克D、无法确定例2、将27.5克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9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9.6克B、12.6克C、6.6克D、14.9克练习:已知反应2A+B=3C+D 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5:2 ,反应后生成的C和D的质量共为2.1克,则消耗A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克。
专题23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中考复习要求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从微观角度上认识化学反应整个反应物的质量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常见类型,学优生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3、使学困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基本计算。
4、使中等生掌握字母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5、使学优生会利用元素的质量守恒,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二、基础知识回顾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遵循定律。
即参加化学反应的,等于。
这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变化,只是反应物的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
请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上述规律。
(1)反应前后没有改变;(2)反应前后没有增减;(3)并且也没有变化。
三、重点疑点讨论1、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个数、种类是否改变?2、铁生锈后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3、蜡烛燃烧后总质量是否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四、解题方法指导例题1、下列诸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改变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原子的质量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⑦分子的数目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⑦D.①②③⑤⑦[答案] B例题2、设有a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反应完全,可得到cg氯化钾,同时生成的氧气一定是() A.(a+b)g B. (a+b-c)g C.(a-c)g D.(b-c)g[答案] B例题3、R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R+3O2==2CO2+3H2O,下列化学式符合R的是()A、C2H6B、C2H4C、C2H5OHD、CH3OH[答案] C例题4、在A+B=C+2D的反应中,9.8克A和8克B完全反应生成14.2克C,则同时得到D 的质量是() A.1.8克 B. 14.4克 C.7.2克 D. 3.6克[答案] D例题5、在反应2X+Y2=2Z中,已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40B.80C.62D.56[答案] A例题6、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的组成()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不含氧C、一定含有碳、氢,可能含有氧D、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 C例题7、46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A、只含C和HB、一定含有C和H,可能含OC、只含CD、一定含C、H、O [答案] D例题8、反应物A和B按下列化学方程式之一进行反应,得到生成物C和D。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命题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蔗糖溶于水后总质量不变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质量不变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质量减小2.下列关于3Fe+2O2Fe3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表示铁生锈的反应B.表示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铁C.如果把反应条件“点燃”去掉,这个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D.上述反应中10gFe和10gO2反应,能生成20gFe3O43.《科学》刊登了用CO2为原料。
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D.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不相等4.在反应C+2ZnO2Zn+CO2↑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B.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为4:27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命题点2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5.化学兴趣小组用气密性良好的不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一: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1保持装置密闭。
使红磷燃烧,待装置冷却后。
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2,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m2;(2)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3)为克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
在实验三中利用硬塑料纸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子天平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电子天平示数不变;(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
6.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天平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了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煅烧实验,研究了实验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选题专训及答案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选题专训1、(2019.九上期中) 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 . 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 . 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 . 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 . 反应没有热量放出2、(2020.九上期末) 宋代著名的医学家宋慈编写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黑色)+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X为Ag2S B .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 反应中H2S和O2的质量比为17∶16D . 反应前后,银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改变3、(2018余姚.中考模拟) 为硏究某一镁铝合金的成分,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
三组各取30毫升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加人该种镁铝合金粉末。
每组实验加入合实验序号甲乙丙合金质量/克0.153 0.255 0.385气体质量/克0.015 0.025 0.0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 )A . 甲组盐酸不足量B . 乙组盐酸不足量C . 丙组盐酸不足量D . 甲、乙、丙三组均盐酸过量4、(2019余姚.中考模拟) Na2CO3、NaHCO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37.2g,溶于足量水并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CO32-、HCO3-全部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39.0g,则原混合液中Na2CO3的质量是( )A . 10.6gB . 5.3gC . 15.9gD . 缺少条件,无法计算5、(2019城.中考模拟) 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和H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和另一种物质。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习【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能用原子、分子观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3.掌握一些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考点归纳】1.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2. 原因:3. 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知识拓展】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思考与练习】〔解释与判断〕1.3g碳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能生成13g二氧化碳吗?为什么?2.(06,大连)20世纪80年代,有人曾制造了一个“水变油”的骗局,骗局制造者称:只要在一盆清水中加入一些“神秘”的液体作催化剂,清水就可以变成能燃烧的汽油。
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水不能变成汽油。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①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细铁丝质量大。
②古人幻想“点石成金”,你认为可能吗?试解释之。
4.a克白磷在b克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同时生成C克五氧化二磷,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与b之和等于cB.反应前后磷元素和氧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D.反应前后磷原子总数和氧原子总数不变〔确定化学式〕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X2 + 3Y2 =2Z中,Z的化学式用X、Y表示应是()A. XY2B. XY3C.X2Y3D. X3Y22、安全炸药三硝基甘油酯的爆炸方程式为4C3H5N3O9==12CO2 +10H2O+ 6X+ O2X的化学式是 ______ 。
3.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A. C2H4B. CH4C. C2H2D. C6H6.〔计算与推断〕1.在反应2A+3B==2M+4N中,a克的A物质与b克的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物质c克,则同时生成的M物质为()克。
2.将A、B、C三种物质各10克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后的物质中有20克C、8克D和若干克B,则反应物的质量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