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905.5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一地理会考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构造和变化的总和。
地貌的特点与地理位置、地质历史、气候等因素有关。
了解地貌是理解地球表面的基础,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和会考尤为重要。
以下将介绍高一地理会考中常见的几个地貌知识点。
一、高原高原是指地势高于周围地区的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大片地区。
高原的形成通常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有关。
在地质活动的作用下,地壳发生抬升和运动,形成了地势较高的高原。
比如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一,其主要地质构造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产物。
二、平原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地区,通常由沉积和侵蚀作用形成。
沉积平原主要由河流、湖泊以及海洋沉积物构成,如中国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平原之一。
侵蚀平原则是在长期侵蚀作用下,原来的山地或高原慢慢削平形成的,如位于美国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三、盆地盆地是指地势较低相对封闭的地区,由构造抬升与侵蚀作用共同形成。
盆地的形成通常与地壳构造运动有关,抬升使周围的地面垂直下沉,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盆地。
比如四川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地壳活动的结果,也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
四、山地山地是指地势较高、山脉纵横的地区,是地壳抬升和构造运动的结果。
山地通常由岩石、矿石等垂直起伏而形成,地势陡峭。
山地对于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作用导致了气候的变化和水资源的分布。
五、河谷河谷是指河流在地表削蚀下形成的地势低洼的地区。
河谷通常由河流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形成,河流沿着洼地或者石化地形剧烈侵蚀。
河谷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农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河谷之一,其地势陡峭、曲折,风景秀丽,也成为了旅游胜地。
六、湖泊湖泊是指由地表河流、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的作用,形成的较低洼、有一定面积的水域。
湖泊的形成通常与河流侵蚀、堆积和地壳运动等因素有关。
湖泊在自然和人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思维导图: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一、地形对气候影响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4.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山脉址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域口时,过址口时,址口后方气温较低。
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2.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
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3.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考点2 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考查内容情境载体考查素养1.地表形态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2.地形对聚落、交通运输方式等的影响以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等为情境,考查地表形态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形对聚落和交通运输方式等的影响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2021·湖南选择考)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
冬季,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
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
据此完成(1)、(2)题。
(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2)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3)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①相对湿度②气压变化③气温水平分布④气温垂直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审题思维】[破题]材料信息①地理位置: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②滑道落差:滑道落差近900米;③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图表信息①山脊线、小海坨山的位置;②等高线分布情况:山谷、山脊等地形区的位置[解题]第(1)题,解题思路如下:第(2)题,解题思路如下: 第(3)题,解题思路如下:[答案](1)B (2)A (3)C 1.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地形对人文环境的影响:高山冻原是指在温带和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低矮植被。
下图为我国某高山冻原带的一种植物类型。
据此完成1~3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雪峰山B.太行山C.武夷山D.长白山2.图示植物叶子四季常青的最大益处是( )A.利于春季光合作用B.增强夏季植物蒸腾C.适应秋季土壤冷湿D.抵御冬季风沙危害3.图示植物多生长在石质山坡上,其生态习性表现为( )A.株形高大B.根系发达C.生长期长D.花朵硕大【解析】1选D,2选A,3选B。
地理地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地球上,地理地貌是指地表的形态、地貌的构造和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
地理地貌是地球表面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理地貌对气候和降水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高山地区由于海拔的变化而导致气温和气压的不断降低,降雨量也随之减少。
相反,平原和河谷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气温和气压相对较低,降雨量较高。
地理地貌造成的梯度差异在生态环境中引起了种植物相的变化,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地理地貌对土壤的形成和特性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会导致土壤的质地、厚度、肥力和水分含量的差异。
例如,山地地形通常拥有较深的土壤层,土壤肥沃度较高;而河谷地区因为水文成分丰富,土壤肥沃度也相对较高。
土壤的质地和肥力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植物的分布和生长,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另外,地理地貌还会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产生影响。
山地地形通常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因为山地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使得地下水被大量储存。
而相对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往往不丰富。
这种地理地貌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水资源稀缺的地区来说,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非常重要,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地理地貌还对动植物的迁徙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和地形使得不同种类的动植物选择合适的迁徙路径和繁殖地点。
例如,大陆和岛屿之间的陆地地桥为动物提供了迁徙的通道,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和繁衍。
同时,高山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也为特定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最后,地理地貌对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地貌类型决定了各地的资源分布和利用方式。
例如,河流和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交通运输和渔业资源,山地则为林业和旅游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此外,不同的地貌环境也孕育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成为地方特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的地形为例探究地形地势幅图为例,根据图中的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涉及两个问题。
参与小组间的竞赛。
拓展提升一、合作探究1、地形地势对______的影响:1)说说图中两座山脉的名称。
2)当我国盛行冬季风时A山两侧的气候有什么差异?3)当我国盛行夏季风时B山两侧气候有什么差异?进一步探究:地形地势对气候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具体影响,并总结。
2、地形地势对______的影响(1)为什么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2)1、2、3处建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原因?(3)黄河在4处含沙量减小的原因?进一步探究:地形地势对河流流向和流速的具体影响,并总结。
二、学以致用1、读图1“中国冻害分布图”,分析乙地区无冻害的原因。
2台湾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1.学生读图汇报2.学生总结。
学生比较水坝、水能、水电站区别。
1.孩子读图分析1.指导孩子小组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汇报1.引导孩子分析新疆、东北冻害状况分析原因。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具体影响。
2.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探究的结论去分析解决问题。
孩子分析、区别个地理要素的影响,促进孩子的理解.界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3.读图3从地形分析东南亚地形对河流的影响2.列举海拔高气温低的事例。
3.孩子读图分析2.激发学生关于自己的自豪感与小组间的竞赛。
3.引导孩子注意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完整性2.通过对孩子学习评价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实战演练读图“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1.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 地势西高东低B 众多江河东流入海C 夏季风难以深入陆地D 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2.夏季最凉爽的区域是()A 青藏高原B 巫山C 四川盆地D 长江中下游平原右图为某山地等高线图,完成3-4题。
1.自主检测2.组内交流释疑3.汇报举例。
巡视指导通过中考真题,让学生及时反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地理地形与气候地理地形与气候是地球上各个区域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因素。
地理地形的特征直接影响着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理地形与气候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深入了解它们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地理地形的影响地理地形包括陆地和水体的分布以及地形的起伏。
它对气候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山地区高山地区的气候通常比较寒冷。
这是因为高山上空气较稀薄,导致温度下降。
同时,山脉会阻挡气流运动,形成风向变化、降水增加的现象。
高山地区通常以冰川、积雪和高寒植被为特征,给人们提供了滑雪、攀岩等活动的机会。
2. 平原地区平原地区相对平坦,海拔较低。
这种地理地形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气流和对流层。
平原地区通常温度适宜,降水也相对较少。
很多农业发达地区都位于平原,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和美国的中西部。
平原上的河流和湖泊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3. 沿海地区沿海地区通常受海洋气候的影响。
大海的水体可以吸收和释放热量,从而形成温暖湿润的气流。
这使得沿海地区的气温较为稳定,海洋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海洋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二、气候的影响气候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在一年中的天气状况的长期统计。
气候对地质、社会和生态环境都有深远的影响。
1. 地理分布的影响气候根据纬度、海拔和地形的不同,存在着多种类型。
例如,赤道附近地区气候炎热多雨,而高纬度地区则寒冷干燥。
气候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分布,影响着植物和动物的适应与繁衍。
2. 经济与社会的影响气候条件对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经济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适宜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渔业资源的丰富。
同时,宜人的气候条件也对旅游业具有吸引力,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3. 自然灾害气候的变化可能引发自然灾害,如飓风、洪水和干旱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并保护生态环境。
三、地理地形与气候的互动影响地理地形和气候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调节的关系。
地理中的地理地球表面的地貌和气候地理地球表面的地貌和气候地貌和气候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紧密相关且相互影响。
地貌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自然形态;而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气象状态,主要由温度、湿度、降水等要素组成。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貌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一、地貌对气候的影响1.1 高山地貌与气候高山地貌对气候具有显著的影响。
山脉主要横向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空气流通,形成了明显的地形屏障效应。
当湿空气从海洋一侧被山脉拦截时,气流上升并冷却,导致降水增加,形成山脉阴影区和雨影区。
山脉上部往往云雾缭绕,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大,形成高山气候。
1.2 平原地貌与气候平原地貌对气候的影响相对较小,平原稳定的地势使得气流较为顺畅地在平原上流动。
平原地区降水较充分,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
此外,平原地区通常海拔较低,受大气循环影响较大,气温适宜,有利于人类居住。
1.3 河流地貌与气候河流地貌与气候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河流具有导水和调节气温的功能。
在干旱地区,河流的流经会给周边地区带来湿润和温暖的气候,支持植被生长和农业发展。
此外,河流的存在也会改变空气流动路径,影响气候分布。
二、气候对地貌的塑造2.1 风蚀地貌的形成气候条件对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其中风蚀地貌是典型的例子。
干燥地区的风沙侵蚀导致了沙丘的形成,这种地貌在沙漠地区特别常见。
风蚀地貌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如稳定的风向和干旱的环境。
2.2 冰川地貌的塑造冰川是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冻结的淡水,它对地貌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冰川会通过溶蚀和物质搬运改变地表地貌,形成冰川地貌,如山谷和冰碛平原。
冰川活动需要冰川形成的适宜气候条件,如寒冷的气温和充足的降水。
2.3 水蚀地貌的形成气候条件对水蚀地貌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水蚀地貌主要是由水的侵蚀和运动形成的,如河谷和峡谷。
气候条件中的降水量和径流能力会直接影响水蚀地貌的发育程度,越多的降水和强大的径流能力会促进水蚀地貌的形成。
对于地形效果的描述
地形效果是指地形对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形效果描述:1. 高度和坡度:地形的高度和坡度会影响水流、气流和声波的传播。
例如,山区的陡峭山坡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滑坡,而平坦的地形则更容易发生洪水。
2. 地形起伏:地形的起伏会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
例如,山脉可以阻挡风和气流,导致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
此外,地形的起伏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迁徙。
3. 土壤类型:不同的地形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而影响农业和生态系统。
例如,山区的土壤通常比较贫瘠,而平原的土壤则更肥沃。
4. 水资源分布:地形会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和流动。
例如,山脉可以阻挡降水,形成山脉两侧的降水差异,进而影响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和分布。
5. 交通和建筑:地形会影响交通和建筑的规划和建设。
例如,山区的地形复杂,交通建设和房屋建设的成本通常较高。
地形效果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农业、交通和建筑等多个方面。
了解地形效果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