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诚信的人》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37
《做诚信的人》教学设计
课标
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在生活中,出现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的要求,懂得诚信的核心是善。
能力:提高学生对复杂事物的分析能力,培养辩证思维。
情感:在生活中,努力做诚信之人,与人为善。
教学过程
附:
1、《国王与种子》的故事。
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
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
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都已经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
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选出最诚实的孩子。
2、案例一:《五元钱与诚信》的故事。
有一名重点中学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自行车坏了,修车的老大爷帮他修好了,但他却没有带钱,他告诉老大爷明天一定还修车的五元钱。
老大爷看见了他的校徽,相信他是一个守信的人,就只问了他的名字。
但是过了好几天,他都没有来。
老大爷找到了他的学校,但是学校告诉他这个学校里就根本没有叫这个名字的人。
3、案例二:铁柱到表哥家做客,发现表哥躲在屋后的水塘边吸食毒品。
表哥求他不要告诉别人,父母也告诫铁柱别伤表兄弟的感情。
但铁柱心里明白,吸毒是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就是包庇,于是,铁柱向当地公安机关报了案。
表哥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亲戚朋友都指责铁柱落井下石,铁柱很苦恼。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做诚信的人》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守承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诚信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诚信的含义。
2. 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3. 培养诚信意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2.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诚信故事,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等,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导入新课。
2. 什么是诚信(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诚信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信任。
并通过PPT展示诚信的定义,让学生对诚信有更直观的认识。
3. 诚信的重要性(5分钟)教师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详细阐述诚信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诚信对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4. 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5分钟)教师列举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遵守诺言、考试不作弊、按时还钱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5. 如何培养诚信意识(5分钟)教师提出培养诚信意识的方法,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律、学会道歉等。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践行诚信的经历。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诚信。
三、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诚信的作文。
2. 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诚信行动计划,为期一个月,每天践行诚信。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对诚信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评价他们践行诚信的情况。
3. 期末进行诚信测试,了解学生对诚信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2024年国旗下讲话稿:做诚信的人
亲爱的同胞们,
首先,请允许我在这庄严的场合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站在2024年的国旗下,我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能够和您一同见证我们伟大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诚信,是一个社会的基石,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我相信诚信是
我们前行的动力,也是我们未来的保障。
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国家发展,诚信都是我
们应该怀抱的原则。
作为一个诚信的人,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诚实。
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做出自己无
法承受的诺言。
我们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善于反思和改正。
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
作为一个诚信的人,我们也要对他人诚实。
我们要遵守合同和协议,不欺骗他人,不
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关心他人的感受,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作为一个诚信的人,我们更要对国家诚实。
我们要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为国家的
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共同创造一个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国家。
亲爱的同胞们,诚信是我们前行的道路,也是我们成功的基石。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
还是国家发展中,我们要始终坚守诚信的原则。
2024年的国旗下,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做诚信的人》教案(精选3篇)《做诚信的人》教案篇1(一)本课的地位《做诚信的人》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不难看出,这一框是这一课、这一单元乃至这册书的最终落脚点,在本册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诚信的具体要求,理解诚信与谎言、隐私的关系,把握诚信的核心。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诚信守则的实践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展现诚信问题上的智慧,愿意做诚信的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诚信守则2、教学难点:对诚信的理解要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二、说教法1、情绪调节教学法: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我采用了漫画、讲故事、小品表演等手段,寓教于乐,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2、体验性教学法:新课程强调,只有体验,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获得真知。
因此,本课活动中通过小品、辩论的手段让学生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
3、活动式教学法: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方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引导学生发现做人的真谛并内化为个人的品质,使教学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理性。
三、说学情从"周老虎事件"到"三鹿奶粉事件"使得诚信问题受到拷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打造诚信社会需要从青少年抓起。
作为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极易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影响,导致校园中不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这一课,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以感知、感悟、践行作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主线,通过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学习方法,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做诚信的人(精选7篇)做诚信的人篇1教学目标:知道诚信的智慧和诚信守则;懂得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觉遵守诚信守则的道理;能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教学重点:诚信守则;懂得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觉遵守诚信守则的道理。
教学难点:诚实做人,讲究信用。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诚信,知道了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那么,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哪?今天我们学习做诚信的人。
(板书)1、诚信守则(板书)解读生活:源自生活中的一些问题,(1)王婆卖瓜,该不该夸?(2)考试作弊,已蒙混过关,合适的态度是什么?坦白?不坦白,但下不为例?总结经验,下次作弊手段更高超?(3)小明的妈妈捡到一个钱包,看看周围没人发现,于是叫小明别说,你认为小明该怎么办?(4)诚信做人,是实事求是,还是虚虚实实?(5)你对“逢人之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怎样看?(6)要“以诚待人,以信交友”的道理是什么?教师出示以上问题,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明确: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
但讲诚信的条件又是非常复杂的,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小结:坚持诚信,就赢得的信任,诚实和信任是一颗并蒂莲,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实事求是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诚信的基础是客观事实。
实事求是的表达事实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提问: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那么,它具体要求我们怎样做哪?学生看书学年找答案,教师根据教材简要讲解:一是要求我们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二是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三是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2、诚信智慧(板书)活动:小健班长的困惑目的:让学生明白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正确的选择。
要求:阅读课文中的故事,分析讨论:1、小健如果告诉老师实情,结果会怎样?2、小健如果履行对小奎的诺言,结果又会怎样?3、如果你是小健该如何办?为什么?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办法是可行的。
《做诚信的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做诚信的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诚信的意识和行为;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幻灯片、诚信故事案例、学生手册、讨论活动题目卡片。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写有“诚信”的幻灯片,问学生对于诚信这个词有什么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诚信是重要的,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告诉学生诚信的定义和内涵。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诚信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以及不诚信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3.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准备几个诚信故事案例,每个案例都是关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
教师分发学生手册,让学生自己阅读这些案例,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个案例中的不诚信行为是什么?b.你认为这个不诚信行为对个人有什么影响?c.你认为这个不诚信行为对社会有什么影响?d.你会如何处理这个不诚信行为?4.讨论分享(20分钟)不同小组派代表,依次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每个案例中的不诚信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从小事做起,培养诚信的习惯。
5.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和培养诚信意识的方法。
6.巩固扩展活动(30分钟)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寻找关于诚信的文章或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行动计划。
第二天,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个人的收获和行动计划。
四、教学反思这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不仅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同不诚信行为的影响,还可以互相启发,彼此学习,从而培养诚信的意识和行为。
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行动,进一步巩固对诚信的理解和实践。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做诚信的人》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诚信,做一个诚信的人。
教学重点:1. 诚信的含义。
2. 诚信的重要性。
3. 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教学难点:1. 诚信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2.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导入新课《做诚信的人》。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诚信的含义,阐述诚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诚信的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从中得出诚信做人的结论。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如何树立诚信意识。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诚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诚信的人。
7.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编写一篇关于诚信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诚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的情况。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做诚信的人》文本。
2. 关于诚信的案例素材。
3. 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
4. 作文纸张或电子文档。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正面和反面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含义。
3. 讨论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诚信做人的意义。
4.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将理论付诸实践。
七、教学准备1. 课文《做诚信的人》文本打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