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十二时辰对照表
- 格式:doc
- 大小:533.50 KB
- 文档页数:2
古代24时辰对照表古代24时辰对照表子时0时:23:00-1:00,属子午同人,表面上有良辰。
丑时1时:1:00-3:00,属子午同仁,表面上有宕星。
寅时2时:3:00-5:00,属子午财神,表面上有角星。
卯时3时:5:00-7:00,属子午护佑,表面上有亢星。
辰时4时:7:00-9:00,属子午财帛,表面上有房星。
巳时5时:9:00-11:00,属子午官职,表面上有心星。
午时6时:11:00-13:00,属子午兵权,表面上有尾星。
未时7时:13:00-15:00,属子午土财,表面上有箕星。
申时8时:15:00-17:00,属子午会友,表面上有斗星。
酉时9时:17:00-19:00,属子午禄位,表面上有牛星。
戌时10时:19:00-21:00,属子午六畜,表面上有女星。
亥时11时:21:00-23:00,属子午游祥,表面上有虚星。
子时12时:23:00-1:00,属子午天乙,表面上有危星。
丑时13时:1:00-3:00,属丑午天乙,表面上有宿星。
寅时14时:3:00-5:00,属丑午地劫,表面上有壁星。
卯时15时:5:00-7:00,属丑午天空,表面上有奎星。
辰时16时:7:00-9:00,属丑午官权,表面上有娄星。
巳时17时:9:00-11:00,属丑午协调,表面上有胃星。
午时18时:11:00-13:00,属丑午婚姻,表面上有昴星。
未时19时:13:00-15:00,属丑午收获,表面上有毕星。
申时20时:15:00-17:00,属丑午正义,表面上有觜星。
酉时21时:17:00-19:00,属丑午思想,表面上有参星。
戌时22时:19:00-21:00,属丑午文书,表面上有井星。
亥时23时:21:00-23:00,属丑午布施,表面上有鬼星。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二经络时辰表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个字代替,时是凌晨23:00—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点.【子时】夜半,胆经当令,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肝经当令,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肺经当令,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大肠经当令,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胃经当令,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脾经当令,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心经当令,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小肠经当令,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膀胱经当令,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肾经当令,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心包经当令,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三焦经当令,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经络时辰表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时间-----对应的经络23: 00-1: 00 子时:鼠:胆经当令胆经。
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与现代时间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21时至23时)。
十二时辰具体时间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计量方式,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
具体时间如下:
1. 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
2. 丑时:凌晨1点至3点
3. 寅时:凌晨3点至5点
4. 卯时:早上5点至7点
5. 辰时:早上7点至9点
6. 巳时:上午9点至11点
7. 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
8. 未时:下午1点至3点
9. 申时:下午3点至5点
10. 酉时:下午5点至7点
11. 戌时:晚上7点至9点
12. 亥时:晚上9点至11点
这种时间计量方式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是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的长度并不一定相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每个时辰长度相等的十二时辰制度。
在中国古代,十二时辰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天文学、农业等领域,直到现代仍有人使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00 — 1:00)。
【丑Chou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1:00 — 3:00)。
【寅yin2时】平时,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3:00 — 5:00)。
【卯mao3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5:00 — 7:00)。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7:00 — 9:00)。
【巳s i 4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9:00 — 11:00)。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00 — 13:00)。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00 — 15:00)。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00 — 17:00)。
【酉you2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00 — 19:00)。
【戌x u 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00 — 21:00)。
【亥hai4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00 — 23:00)。
(拼音中最后一个字是声调(1、2、3、4代替的)。
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划分方法,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个小时。
这种时间划分方法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天文学中和医学中都有使用。
下面是“十二时辰”以及与其对应的时间:
1.子时:夜半12点至凌晨1点
2.丑时:凌晨1点至2点
3.寅时:凌晨2点至4点
4.卯时:早晨4点至6点
5.辰时:早晨6点至8点
6.巳时:上午8点至10点
7.午时:上午10点至中午12点
8.未时:中午12点至下午2点
9.申时:下午2点至4点
10.酉时:下午4点至6点
11.戌时:晚上6点至8点
12.亥时:晚上8点至10点
每个时辰的名称和时间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划分方法是相同的。
在现代,这种时间划分方法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但在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中,例如春节、清明节等,仍然会使用“十二时辰”来安排活动时间。
古代24时辰对照表以下是古代24时辰对照表:1.子时(23:00-01:00):半夜11点至凌晨1点之间,为母时的前一段,也是黑夜中最晚的时刻,道家称之为“太极开始”,儒家称之为“龙腾”。
2.丑时(01:00-03:00):丑时是24时的第二段,此时正值凌晨1点至3点之间,为平夜部分,俗语有“爆竹声,丑时满城”。
3.寅时(03:00-05:00):寅时是24时的第三段,此时正值凌晨3点至5点之间,为清晨部分,俗语有“八点钟,人活动,寅时入梦乡”。
4.卯时(05:00-07:00):卯时是24时的第四段,此时正值凌晨5点至7点之间,被称为“一天之中最清静的时辰”,俗语有“中午匆匆,卯时尚睡”。
5.辰时(07:00-09:00):辰时是24时的第五段,此时正值清晨7点至9点之间,是一天之中最开始的部分,俗语有“江上见桃花开,辰时昼短夜长”。
6.巳时(09:00-11:00):巳时是24时的第六段,此时正值上午9点至11点之间,道家称之为“胎生之时”,儒家称之为“伏时”,俗语有“鸡鸣喔喔叫,巳时状元中”。
7.午时(11:00-13:00):午时是24时的第七段,此时正值中午11点至1点之间,俗语有“太阳最高处,午时最热也”。
8.未时(13:00-15:00):未时是24时的第八段,此时正值下午1点至3点之间,俗语有“下午炎炎,未时人懒”。
9.申时(15:00-17:00):申时是24时的第九段,此时正值下午3点至5点之间,道家称之为“燥气起处”,儒家称之为“消融之时”,俗语有“夕阳余晖,申时人归”。
10.酉时(17:00-19:00):酉时是24时的第十段,此时正值傍晚5点至7点之间,是夜晚到来之前的最后一段,俗语有“酉时雁叫声,夜色将暗笼”。
11.戌时(19:00-21:00):戌时是24时的第十一段,此时正值晚上7点至9点之间,俗语有“夜深人静时,戌时月当头”。
12.亥时(21:00-23:00):亥时是24时的第十二段,此时正值晚上9点至11点之间,为母时的最后一段,也是黑夜中最早的时刻,俗语有“婴孩娇黄,亥时到床”。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二经络时辰表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个字代替,子时是凌晨23:00 - 1:00 ,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 点.【子时】夜半,胆经当令,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肝经当令,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肺经当令,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大肠经当令,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胃经当令,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 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脾经当令,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心经当令,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 时至13 时)。
【未时】日昳,小肠经当令,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 时至15 时)。
【申时】哺时,膀胱经当令,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 食至17 时)。
【酉时】日入,肾经当令,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 时)。
【戌时】黄昏,心包经当令,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 时至21 时)。
【亥时】人定,三焦经当令,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 时至23 时)。
十二经络时辰表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里的12 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
十二时辰别名解析对应
生肖
当令
器官
循行
经脉
常见症状时辰宜忌
子时 23:00-01:00 夜半,又
名子夜、
中夜
由天黑转
为天亮这
一时间
段。
鼠胆胆经
头晕目眩、口
苦、善太息。
宜:睡觉。
忌:熬
夜;吃夜宵。
丑时 01:00-03:00 鸡鸣,又
名荒鸡。
指深夜过
后,鸡鸣
之时。
牛肝肝经
胸闷、疲倦、
黑眼圈、特别
容易烦躁。
宜:熟睡。
忌:熬
夜;生闷气;久
视。
寅时 03:00-05:00 平旦,又
称黎明、
早晨、日
旦。
天刚蒙蒙
亮的时
候。
虎肺肺经
肺部胀满、咳
嗽气喘、缺盆
部(包括喉
咙)疼痛。
宜:熟睡或导引吐
纳,调理肺经。
忌:熬夜。
卯时0500:07:00 日出,又
名日始、
破晓、旭
日。
指太阳刚
露脸,冉
冉初升的
那段时
间。
兔大肠
大肠
经
牙齿疼痛、颈
部肿大。
宜:起床喝温热的
白开水;排便;调
理大肠经。
忌:饮
酒。
辰时 07:00-09:00 食时,又
名早食。
吃早饭的
时间。
龙胃胃经
腹胀肠鸣、消
化不良。
宜:及时吃早餐,
调理胃经。
忌:早
餐质量不好。
十二时辰对照表-生活类关键信息项:1、十二时辰的名称2、每个时辰对应的现代时间范围3、每个时辰适宜的生活活动建议4、每个时辰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1、十二时辰介绍11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12 十二时辰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2、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21 子时:23:00 01:0022 丑时:01:00 03:0023 寅时:03:00 05:0024 卯时:05:00 07:0025 辰时:07:00 09:0026 巳时:09:00 11:0027 午时:11:00 13:0028 未时:13:00 15:0029 申时:15:00 17:00210 酉时:17:00 19:00211 戌时:19:00 21:00212 亥时:21:00 23:003、各时辰适宜的生活活动31 子时:此时是胆经当令,宜睡眠养生,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胆汁的代谢和排毒。
32 丑时:肝经当令,此时应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和排毒。
33 寅时:肺经当令,睡眠状态有助于肺气的调节和呼吸功能的维护。
34 卯时:大肠经当令,适合起床排便,喝一杯温水,开始新的一天。
35 辰时:胃经当令,此时是早餐的最佳时间,要吃好以滋养胃气。
36 巳时:脾经当令,适合工作和学习,精力较为充沛。
37 午时:心经当令,午餐后宜小憩片刻,调养心神。
38 未时:小肠经当令,可适当补充水分,促进营养吸收。
39 申时:膀胱经当令,此时头脑较为清晰,适合处理重要事务。
310 酉时:肾经当令,可适当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散步。
311 戌时:心包经当令,适合放松心情,与家人朋友交流。
312 亥时:三焦经当令,宜准备入睡,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4、十二时辰对人体的影响41 子时是人体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睡眠质量对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二经络时辰表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子时是凌晨23:00-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点.【子时】夜半,胆经当令,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肝经当令,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肺经当令,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大肠经当令,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胃经当令,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脾经当令,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心经当令,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小肠经当令,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膀胱经当令,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肾经当令,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心包经当令,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三焦经当令,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经络时辰表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时间-----对应的经络23:00-1:00===========子时:鼠:胆经当令胆经。
中国古代时辰对照表中国古代时辰对照表是古代中国人用来计算时间的一种工具。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化的钟表,所以需要以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时间。
中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约等于两小时,通过时辰可以大致确定时间的划分。
下面将介绍中国古代时辰对照表的具体内容。
一、子时(子正)子时是在夜晚的11点至1点,子正是在午夜12点。
子时表示一天的开始,也代表人体的最低状态,是一天中最阴寒的时候。
子正则是一天中的中央时刻,也是阴阳交接之时。
二、丑时(丑正)丑时是在夜晚的1点至3点,丑正是在凌晨2点。
丑时代表酷寒,也是人体阳气最微弱的时候。
丑正则表示黑夜的深处,是人体最需要休息的时刻。
三、寅时(寅正)寅时是在凌晨3点至5点,寅正是在凌晨4点。
寅时代表黎明的开始,也是一天中阳气初升的时刻。
寅正则是天亮之前的最后一刻。
四、卯时(卯正)卯时是在早晨的5点至7点,卯正是在早晨6点。
卯时代表太阳初升,大地渐渐充满光明的时刻。
卯正则是一天中的早晨时刻。
五、辰时(辰正)辰时是在早晨的7点至9点,辰正是在早晨8点。
辰时代表太阳升起,光芒四射的时刻。
辰正则是一天中的早晨时光已经过去的时刻。
六、巳时(巳正)巳时是在上午的9点至11点,巳正是在上午10点。
巳时代表太阳高照,充满阳光的时刻。
巳正则是一天中上午时光已经过去的时刻。
七、午时(午正)午时是在中午的11点至下午1点,午正是在中午12点。
午时代表太阳达到最高点,天气最炎热的时刻。
午正则表示太阳正南的时刻。
八、未时(未正)未时是在下午的1点至3点,未正是在下午2点。
未时代表阳气渐衰,太阳开始西斜的时刻。
未正则表示午后时光已经过去的时刻。
九、申时(申正)申时是在下午的3点至5点,申正是在下午4点。
申时代表太阳西斜,光影开始拉长的时刻。
申正则是一天中下午时光已经过去的时刻。
十、酉时(酉正)酉时是在下午的5点至7点,酉正是在下午6点。
酉时代表太阳落山的时刻,天空变得昏暗。
酉正则表示太阳在西方的最后一刻。
古代时辰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时间对照表及说明古代十二时辰,时辰,时辰对照表,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12时辰,时辰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昼夜时辰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
其向阳之地面为昼,背阳地面则为夜。
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
这样,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
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