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刺角牙)与小蓟的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4
认识大蓟,苦苣菜,苣荬菜,续断菊,蒲公英,小蓟1. 大蓟:多年生草本,有长匍匐根。
茎直立,上部分枝,高50-100厘米,被蛛丝状毛。
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圆形,边缘有缺刻状齿或羽状浅裂,具细刺,叶面无或有蛛丝状毛,叶背毛较密。
头状花序较小,数朵集生于茎的上部;单性,雄花序较小,总苞长约13毫米,雌花序总苞长16-20毫米;总苞片多层,外层短;花冠淡红紫色,全部为筒状花。
瘦果长圆形,黄白色或淡棕色;冠毛羽。
根芽种子繁殖。
性味: 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肝炎;肾炎。
2. 苦苣菜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
茎直立,上部有分枝。
特征:开花时基部叶不枯;茎生叶抱茎;中下部叶片羽状深裂,向上则裂片变浅以至成齿状或近全缘。
苦苣菜的茎叶柔嫩多汁,嫩茎叶含水量高达90%,无刺、无毛、稍有苦味,是一种良好的青绿饲料。
苦苣菜,又称苦荬菜,属常见野生菊科植物,开黄花,茎中空,折之有白色浆液流出,是一种食用蔬菜。
取其白色浆液涂在被黄峰、毒蝎之类毒虫蛰过的皮肤上以消炎、止痛。
水煎内服痈疮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等),与白酒同煮治疗产妇急性乳腺炎。
常食含苦苣菜的食品可防治多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症以及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肠炎;痢疾;黄疸;淋证;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乳腺炎;痔瘘;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5]药理作用全草(产于澳大利亚者)含抗肿瘤成分,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种肉瘤-37后第六天,皮下注射苦茶的酸性提取物,6-48小时后杀死小鼠,肉眼及显微及显微镜观察,均可见到肉瘤受到明显的伤害(出血、坏死)。
[5]附方①治肝硬化:苦苣菜、酢浆草各一两。
同猪肉炖服。
(江西)②治朴蛇瘴:野苦马汁、灯心(浸水良久捻其末)。
和朋之。
(《普济方》)③治慢性气管炎:苦苣菜一斤,大枣二十个。
苦苣菜煎烂,取煎液煮大枣,待枣皮展开后取出,余液熬成膏。
大蓟与小蓟的鉴别刘宁平【期刊名称】《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01(015)004【摘要】@@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小蓟为同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 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 由于其外形相似,近来,在某些药市及基层医院药房经常将它们相互掺杂、混用.它们虽然都是菊科植物的全草,但功效不尽相同,临床运用不同, 故应鉴别应用.rn1 性状鉴别大蓟茎高100~150 cm,密被白软毛,茎叶长15~30 cm,羽状分裂,裂片5~6对,边缘有锐刺,有叶柄,总苞球形,苞片6~7裂,头状花序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瘦果扁椭圆形 ,具羽毛状冠毛.小蓟茎高约50 cm,稍被蛛丝状绵毛,叶长5~10 cm ,椭圆形,全缘或有波状疏锯齿,无叶柄,总苞钟状,苞片5裂,雄花冠细管状,长25 mm,雌花冠长达28 mm, 瘦果长椭圆形, 无毛.rn2 原植物鉴别大蓟草饮片为切碎全草,呈绿褐色或棕褐色,茎部直经约4~12 mm,表面有刺,质松而脆 ,折断面灰白色, 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部.叶多破碎皱缩,叶缘有刺,刺较硬,长达5 mm ,碰之触手能刺入皮肤.头状花序顶生, 球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且有光泽. 小蓟饮片也为切碎全草,多呈不规则小段或碎片,灰绿色或带紫棕色,茎圆柱形细小短段, 直径2~5 mm,有细纵棱,质脆,断面纤维状,中空,叶皱缩破碎,叶缘有黄白色针刺, 刺长1~2 mm,较软,触之不会刺入皮肤.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冠毛白色较细.rn两者的鉴别要点为∶大蓟茎段较粗状,约4~12 mm ,有髓部,叶缘刺较硬,长达5 mm,触之刺手. 而小蓟茎细小,直径2~5 mm,断面中空,叶缘针刺较软,长1~2 mm,触之不刺手.同时大蓟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而小蓟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全缘或微齿裂.【总页数】2页(P40-41)【作者】刘宁平【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相关文献】1.大蓟、小蓟的鉴别研究 [J], 宋俊骊;孔增科;毕雪艳;余卫兵;刘轶2.ITS2序列鉴定大蓟、小蓟药材及其近缘混伪品 [J], 张景景;祁晓婷;张超;朱莉敏;杜康;胡志刚3.大蓟与小蓟化学成分的鉴别 [J], 胡建平;刘翔4.大蓟、小蓟的鉴别与临床应用 [J], 魏彦;邱乃英;欧阳青5.大蓟、小蓟异同辨析 [J], 王亚红;李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草,和蒲公英很像,很多人把它认错了,你
认识吗
在农村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野草,很多我们经常见到,却一直不知道它的名字和用途。
今天介绍一个野草,它和蒲公英很像,但却不是蒲公英。
它的名字叫做小蓟,民间俗称刺角芽、刺角,为菊科蓟属的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具匍匐根茎。
茎直立,有纵槽,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
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1.5~2.5cm,先端钝,边缘齿裂,有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
它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
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因此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身影。
小蓟甘、苦,凉。
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等效果。
常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不过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你们还知道些什么,不妨说说吧。
执业药师中药学考点:小蓟和大蓟执业药师中药学考点:小蓟和大蓟导语:小蓟是刺儿菜(学名:Cirsium setosum),民间俗称刺角芽、刺角,为菊科蓟属的植物。
大蓟,中药名。
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
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考试内容吧。
小蓟【来源】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甘、苦,凉。
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凉清泄,甘能解毒,人心、肝经。
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出血及热毒疮肿所常用。
且兼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尿血、血淋、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鲜品30~60g;或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l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煎汤洗,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性凉,故脾虚便溏或泄泻者慎服。
大蓟【来源】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甘、苦,凉。
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凉清泄,甘能解毒,人心、肝经。
既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配伍】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而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绞汁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清泄散瘀,故孕妇及无瘀滞者慎服,脾胃虚寒者忌服。
大蓟和小蓟的区别大蓟别称刺蓟、山萝卜等,小蓟别称刺儿菜、刺角芽、刺角等,市场上的大蓟与小蓟品种不但复杂,而且较混乱,异物同名的品种甚多,有的地区将大蓟、小蓟颠倒相称,而有的地区则大小蓟不分,均以同一植物当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蓟和小蓟的区别吧!大蓟和小蓟茎的区别1、大蓟:大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纺锤状或萝卜状,直径达7毫米。
茎直立,高30~8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全部茎枝有条棱,被稠密或稀疏的多细胞长节毛,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被稠密绒毛及多细胞节毛。
2、小蓟:小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有长根茎。
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高30~8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
大蓟和小蓟叶的区别1、大蓟:大蓟基生叶较大,全形卵形、长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20厘米,宽2.5~8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基部渐狭成短或长翼柄,柄翼边缘有针刺及刺齿。
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两面沿脉有稀疏的多细胞长或短节毛或几无毛。
2、小蓟:小蓟基生叶和中部茎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有时有极短的叶柄,通常无叶柄,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或下面色淡,两面无毛,极少两面异色。
大蓟和小蓟花的区别1、大蓟:大蓟头状花序直立,总苞钟状,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卵状三角形至长三角形,顶端长渐尖,有长1~2毫米的针刺,内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2厘米,宽2~3毫米,顶端渐尖呈软针刺状,全部苞片外面有微糙毛并沿中肋有粘腺。
小花红色或紫色。
2、小蓟:小蓟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植株含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卵形、长卵形或卵圆形,直径1.5~2厘米。
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宽1.5~2毫米,内层及最内层长椭圆形至线形,中外层苞片顶端有长不足0.5毫米的短针刺,内层及最内层渐尖,膜质,短针刺。
农村这种“带刺玫瑰”,农民看到就要砍掉,很少人知道它异
常珍贵
农村这种“带刺玫瑰”,农民看到就要砍掉,很少人知道它异常珍贵!农村山里的植物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经常在农村的田野或者是路边看到一种满身都是刺的植物,它会结一种紫色的花朵。
在农村,农民们都把它当作一种杂草,只要看到就会砍掉。
因为稍不注意被它扎到,真的非常疼,而且叶子上面的刺能够扎入你的肉里边,让人疼痛感十足!
这种杂草的名字叫做大蓟,我们农村叫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在农村有一种植物和它是非常相似的,学名叫做小蓟,我们农村把小蓟叫做刺角芽,大蓟和小蓟的叶子不太一样,但是长出来的花朵都是紫色的,非常好看。
这种杂草的生命力特别旺盛,它通常比别的野草早好几个月就发出来了,基本上都是从每年的二三月份就开始长,一直可以到11月份才开始凋谢。
大蓟在农村又叫“带刺玫瑰”,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大蓟就像是很好看的女人,但是都是刺,长得好看又迷人但是又特别危险,让人无法靠近。
听奶奶说以前旧社会人们都是在家里生孩子的,那时候无论是卫生条件还是交通条件都没有现在那么发达。
当时女人生孩子,如果大出血的话,都是用这种大蓟的花和叶子来止血的。
有一种病叫做疔疮,这个病通常都是长在人们头上的,而且这个病的蔓延性很强,通常刚开始只有一点,但是不久就会连成片,头部就会变得很痛。
这时候只有用电大蓟花和冰糖泡在一起,用温水冲开,一个小时喝一次,三天头上的病就好了,这也算是农民使用的一种偏方!
大蓟花的根和蜂蜜泡在一块味道也很好,而且经常喝不仅败火,还能让女孩子的皮肤变得很光滑!大家是不是没有想到我们以前眼中的杂草,居然是这么珍贵的东西,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你们叫什么名字呢?。
大蓟大蓟和小蓟的区别图说大蓟,其实我们都不熟悉。
我们熟悉的是马刺盖。
田埂上,道路旁,荒野中,到处有,最多的还是在荒草中。
春天里,随着风和日丽,即使还不那么温润的土地上也萌发出无数崭新的希望,马刺盖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说老实话,没人会把它当作希望,相反,它倒是许多人的恐惧,尤其是孩子。
春天还犹可,刺还没长出来,即使长出来的,也还软软的,不那么让人提防。
夏天,刺长硬了,但花也开了,紫红的花很艳丽,吸引着蜜蜂蝴蝶,也吸引着孩子,却没有人去冒险采摘。
最可怕的秋天,花已经谢了,马刺盖的果实也像蒲公英,但不像蒲公英一样娇弱可爱,只是一簇或一团,白白的,植株已经逐渐干枯,那刺也已经老硬,走过田埂,需要从它的身边经过时,就远远绕开,早早提高警惕。
不小心被他碰到,即使穿着裤子,腿上也会火辣辣的疼。
说马刺盖有什么用,那是似乎谁也不信。
等到知道它也有用,那是很晚很晚了。
从书上知道了它,首先是从蓟这个字开始的。
剑外忽传收蓟北,让我们认识到这个字的同时,也知道了这是个地名,就在现在北京附近。
进一步下去就知道了,这是一种植物。
不就是我们的马刺盖吗?还是一种很有用的中药呢。
其味甘苦,性凉,有凉血、止血,祛淤消肿的效能,临床上用来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痈肿疮毒等症。
现在的人甚至还尝试用它来治疗不育不孕,甚至治疗癌症。
这可真应了一句话:天生万物必有用。
谁能知道小时候那么令人讨厌的马刺盖竟然还是一宝呢。
大蓟又名将军草。
据传,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跌于马下,血流如注。
兵士中有知医识药者,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敷在他的伤口,很快止住了血。
此草直立,高一、二尺许,顶上开着紫红色花,细看很漂亮的。
后来便把此草叫将军草。
是由此药功效显著而得名,还是因将军用之而命名,这就无法说清了。
大蓟还是苏格兰的国花。
据传在古罗马帝国强盛时期,一支精锐的罗马军队入侵苏格兰。
苏格兰军队据险防守,以寡敌众。
一天深夜,乌云密布。
大蓟小蓟的功能主治区别大蓟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大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和中暑引起的热症。
它能够降低体温、舒缓热感,并有利于排除体内毒素。
•利尿消肿:大蓟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浮肿等症状。
它能够增加尿液排出,减少体内多余水分,达到消肿的效果。
•清肝明目:大蓟具有清热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火旺盛引起的头痛、眼红、视力模糊等症状。
它能够凉血降火,有助于改善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问题。
•调节血脂:大蓟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帮助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水平。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保护肝脏:大蓟能够增加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它可以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减轻肝脏负担,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小蓟的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小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各种疾病。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和代谢,有利于恢复受损组织的修复。
•舒筋活络:小蓟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炎症,有助于舒缓筋骨疼痛。
•清热凉血:小蓟具有清热凉血的效果,可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热痱等症状。
它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并有利于口腔黏膜的修复。
•祛湿化痰:小蓟有祛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气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它能够改善体内湿气的平衡,促进痰湿的排出,有助于缓解咳嗽和化痰。
•促进消化:小蓟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食物。
它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胃肠道问题。
总的来说,大蓟和小蓟在功能主治上有一定的区别。
大蓟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清肝明目、调节血脂和保护肝脏等方面,而小蓟主要用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清热凉血、祛湿化痰和促进消化等方面。
选择使用哪种蓟取决于具体的症状和需求。
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使用。
如果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小蓟的鉴别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小蓟为少常用中药。
原名蓟,始载于《名医别录》。
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能。
来源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itam及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tosum(Bieb.)kitam的干燥全草或根。
刺儿菜系多年生草本,高20~50cm,根状茎长。
茎无毛或被蛛丝状毛。
基生叶花时凋落。
下部叶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被针形,顶端尖或钝,基部窄狭或钝圆,近全缘或有疏锯齿,边缘有小刺,两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蛛丝状毛。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夏季开紫红色花。
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略扁平。
产地与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鉴别要点小蓟为带根的全草或地上部分,茎中空,茎有柔毛,叶有蛛丝状白毛,叶生黄色针刺,头状花如髻,气微,微苦。
而大蓟则为簇生根,纺锤形稍弯,质坚,断面粉质,气特殊味甘。
两者迥然不同,极易区别。
名典鉴别①梁?《名医别录》:“大小蓟根,五月采。
”②陶弘景曰:“大蓟是虎蓟,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相似。
田野甚多,方药少用。
”③唐?苏恭曰:“大小蓟虽相似,功力有殊。
大蓟生山谷,根疗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消肿,而俱能破血。
”④陈藏器曰:“蓟门以多蓟得名,当以北方者为牲也。
”⑤宋?苏颂曰:“小蓟处处有之,俗名青刺蓟,二月生苗,二三寸时,并根作菜,茹食甚美。
四月高尺余,多刺,心中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北名呼为千针草。
四月采苗,九月采根,并阴干用。
大蓟苗根与此相似,但肥大尔。
”⑥寇宗奭曰:“大小蓟皆相似,花如髻。
但大蓟高三四尺,叶皱,小蓟高一尺许,叶不皱,以此为异。
”⑦明?《本草蒙筌》:“大小蓟,虽系两种,气味不殊。
随处田野俱生,北平出者力胜,盖蓟门以蓟取名,则可徵矣。
凡资治疗,用须采根。
大蓟高三四尺余,叶多青刺而皱。
花开如髻,赤若红蓝,北人因之,呼为千针草也。
破血捷,消肿奇。
”⑧李时珍曰:“蓟犹髻也,其花如髻也。
曰虎、曰猫,因其苗状狰狞也。
大蓟小蓟的功能主治区别大蓟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大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湿毒,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利尿除湿:大蓟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助于消除身体内的湿气,对于湿热引起的症状如水肿、尿短赤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消肿止痛:大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淋巴循环,缓解肿胀和疼痛的症状。
•改善肝功能:大蓟对肝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负担。
•净化血液:大蓟具有排毒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净化血液,促进新陈代谢。
小蓟的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小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对于淤血引起的疾病如瘀血痛经、跌打损伤等有一定的疗效。
•缓解疼痛:小蓟含有一种叫做小蓟内酯的化学物质,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等症状。
•促进胃肠蠕动:小蓟可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排泄,对于胃肠功能不良、便秘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调节免疫功能:小蓟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抗炎抗菌:小蓟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帮助消炎杀菌,对于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大蓟与小蓟的相似之处•清热解毒:无论是大蓟还是小蓟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湿毒,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利尿除湿:大蓟和小蓟都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助于消除身体内的湿气,对于湿热引起的症状如水肿、尿短赤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大蓟与小蓟的区别•功能主治:大蓟主要功能主治为消肿止痛、改善肝功能、净化血液,而小蓟主要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缓解疼痛、促进胃肠蠕动、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菌。
•活性成分:大蓟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蓟内酯、菲尔樟菇蓟内酯等,而小蓟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小蓟内酯、花蓟内酯等。
•使用方法:大蓟通常以饮片、浸膏等形式使用,而小蓟多以浸膏、膏剂等形式使用。
认识大蓟,苦苣菜,苣荬菜,续断菊,蒲公英,小蓟1. 大蓟:多年生草本,有长匍匐根。
茎直立,上部分枝,高50-100厘米,被蛛丝状毛。
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圆形,边缘有缺刻状齿或羽状浅裂,具细刺,叶面无或有蛛丝状毛,叶背毛较密。
头状花序较小,数朵集生于茎的上部;单性,雄花序较小,总苞长约13毫米,雌花序总苞长16-20毫米;总苞片多层,外层短;花冠淡红紫色,全部为筒状花。
瘦果长圆形,黄白色或淡棕色;冠毛羽。
根芽种子繁殖。
性味: 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肝炎;肾炎。
2. 苦苣菜苦苣菜,又称苦荬菜,属常见野生菊科植物,开黄花,茎中空,折之有白色浆液流出,是一种食用蔬菜。
取其白色浆液涂在被黄峰、毒蝎之类毒虫蛰过的皮肤上以消炎、止痛。
水煎内服痈疮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等),与白酒同煮治疗产妇急性乳腺炎。
常食含苦苣菜的食品可防治多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症以及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3. 苣荬菜苣荬菜属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汁液,高20~70cm。
茎直立,单叶互生,茎生叶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疏浅裂;茎生叶无柄,基部耳状抱茎。
头状花序单一或2~8个于茎顶排成伞房状。
花两性,皆为黄色舌状。
瘦果长圆形,冠毛白色。
开花期在6~9月。
苣荬菜嫩茎叶含水分88%,蛋白质3%,脂肪1%,氨基酸17种,其中精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3%。
这3种氨基酸都对浸润性肝炎有一定疗效。
精氨酸还具有消除疲劳,提高性功能的作用;谷氨酸能在体内与血氨结合,形成对机体有益的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的有害作用,并参加脑组织代谢,使脑机能活跃。
苣荬菜还含有铁、铜、镁、锌、钙、锰等多种元素。
其中钙锌含量分别是菠菜的3倍、5倍,是芹菜的2.7倍、20倍。
而钙锌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一种满身是刺的野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常吃就赚
了!
小蓟又叫“刺儿菜”,药物名称“小蓟”是相对于“大蓟”而言的。
大蓟植株较高大,茎叶粗壮茂密,花朵较大;而小蓟植株较为矮小,茎叶不甚茂密,开的花朵并不是很大,并且香味也是不及大蓟,故而人们提到消痈散结,清热解毒功效时候,往往会忽略小蓟用来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的较好疗效。
刺儿菜属植物,中药处方名为小蓟【别名】刺儿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荠荠菜、刺角菜、白鸡角刺、小鸡角刺、小牛扎口、野红花。
据中医药典载,小蓟【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全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急性传染性肝炎。
小蓟算是一种生长比较早的野草,基本上立春刚过,就会在野外开始生长,所以这时候去农村野外的话,很容易就发现一片枯草中,有那么几片绿叶。
小蓟虽然很容易发现,但是很多人却对它敬而远之,因为小蓟满身都是刺。
小蓟的叶子边缘长满了细小的尖刺,不仅如此,在其叶子的正反面,也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刺,若是不注意的话,很容被它刺扎到手。
小蓟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小板数目,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增高凝血酶活性,抑制纤溶,从而加速止血。
体外实验表明,小蓟煎剂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鲜之性,约煎四、五沸即取汤饮
之。
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状如小枣,其凉血之力尤胜。
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热者尤效。
用时宜取其生农田间嫩而白者。
大蓟与小蓟饮片的鉴别研究作者:宋晓光刘晓静康帅刘学杰王军栋张惠惠孙福东许红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4年第04期【摘要】目的:对大蓟和小蓟饮片进行鉴别研究,为其质量标准的完善和提升提供思路参考。
方法:应用体式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等设备及数码成像技术,从叶片、茎、苞片、冠毛等细节特征,以及横切面、粉末的显微特征,对大蓟与小蓟饮片进行鉴别研究;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 1∶ 1)为展开剂,在紫外灯254nm下检视,建立薄层鉴别方法。
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大蓟和小蓟的叶片、茎、苞片、冠毛存在明显差别,显微特征差异性较小,粉末特征只在下表皮细胞上存在一定差异,薄层鉴别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专属性强。
结论:通过研究归纳了大蓟和小蓟饮片的鉴别特征,可为二者的鉴别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支持,并为其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大蓟;小蓟;鉴别;薄层鉴别【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1007-8517(2024)08-0054-07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8.zgmzmjyyzz202408012Studyon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of Cirsii Japonici Herba and Cirsii HerbaSONG Xiaoguang 1 LIU Xiaojing 1 KANG Shuai 2* LIU Xuejie 1 WANG Jundong 1 ZHANG Huihui 1 SUN Fudong 3 XU Hong 11.Yantai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Yantai 264003,China;2.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Beijing 100050,China;3.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Yantai 264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dentification of Cirsii Japonici Herba and Cirsll Herba and toprovide idea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quality standards. Methods Stereo microscope and optical microscopeand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were used to observe and record the characters of Cirsii Japonici Herba and Cirsii Herba,including leaves, stems, bracts, crown hairs,powder,transverse ing silica gel Gf254 thin-layer plate, ethyl acetate-formic acid-water(8∶ 1∶1) as developing agent and examined under UV lamp 254 nm. Results There are obviously differences in leaves, stems, bracts, crown hairs between them, andlittle difference in lower epidermal cell;the TLC method has high sensitivity,good reproducibilityand more specificity. Conclusion Through research,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irsii Japonici Herba and Cirsii Herba decoction pieces were summarized, it can provide some experimental support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m, and provide useful idea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quality standards.Key words: Cirsii Japonici Herba; Cirsii Herba;Identification;TLC大蓟为菊科植物蓟 Cirsium japonicum Fisch.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1]。
大蓟(刺角牙)与小蓟的鉴别2010-06-02 10:27大蓟与小蓟均始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并被列入中品。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载于草部湿草类。
市售大蓟与小蓟品种不但复杂,而且较混乱,异物同名的品种甚多。
有的地区将大蓟、小蓟颠倒相称;而有的地区则大小蓟不分,均以同一植物当之。
不同地区的药用部分亦有所不同,有的使用地上全草,而有的则用地下根部。
左为大蓟右为小蓟1、名称区别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河南称刺角牙等。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
2、根区别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3、茎区别大蓟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4、叶区别大蓟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小蓟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5、花区别大蓟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中医临床认为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
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
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
”《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
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大小蓟中药饮片的区别要点是:大蓟草茎粗,髓部疏松,叶缘具刺硬而长,冠毛玉白色,有光泽;而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缘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泽。
大蓟小蓟,治带状疱疹,一敷就好两味药,治带状疱疹,敷一敷就好铱甜本草方草药界有两种易混淆的植物,大蓟和小蓟,均为菊科直立草本,均开紫色管状花,区别:小蓟,因叶子边缘有刺,被称刺儿菜,这刺儿却不伤人,入菜蔬美味可口。
大蓟,个头儿比小蓟高,叶子边缘也有刺,但叶片如羽毛般裂开。
直观区别:小蓟有刺无裂,大蓟有裂有刺。
小蓟大蓟均全草供药用,性味功效:大蓟性味甘凉。
能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
小蓟性味甘凉,微苦。
凉血止血,活血解毒,利尿通淋。
所以两者功效有重合之处。
《唐本草》说: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
但如果将二药相须配伍,凉血、止血、破血、消肿力增,常用治血热有瘀吐血、咯血、崩漏下血及痈肿疮毒。
比如二味合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缠腰,说明它容易在腰腹上生长。
“火”,可看出其深受湿热火毒困扰。
《外科正宗》有一个很贴切的形容,“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发于肌肤”。
所以缠腰火丹与情绪病有关,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
治带状疱疹:大蓟、小蓟、鲜牛奶各适量。
将大、小蓟放在鲜牛奶中泡软后,捣成膏,外敷,治带状疱疹。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方中用鲜牛奶浸泡的做法,是因牛奶有润皮肤,解热毒之作用,要不怎么古代就有牛奶浴,现代也有牛奶护肤霜、牛奶面膜呢?除了用于美容,它还常用于修复肌肤,不仅是带状疱疹,其它如口腔溃疡,牛皮癣,痔疮等,都可用上牛奶治疗哦。
比如治牛皮癣,将牛奶小火煮开3分钟后倒出。
将锅壁上一层白膜刮下来,涂在患处。
经常涂擦有一定效果。
又比如治痔疮,在牛奶中加入捣碎的葱,把它敷在患处,1日1次,两周一个疗程。
大蓟(刺角牙)与小蓟的鉴别
2010-06-02 10:27
大蓟与小蓟均始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并被列入中品。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载于草部湿草类。
市售大蓟与小蓟品种不但复杂,而且较混乱,异物同名的品种甚多。
有的地区将大蓟、小蓟颠倒相称;而有的地区则大小蓟不分,均以同一植物当之。
不同地区的药用部分亦有所不同,有的使用地上全草,而有的则用地下根部。
左为大蓟右为小蓟
1、名称区别
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河南称刺角牙等。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
2、根区别
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
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
3、茎区别
大蓟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
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
4、叶区别
大蓟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
小蓟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
5、花区别
大蓟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中医临床认为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
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
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
”《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
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
大小蓟中药饮片的区别要点是:大蓟草茎粗,髓部疏松,叶缘具刺硬而长,冠毛玉白色,有光泽;而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缘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泽。
鉴于大蓟与小蓟在疗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宜区别,不应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