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七单元第17讲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5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案课标要求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教材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在该单元处于收尾小结的位置,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战争经过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本课上承一战后构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
战后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出发点,提倡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教学目标1. 在认知法西斯主义概念、国际格局概念、雅尔塔体系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史料论述二战前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分析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2. 通过教材、史料、地图,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特征,绘制“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时间轴。
3.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德国、日本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法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学习认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认同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
感受在二战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大国的理性与强权,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担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及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教学难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闻导入多国举行活动纪念二战胜利75周年避免悲剧重演捍卫多边主义2020-05-10 来源:新华社当地时间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活动。
1945年5月8日当地时间午夜,法西斯德国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斯特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此时,地处柏林以东的苏联已是5月9日凌晨。
苏联将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日”。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供参考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_的指导方针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供参考时间1978年12月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建设_________________的新道路(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供参考【如下图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下图供参考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开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_________。
(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包产到户 供参考【易错提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供参考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_________。
(2)原则:_________、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3)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_______________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企业活力政企分开承包经营责任制 供参考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___________、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省的海南岛。
(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深圳、珠海 供参考(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4月开辟上海浦东为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2.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17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古代商业:①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市的演变;③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古代的经济政策:①全面评价“重农抑商”;②“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③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P87,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古代商业经济的概貌(1)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
(3)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①出现会馆,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2.“市”的发展(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4)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
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强;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单元总结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
修2
知识结构
单元探究
1.世界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英国)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
3.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原因和认识。
(1)原因:
①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
②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在经济现代化建设和政治民主化建设方面不能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真正站住脚是很困难的。
③社会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④资本主义国家多方面的敌视和遏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带来了严重影响。
(2)认识: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改革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又
是事关革命成败的问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热点关注
1.政策的调整与社会的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济政策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并促进发展。
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但苏联一直没有取得体制上的根本突破而走向解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突出成就。
2.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课时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右图是晚清甲午之前工业企业资本构成图,对图片理解正确的是()。
A.出现的根源在于社会的性质B.外国资本对中国毫无影响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D.买办和官僚资本实质是私人资本解析由图片中国家资本、买办和官僚资本、外资资本和商人资本的构成可以看出晚清甲午之前已经出现中外资本的共存局面,其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故A项说法正确。
B项错在“毫无影响”;C项错在“社会主流”,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应在辛亥革命以后;D项理解错误,其中的官僚资本是国有资本。
答案 A2.(2013·潮州期末)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解析从清单中分析,主要属于购置近代清政府海军装备的内容,与此有关的是洋务派创办近代海军的史实,李鸿章属于洋务派。
其余三人不符合这一史实。
答案 B3.(2013·苏南四校检测)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解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并不是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受到西方入侵影响等因素,故与B项无必然因果关系。
答案 B4.(2013·安阳期末)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时间1842~1895年(甲午战争前后)1895~1912年(辛亥革命前)1912~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约10万人约60万人约200万人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十月革命的推动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四运动的影响解析考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解。
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知能提升课Ⅰ宽广的开放之路——改革开放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8页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意义(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1)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过程: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包产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在全国逐步废除。
(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1)依据: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2.开放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把握“主题·主线”——41题考什么·怎么考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本质上就是在寻找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近代的中国工业化思想就是采用机器大工业,以资本主义方式求得国家富强的思想。
经过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近代中国在工业化的模式、战略及工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后人继续探讨工业化问题开辟了道路,也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历史借鉴。
[典例感悟——怎样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宗教改革中,清教伦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科技政策促进英国科研活动和成果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切无疑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
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
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材料二比之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
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必修一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1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1.(2022·山东济南)1949年9月,当国旗图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
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在三天之内就做了四千多面。
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这说明(C)A.民众追求新的社会风尚B.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C.新兴政权得到民众认同D.国内工业生产技术落后[解析]根据材料“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等信息可知,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民众自发购买国旗,形成抢购国旗的热潮,这说明新兴政权得到了民众的认同,故C项正确;国旗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而社会风尚指的是百姓的生活风气和时尚,因此民众抢购五星红旗不能说明追求新的社会风尚,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旗生产企业的情况,但不能代表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故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民众抢购五星红旗的热潮导致工厂日夜赶工,并不能由此得出国内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的结论,故D项错误。
2.(2022·宁夏模拟)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五一”号召当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
“五一号召”的主要作用是(C) A.促成了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胜利C.揭开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序幕D.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解析]根据材料“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为筹备建立新中国揭开了序幕,所以C项正确;“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应为抗日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A项错误;三大战役大致是在1948年9月—1949年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B项错误;此时中国还没有建立政治协商制度,因此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还未建立,所以D项3.(2022·河北模拟)下表为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比例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