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复习: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发展和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在澳大利亚,养羊业是个古老而又有巨大活力的行业。
在整个畜牧业中,养羊业占首位。
养羊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羊毛加工业,由于澳毛以质优价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信誉,因此90%的澳毛用于出口创汇,澳大利亚向世界提供约3/4可以用做成服装的羊毛,在国际市场上出售的澳毛及制品均有国际羊毛局监制的优质免检标志。
二是羊肉加工业,澳羊肉嫩味美,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占2/3),部分出口创汇,在澳大利亚肉类加工业中,羊肉加工也是仅次于牛肉加工的大宗行业。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盛产绵羊和羊毛。
然而,是谁首先把羊——一种在澳大利亚大陆并不存在的动物——引入了这片快乐的土地?谁为当今澳大利亚养羊业奠定了基础?在澳大利亚早期羊业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200多年以前,当欧洲白人首次踏上澳大利亚大陆时,当地并没有羊。
1788年,菲利普船长率船队从英格兰前往澳大利亚殖民区的途中经过南非时,把当地的一只公羊和几只母羊带到了悉尼。
当时菲利普船长只是为了吃鲜肉并没有想到羊毛有什么可以利用的价值。
1797年,英国海军上校亨利?沃特豪斯奉命率领一批移民来澳大利亚殖民地垦荒,在朋友们的再三劝说下,从商人手中买下26只西班牙产的美利奴羊,这批美利奴羊成为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早的羊群。
1791年,英国士兵麦克阿瑟中尉来到悉尼。
他不仅是一名军人,而且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商人和羊专家。
去了澳大利亚后,他发现那里有许多天然的优质牧草。
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这是一个放牧的好地方。
1797年,麦克阿瑟从一位商人那里购买了一批大约30只美利奴羊,并开始在殖民地新南威尔士州放养它们。
从那时起,绵羊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并逐渐成为美国廉价羊毛的供应商。
到1850年,澳大利亚已经取代西班牙成为英国最大的海外羊毛市场和供应地。
有资料记载,1810年时,英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只有23包,而到1850年已达137177包。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按经营模式分为三个区域。
高中地理澳大利亚知识点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动物有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等。
有许多古老生物的缘由:①几千万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分别,孤立存在,演化缓慢;②无豺狼虎豹等大型天敌;③气候温柔,生存条件没有大的转变;④人类开发晚,人口稀疏。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麦出口国。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很少。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展农业,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
(P74图8.37,了解农牧业带的分布。
)●澳大利亚的地形:东部是山地,中部以平原为主,西部以高原为主。
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
全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从大分水岭西侧发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东北部沿海有世界闻名的大堡礁。
西部宽阔的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左右。
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势最低处有北艾尔湖。
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在平原中部地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因此人们也把那里叫做“大自流盆地”。
(在P75图中了解主要地理事物:大分水岭、墨累河、澳大利亚盆地、北艾尔湖、太平洋、印度洋、塔斯马尼亚岛。
)●澳大利亚的气候: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大陆的中部,澳大利亚位于热带和南温带,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P76图8.39 指导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形与农牧业:西部海拔缺乏1000米的宽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
●气候与农牧业: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阔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草原气候区,较为枯燥,相宜牲畜过冬和生殖。
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柔潮湿;西南部地区冬季温柔潮湿,夏季高温枯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相宜畜牧业也同样相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进展了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它)广阔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
澳大利亚畜牧业知识点澳大利亚畜牧业知识点人文坏境澳大利亚的政府和国民很重视环境保护的影响,是一个天然的草原牧场,澳农牧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
畜牧业(1)羊。
澳大利亚大约有一半的土地用于牧羊。
澳大利亚产的羊是美利奴羊,以毛细且韧而著称于世。
自50年代中期以来。
全国羊数量一直在1.3亿--1.7亿只之间波动。
80年代未达到1.7亿只,1994年下滑到1.34亿只左右,1990年,羊毛产量曾高达110万吨,1994年下降为80万吨,1990年每只羊产毛4.79公斤,1994年为4.5公斤。
1987年羊肉产量为58.3万吨,初中英语,其中近一半为羔羊肉。
澳的养羊业现在有三种类型,即:①天然草场粗放经营区,面积最大,但羊的头数不到全国的30%。
自流井可供羊饮水,草场载畜量极低,平均每3公顷1只羊;②麦羊兼营区,该区有部分人工草场,种植谷物,还饲养肉羊和肉牛,载畜量为平均每公顷2.9只羊,羊只数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③高雨量区,主要靠人工种植牧草,广泛使用机械和化肥,兼营肉牛,平均每公顷养羊6只。
该区面积最小,但羊头数占全国总数的30%以上。
(2)养牛业。
肉牛业遍布全澳各州及北部地方,又可分为:① 昆士兰州、西澳州北部及北部地区,是粗放区,气候干燥,牛群大规模地在天然草场上放牧,载畜量很低;②南方集约饲养区,多是因养羊业不振而转营或兼营的,因气候、土壤条件较好,草场又经过改良,有利于肉牛生长,已从50年代的1000万头达到70年代中期的2983万头,1994年回落到2200万头;牛肉的产量则从50年代的61.6万吨增加到1987年的150万吨,奶牛业集中在东南部雨量充沛、人口密集的地区及塔斯马尼亚,自60年代中期的鼎盛时期以后己逐渐衰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奶牛数量一直在500万头左右徘徊,现在已下降到250万头左右。
1991年牛奶产量约为63亿升,每头奶牛产奶3400升。
1987年,澳大利亚共有猪260.4万头,生产猪肉282万吨,家禽760.8万只。
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特点有哪些?地理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广博的,但我们在学习和高三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幺杂乱无章,而会十分有趣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特点有哪些? 》,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1、大力种植牧草,走以草兴牧的路子澳大利亚有人工草场2580万公顷,一般是以70%的黑麦草籽和30%的红、白三叶草籽混播。
三叶草喜温暖气候,夏季生长旺盛,起固氮作用,能促进黑麦草生长,而黑麦草在寒冷或潮湿的冬、春、秋季都能生长,这种科学的结合能使全年产草量比较均衡。
人工草场每半月即可轮牧1次,每公顷可养羊l5~20只,高的可达25只,比植被好的天然草场高五、六倍。
2、高效的养殖方式,提高了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澳大利亚的养殖业以家庭牧场和农场的形式运作。
譬如距墨尔本市几十公里外的澳洲美尔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牧场,该牧场拥有土地3000英亩,其中有1350英亩用于饲养奶牛,存栏奶牛1000头,该牧场现由一对夫妇及其儿子外雇一个工人管理,既负责防疫、改良,还负责生产管理。
全部使用自动挤奶机,所饲养奶牛平均每头每年产奶6.5吨,牛奶送到另外一加工场,该场年利润50万澳元,充分体现了高效养殖给畜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由于澳大利亚的人口少,农场主用的合同工也少,所有养殖的机械化程度高、单产高、效率也高。
有的农场主草场面积非常大,都是采用计算机管理农场,通过直升飞机管理畜群或进行喷药除草、杀虫,有的地方牛羊一年才能见到一次人。
由于天然养殖,不用任何饲料添加剂,所生产的牛奶是目前最优质的,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3、家庭牧场从中小型为主逐渐向大中型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澳大利亚有各类农场12.65万个,目前年总产值在2万澳元以上的。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我国农耕区的家禽畜饲养不属于混合农业,而基塘农业则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农业。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大牧场放牧业1、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二、乳畜业1、西欧乳畜业形成因素2、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三、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及新西兰等地,最为典型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畜饲养不属于混合农业,而基塘农业则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农业。
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四、各农业地域类型2、我国农业的向外学习: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南疆。
我国油菜优势产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生物的影响: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②人工培育良种;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2、对土壤的影响: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
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
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
看世界Global Vision☆中国畜牧业澳大利亚畜牧业概况文丨徐杨(全国畜牧总站)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南太平 洋,是四面环水的大陆岛国,国土 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67 万千米。
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 为平原、西部为高原,土地资源非常 丰富。
气候以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为 主,降水充沛,为各种树木、草原、灌木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统计,2019年澳大利亚人口总数为2544万,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丰富的土 地资源、良好的植被和绵延的海岸线 为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创造了得天 独厚的资源条件,被称为“骑在羊背 上的国家”。
肉牛、绵羊产业、奶牛 养殖构成其畜牧业的主要内容。
一、肉牛养殖肉牛养殖在澳大利亚是最广泛的 畜牧业活动,每一个州和地区都分布 有肉牛产业。
受气候、草场资源、企业规模、生产方式等条件影响,澳大利亚肉牛养殖分为南部和北部生产体系,且存在明显差别。
1.肉牛养殖模式的差别:北部肉牛生产体系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漫长干旱。
草场以自然草场为主,单个农场面积大,从数千到数万公顷不等,部分联合经营的企业面积更大。
与这种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是其传统的放养模式,除定期检查饮水供应、检测牛群健康情况外,每年仅两次集中牛群,收获成长牛、给犊牛断奶、切除牛角、阉割公牛犊并做标记,其他时间基本无人为干预,这种词养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节约成本。
同时,由于北部地区冬季干旱漫长,自然植被可供应的伺草有限,导致牛在此期间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出现体重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等情况。
但是从成本角度考虑,北部的肉牛生产模式更具有发展潜力。
南部肉牛生产体系与北部截然不同,它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的温带地区,农场规模大都是几百到几千公顷的小型农场,牧草是经过人工改良的,营养价值更高,单位面积牛群密度大,实行集约化管理。
因为管理规范,牧草充足,通常南部肉牛体系生产的牛肉质量高于北部。
同时,因为成本高,南部农场主通常会在从事肉牛产业之外,从事绵羊养殖或农作物种植,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1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现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养羊、养牛为主。
绵羊数量居世界首位,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澳大利亚现有绵羊1.5亿只,养羊业的产值达l8.2亿澳元。
绵羊品种主要是以产毛为主的Merino(美利奴)羊,占羊总数的75%,美利奴羊与波尔山羊的一代杂交品种占12%,美利奴与其他品种的杂交后代占9%。
羊毛产量达110万吨,远销国外,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在出口产值中占农业产值的43%。
澳大利亚养羊业分三个类型:一是天然草场粗放经营区,面积最大,但羊的数量不到全国的30%,草场载畜量极低;二是小麦种植和养羊兼营区,该区种植谷物和部分人工草场,羊的数量占全国的40%,主要饲养肉羊和肉牛;三是高雨量区,主要靠人工种植牧草,广泛使用机械,兼营肉牛,羊的数量占全国的30%以上。
澳大利亚的牛主要有荷斯坦牛、安格斯牛、布朗盖斯牛等品种,牛的存栏头数约2740万头,年人均消费牛肉36.2kg。
有11022个奶牛农场,130个奶业加工厂。
奶牛230万头,每天每头奶牛的产奶量平均为28L。
每年从养牛中产生的效益达77亿澳元。
澳大利亚的猪有300多万头,年生产猪肉282万吨,年人均消费猪肉18.8kg。
家禽存栏760.8万只,禽肉年产量73.2万吨。
同时澳大利亚的水产资源很丰富,捕鱼面积比国土面积还多16%,是世界第三大捕鱼区,年产鱼35万吨。
澳大利亚的粮食、肉类、其他畜产品在农业产品中的比重分别为48%、27%和25%,羊毛、牛肉和牛奶的经济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4%、16%和5%,畜牧业作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发展。
澳大利亚农业产值280亿澳元,其中出口肉类产值55亿~60亿澳元,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畜牧业生产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
澳大利亚的羊毛、肉类的出口分别占世界的第一和第二位,是其农产品出口的主体,占出口商品的24%;出口农产品中,羊毛出口量可占其产量的95%以上,牛肉为61%。
高中地理知识复习: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发展
和管理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养羊、养牛为主。
绵羊数量居世界首位,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澳大利亚现有绵羊1.5亿只,养羊业的产值达l8.2亿澳元。
绵羊品种主要是以产毛为主的Merino羊,占羊总数的75%,美利奴羊与波尔山羊的一代杂交品种占12%,美利奴与其他品种的杂交后代占9%。
羊毛产量达110万吨,远销国外,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在出口产值中占农业产值的43%。
澳大利亚土地面积为770万k㎡,人口为1800万人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农业产值占gdp的7%,占出口值的45%。
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澳大利亚畜牧业经济历经了由高度管理到逐渐放开,最后完全由灵活的市场经济调节的过程,1974—1990年,澳政府对羊毛生产商提供最低收购价格保障,1991年2月取消,使羊毛价格完全由市场形成;2000年7月取消最后一项畜产品——牛奶最低保护价,使所有畜产品价格由市场形成。
澳大利亚以其绿色、无污染食品著称于世,这是其多年
来不懈努力的结果。
畜产品生产有严格的质量监控、安全检查措施。
肉类生产者要申请经营许可证,申请过程有资格审定及严格的食品安全要求。
对畜产品实行从生产到销售、贮存、装运出口直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
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牛肉质量标准即msa,在饲喂、运输、屠宰、肉的含水、脂肪含量、疫病、肉色、大理石花纹、污染等方面都做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
生产者对msa也十分感兴趣,1999年全澳洲持msa经营许可证的育肥牛场有83家,牛肉加工企业有26家。
按msa生产的牛肉,在国内外市场均受欢迎。
在出口时,政府的检疫部门要对牛肉污染、药物残留等检查,以确保按照国际国内厂商的需求提供高质量、安全的牛肉。
农牧业是澳大利亚起家的基础产业,畜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
羊毛年产量约44万t,80%用于出口,是全球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牛羊肉、奶制品等出口比重占到产量的50%-70%,有力地支持了澳大利亚的出口创汇和经济发展。
因此,政府一直将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
草场分国有、私有两种所有制形式,国有草场大多贫瘠,政府以较低的费用租赁给牧业生产者,租赁期较长,一般为99年,以避免经营者掠夺式利用草场。
澳政府对畜牧业的保护手段之一就是加强草原建设,合理载畜,防止荒漠化。
澳大利亚各州每年都组织盛大的植树节、种草
节,工人、农民、学生、职员、官员都自愿积极参与。
政府则对自愿植树造林、保护草原退化的牧场主以减少税收的办法给以扶持。
同时由于政策引导等原因澳洲的生产者生态保护意识很强,十分珍爱自己的土地。
保护土地和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每个牧场都将自己的草地分成数块围栏,畜群定期轮牧,使牧草有适当的恢复期。
这种对草场的维护性的利用,十分有利于植被生长。
澳洲还有配套的法规以保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澳洲为保持优美环境和无污染,不允许建设任何有污染物排放的工厂,尽管其民族工业相对不发达。
从良种引繁、品种选育到疾病防治、检疫监测、灾害预测防范、产品保险供应等均为服务内容。
同时,十分重视提高畜牧业的科研水平,因地制宜培育优良品种,如绵羊为优质美利奴羊,通过严格选择种羊,交叉交配,缩短世代间隔,保持优良品性。
羊群可在气候炎热、土地贫瘠和地下水高矿物、高盐碱的恶劣环境下生活,还能抵御疾病,并使其羊毛表层形成一层保护层。
科研人员培育的一种苜蓿草,羊食后可增加毛的产量。
还研制出了先进的羊毛长度和强度自动检验器和清洗机。
各级科研单位围绕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事科学研究和转让技术成果,科研经费充足。
如新南威尔士的农业科研所,年度科研经费政府拨款占60%,向私人企业收取出口商品检疫费占30%,也有部分来自基金会的资
助。
多数牧场主还与科研单位建立草场监测和良种草、畜改良等契约关系,科研所定期对草场土质和草的品质进行化验,依据情况提出措施建议。
澳大利亚畜牧业经济体制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之一,澳政府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对畜牧业的保护。
但这并非意味着澳政府不对畜牧业进行保护。
澳政府对畜牧业的保护主要是畜产品补贴,有两种形式:直接价格补贴和间接价格补贴。
由于直接价格补贴易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因此,澳政府对畜产品直接价格补贴率较低,一般为2%-6%,而间接价格补贴则较高,一般为4%—30%。
后者可通过向消费者征税建立产业基金来补贴出口商,这样大大增加了澳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澳大利亚有各类生产者合作组织,由牧场主按行业组成,拥有自己的仓储设施和销售渠道,负责该行业产品的收购,统一定价、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
牧场主则以会员身份向合作组织交售产品,会员实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全澳2个大型的生产者合作组织拥有牛奶生产的45%,占奶制品销售的50%,鲜奶销售的75%。
澳政府法规规定,生产者合作组织不受反垄断法的限制,以保护农牧业生产者的利益。
此外,全澳有分布合理的活畜交易市场,交易市场基础设施良好,生产者以会员身份委托合作组织在交易市场拍买活畜,一般随行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