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 格式:doc
- 大小:481.50 KB
- 文档页数:7
银川市商业空间形态布局优化研究董丽娥(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建设大银川,要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人口,提升城市功能。
无形中在扩大城市的消费群体和规划城市的网络布局。
强化银川市的贸易服务功能,商业活动是重要的经济活动支柱,对银川市甚至宁夏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银川市商业空间布局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对商业布局的发展规划做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探讨了对发展大银川的商业经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商业空间形态;优化研究; 银川市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POSITION ofCOMMERCIAL SPATIAL STRUCTURE in YINCHUANDONG LI-E(School of Recourse and Environment of NingxiaUniversity, Ningxia ,Yinchuan 750021)Abstract:Building a big Yinchuan ,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he basic facilities , enlarge scale increase population and promote the function of this city . Imperceptibly , the community of consumer is enlarged and the position of city is planed .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service for trade in Yinchuan , commerce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mainstay for economic activities ,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Yinchuan even Ningxia to develop economy . The article analyze the characters of present conditions about commercial spatial position of Yinchuan and problems ,Then ,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to plan and develop the commercial position . At last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economy in Yinchuan .Key words :position of commercial spatial structure ; optimization ;Yinchuan 1、引言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活动。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分为组团状(重庆)、团块状(北京、成都、合肥、华盛顿)、放射状(延安)、条带状(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2、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存有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
文化、历史等)。
例如: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多为团块状,山区和丘陵区的城市形态则多
为组团状。
3、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
界线;各功能区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其功能区构成不同。
4、住宅区:城市最广为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呈圆形背向发展。
5、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费者;分布以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为原则;多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大多呈点状或条状。
6、工业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相互之间协作性弱;不断向外缘移动;原产于交通便
捷地区(紧邻公路、铁路、河流等)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
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
8、图中a则表示工业,b则表示住宅,c则表示商业,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变最快的就
是商业,①-③中适宜发展住宅区的就是②,适宜发展工业区的就是③,适宜发展商业区
的就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0、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必须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比如:必须存有便捷的交通
条件;协同不好相互的边线关系,以增加污染;设置必要的防水拎;必要的卫星城建设等等。
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的价值分带
扇形模式示意图
扇形模式:重点考虑放射状交通干线的影响。
★ 三种学说都强调了中心商务区在城市发展和功能分区中的主导作用。
城市形态:
1
4 中等住宅2 批发商业区、轻工业3 低级住宅
5 高级住宅
1 中心商务
多核心模式示意图
3 低级住宅区 1 中心商务区
7 次级商务区 5 高级住宅区
9 郊外工业区
8 郊外住宅区 4 中级住宅区 6 重工业区 2 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 2 3 4 5 1 中心商务区 2 过渡区 3 工人住宅区 4 高级住宅区 5 通勤居民区
同心圆模式示意图。
银川水文地质1 水文银川地表水体十分发育,主要河流为黄河。
人工沟渠纵横交错,大小湖泊遍布各地,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
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
黄河流经银川80多公里,83南北贯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8x10m。
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引黄干渠有唐铼、汉延、惠农、西干等渠,83主要沟渠引排水量见表1-1、表1-2,年引水量数10x10m。
配套捧灌千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
银川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
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ioo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
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
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物有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
1.1 地表水1.1.1地表水概况银川市地表水属黄河水系,除黄河外,主要由引黄灌溉渠道水、排水沟水及大小湖泊水组成。
银川市主要引黄灌溉渠道,从西向东有:西干渠、新开渠、良田渠、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民生渠等。
这些渠道的水流方向基本同地形倾斜方向一致,从西南入境,向东北方向流去,最后注入黄河。
银川市主要排水沟,从西向东有:四二干沟、三一支沟、银新干沟、第四排水沟、第二排水沟、三支沟、永二干沟等。
排水沟走向主要为北东向,次为东西向,排水方向是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排泄,或由西向东排泄,最后均排入黄河。
排水沟主要用于泄洪、排泄灌溉余水、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废水银川市有大小湖泊70多处,是地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较大的湖泊有:宁大湖、西滩湖、清水湖、岛嘴湖、燕鸽湖、章子湖、锅底湖、孔雀湖、碱湖和宝湖等。
塞上湖城——银川—城市规划探究银川市地处祖国西北边陲,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共有汉、回、满、蒙、朝鲜等26个民族。
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
行政区划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7平方公里以上。
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
其中兴庆区面积828.26平方千米,人口67.83万人;金凤区面积353平方千米,人口28.26万人;灵武市面积4538.97平方千米,人口27.12万人;永宁县面积1178.68平方千米,人口21.83万人;贺兰县面积1527.20平方千米,人口22.30万人。
城市定位作为西北地区东部的重要城市,银川市承担着陕甘宁蒙毗邻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及信息中心的职能,承担着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的职能。
银川市将成为西北地区东部面向华北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和综合服务中心,发挥旅游组织、协调和商务服务的职能,承担我区最重要的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职能。
结合国家对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宏观政策和银川市的特点,银川市城市性质确定为:宁夏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形态1.银川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
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公元1033年李元昊称帝,建大夏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旧城),城市开始大规模发展,城市空间形态开始形成。
兴庆府城池位于淤积而成的高地上,四周湖沼星罗棋布,因受南北湖泊群的限制,只能横向发展,成为东西长、南北短的矩形城廓,呈朝南偏西方位。
兴庆公园空间动态流线分析兴庆公园是我市一座综合性城市公园,在公园建成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其功能发生变化。
而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该公园规划存在诸多问题并影响到了该公园今后的经营活动,同时也严重制约了该公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发挥。
针对此类现象,本文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对兴庆公园的流线进行研究,从新角度提出解决措施,使得公园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为城市服务,为居民服务。
西夏博物馆,亦称为夏都公园,位于银川市贺兰山路北侧、亲水大街南侧。
其选址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交通条件,可直接辐射老城区和新市区,因此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夏都公园所在的贺兰山脚下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被誉为“塞上明珠”,对增强城市品味起到很大作用。
虽说兴庆公园属于城市公园,但该公园不仅满足一般游憩需求,还要体现它特殊的职责,这就要求公园必须配套完善各项设施,达到符合标准,适应人群。
该公园是古代皇帝举行朝仪活动的地方,当年宁夏巡抚衙门所在地,那么它主要是指兴庆宫一带的地区。
除了几个景点外,整个公园呈现南高北低走势,园内最高海拔1096m,最低海拔105m,因此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日照时数,将全园划分为3个区段,即春、夏、秋三季区。
以兴庆公园为例:该区域为城市开放空间,人流密集,在游览流程上来讲应以游客为中心组织流线,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防止因过量拥挤造成秩序混乱,因此,该区域整体上形成了由南向北的轴向展示空间。
春季区位于公园西北部,沿主干道中央绿化带设置集散广场,该广场连接兴庆宫,因此又叫做大广场。
这里是公园花卉布置的集中地,也是游客集聚和休息的场所,加之地势平坦,开阔无阻挡,极易产生热闹的气氛。
入口广场上的景观设计通过对周边地形进行分析,将该区分为四个小片区,主要包括喷泉、叠水景墙和花坛以及垂柳。
树池中立有荷叶石雕,且旁边有休息椅供游客临时休憩或稍事停留。
该片区既为统领兴庆公园全局的重要空间,同时也引领了从南至北的流线。
中轴线处理上将大量运用了大面积草坪和疏林草地等自然环境元素,如色彩斑斓的花岗岩铺装给游人强烈视觉冲击,引领他们漫步至观光塔台阶上。
城市空间结构分类和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分类主要有层次结构、轴向结构、辐向结构和网状结构等。
而城市的功能分区则是按照城市内不同的功能特点来划分的,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区、文化教育区、行政办公区和休闲娱乐区等。
1.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是指城市内各种空间元素之间的垂直分层关系。
城市的层次结构一般包括核心区、商业区、住宅区和郊区等。
核心区是城市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集中了大量的商业企业、行政机构和文化设施。
商业区则是城市的商业活动中心,有各种商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等。
住宅区主要是供人们居住的地方,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住宅小区。
郊区则是城市的边缘区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般是农田或者未开发的土地。
2.轴向结构:轴向结构是指城市在一些方向上的延伸布局。
城市的轴线是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连线,沿着这条轴线分布着不同的功能区。
例如,城市中心的轴线可能是由商业区、行政办公区和文化教育区等构成。
沿着这条轴线,商业和办公设施集中在中心地带,而住宅区则相对分散在两侧。
3.辐向结构:辐向结构是指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延伸的布局。
辐向结构通常是以城市中心为起点,通过道路、铁路或者其他交通设施向周边地区扩展。
这种布局主要用于大城市和较为发达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有较强的交通、经济和社会活动需求。
辐向结构能够促进交通和信息流动,同时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城市的功能分区:1.居住区:居住区是城市中人们居住的地方,主要包括住宅小区、公寓和别墅等。
居住区一般需要配备相应的生活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如商店、学校、医院等。
2.商业区:商业区是城市的商业中心,集中了各种商业服务设施,如商场、超市、百货公司等。
商业区一般交通便利,消费氛围浓厚。
3.工业区:工业区是城市的工业生产基地,集中了各种工业企业和生产设施。
工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环境条件,以支持工业生产的发展。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
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
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
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程。
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
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
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
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
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
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
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
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
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
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公元1033年李元昊称帝,建大夏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旧城),城市开始大规模发展,城市空间形态开始形成。
兴庆府城池位于淤积而成的高地上,四周湖沼星罗棋布,因受南北湖泊群的限制,只能横向发展,成为东西长、南北短的矩形城廓,呈朝南偏西方位。
至明代,城市规模扩大,但城市空间形态基本未变。
银川古代空间形态的形成,主要是为政治军事目的服务的,但其中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
2)清乾隆年间形成新、旧双城空间格局。
清雍正年间设镇守总兵驻扎宁夏府,并于府城外东北5km处筑“宁夏满营”。
乾隆三年宁夏遭遇8级大地震,府城、满城均遭毁灭性破坏。
乾隆五到六年,修复府城,城市空间形态未发生大的变化。
满城移建于府城西15里,是为“新城满营”(今银川新城)。
至此,新旧双城空间格局形成,并延续至今。
3)计划经济时代“哑铃状”城市形态。
1958年包兰铁路修建,火车站选址在新城西侧,另外考虑到旧城所在地带为地震断裂带,城市在原有旧城基础上向周围发展,具有相当大的风险,而且旧城所在地周围均为灌溉良田,而城市以西的新城周围地区多为荒地,城市发展不占农田,具有很大的用地潜力,所以在包兰铁路以西建设了“新市区”,开辟了城市发展的新空间,进一步强化了新、旧两片城区的空间格局。
4)改革开放后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发展进入一个较快的阶段,城市形态上逐步走向带状组团结构。
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总体空间呈“一城两区四片”的布局形式(其中“一城”指银川旧城,“两区”指城区和新城区,“四片指旧城、开发区、新城、新市区)。
2.建国后银川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的阶段及特征1)1951年----1995年城市重心西移建国以前,银川的发展像是在一个矩形框内画了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以东南的主要建成区为底向西逐渐变小,至西关相交于三角形的顶点。
当时银川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旧城区,以两条主要街道的交会点为中心向外发散,东南部分为主要建成区,西北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西南散乱地分布一些政府机构,东北则主要为军队所占。
总体来说,当时的城市空间布局很不合理,其发展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满足银川市城市建设的需要,于1951年将新城(金凤区)正式规划归银川市管辖,1955年在此设新城镇,自此新城称为银川市向西发展的依托。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为满足银川市各项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银川市开始开发包兰铁路以西沙丘荒漠为城市用地,定名为新市区(西夏区),占地27平方公里,1961年新城镇设置新城区辖新市区。
最终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从城市总体布局来看,银川市建成区东西约25公里,自东向西按建成时代分为旧城、新城、新市区三部分,先后始建于公元678年、1739年、1958年。
城市布局相当分散,尤其东西两城间还横亘着一条约5公里长的城乡结合部,形成名副其实的“城中村”。
再形象些说,当时的银川城活像人肩膀上一根扁担(东西贯通的银巴路)担着俩萝筐,“一头(东)大,一头(西)小”。
这样的格局形成后,新市区由于绿化好,并且有行政办公、大专院校和工业区及其配套居住功能,尽管旧城区在当时还算不上拥挤,但其愈来愈差的环境条件,例如由于黄河泥沙淤积致使城区排水功能出现一系列问题,不少人,特别是在新市区工作的人,逐渐将居住地选择在新市区,城市结构趋于分散。
此时的城市结构基本上是在东西两片的基础上发展,是一种大范围的分散与小片区的集中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上个世纪80年代后,城市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但是表现在三个城市区间却是非常的不均衡。
由于新市区的市政设施相对薄弱,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市区的建设发展,造成城市活力大大减弱。
相反,旧城区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各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齐全,从而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开发热。
面对条件改善后的旧城区和功能薄弱的新市区,很多的人又选择搬回旧城区,这一现象在1995、1996年两年中达到高峰。
随后几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纪检委、自治区团委、妇联、工会以及自治区人大等行政机关渐次搬回旧城区。
人口的回流使得旧城区的城市结构逐渐集中,城市空间紧凑度上升,地价也随之上升。
另一方面,随着新市区居民和机关的迁移,原本发展就比较脆弱的新市区商业遭受致命打击,新市区的建设陷入窘境,不得不说,这是对“城市西移”目标的一个重大的打击。
从1951年至1995年,即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时期,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从“哑铃状”到“带状组团式”的改革,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总体空间呈“一城两区四片”的布局形式(其中“一城”指银川旧城,“两区”指旧城区和新城区,“四片”指旧城、开发区、新城、新市区)。
2)1996年——2010年银川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重心西移失败后,针对城市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银川市政府提出对原有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这就是《1996年——2010年银川城市总体规划》。
通过对银川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家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宏观政策和银川市特点,该规划制定了银川城市社会经济和城镇发展的策略、目标以及城市性质和功能。
银川市城市性质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宁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的精神,尤其是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的指示及对银川城市规模科学详细的预测,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为:城市人口规模7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6。
根据对历史上银川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变及城市地理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城市发展规模与城市形态的比较分析,城市发展以保护耕地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为原则,规划确定银川市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原则为:“一城两区,空间间隔,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在此次规划的基础上,银川市进行了行政区划的大调整,撤销了原老城区、郊区、新城区,从东向西成立了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
从规划方案的提出至实行,中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兴庆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中心,越来越多的人移居至此,规划初的72.5万人到了2000年时已经达到了117万人,人口的增加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压力。
兴庆区在面临这一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柯氏的集中主义理论,利用城市的三维空间的扩增来实现人口的集中。
所以,在兴庆区内,拆建工作无休止地进行着,农田也受到了很大的蚕食,基础设施也是翻了建、建了翻,老银川的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少。
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消减,散落城市各个角落的历史遗迹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被拆除的危险。
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另一方面,西夏区和金凤区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抑制,无法起到平衡人口的作用,直到2002年为止,银川市的人口大范围的集中在兴庆区,城市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2002年5月10日,银川市专门召开“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动员大会”,并在那次大会上首次提出“建设大银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定位。
银川市"城中村"的大规模改造也始于2002年。
为解决拆迁矛盾,银川的办法是,集中成片开发康居新村,一步到位安置拆迁农民,从而彻底解决了以往“城市不断发展,农民反复拆迁”的恶性循环。
面对银川市东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银川市提出了在金凤区建立新区的方案,新区的规划范围东至唐徕渠,西至满城北街,南至杨昭渠,北至贺兰山路,占地面积10.25平方公里。
特别在2006年银川市各级领导机关从位于繁华闹市区的"老城"--中山南街迁入临近人民广场新建成的行政中心内后,金凤区的发展迎来了新一次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