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8.97 MB
- 文档页数:24
保护野生动物调查方案范文(通用7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况。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和简单的设计、制作、展示活动,懂得动物与环境、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意义。
3、学习简单的画册设计制作,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
4、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5、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几种珍稀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况。
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画册设计制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制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搜集的我国珍稀野生动物资料,对搜集资料多的同学予以表扬。
2、导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土地上生长着一些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动物。
可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这些珍稀动物已濒临灭绝,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国家的巨大损失。
为了使大家懂得我国珍稀动物的现状,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我国的珍稀野生动物。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资料,下面请各小组代表上台给大家作介绍。
(学生展示资料)2、师: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老师也整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国最为珍贵的野生动物有:大熊猫、东北虎、华南虎、扬子鳄、白暨豚、金丝猴、藏羚羊、野骆驼、丹顶鹤等。
大熊猫--中国的“国宝”。
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全世界约一千只。
白鳍豚——我国特有,有“水中熊猫”之称。
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
不足三百只。
扬子鳄——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
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华南虎——华南虎亦称“中国虎”,是中国特有的虎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
华南虎是虎所有种类中最为濒临灭绝的一种,到目前为止,中国存活的圈养华南虎仅为70余只,正在南非野化的7只,野外目前仅存于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交界的山区,可能不足25只。
健康养殖·防控2021.02 畜牧业环境59摘 要:为了探究野生动物调查监测以及疫源疫病防控措施。
本文对山东省梁山县野生动物调查监测与疫源疫病防控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革新调查监测和防控措施,保障监测和防控能够达到最优效果。
关键词:野生动物;调查监测;疫源疫病;防控1 前言野生动物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存在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野生动物利用不当还会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故;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不仅要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也要完善野生动物调查监测以及疫源疫病防控措施,积极做好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保障国民的人身安全。
2 野生动物调查监测措施2.1 存在问题2.1.1 监测存在盲区,监测的物种不够全面。
日常工作中,重点对鸟类集中分布区、取食地、越冬地、繁殖地、停歇地等区域进行监测,重点时期进行日报,非重点时期进行月报;但对其他一般区域监测巡护力度不够。
例如,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重点湿地、重点河流等区域监测力度较优,但是周边其余却没有得到有力的监测。
因为技术、资金等各种原因的影响,所监测到物种鹰隼类、鹭类、雁鸭类、雀类比较多,其他种类较少。
2.1.2 投入经费相对较少。
梁山县是国家级疫源疫病监测站,2006年开始批准建站时,国家拨付了一笔资金用于监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前的监测设备已经老化和落后,地方因为财政原因投入经费较少,2020年上级给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站点拨付了一定的监测经费,更有利于监测工作的开展。
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各级财政要加大一定的资金投入,可以用来完善检测基础设施,从而保障监测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更好地应对突发性或重大性疫情。
2.1.3 监测专业人员缺乏,监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县从事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工作的有50名左右的人员,主要是县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和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有的还负责着其他工作。
监测工作人员中野保专业人员较少,虽然参加过有关培训,对理论知识掌握较熟悉,但是缺乏野外实际监测能力和经验。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31号)第一条为了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是指携带危险性病原体,危及野生动物种群安全,或者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的陆生野生动物;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是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者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机构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规定负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确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机构,保障人员和经费,加强监测防控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逐步提高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第七条乡镇林业工作站、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的工作人员和护林员、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等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相应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调查,掌握疫病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为制定监测规划、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第九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情预测预报、趋势分析等活动,评估疫情风险,对可能发生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按照规定程序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预警信息和防控措施建议,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4 预调查 (2)5 调查内容 (2)6 抽样原则 (2)7 分布区域调查 (2)8 种群数量调查 (2)8.1 自动相机法 (2)8.2 样线法 (4)8.3 样方法 (4)8.4 直接计数法 (5)8.5 鸣声定位法 (5)8.6 标志重捕法 (6)8.7 铗日(夜)法 (6)9 栖息地调查 (7)10 受威胁状况调查 (7)11 保护现状调查 (7)1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7)12.1 原始数据的记录、校正、保存 (7)12.2 分布面积计算 (7)12.3 栖息地面积计算 (7)12.4 种群密度及数量计算 (7)12.5 受威胁因素分析 (7)12.6 保护现状分析 (7)13 调查成果 (8)13.1 成果材料 (8)13.2 成果要求 (8)14 质量控制 (8)14.1 基本方法 (8)14.2 补充调查 (8)14.3 重新调查 (8)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第3部分:兽类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陆栖兽类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的内容、方法、成果、质量控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陆栖兽类野生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364.1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第1部分:导则GB/T 38590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3 术语与定义GB/T 37364.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兽类mammals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动物,也称哺乳动物。
3.2调查地点survey site具有明确的边界和固定的范围,调查结果具有相对独立性。
调查地点的边界可为自然阻隔界限,也可为行政区界。
3.3综合性调查mutispecies survey调查对象为多个物种、多个类群的调查。
严厉打击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附件1:严厉打击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为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稳定,根据我市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现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决定从7月20日至8月31日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专项整治行动。
为确保行动组织有序,打击有力,取得预期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的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有效遏制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野生动物管理,依法开展经营利用和狩猎活动,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安全。
二、组织领导为加强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领导小组,由市林业局吴善印局长任组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封宗祥、市林业局副局长严轶华、王智勇任副组长,市公安、林业的治安支队、法制处、资源林政处、森林公安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森林公安处,具体指导和协调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工作。
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有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工作。
三、整治重点违法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和非法出售、收购、邮寄、运输、携带陆生野生动物;非法猎捕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清理整顿狩猎组织,规范狩猎活动。
四、行动安排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20日至7月31日)。
各地要按通知要求,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组织人员,做好摸底排查工作,摸清底数,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方案。
(二)、整治打击阶段(8月1日至8月20日)。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查处一批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案件,打击一批违法犯罪人员;在清理整顿违法经营利用活动中,坚决取缔违法经营场所和窝点;清理整顿狩猎组织,加强队伍管理,规范狩猎活动。
1(三)、总结巩固阶段(8月21日至8月31日)。
各县(市、区)要认真总结专项整治的成果和经验,加强和规范陆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行为和依法狩猎活动,加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湿地公园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公园内的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生态影响评价分析十分必要[1~2]。
柯灯山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已由广州市增城区发展和改革局以《关于柯灯山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增发改投〔2019〕92号)批准建设。
该工程需占用增城区正果湖心岛区级湿地公园土地,开展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湿地公园生态影响评价研究,探讨其对湿地公园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可为湿地公园内的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项目基本情况1.1 湿地公园概况正果湖心岛区级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湖心岛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地处增江上游,规划面积80.67 hm2。
其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有维管植物56科115属134种(包括种下单位,下同),其中蕨类植物8科8属11种,裸子植物4科6属7种,被子植物44科101属116种①。
植被类型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林,其中天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和松树林组成,人工林由阔叶林组成[3]。
公园内有野生脊椎动物51种,其中两栖纲1目4科5种,爬行纲1目3科3种,鸟纲9目14科27种,哺乳纲1目1科2种,硬骨鱼纲3目6科14种,无国家级及省级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
湖心岛湿地公园是由以河流水面为主体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构成,其中陆地水域面积最大,达45.21 hm2,占比56.04%,其次为林地14.48 hm2,占比17.95%(表1)。
1.2 取水工程建设概况工程从湖心岛湿地公园取水,通过取水泵站加压送入柯灯山水厂和荔城第二水厂,规模分别为270 000 m3/日和150 000 m3/日。
新建输水管线敷设线路为:从拟建取摘要:以广州市增城区正果湖心岛区级湿地公园为例,评价取水工程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在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客观、科学、全面地从土地资源、湿地水域、植被及植物多样性、野生动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主要生态因子5个方面进行评价。
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一、前言为了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其分布特征,科学规划与管理野生动物资源,保障生态安全与人民幸福,根据国务院有关部署,经过调研、论证与征求意见,制定本技术规程,以指导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
二、任务与内容(一)任务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任务是了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繁殖情况等基本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收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数据。
(二)内容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野生动物资源种类调查;2、野生动物分布范围调查;3、野生动物数量调查;4、野生动物生态习性调查;5、野生动物保护状况调查;6、野生动物利用情况调查;7、野生动物对人类活动影响评估。
三、方法与技术(一)方法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野外调查方法;2、实验室实验和分析方法;3、综合材料分析方法;4、专家评估方法。
(二)技术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远程遥感技术;2、定点鸟类监听技术;3、网格调查方法;4、模型推算技术;5、统计分析方法。
四、调查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一)调查质量控制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遵守技术规程,确保调查操作规范、科学、合理;2、加强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确保调查人员素质过硬、工作细致;3、对关键问题组织外部严格质量复核,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
(二)数据管理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数据应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存储,应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利用价值。
五、组织实施(一)主要责任部门本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责任部门为国家林业局,具体执行单位由国家林业局确定。
(二)工作分工本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工作分工如下:1、国家林业局:制定调查计划、负责组织实施、组织编制调查报告;2、“双非”办公室:协调各地和相关部门开展工作;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配合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调查;4、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开展调查工作;5、专家组:参与调查工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
甘肃省林业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林业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甘林护函〔2014〕246号)各市(州)林业(农林)局,厅直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摸清全省范围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本底情况和动态变化,确定我省野生植物物种生态红线,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启动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有关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12〕87号)精神,省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制了《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甘肃省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为了保障全省调查工作圆满完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对象根据《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的调查物种名单,确定在我省有分布或可能有野生资源分布的岷江柏木、秦岭冷杉、大果青扦、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巴山榧树、梓叶槭、庙台槭、裸果木、连香树、梭梭、红豆树、厚朴、西康玉兰、水青树、红椿、珙桐、光叶珙桐、水曲柳、肉苁蓉、沙拐枣、独叶草、蒙古扁桃、香果树、宜昌橙、沙生柽柳、油樟、独花兰等28个物种为我省的野生资源调查对象。
二、调查范围根据《甘肃省林业厅关于上报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有关信息的紧急通知》(甘林护函〔2012〕703号)要求和各地各单位上报的调查对象分布种类和面积,省厅确定了调查对象所在的陇南市等9个市(州)34个县(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白水江等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为此次的调查范围。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是指携带危险性病原体,危及野生动物种群安全,或者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的陆生野生动物;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是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者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机构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规定负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确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机构,保障人员和经费,加强监测防控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逐步提高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第七条乡镇林业工作站、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的工作人员和护林员、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等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相应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调查,掌握疫病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为制定监测规划、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第九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情预测预报、趋势分析等活动,评估疫情风险,对可能发生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按照规定程序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预警信息和防控措施建议,并向有关部门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