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上册《欧洲的联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32.04 KB
- 文档页数:5
第25课欧洲的联合【内容标准】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简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 认识欧洲联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概述欧元产生的影响,培养多角度、多层次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进一步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如何借鉴其合理的方法与正确的经验,学习用联系的方法看待问题,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搜集“欧共体”及“欧盟”成立的资料,了解整个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合这段历史的学习,认识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
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合的史实的归纳,得出一个别国家或地区怎样才能快速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可以借鉴哪些做法,从而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重难点突破】重点:简述欧盟的建立过程及其影响。
概述欧元产生的影响。
难点:欧洲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历史上,欧洲许多大国的统治者,都曾试图以武力统一欧洲,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二战后,美、苏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
面对欧洲相对衰落的形势,欧洲各国领导者又一次发出了欧洲统一的呼声。
从欧洲经济共国体到欧洲联盟,表明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到政治一体的进程,从当时的六国的合作到今天共有25国加入欧盟,尤其是统一货币欧元的流通……,这一切表明了欧洲正走向了联合之路。
一、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1.时间:20世纪50到60年代2.共同原因:第一,西欧各国进行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
进行社会改革,促进了西欧经济的稳定持续高速发展,从而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第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决了西欧战后经济发展的启动资金。
《欧洲的联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Ⅱ)·专题八即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因此,学习本课实际上是学习整个单元的一把钥匙。
本课教材侧重从经济角度讲述欧洲一体化的出现及其发展历程,鉴于在历史(Ⅰ)《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已经从政治角度学习过欧洲一体化的部分内容,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多角度探讨欧洲一体化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学习后,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大大增强,也逐渐适应了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课堂探究模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欧洲联盟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分析欧洲联盟成立的原因和影响,了解欧元的诞生。
二、过程与方法:1、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史论结合等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鼓励学生尝试用已获得的历史经验分析评判现实问题。
2、通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体会当今社会国家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本课难点: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教学方法1、紧扣教学目标,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出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同时将活动引入课堂,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培养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初中历史欧洲的联合教案
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欧洲联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欧洲联盟的组织结构和成员国;
3. 理解欧洲联盟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内容:
1. 欧洲联盟的起源与发展;
2. 欧洲联盟的组织结构和成员国;
3. 欧洲联盟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欧洲联盟的标志、成员国国旗等,引发学生对欧洲联盟的兴趣和
好奇心。
二、讲授:介绍欧洲联盟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探讨欧洲各国为何联合起来,形成欧洲联盟。
三、学习:学习欧洲联盟的组织结构和成员国,了解欧盟的主要机构和成员国。
四、活动:分组讨论欧洲联盟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和作用,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并展示
讨论结果。
五、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欧洲联盟的起源、发展、组织结构和成员国,以及
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和作用。
六、作业:设计一份小作文,谈谈对欧洲联盟的看法和对未来的展望。
教学资源:
1. 图片:欧洲联盟标志、成员国国旗等;
2. 课件:欧洲联盟的起源、发展、组织结构和成员国的介绍。
评估方法:
1. 参与讨论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和表述是否清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图片、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他们对欧洲联盟
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学生需要在小组内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5.2.2《欧洲的联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西欧经济复兴的背景和原因;知道西欧经济复兴的同时加强联合的原因和过程;了解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初步具备语言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图片和表格的阅读,提升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加强各国之间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放眼世界、关注国际热点时事的认知角度,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西欧经济复兴的同时加强联合的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了解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知道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查阅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情况。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小游戏:幸运抢答。
教师先后提供“欧盟”的信息(1.它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它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3.它的旗帜为;学生根据提示信息积极抢答。
用游戏环节引入西欧,拉近学生与西欧的距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做好4.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学生根据信息抢答。
铺垫。
环节一:西欧复兴今天我们就走进西欧,去了解下二战后西欧的经济发展的情况。
1.出示书本图5-15、图5-16以及1944年的德国城市汉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西欧当务之急是做什么?2.出示马歇尔计划的内容表格,引导学生知道西欧复兴的重要原因及该计划下美国的真正意图。
仔细观察书本图片,回答因为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占城,战后西欧一片废墟。
《西欧的联合》教学设计——导入:播放歌曲《欢乐颂》问: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歌颂人间欢乐,宣扬博爱理想。
这是欢乐颂的主旨。
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歌曲,最能够代表欧洲?欧盟的官方选择,是贝多芬的《欢乐颂》。
在德国举行的欧盟成立50周年庆典上,将其作为欧盟盟歌。
《欢乐颂》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组织———欧洲联盟的盟歌,用一个时髦的词汇来形容,那就是“绝配”。
贝多芬的《欢乐颂》中体现的人类对自由、幸福与大同世界的渴望,欧盟的缔造者们应该说是感同身受。
音乐能够穿越时光隧道,超越国界、种族与信仰,产生引导和激励我们芸芸众生的启示录般的不朽价值。
欧盟选择他的《欢乐颂》作为盟歌,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出示文字资料:100多年前,(1849年)一位伟大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预言中说道:“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雨果为欧洲的未来勾勒出一幅美好蓝图。
50多年前,这个宏大而美丽的预言成真——欧盟(European Union)成立了。
如今,欧盟,已经让世界为之瞩目。
那么,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首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疮痍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20多年的时间,要想复兴真是比登天还难。
出示课题:《西欧的联合》西欧的概念介绍:出示图片一、走进西欧,话联合1、原因:几组图片、材料提问:战争给欧洲带来的是什么?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师述分析:经济方面:战后欧洲满目疮痍,昔日世界舞台的中心地位不复存在,许多世界闻名的都市变成一片瓦砾。
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三流国家,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脆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正如丘吉尔所说的那样,“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这是对包括西欧和东欧在内的整个欧洲大陆的生动描绘。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8-1《欧洲的联合》学案 人民版必修2(I)(一)、学法指导1.本目学习的主要内容:二战后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 “欧洲联盟”的历程;欧盟、欧元产生的影响。
学习的重点是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和影响;欧洲走向联合则是学习的难点。
2.从以下两方面理解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
(1)、阅读课文中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内容,从①西欧各国改革、政策调整;②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持;③采用新技术几方面概括出133 页“学习思考”中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并学会从原因中分析“启示”的方法。
(2)、了解“黄金时代”的时期、表现、对“欧共体”成立的影响。
认识到欧洲走向联合的必然性。
3.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学习时:(1)、关于“欧共体”的成立,①要掌握成立的目的、时间、成员国。
②了解“欧共体”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
(2)、欧盟的成立,①结合阅读135页“材料阅读与思考”列举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的重大史实及成立时间,并认识到这是欧洲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过程。
②从历史原因、美苏的威胁、生产力发展要求等角度思考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③结合“资料卡片——欧洲联盟的目标”分析欧盟的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④从欧洲走向联合的这段历史学习中,认识到当今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以及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4.“货币王国的世界公民”(1)、阅读课文内容及相关“知识链接”、“资料卡片——马约”和图片,掌握欧元产生的时间、曾用名称。
(2)、结合课文内容,从对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的经济发展、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以及对国际货币和贸易等方面分析欧元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基础知识(三)、基础训练(1)、填充题1. 观察右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画面二战后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西欧各国改革、政策调整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持 采用新技术欧洲的联合“欧共体” (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货币王国的世界公民”“欧洲联盟” (政治、经济双重合作的组织)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中的“医生”(指美国)在给“病人”(指 )开的“药方” 是 。
第九课西欧的联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舒曼计划;欧洲煤钢联营的成立;欧共体的成立;欧盟的成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战后的西欧》漫画等相关材料的解读,探究欧洲实现联合的原因;从《欧盟成员国示意图》中获取从欧共体到欧盟不断发展的事实,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欧共体的形成,认识合作、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意义;认识欧盟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有利于欧洲和世界的发展。
【学习重点】: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一、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西欧的概念:在自然地理概念上是指欧洲西部,主要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等国。
在国际政治地理概念上,主要是指二战后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其面积360万平方千米,人口3.5亿。
上节课留了一个问题,即西欧各国为什么会走到一起?让学生先发言,然后根据他们的发言进行总结。
经济方面:第一,在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洗劫后,欧洲各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
到处是一派残存衰败的景象。
1945年冬,欧洲人民还来不及分享胜利的激动和喜悦,就遇上了百年罕见的风雪严冬,天灾人祸,使欧洲人民陷入饥寒交迫、困苦不堪的境地。
各国经济濒临全面崩溃,欧洲已成为一片废墟。
第二,曾作为西欧重要原料产地、商品市场的殖民地,战后纷纷独立。
而西欧各国领土狭小,土地相对贫瘠,原料匮乏。
对欧洲的重建和经济恢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第三,曾经作为世界中心的欧洲现在失去了中心地位。
“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存在于欧洲内部几个世纪以来的平衡体系也彻底瓦解;从此,平衡取决于非欧洲的美国和半欧洲的苏联。
第四,西欧联合是缓解国际市场竞争巨大的压力的手段。
一是因为美国日本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空前进步,美日商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而西欧各国在这些方面则处于落后位置;二是各发展中国家利用劳动力成本廉价问题,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中竞争超过了西欧各国;这样,西欧各国就处于了两面夹击的状态中。
81 欧洲的联合导学案81欧洲的联合【程标准】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熟悉现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展趋势。
【标解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生产力高度进展的必然产物,是客观规律所产生的现象。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进展是生产国际化、国际分工向纵深进展需要增强合作的结果,也是世界经济竞争猛烈的表现。
通过学习本专题,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踊跃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显现的缘故是:现代科技的进展、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和客观上存在的分工,促使一些国家在彼此之间成立起一种较为稳固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双重阻碍:既具有排他性,但从整体上来看也增进着世界经济中的彼此依托关系。
区域集团化的进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要紧出此刻欧洲。
第二时期为六七十年代,一方面,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进展;另一方面,一些进展中国家的地域性经济集团也纷纷显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现象。
第三时期为80年代至今,区域集团化进展掀起了新的浪潮,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
显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要求把握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大体情形。
【知识与能力】1、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进入“黄金时期”的缘故。
2、简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熟悉欧洲联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阻碍。
3、概述欧元产生的阻碍,培育多角度、多层次明白得问题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1、通过讨论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期”的一起缘故,进一步试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如何借鉴其合理的方式与正确的体会,学习用联系的方式看待问题,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通过度组学习,搜集“欧共体”及“欧盟”成立的资料,了解整个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熟悉现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展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合这段历史的学习,熟悉现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
图说历史:欧洲“联合”历程一、1945年以前:“欧洲联合”的构想历史上,曾有数个帝国用武力统一了欧洲的广大地区,像是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纳粹德国。
而王朝联盟(Dnatic union )则是统一欧洲领土的和平手段,另外也有少数的国家联盟,如波兰立陶宛联邦、奥匈帝国和鄂图曼土耳其帝国。
作为具有整体性的、有别于其他各洲的欧洲观念始于中世纪(公元476年,日耳曼“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主要表现为基督教在全欧洲范围的传播和欧洲基督教文化圈的确立。
战争带来的破坏,让许多人开始支持某些形式的欧洲统合,知名人士有威廉-宾(Wiiam eto Roi )。
1941年8月,他们起草了《文托特内宣言》,鼓励人们将抵抗运动与创造自由统一的欧洲联邦结合起来,永远消除欧洲的战争。
二、1945-1957:煤与钢所锻造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人力与经济损失,带给欧洲极大的打击。
奥辛维兹大屠杀等事件证明了战争与极端主义的可怕。
特别是核武器的问世,使得世人希望能避免过去的错误,避免战争。
在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后,政治气氛支持能确保和平的国际联盟。
1943年遭到轰炸的汉堡9—11世纪的欧洲亨利四世 维克多-雨果另外,西欧国家再也无法巩固他们原有的列强地位,使得让世界上出现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对立的超级强权。
1946年9月19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大学讲话,提出“欧洲合众国”(United State of Euromon Aemb ,现在的欧洲议会)。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法国首都巴黎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美国对欧洲政策的转变与“杜鲁门主义”,美国支持影响下的西欧联合发展:1947年6月提出的“马歇尔计划”和“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 :Organiation for Euroic Coo1949年4月4日1957年3月25日1958年1月1日miion ),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最高总署”作区隔。
第10课《欧洲联盟》教学设计钟英初级中学王毅波第10课欧洲联盟一、教学内容《欧洲联盟》选自岳麓书社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十课,主要内容包括战后初期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欧洲联盟的建立三个方面。
二、学生分析初三学生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形成。
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能力,特别是解析史料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秉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等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二战”后西欧各国政府不同程度的实行干预经济和建立社会福利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的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对欧洲共同体形成到欧盟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识读图文资料,使学生感知大战对西欧的破坏,了解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理解西欧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
2、通过对战后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3、运用问题讨论法解答本课学习中的系列问题,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习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战后美国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在于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
2、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西欧特别是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科教兴国、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意义。
五、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欧洲联合的历史条件、进程、影响。
《欧洲的联合》教学设计
一、课标内容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二、教学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或者教材,识记“欧共体”、“欧洲联盟”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合作探究: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表现;欧洲联合的原因,“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过程。
(重点、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播放欧盟盟歌《欢乐颂》导入新课
2.研习新课
(1)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欧共体”、“欧洲联盟”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归纳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学生小组探讨,回答,教师讲解总结。
外因:美国的援助;
内因: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归纳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
20世纪50年代初:
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0世纪50-70年代:
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3.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欧国家国土面积有何特点?这会对西欧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结合材料与所学,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欧洲联合的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
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学生小组探讨,回答,教师讲解总结。
特点:西欧国家国土面积小,主权国家多;
影响:使得西欧国家市场狭小,关税壁垒和货币障碍多,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内因:
●二战中,西欧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下降。
●西欧国家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保证自
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外因:二战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对欧洲构成威胁。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了解欧洲联合的原因。
【合作探究】4.简述“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PPT图示进行讲解。
5.结合资料,了解欧盟常识。
(总部、下设机构、标志、欧元、欧盟护照、欧盟的发展壮大。
)
【合作探究】6.结合下表,说出西欧六国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归纳西欧联合的影响。
材料:(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
状况的最佳指标。
)
4953.52
10115.63
2037.36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欧共体美国日本
1970年欧共体、美国、日本GDP对比
(单位:亿美元)
127000
116675
46234
2004年欧盟、美国、日本GDP对比
(单位:亿美元)
学生小组探讨回答,教师总结。
趋势:西欧六国经济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欧盟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欧盟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
(3)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加上各国自身重视科技、教育,促使欧洲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战后的美国和日本出现了那些新变化呢?我们下面的学习就会知晓。
(4)板书设计
欧洲的联合
1.二战后的欧洲
原因
2.欧洲的联合过程
影响
(5)课堂练习
《欧洲的联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