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霞:《班级管理中的辩证法》共5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46 MB
- 文档页数:2
班级管理中的“辩证法”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我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我认为要完成上述任务,就要遵循教育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开展班级工作.我在多年来的班级工作实践中认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首先处理好以下几种辩证关系。
1.教师管理与学生自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初中阶段,班主任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在班级工作中要把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
其思想是说,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我认为班主任对班级从多管到少管再到不管,是班级管理带规律性的发展过程,如对现任班级,我用一学期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即“多管”的任务,这段时间是班级组建起步阶段,班主任必须“多管”就是要严格管,全面管;在内容上主要是管方向,管目标,管规范; 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在方法上重灌输,重示范,重合作。
在教师多管的同时,要花较大精力选择培养训练学生干部,形成一支自我管理的学生骨干队伍。
从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后半学期开始,这个班的管理已转入第二阶段—“少管”,所谓少管并不是说班主任可以少做工作,而是指从直接管为主转为间接管为主,在管理内容上主要管干部管苗头管信息,在方法上着重正面引导,树立典型,鼓励竞争。
班级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什么是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
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
我国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一、每天早上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如有缺席,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或进行家庭访问,搞清原因,同时检查学生着装仪表情况是否符合学校要求,及时进行教育。
二、督促学生认真参加广播操和升旗仪式。
三、检查班级清洁卫生情况,了解值日生工作。
四、观察班级公物保管状况,发现损坏及时调查、教育和处理。
五、检查课代表收交作业情况。
六、每天观察班级出席和上课情况,掌握班级学风的进展和变化。
七、检查学生眼保健操以及学生课间文明休息的状况。
八、注意和处理好班级偶发事件。
九、随时发现班中的先进事迹或不良现象,及时进行表扬或批评教育。
十、认真上好校班会课。
有条件的地方要督促学生认真收听学校教育广播。
十一、关心学生用餐情况,督促学生遵守用餐规定,注意保持环境整洁。
十二、离开教室时,检查班级卫生情况以及四关工作。
(水、电、门、窗)什么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中的辩证法尤晓禺山东省郯城县实验中学万事万物都包含着辩证法。
班级教育管理实践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哲理。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不能很好的把握事物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教育效果往往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因此作为班主任有必要运用辩证法,艺术的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的矛盾,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认为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辩证关系。
一、班级条规的宽严兼容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会变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严字当头,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要求。
然而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着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班级管理中要严中有宽。
要有宽厚的态度、宽厚的胸襟、宽松的氛围。
当然,宽不是迁就纵容,不是放松。
宽要有限度,一味宽厚容忍,班级会显得松懈散漫,无组织性、纪律性,这不利于班级的健康发展。
宽不能超越底线、不能抛弃原则、不能有始无终。
班主任只有正确把握宽、严管理的尺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师生距离的远近兼顾在日常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必须积极探寻与学生心灵情感的交融点,使学生真正把班主任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乐于向班主任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心与心的感应中,接受“无痕教育”;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净化学生的灵魂。
固然,距离是可以产生美,但人与人之间产生引力效应也该保持适当的距离范围内,太远则难以奏效。
师生间课上课下的人际关系要区别处理,因时因地而宜远则远,宜近则近。
课堂上,正规场合班主任的确要维持一定的威严,要统一思想,指导方向,那么当然要注重适当距离。
但更多的时空,尤其在教育后进生时,班主任不能盛气凌人,不能过于强调自己是教师,把师生划分得一清二楚。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我经常会利用晚自修,课间休息,劳动中与学生闲聊,对学生一些无妨大节,不伤大雅的玩笑,个人习性,生活琐事,则“闭闭眼”,以求大同而存小异,尽量淡化教师的身份,甚至降低身份地位。
班级管理中的辩证法有幸聆听了石家庄市42中学田丽霞老师的报告《班级管理中的辩证法》,今天有幸和在座的分享、共勉。
记得报告刚开始田老师是这样描述班主任工作的:操不完的心,忙不完的事,生不完的气。
可是当一届届毕业生回母校看望老师的时候,第一个便是寻着班主任老师的身影,看来,我们以根深蒂固地扎在孩子们的思想中。
田老师用图片让我们感受到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的重要性,第一张是一副美少女的图片可是当旋转180度后美少女变成了老太婆,第二张是一只癞蛤蟆的图片可是当旋转90度之后却变成了马头。
看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看我们的学生,将会有神奇的变化。
优秀班主任应有的几个特质:业务精——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响当当的任课教师,信其道更尊其师;有爱心——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肯吃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讲师德——讲师德既是为学生,更是为自己;善思考——思考能够少走弯路,接近成功。
(三思后行,思行结合,驻足回眸)班级管理中的十个内容:第一章疏堵结合,聚沙成塔舜帝时,因连年水灾,到处洪水滔天,淹没了很多庄稼和人畜,爱民如子的舜帝心急如焚,严令大禹的父亲——鲧,率队治水救灾。
鲧虽然百倍努力,甚至冒死盗窃天帝的法宝——“息壤”,到处堵截,使尽解数,不仅没有堵住洪水,而且灾情更加严重了,结果被舜帝处死。
大禹子承父业,继续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终于成功,流芳千古,为后人称道。
鲧的方法是“堵”。
鲧冒死窃得天帝的“息壤”——这可真是威力无穷的法宝啊——据说是能自生自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大概比今天的钢筋混凝土还要利害。
哪里有水灾,鲧就把“息壤”撒向哪里,到处筑坝堵截洪水,谁知这里堵住了,大水立即涌向别处,越堵受灾面积越大,终于堵不胜堵无计可施。
悲愤的舜帝下令将治水失败的鲧处死在羽山野外,以平民愤。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疏”,就是疏导,不是拦堵。
大禹带领群众凿石清堵,因势利导,修渠引水,经过数年不懈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向大海,把水害变成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