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顶各零件图及装配图
- 格式:doc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4
千斤顶装配说明书千斤顶由底座、螺套、绞杠、螺旋杆、顶垫和两枚规格不同的螺钉装配而成。
装配的过程从底座开始,螺套嵌压底座中,一边用螺钉固定以防止螺套和底座之间的相对运动。
螺旋杆的球面形顶部套上一个顶垫,用螺钉连接,以防止顶垫脱落或随螺旋杆一起旋转。
千斤顶零件图如下:一、底座先打开UG,并建立草图:开画底座的轮廓:约束建立好中心线后开始作图:输入相应数据:插入点:最后得出所需的轮廓:在截取多余的线段:然后就可以完成草图,并且进行回转:输入数据就可以得出所需零件:然后所需的边进行倒角:倒角完之后,就进行打孔:然后进行定位:然后输入相应的数据,就可以得出效果图:对孔进行打螺纹:最后得出完整的底座:二、画螺套画圆柱画凸台及其定位倒凸台斜角打孔及其定位画螺纹及其定位打孔、定位、画螺纹三、画螺钉M10*12画圆柱并倒斜角画槽画外螺纹四、画绞杠画圆柱并倒斜角五、画螺纹杆画连续凸台并倒斜角然后继续采用凸台命令,并且对中得出最后图形:然后创建草图进行下一步:做几条投影线:得到:进一步完成草图:约束圆:同样完成以下步骤:对多余的线进行剪切:旋转:然后继续建立凸台完成图形:建基准平面打孔并定位画外螺纹六、画螺钉M8*12画圆柱并倒斜角、割键槽步骤M10螺钉是一样的画螺钉M8外螺纹七、画顶垫创建草图,通过画直线并约束来画顶垫的外形通过回转功能画顶垫的实体图创建基准平面、打孔、定位、画螺纹对以上的零件进行装配:然后继续加载其他部件并约束:最后是进行零件的顺序运动:先是接触个零件的约束,再建立新的顺序,然后对零件进行运动。
根据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题目:根据千斤顶零件图画装配图
作业指导:
2.要求尺规作图
底座与螺套5.先画底稿,最后检查、加粗。
螺旋杆与绞杠螺旋杆和顶垫螺套与螺旋杆 1.零件间配合关系分析
3.A3图幅竖向,比例1:1
4.合理布图,留出标题栏、明细栏、尺寸、序号的标注空间。
千斤顶画法
图框格式
工具用法
工作原理
千斤顶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此千斤顶是利用螺纹传动来
顶起重物的起重或顶压工具。
用一绞杠使螺旋杆在螺套中
转动,而螺套镶在底座里,并用
螺钉定位。
在螺旋杆的一端球面
上,套装一个顶垫并加装一个螺
钉,使其不脱落。
绞杠转动时,
螺旋杆做旋转运动的同时做轴向
移动。
工作原理动画拆装动画
千斤顶工作演示
千斤顶拆装演示
1.底座与螺套
两面未接触
画两条线
两配合面
画一条线
2.螺套与螺旋杆
两面未接触
画两条线
内外螺纹
旋合部分
按外螺纹绘制
球面配合
画一条线
两面未接触
画两条线3.螺旋杆与顶垫
球面配合
画一条线
两面未接触
画两条线
3.螺旋杆与顶垫
两面未接触
画两条线
局部剖出孔
4.螺旋杆与绞杠。
装配及绘制千斤顶装配图傅赛春教学目标:1、严格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有关的技术标准规定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图、绘图能力3、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重点:1、识读千斤顶中所有零件图;2、绘制千斤顶装配图教学难点:装配图的合理配置教学过程:一、教学设计思路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机械制图方面有过杰出成就。
早在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三十六卷中,附图就占了六卷,画法有正投影、轴测投影和透视,其工程制图技术就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如今《机械制图》已成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强,其主要内容必须通过画图,识图才能掌握领会。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往往照本宣科,只强调教科书中的基本知识。
如:补画三视图、剖视图、常用的标准件图等常规画图训练,对于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零件测绘却几乎从来不开展。
为了检查学生《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一个“教学项目”。
将学生分组,给每一组学生一个千斤顶和组成该千斤顶的所有零件图。
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千斤顶的所有零件图,而且还要能拆装千斤顶,最后根据装配好的千斤顶,结合零件图上的尺寸,画出千斤顶的装配图。
通过这样的真实零件训练,不仅考查学生的识图、绘图的基本制图技能,也增强了机械专业学生装配动手能力。
这样的“项目教学”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制图教学变得形象生动。
二、教学过程(一)千斤顶工作原理千斤顶是用来支撑和起动重物的机构,这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机械式千斤顶。
将绞杠插入螺杆的φ20孔中,以旋转螺杆。
螺杆具有锯齿形螺纹B50×8;螺母套以过渡配合压装于底座中,并用两个圆柱端紧定螺钉M10×20止转、固定,这样就能达到螺杆旋转而使起生物升降。
顶块以SR40内圆球面和螺杆顶部接触,并能微量摆动以适应不同情况的接触面。
挡圈用一个M8×20的沉头螺钉固定在螺杆下端,以防止其旋出螺母。
绘制装配图的方法根据零件图及装配示意图画装配图;由装配体的轴测图和零件图画装配图;根据现有的机器或部件进行测绘,画装配图。
用途:机械安装或汽车修理时用来起重或顶压的工具 零件组成:底座、螺套、螺杆、绞杠、顶垫、两个螺钉共七个零件工作原理工作时,绞杠穿入螺杆上部的通孔中,拨动绞杠,使螺杆转动,通过螺杆与螺套间的螺纹作用使螺杆上升而顶起重物。
千斤顶各零件图纸装配图视图选择的要求① 完全:部件的功用、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及安装关系等内容表达要完全。
③ 清楚:读图时清楚易懂。
② 正确:视图、剖视图、规定画法、装配画法等的表示方法正确,符合国标规定。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1.主视图的选择1)确定部件的安放位置。
一般部件的主视图是将部件按工作位置自然放置;有时则将主要轴线或主要安装面放成水平位置。
2) 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确定主视图的投射方向时,应使主视图最能充分地反映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关系、工作原理、传动路线及主要零件的主要结构。
选择主视图选择原则:主视图如何选呢?★符合部件的工作状态。
★能清楚表达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的装配关系或其结构特征。
2.其他视图的选择其他视图主要是补充表达在主视图中没有表达清楚或表达不够清楚的地方。
有时也要考虑读图的方便,适当地增补视图,使每个视图都有一个表达重点。
具体选择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 尽可能选用基本视图及在基本视图上取剖视(包括拆卸画法、沿结合面剖切画法等)来表达在主视图中尚未表达的内容。
2) 在完整、清晰、正确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前提下,视图数目应尽量少。
因此,选择方案时,应避免过于分散零碎的方为了清楚的表达千斤顶的内外部装配结构,应选如图所示全剖视的工作位置为主视图。
并在螺旋传动处作局部剖视,可清楚表达各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装配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在主视图上,千斤顶的7个零件所处的位置及装配关系、各零件的主要形状均已表达清楚,为了突出座体的主要形状特征,俯视图采用了A-A的剖视图另外螺旋杆上与绞杠配合的孔没有表达充分,故采用拆去绞杠零件,沿螺旋杆上部孔的轴线剖开的B—B断面图表达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