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顶装配图]
- 格式:doc
- 大小:482.50 KB
- 文档页数:8
1.由零件图画装配图——千斤顶(一)(1)工作原理:千斤顶是顶起重物的部件。
使用时,需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旋转杆3,使起重螺杆2 向上升起,通过顶盖5 将重物顶起。
(2)作业要求:看懂装配示意图与全部零件图,搞清各零件的装配位臵和作用。
按装配图要求1:1在A3图纸上绘臸千斤顶装配图。
(3)提示:装配图可用两个视图表达,其中主视图采用全剖视图以表达装配关系,俯视图可采用拆卸画法表达底座的外形。
(4)装配示意图。
2.由零件图画装配图——旋塞(一)(1)工作原理:旋塞的两侧以螺纹连接于管道上,作为开关设备。
装配示意图表示了开的位臵,当锥形塞旋转90°后,为关闭。
为防止漏油,在锥形塞与阀体之间绕上石棉绳,套上压盖,旋紧螺钉压紧.(2)作业要求①看懂旋塞的全部零件图和装配示意图,搞清各零件的装配位臵和作用。
②按1:1在A3图纸上绘臸旋塞装配图并要标注尺寸、零件序号,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3)提示:装配图可用两个视图表达,其中主视图采用全剖视图以表达装配关系,俯视图表达外形。
3.读装配图(1)螺旋调节支座螺旋调节支座是支撑轴类工件(见图中顶部的双点划线)所用的部件。
在支承座(2)的左面有紧定螺钉(1)旋入,它可以顶入支承螺杆上的键槽中,起到导向及固定作用。
调节螺母(3)的下表面与支承座(2)的顶面接触,当旋动调节螺母(3)时,使支承螺杆作上下移动。
当顶部的V型槽接触到工件后,即可用紧定螺钉(1)固定住螺杆。
(2)气缸在装配图的俯视图上所见到的两个Rc3/8的锥形螺孔,是用来联接气嘴的,当高压气体由右端螺孔进入时,推动活塞6向左移动,反之,当气体由左端进入时,活塞6向右移动。
当活塞杆左、右移动时,带动其他部件实现直线运动。
为了防止漏气,零件3(透盖)和零件6(活塞)上开有沟槽,安放O形密封圈。
拆画缸体零件图(3)刀架刀架是在车床上用来夹持车刀进行车削。
车刀(图中未画出)用螺钉7夹紧在刀架体3上和托架2上,滑钣1通过其下方的两个螺孔与溜钣(图中未画出)连接,使整个刀架作纵向走刀。
CAD证书培训任务手册装配图案例1 千斤顶
1. 培训任务
1.1 绘图要求
绘图之前,要根据GB/T 14665—2012《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设置图层参数如下表所示:
字体参数按下表要求设置:
1.2 任务要求
根据千斤顶装配示意图和零件图,完成以下任务:
1.弄清楚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2.抄画零件图(包含视图、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
3.根据绘制的零件图拼画千斤顶的装配图(包含视图、尺寸、技术要求、明细栏和标题栏)2. 培训资料
培训资料包含千斤顶装配示意图和零件图,图样资料如下:
图8-1 千斤顶装配示意图
图8-2 起重螺杆
图8-3 旋转杆
图8-4 螺钉
图8-5 顶盖
图8-6底座。
装配及绘制千斤顶装配图傅赛春教学目标:1、严格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有关的技术标准规定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图、绘图能力3、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重点:1、识读千斤顶中所有零件图;2、绘制千斤顶装配图教学难点:装配图的合理配置教学过程:一、教学设计思路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机械制图方面有过杰出成就。
早在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三十六卷中,附图就占了六卷,画法有正投影、轴测投影和透视,其工程制图技术就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如今《机械制图》已成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强,其主要内容必须通过画图,识图才能掌握领会。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往往照本宣科,只强调教科书中的基本知识。
如:补画三视图、剖视图、常用的标准件图等常规画图训练,对于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零件测绘却几乎从来不开展。
为了检查学生《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一个“教学项目”。
将学生分组,给每一组学生一个千斤顶和组成该千斤顶的所有零件图。
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千斤顶的所有零件图,而且还要能拆装千斤顶,最后根据装配好的千斤顶,结合零件图上的尺寸,画出千斤顶的装配图。
通过这样的真实零件训练,不仅考查学生的识图、绘图的基本制图技能,也增强了机械专业学生装配动手能力。
这样的“项目教学”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制图教学变得形象生动。
二、教学过程(一)千斤顶工作原理千斤顶是用来支撑和起动重物的机构,这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机械式千斤顶。
将绞杠插入螺杆的φ20孔中,以旋转螺杆。
螺杆具有锯齿形螺纹B50×8;螺母套以过渡配合压装于底座中,并用两个圆柱端紧定螺钉M10×20止转、固定,这样就能达到螺杆旋转而使起生物升降。
顶块以SR40内圆球面和螺杆顶部接触,并能微量摆动以适应不同情况的接触面。
挡圈用一个M8×20的沉头螺钉固定在螺杆下端,以防止其旋出螺母。
装配及绘制千斤顶装配图
傅赛春
教学目标:1、严格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有关的技术标准规定
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图、绘图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1、识读千斤顶中所有零件图;2、绘制千斤顶装配图
教学难点:装配图的合理配置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机械制图方面有过杰出成就。
早在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三十六卷中,附图就占了六卷,画法有正投影、轴测投影和透视,其工程制图技术就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如今《机械制图》已成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强,其主要内容必须通过画图,识图才能掌握领会。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往往照本宣科,只强调教科书中的基本知识。
如:补画三视图、剖视图、常用的标准件图等常规画图训练,对于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零件测绘却几乎从来不开展。
为了检查学生《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一个“教学项目”。
将学生分组,给每一组学生一个千斤顶和组成该千斤顶的所有零件图。
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千斤顶的所有零件图,而且还要能拆装千斤顶,最后根据装配好的千斤顶,结合零件图上的尺寸,画出千斤顶的装配图。
通过这样的真实零件训练,不仅考查学生的识图、绘图的基本制图技能,也增强了机械专业学生装配动手能力。
这样的“项目教学”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制图教学变得形象生动。
二、教学过程
(一)千斤顶工作原理
千斤顶是用来支撑和起动重物的机构,这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机械式千斤顶。
将绞杠插入螺杆的φ20孔中,以旋转螺杆。
螺杆具有锯齿形螺纹B50×8;螺母套以过渡配合压装于底座中,并用两个圆柱端紧定螺钉M10×20止转、固定,这样就能达到螺杆旋转而使起生物升降。
顶块以SR40内圆球面和螺杆顶部接触,并能微量摆动以适应不同情况的接触面。
挡圈用一个M8×20的沉头螺钉固定在螺杆下端,以防止其旋出螺母。
(二)分析指导
1、仔细读懂各零件图
①底座
底座是一铸件,材料是HT200牌号的铸铁。
其基本形体是同轴回转体。
在标注各段直径后,只需一个全剖主视图。
螺孔2--M10--7H与圆柱φ100、φ65相贯线采用简化画法,以外形线表示。
注尺寸的轴向基本基准是底面,但尺寸φ57、2、103不应以底面为基准标注,否则底面加工误差变化,各尺寸都要相应变化。
螺也2--M10--7H的定位尺寸也不能从底面出发标注,而应从辅助基准标注;因为尺寸φ26要与螺母上相应尺寸φ26一致。
②螺杆
其视图有一个做出三处局部剖视的主视图,和一个只画出一半的移出剖面。
右上方的局部剖,系用以表示锯齿形螺纹牙型的方向的,否则加工方向错了,就不能符合设计要求。
而对于对称的普通螺纹、梯形螺纹的牙型,一般不必画出牙型。
凡是标注螺纹尺寸,一般必须注出其公差带代号,除非只有一种公差带代号。
不透的螺孔,应同时注出内螺纹长度及钻孔深度。
螺纹倒角由工艺常规处理。
两个正φ20,不能仅从相贯线来判断其直径是否相等,因为若直径相差不多,则相贯线也近似,所以,两个孔均应标注尺寸φ20。
③螺母
螺母的材料是铸造青铜ZQSn6—6--3,其中“Z”表示铸造,“Q”代表青铜,“Sn6”表示锡含量约6%,第二个“6”表示锌的含量大约百分值,最后的“3”是铅含量约3%。
圆柱孔2---φ7与圆柱65相贯处,采用简化画法,以直线取代双曲线。
尺寸φ26与底座上的相应尺寸φ26应协调,故必须注出该尺寸。
锯齿形螺纹只须注出公称尺寸(大径),不必注小径,但应注出其螺纹公差。
2---φ7孔应该与底座上的孔一起组合加工,应注明“配作”。
④挡圈
挡圈上的尺寸900、φ17和9,应与沉头螺钉的相应尺寸协调,故应先查出沉头螺钉的有关国家标准。
⑤顶块
其视图由全剖视的主视图,局部视图和一个局部放大的剖视图组成。
顶面制出花纹是为了增加摩擦。
螺孔与圆柱孔φ40、外圆柱面φ64的相贯线,均采用简化画法。
2、采用何种装配图
装配图是表达机器基部件的图样,是表达设计思想、指导装配和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技术文件。
一般在设计过程中用的装配图,主要是表达机器和部件的结构形状、工作原理、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和配合、连接、传动关系以及主要零件的基本形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用的装配图称为装配工作图,主要是表达产品的结构、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和配合、连接、传动关系,主要是用来把加工好的零件装配成整体。
3、画装配图底稿
①考虑视图方案
主视图作全剖视,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均可表达清楚。
为了充分表明千斤顶的结构功能,可以增加一个螺杆的移出断面图,以表明转动螺
杆时插入绞杠时用的两正交孔φ20,以及为表示顶块顶面的花纹而增加一个A向视图。
②布置图幅
画图时,先在三号图幅内估量这三个图形所占的位置和面积,以及标题栏和明细栏所占的面积,要留出编写序号和注尺寸的地方。
③两种画图步骤
A、先画螺杆(不能按零件图折断缩短),后在适当位置画螺母(锯齿形螺纹超出螺母顶面约5或10为宜),及底座、顶块等。
B、先画底座,后画螺母,再画螺杆等。
④紧固件
各螺钉应先查表,在画出的草图上注上查得的主要有关尺寸,再画入装配图中。
一字槽应以比粗实线粗2—3倍的粗线表示,而不画出槽。
⑤标注尺寸
此装配图上可注出装配尺寸:65H8/n7、B50×8—7H/7e,SR40、26等。
外形尺寸:φ130
特性尺寸:如起重高度范围尺寸,计算式如下:
最高尺寸:212+(35-25)+〔125-(75-18)〕=290
最低尺寸:212+(35-25)+6=228
或(212-135)+(35-25)+18+125=228
所以该尺寸为φ228~φ290
其中φ228也是外形尺寸。
φ20是与绞杠直径有关的尺寸,也应注明,作为设计绞杠的根据。
⑥编号及编写明细栏
要求每一列数字、字母、汉字均排列整齐,为此可先极轻、极细地画出纵界线,以确定各字的位置。
千斤顶的代号QJD是千斤顶三字的第一个字母,其后“1”是第一型,最后两位数字编零件号;装配图则为00。
⑦画剖面线
剖面线一般为450线,相邻零件可挨次画出。
相邻零件剖面线应不同(方向或间距不同),大件间距大些。
相同零件如螺杆,在不同局部剖面或不同视图上其剖面线都必须相同。
⑧仔细检查底稿,改正错误后加粗。
粗、细线均应在草稿上试画,符合标准以后,才在图上加深各种图线。
4、完成装配图
加深时,次序如下:圆或圆弧→水平线→垂直线→斜线。
细线若模糊不清,或色过线,也可再加深一次,最后完成的装配图。
(三)作业要求
1、用A3幅面图纸绘制千斤顶装配图
2、提示:
(1)千斤顶结构简单,以全剖主视图大部可表达清楚,细节部分适当运用局部剖视。
(2)M10×20、M6×16圆柱端紧走螺钉可查手册,GB75--85,M8×20沉头螺钉查GB68-85。
或由教师给出。
(3)按照装配图尺寸要求标注尺寸,注意标注出反映起重高度范围的尺寸。
三、教后反思
1、通过千斤顶装配图的“项目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许多实践知识,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学生非常喜欢,他们在课堂中表现得非常的活跃,思维也很敏捷,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不会出现有人因教师讲解太慢而没事做、有人因听不懂而打瞌睡、有人因不感兴趣而开小差等现象。
甚至连课外时间都会去查找资料、讨论相关问题,不会出现作业随便应付或抄作业、作业拖拉或不做等问题。
2、在教学中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学生困难时要帮助他们整理知识。
如编写出绘制装配图的步骤要领“四定”、“一校”。
3、由于现行教学制度的限制,这样的教学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课时上需要连课教学;课程需安排在《机械制图》基本学完后;需要学校配备一些教学设备等。
最关键的是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能力,这对上课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四、附:教学用图
根据轴测图和成套零件图,绘制千斤顶装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