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的区别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49
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的异同(一):用材明清家具的鉴定,最重要的就是辨别年代。
而历史不同时期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以及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常会采用不同种类的木材制作家具,因此一些古家具的用材会直接反映出该家具的产地和年代,这是判别古家具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
学会辨别木种是鉴赏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明清家具在用材方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因此,辨别木材是鉴定家具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传世的明清家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木材制作。
因在清代中期以后,这几种木料日渐匮乏,成为罕见珍材。
所以,凡是以这几种硬木制成的家具,大都是传世已久的明代或清代前期遗物。
虽说此类家具后代仿制的也有,但终因材料难得及价格昂贵,为数极少。
今存的传统硬木家具中,也有许多是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作的。
由于这几种木材,是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日益难觅的情况下才被大量使用,所以,以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大多为清代中期以后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的产品。
如有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作的明式家具,因其材料的年代与形成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制品。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因为众文献记载来看,红木和花梨木可能最迟在清代初期就已开始被选用作家具之材,而在江南一带也确实也发现了不少明式红木家具,不是近代仿制的,而是清代早期的遗物,但从整体上说,红木家具的大量出现是清代中期以后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传世的榉木家具,不能以材质来间断年代,因为它在明清两代均被广泛用于制作家具,并在形式上也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许多清代中期及至更晚的榉木家具,仍然沿袭着明代的手法。
所以,对榉木家具的断代,应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特点来进行鉴定。
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古家具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大量珍稀的古家具外流。
为此,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制定了一条政策,规定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和乌木这五种制作的家具不准出口,这种“五木法则”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过于简单,又使大量菲五木的珍贵古家具流出海外,同时这种以木质定高下的简易法则也使许多爱好者坠入了拜物的误区,将作为中国古家具主体的菲五木家具一概视为“柴木”,甚至滥收贱卖,极少开展收藏研究,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明清家具对比明式家具的特点明代家具选料考究,造型简洁、结构合理、做工精巧、装饰纯朴,具有疏朗大方、儒雅庄穆、精练朴实的气质。
制作上,明代家具采用“攒边”和“榫卯”技术,追求坚稳精确的结构、规矩匀实的线角和光洁平整的器表。
造型上,明代家具采用构架式结构,讲求挺拔端庄,明快洗练,固直方正。
装饰上,明代家具充分显露木质的本色和纹理,不尚雕琢堆砌,追求朴素、自然的美感。
明式、清式家具的发展历程家具作为文化生活的产物,其形式必然与当时的生活方式有关。
中式家具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自商、周至三国期间席地而坐的矮形家具;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是家具形式变革的过渡时期,随着人们的起居方式向垂足而坐的过渡,家具也逐渐从矮形向高形过渡;至北宋,垂足而坐已成定局,高形家具的系统已基本建立,以后又经过五六百年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尤其在明、清时期,中式传统家具的形式日臻完善,品类也日益齐备。
清式家具的特点清式家具在明式家具的基础上更趋向奇形巧制、繁纹重饰、豪华富丽,无论是结构的衔接,还是线角的转折,无论是雕刻镶嵌,还是描画绘饰,都不逊于明代,甚至有所发展,而且,清代家具在渲染气氛、烘托环境方面也是颇为独到的,它保持了明代家具的某些优秀传统,并且有着鲜明的风格特色。
明式、清式家具的结构大量优质坚硬木材的输入,为明式家具采用较小的构件断面,制作精密的卯榫结构提供了客观条件,这一点也是明式家具极具代表性的特征。
明式家具在结构上基本采用不施胶、不钉钉的卯榫接合,严丝合缝,工整精致,科学合理。
清式家具在结构上承袭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充分发挥了插销挂榫的特点,技艺精良。
然而由于过分追求装饰,有时不免忽略了结构的合理性。
清中期以后,挂销不做了,牙条和束腰也改为两根木料分做;到清晚期,不仅没有挂销,连牙条的榫头也不做了,只靠用胶黏合,比明式家具的结构逊色不少。
明式、清式家具的造型特征明式家具的造型运用美学的原理来创造完美的效果,采用简练挺拔、流畅刚劲的线条和沉稳、坚实的质感来表达简洁、舒展、质朴的设计理念。
鉴别明清古典家具的四大原则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对于明清古典家具的鉴别和研究一直是我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深入研究和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四大鉴别原则,分别是材料、结构、雕刻和饰面。
一、材料材料是判定明清古典家具的重要依据。
明清家具的材料以南方硬木为主,例如紫檀、花梨、鸡翅木等,这些木材质地紧密,耐压耐磨。
同时,家具的辅助材料也是鉴别的重要因素,比如铜、铁、宝石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鉴别。
二、结构结构是明清古典家具的另一重要鉴别因素,这意味着要对家具的构造和组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明式家具主要以榫卯连接为主,而清式家具则多采用玻璃胶粘接。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段位的家具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
三、雕刻作为明清古典家具的重要装饰元素,雕刻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鉴别。
明式家具雕刻注重简洁大方,清式家具则强调精工细作。
在鉴别雕刻时,需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还要关注雕刻的主体内容,以确定家具的制作时间和地域。
四、饰面饰面是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饰面的内容包括盘、篆、镂、刻等,需要对这些元素进行详细的研究。
同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家具饰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别,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鉴别。
上述四大原则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影响、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鉴别流程。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需要先进行材料鉴别,确定家具的木材种类、产地、年份等,然后进一步分析结构和雕刻,确定家具制作的风格和技法,最后进行饰面鉴别,分析家具的画面内容和色彩特点。
总之,明清古典家具的鉴别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和历史知识,需要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家具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只有掌握了这些鉴别原则,才能正确地鉴别出明清古典家具的制作时间、地域、工艺等重要信息,真正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宝藏。
明清家具鉴别技巧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户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清家具的“三优”:一是优美的形态。
线条流畅、整体比例均衡,具有独特之神韵,其代表家具的“灵魂”。
形是艺术造诣的基本,某些细节稍有丝毫之差,都会影响作品的气度与神韵。
二是优秀的工艺。
艺是仿古家具最为关键、难度最高的一环,除工艺精湛,结构、接驳依足古法外,其细部的雕刻深浅和艺术手法,均合乎传统风格。
三是优质的材料。
仿古家具必须选用明清时期所用的几大名木,并根据当时的地方色彩、家具造型、款式、类别选择合乎其惯用的材种,否则只会影响其神韵以及日后的收藏价值。
此外,木纹之美感表现,则取决于开料用材的妙法。
名贵木材中,紫檀、黄花梨、酸枝、鸡翅、柞晶为极品。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古典家具的价值,而古典家具的数量又十分有限,据专家估计,明式黄花梨和清紫檀家具数量仅1万件,再加之近几年这些家具不断外流,可谓卖一件少一件,藏家又不愿出手,因此,古典家具价格自然越来越高。
古代匠人运用精巧的榫卯结构造就了明清家具,一件家具做工的好与坏对其价值影响也很大,一件做工考究的家具自然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另外宫廷做工的家具自然要比民间家具的价值要大。
明、清家具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代表了中国古代家具的最高工艺水平。
全面感受明清家具所蕴涵的深厚、柔美、风雅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进而深刻认知中国古代家具之“大美”之所在!仿制的明式、清式家具也并不便宜。
但如果是真正的传世真品的话,几百万一把椅子恐怕也不为希奇。
家具是木头作的,并不同于珍珠、翡翠那样有永久保存的特性;家具的最初的、根本的目的是在于使用而不是观赏;况且明清两代距今年代并不算太久远;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明清家具有这样大的魅力,使得它令人们如此着迷,和中国古代的瓷器、玉器、字画等一样成为世界文物市场的抢手货呢?为什么在有着悠久、深厚的家具制造传统的西方,人们偏偏对中国的明清家具风格(主要是明式家具)情有独钟,而且它特别备受知识阶层的宠爱呢。
不同地域的明清家具对比清代家具和明代家具相比,有很多不同。
首先,清代家具的产地很明确。
清代重要的家具产地有广州和苏州两地,广州的称为“广做”,苏州的成为“苏做”,此外,山西做的是“晋做”,北京做的是“京做”,均以地域命名。
每个地区的家具都有特点,比如广做的家具,典型特征就是不惜料。
因为广州是口岸城市,木材最先得到。
广州的人工贵,材料相对便宜,因而在料上就不吝惜了。
苏做的家具经过内陆的运输,材料贵了,但人工相对便宜。
所以,苏做的家具不惜工,以工来弥补少料的缺陷。
比如椅子,大量编藤屉面的椅子,都是苏做;如果是广做,直接诶搁一块木板,因为它不缺料。
苏州工匠过去干完活,地上除了木屑,没有整块木头,所有的木头都要用上,非常讲究。
广做红木南官帽椅清代中期长:60cm、宽:46cm、高:110cm,现首都博物馆藏通过对明清两代的家具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明代重结构,少装饰,它的装饰都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清代重装饰,轻结构,讲究整体的华丽。
虽然明代也有满雕的家具,但非常稀少。
从细节的表现来看,明代注重细微的变化,比如一个细小的线角,如果你不是很懂家具,你就看不到。
他有点儿像京剧,甩个水袖,飞个眼神,是那种很细致的感觉。
清代则讲究第一冲击力,一上场就要吸引你。
整体的感觉,两个时代不一样。
晋做红木两出头官帽椅清代中期长:57cm、宽:44cm、高:101cm明代家具是简洁和繁缛并存,清代家具则以奢华为主,这就是他们本质上的不同。
对于一般家具做简单判断,分辨是明是非,可以从大感觉上去找。
苏做红木四出头小官帽椅清代中期长:52cm、宽:40cm、高:96cm京做红木太师椅清代中期长:62cm、宽:52cm、高:104cm。
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鸡翅木等进口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
明代家具,是专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
明代家具是时间概念,而明式家具则是艺术概念。
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
明式家具分类明式家具品类齐全,按使用功能大致分为六大类。
坐卧类:有凳、墩、椅等。
承具类:有几、桌、案等。
卧具类:有床、榻等庋具类:有盒、匣、奁、箱、柜、橱等。
架具类:有面盆架、镜架、衣架等。
屏具类:有砚屏、炕屏等。
明式家具质朴简洁、豪放规整,清代家具工艺精湛、雍容典雅。
明清家具怎样鉴定明式家具以黄花梨木为主,极少使用其他木材。
而黄花梨木家具,又以桌椅、橱柜较多,没有镶嵌和雕镂,只有极少雕刻。
明末清初由于黄花梨木匮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制作。
紫檀木家具大件甚少,木材宽一般不过八寸,木材材质好,雕刻的较少,不做镶嵌。
据行家介绍,紫檀木木种就有十几种,根据不同的材质,其价格差别较大,最昂贵的为金星紫檀。
清中期以后逐渐使用鸡翅木、酸枝木、铁力木、花梨木等,而新家具大多是用酸枝木和红木作材料。
酸枝木家具,大件较多,雕刻花样多,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蓝等。
花梨木家具也多雕刻、多镶嵌,并且近代产品多。
明及清前期的家具式样纷呈,常有变化。
明朝在造型上设计出了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圆角柜、大画案等。
清朝在延续了明家具风格的基础上,又设计出了特有的家具,如红木福寿如意太师椅、炫琴案、紫檀圆凳、钉绣墩等家具。
另外,也可以从选材、线脚、雕刻、镶嵌等装饰手法上来判断。
明大量采用硬木制成家具,更是充分利用了它的美丽花纹。
在不少家具珍品中可以看到最好的材料通常用在家具最显著的部位,例如:面心板、门心板、抽屉脸及靠背板等部位,都是用美材来取得装饰效果。
古典家具采用生漆、烫蜡。
以含蜡95%的蜜蜂蜡为宜,然后擦蜡打光,使家具表面光亮洁净,边角光滑。
明清家具都有哪些特征及明清家具的鉴定方法清式家具品种之多,工艺水平之高,均已超出清朝其他历史时期,是清式家具的鼎盛年代,也是清式家具制作数量最多、工艺最精湛、品种最丰富的一个时期。
据介绍,目前最具升值潜力的明清家具有两类。
一类是明代和清早期由文人指导下制作的明式家具,一般是黄花梨;一类是清康雍乾期间制作的宫廷家具,一般是紫檀。
据估计,现在存世的这两类家具不会超过一万件,市场上已很难寻觅芳踪了。
所以,专家认为,明清家具的收藏,柴木将接唱主角。
一套好的家具如何辨别?“看东西一定要站稳了,全神贯注,目不转睛,还得动动脑子琢磨琢磨。
特别是不要急于到家具跟前去,因为看家具跟看瓷器看玉器不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留存的古旧明清家具将会越来越少,价格也会越来越高,资源匮乏的现实也就越来越难以满足收藏者们的强烈愿望。
在这种大趋势下,人们就会退而求其次,自然而然地将眼光转向可遇可求的仿古家具,尤其钟情于那些选料精良、做工精细、形神兼备的仿古家具精品,因为无论就其珍稀名贵木材的价值,还是其艺术价值都具有增值的潜力。
当前作伪的行当也随着家具收藏的热潮而“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作伪、炒作宣传、销售或拍卖为一体的产业链,使得不少收藏者上当受骗。
在鉴别方法上也有很多,例如可以看家具的腿足。
因为老家具长期放在地上,接触到地面的部分往往会有自然的褪色和受潮气侵蚀的现象,与家具的其它部分会有所不同。
当然还有些作伪的也在这方面动脑筋,会将腿足浸泡起来,让它腐蚀,但是这种腐蚀的效果也会"平",也是均匀的,没有家具使用过程中那种搬移拖拉和碰撞产生的痕迹,细心去看就不难分辨。
另外,如果卖家同意,拆开榫卯结构看榫卯上的木头成色如何,这种方式往往很有效,因为表面再怎么做旧,里面的榫卯往往是新的,一看就会知道。
在古旧家具鉴定中还需要留意一些细节和暗部,例如抽屉板是否有抽拉使用的正常磨损痕迹,家具表面的铜活件纹饰风格是否与家具造型协调,铜活件表面是否有包浆或使用的痕迹,家具整体的包浆分部是否符合家具的使用规律。
浅谈明清家具的特点及区别明清时期,家具精雕细刻,造型美观、线条流畅,注重实用性和美学价值,被称为中国家具的黄金时期。
明清家具的特点和区别体现在家具的材质、造型、色彩、加工技术等多个方面。
一、材料方面明清家具常见的材料包括红木、紫罗兰木、鸡翅木等名贵硬木,其中红木是最为常见的材料之一。
这些硬木材料质地坚硬,质量稳定,使用寿命长久。
此外,明清家具的使用材料也偏向多样化,包括青铜、玉、漆、骨质等。
二、造型方面明清家具端庄大方,造型优美,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细节的精致。
明家家具造型偏向华贵和宏伟,早期的床榻、几案、谷仓等家具高隆粗大,雕刻浮雕多用龙、缠枝花卉等图案,而清家家具则偏向庄重优美,重视造型和色彩的协调,刻画的一些道教图腾和例祭题材更为庄重。
三、色彩方面明清家具的色彩偏向素雅和丰富,使用颜色主要有红、黄、黑、棕等色调,在独具匠心的手工绘画技巧与装饰性手工雕刻工艺下呈现出有着精美纹饰的效果。
四、加工技术方面明清家具加工工艺独具匠心,手工雕刻和装饰技巧流传至今,而且传承者也相对较多。
家具加工一般分为雕刻、拼贴、彩绘、镶嵌等多个步骤,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将木材加工成精美的明清家具。
综合以上几点,明清家具与现代家具的区别在于更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复杂多样的雕刻工艺,以及造型上更加注重人文、科学、雅致,艺术性更强。
并且其大量采用手工制作,所有的细节每一件都有其独特的工艺之美,称得上是艺术品与实用家具兼具的典范。
总之,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制作史上的珍品,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储物和配套装饰,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华。
明清家具的特点与区别完美地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给后代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艺术财富。
中国古玩明清家具之清代家具清代家具与明代家具不同,大体来说明式简约,清代繁琐;明式的造型取胜,清式装饰见长。
清中期以后逐渐使用鸡翅木、酸枝木、铁力木、花梨木等,而新家具大多是用酸枝木和红木作材料。
酸枝木家具,大件较多,雕刻花样多,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蓝等。
花梨木家具也多雕刻、多镶嵌,并且近代产品多。
明及清前期的家具式样纷呈,常有变化。
明朝在造型上设计出了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圆角柜、大画案等。
清朝在延续了明家具风格的基础上,又设计出了特有的家具,如红木福寿如意太师椅、炫琴案、紫檀圆凳、钉绣墩等家具。
清代家具的特点清代家具,从发展历史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
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
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
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
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
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家具风格可以称为明式。
第二阶段是康熙至嘉庆。
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
这个阶段的家具也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兴旺发达。
到了清朝黄金时代的乾隆时期,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
这些家具材质优良,作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国势与民风。
这些盛世家具风格,与前代截然不同,代表着清代的主流,被后世称为“清式风格”。
清式家具的风格,概括来说有如下两点:造型上浑厚庄重从雍正年开始,家具新品种、新结构、新装饰不断涌现,如折叠式书桌、炕格、炕书架等。
在装饰上也有新的创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钿、婆罗漆面、掐丝珐琅等。
另外用福字、寿字、流云等描画在束腰上,也是雍正时的一种新手法。
这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为浑厚和庄重。
明清家具的区别以及对现代家具的影响1 明清家具的特点与区别明清两代的家具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最高成就,中国是一个具有着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这几千年的几点都帮助着中国明清家具装饰艺术,从而使得明清家具更加具想象力和戏剧性,让中国明清家具成为世界家具历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1 装饰手法明代主要装饰手法雕刻装饰,和铜装饰等。
明代家具擅长使用木构架艺术加工每个零件,组合后提高家具的主体的影响。
明代家具大量使用镶嵌技术,具有大量大理石的嵌入和镶嵌木装饰。
镶嵌精致是为了家具的锦上添花,而不是为了喧宾夺主,镶嵌材料和家具应该融合为一体,而不是有意为之。
金属元素的运用也是明代家具另一个装饰手法。
合页、面叶、包脚、钮头、吊牌和吊环等数种,在注重实用和美化效果的同时点缀金属边饰,能够令家具与有机、金属材料的优点结合,使普通家具变的精致美丽。
清代家具的装饰风格则是多种多样,如刻、嵌、描绘,和剔彩工艺的运用,同时技艺高超、装饰华丽。
与明代家具相同的是镶嵌工艺的使用在清代家具中也很常见,并具有代表性。
但不同的是清代的家具镶嵌艺术是其他历代家具无法比拟的,是对以往的继承与发展。
以往的家具一般是由大理石镶嵌,而清代家具则加入了动物的骨头、象牙、贝壳灯材质,同时有宝石嵌入式。
在清代家具装饰手法中,雕刻是不能不说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方法。
清式的雕刻一般有线雕、铲地浅雕、浮雕、透雕、半透雕、镂雕、悬雕和双面透雕,这些雕刻工艺精细,图案栩栩如生,令清代家具具有不同于明代家具的美感,同时提升了家具自身的价值,而这些工艺不仅影响了清代家具的发展,同时对清代的室内装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2 题材和内容明式家具装饰内容和主题是基于吉祥的主题。
大象,老虎、鹿和狮子这些走兽表示的是吉祥动物纹样,同时凤凰、鸳鸯等一些飞禽也是很常见的吉祥纹样,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虎纹代表神兽纹样;松、梅、竹、兰、灵芝、牡丹、菊花等植物也很常见,并有着正直、长寿等不同的寓意。
明清家具详解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二者一脉相承,而又各有不同:明式家具简练,以造形取胜;清式家具繁琐,以装饰见长。
两者原料材质精良制作工艺的精湛,装饰技法的独特多样使之在世界家具领域中别具魅力。
本文着重在造型、装饰手法、选材与结构上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造成明清家具不同风格的原因,以便进一步了解明清这段盛世家具的风格内涵。
明清家具是中国乃至世界家具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华夏子孙智慧的结晶。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
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
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
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清两代的家具除了造型优美,结构牢固,装饰性强,民族味浓等共同特点外,还因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结构类似等特点而并称于世。
是中国古典家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中国家具的精髓所在。
清代家具是在明代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然而,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巅峰。
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所以,即使是清代制作的明式家具也具有明显的清代家具的装饰风格。
明清家具装饰风格比较(一)造型1.明式家具:简练挺秀,以线为主明式家具造型特别讲究线条美且功能合理。
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
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
明式家具造型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
不论是椅凳类、几案类、橱柜类、床榻类,还是台架类,其造型都是简练质朴、比例匀称、线条雄劲,以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