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的作品
- 格式:docx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张天翼主要作品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 ,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 ,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 ,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 ,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1982,社科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张天翼(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天翼(1906~198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
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
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张天翼《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的书(7张)《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著作书目]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研究资料书目] 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张天翼文集Zhang Tianyi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元定,号一之。
笔名尚有张无诤、铁池翰等。
1906年 9月10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破落的世家望族,祖籍湖南湘乡。
父亲通谟,清末进士,辞官不就。
他谈吐幽默诙谐,靠做教员、职员为生。
母亲亦能读会写,常给儿女们讲故事。
1913年,张天翼在杭县高等小学校读书时,常看童话作品和中国古典小说。
1920年入杭州宗文中学,课余爱读林(琴南)译小说和鸳鸯蝴蝶派作品。
1922年,开始写滑稽小说和侦探小说。
短篇《新诗》(《礼拜六》第156期),署名张无诤,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作品。
1923年间,张天翼偶读鲁迅的《阿Q正传》,感铭很深,停止写作滑稽、侦探等类小说,重新思考文学的社会功能等问题。
1924年秋,张天翼中学毕业,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
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这年12月,他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散文《黑的颤动》,始用笔名张天翼。
后又发表短篇小说《走向新的路》、《黑的微笑》,自称这是“模仿所谓‘象征主义’的东西”(《自叙小传》)。
1927年暑期退学回杭州。
此后数年间,往来于沪宁一带,先后当过家庭教师、职员、报刊编辑、记者,但失业时居多。
此间,广泛接触了中流社会和下层市民,认识了一些教师、职员、工人、车夫、小商人、手工业者、学徒、士兵、流浪儿童、失业者,为他开拓新的文学道路作了思想上艺术上的准备。
1929年4月,张天翼在鲁迅、郁达夫主编的《奔流》上发表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
作品描写一个初步觉醒的知识分子回家以后烦闷、焦躁的心绪,表现了对封建宗法社会的憎恶与反叛,是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起点。
1931年发表短篇小说《二十一个》,引起左翼文坛的重视。
这年9月,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参加了“左联”所属“文艺大众化研究会”和协助编辑“左联”刊物《十字街头》等活动。
张天翼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见长。
他熟悉旧中国中下层社会的各种人物,憎恶他们的灰色生活和庸俗作风;他善于用夸张的、诙谐的语言去揭示现实社会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用“仁义道德”装饰起来的“禽兽世界”。
山鬼读后感《山鬼》是作者张天翼的作品,讲述了在遥远山岭中的一个小山村中发生的一系列奇怪事件。
这本小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页,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开篇就展现出了浓厚的神秘氛围,让读者不禁被吸引。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来自城市的记者,为了寻找新闻,他来到了这个小山村。
在村庄里,他听说了一段有关山鬼的传说,并决定一探究竟。
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读者逐渐感受到了村子里陌生而又不可思议的气息。
在山中,似乎隐藏着一个古老邪恶的力量。
小说的叙事节奏明快,紧张刺激。
一系列奇怪的事件相继发生,读者的好奇心也被不断激发。
随着主人公的探索深入,故事剧情逐渐升温。
在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冒险后,他终于成功揭开了山鬼的真面目。
而这个真相让他震惊不已,也让读者回味无穷。
小说以轻松幽默的口吻描写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魅力。
主人公作为一名记者,机智聪明,冒险精神十足。
他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始终保持着对真相的探索欲望。
与之相对应的是村民们的直言不讳,他们在面对神秘的山鬼时既充满敬畏,又表现出一定的胆大心细。
他们的特点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整个故事虽然以揭示山鬼真相为主线,但是其中蕴含着关于人性的思考。
山鬼作为一种古老邪恶的存在,其实就是人性中的一种本能,是人们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怪异。
正是人的欲望、心理扭曲等因素造成了山鬼的诞生。
小说通过这样的设定,让人们思考自己内心是否有着隐藏的“山鬼”,引发了读者对自己内心的反思。
总结起来,《山鬼》是一部令人着迷的小说,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神秘的设定吸引了我的注意。
通过对山鬼的探寻,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紧张刺激的阅读体验,还能够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真实。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娱乐读物,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中国童话十家都有谁?张天翼、叶圣陶、严文井、洪汛涛、陈伯吹、贺宜、包蕾、葛翠琳、金近和叶君健1. 张天翼: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 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3. 严文井: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童话作品有:《南南和胡子伯伯》(1943)、《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1949)、《蚯蚓和蜜蜂的故事》(1950)、《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1957)、《小溪流的歌》;杂文集《关于鞭子的感想》;游记作品《印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主要著作被收录在《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
《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4. 洪汛涛(1928—2001),浙江浦江人,曾用笔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吕榆等。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神笔马良”之父。
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中国“童话十家”。
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
4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出版有《天灯在看你》、《尸骸的路》等集子多种。
作品结集出版的共有七十多种。
其中主要的是童话,有《神笔马良》、《十兄弟》、《不灭的灯》及《神笔马良正传》、《夜明珠》、《小花兔找食物》、《鱼宝贝》、《望夫石》、《半半的半个童话》、《快乐的小鸟》等。
粉碎“四人帮”后,他写出了《一张考卷》、《花圈雨》、《向左左左转先生》、《白头翁办报》、《慢慢来》、《夹竹桃》、《棕猪比比》、《小鼯鼠第一次学本事》、《小芝麻奇历记》《“亡羊补牢”的故事》、《乌牛英雄》、《苍蝇的诀窍》、《狼毫笔的来历》、《破缸记》、《天鸟的孩子们》、《鸟语花香》等四十余篇童话新作,已收入《洪汛涛童话新作选》一集中。
张天翼先生作品集《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张天翼一、生平二、张天翼(1906~198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
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
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二、作品《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张天翼《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的书(7张)《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1)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张天翼张天翼(1906~198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
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
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张天翼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毕业院校:北京大学逝世日期:1985年4月28日民族:汉族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作品:《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华威先生》等主要成就: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荣誉奖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职业:作家出生日期:1906年9月26日别名: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籍贯:湖南湘乡文学履历:《人民文学》主编人物生平初期张天翼1906年出生于南京。
民国11年,他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小型文艺刊物,并在《星期六》、《法月》、《星期》等刊物发表作品。
民国13年秋,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书籍并从画写作。
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夏毅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
民国18年,与鲁迅通信。
民国2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
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民国26年冬,从事抗日宣传工作,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
民国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
民国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年底带病赴重庆"文协"总会工作,以后病情反复不定。
张天翼主要作品《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张天翼
张天翼是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引用的一个假名,代表了他对现代小说史的
整体评价。
夏志清将张天翼称为一个“藐小之人”,并且批评他对现代小说史的认识不准确,缺乏深入的研究。
在夏志清看来,张天翼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并不理解,他只是停留在
表面的了解,缺少对于文学作品背后的思想和风格的深入分析。
张天翼的著作《中国小说
史略》被夏志清称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最高峰”,但夏志清认为这本书只是一本简单的
介绍性教材,无法真正深入地理解和解读中国现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夏志清认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着丰富而多样的风格和写作
手法。
张天翼过于简化了这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归结为与西方小说
的接触和模仿。
夏志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和肤浅的,忽略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独特性和独
创性。
夏志清还对张天翼的评论方法进行了批评,认为他过于主观而缺乏客观。
夏志清认为,一个好的评论家应该保持客观和公正的立场,善于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
而不仅仅是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进行评论。
夏志清认为,张天翼的评论方法过于主观和
片面,缺乏对于文学作品内涵和艺术风格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夏志清对张天翼的评价是批评性的。
他认为张天翼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理解不准确,
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夏志清强调了一个好的评论家应该具备的客观、公正和深入分析
的能力,认为张天翼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不足。
飞翔、漂游的言语——论张天翼《蜜蜂》与《大林和小林》飞翔、漂游的言语——论张天翼《蜜蜂》与《大林和小林》近年来,张天翼在文学界崭露头角,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作品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追捧。
其中,他的两部小说《蜜蜂》和《大林和小林》,以其丰富多彩的言语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彰显了他作为一位杰出作家的才华和独特视角。
通过深度剖析这两部小说,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张天翼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蜜蜂》。
这部小说以一个乡村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为主线,通过描写他与农田中的蜜蜂共处的经历,展现了生命的真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小男孩对蜜蜂的特殊情感和迷恋,通过他的言语和行为得以体现。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刻画了蜜蜂与小男孩之间微妙而宝贵的联系。
他们通过言语的交流,建立了一种独特的默契与共生关系。
在《蜜蜂》中,张天翼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比如对光影的描绘、对蜜蜂行为的生动刻画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小男孩探索蜜蜂世界的奇妙旅程中。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他营造出一种充满生命力和神秘感的氛围,强化了小男孩对蜜蜂的情感表达。
同时,张天翼在小说中还穿插了大量的童真对话和幽默诙谐的插图,使整个作品兼具娱乐性与思考性。
这种飞翔、漂游般的言语,让读者既能获得美学的享受,又能思考蜜蜂与人类之间奇妙的联系。
除了《蜜蜂》,张天翼的另一部小说《大林和小林》也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作品。
与《蜜蜂》不同,这部小说以两个均为林儿的男孩为主要人物,通过他们在城市中成长的经历,揭示了当代城市青少年的困境与迷茫。
这两个角色通过流利而生动的对话,刻画了个体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展示了他们对命运和未来的不同追求。
张天翼通过丰富的言语运用,在小说中融入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态度的思考,给予读者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在《大林和小林》中,张天翼的言语带有强烈的反讽意味,通过对现实的讽刺和对人性的揭示,促使读者审视社会和自身。
小说中的角色和情节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使读者更易与之产生共鸣。
《宝葫芦的秘密》教学反思(通用16篇)《宝葫芦的秘密》教学反思 1《宝葫芦的秘密》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的作品,课文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生动刻画出王葆的童真形象。
教学本文,我首先根据课后练习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这个问题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中我为了紧扣文本主题,调动学生情绪,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采用让两位主人公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人物,并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朗读,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同时为后面的教做好了铺垫。
我觉得教学本课的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创编故事,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是如何得到宝葫芦呢?课文略写了,这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我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讲讲故事,在天马行空的讲中获得灵感,同时我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接着,我让几个能说会道的学生示范讲了一遍,取得很好的效果,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才抛出写小作的要求,从作业反馈来看,的确创编故事的确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在本堂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如学没有做到细心观察学生,不能对学生能够进行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课堂中对朗读的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读得不到位等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上问题。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八单元是童话主题单元,主要是通过童话故事体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节选自作家张天翼写的《宝葫芦的`秘密》,选入课文时有改动。
这篇童话主要讲了王葆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得到了幸福,所以王葆也特别希望自己有一个宝葫芦的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比如在探讨“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竹节人必读书目
《竹节人》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的一部作品,被列入了许多地方和学校的必读书目之中。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成为了儿童文学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必读书目,它通常被选入以下几个方面的阅读列表:
1. 语文课程教材:在中国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提高文学素养。
《竹节人》通过讲述一个小孩与一只神奇的竹节人的故事,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 课外阅读推荐:学校和教育机构常常会列出一份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旨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竹节人》作为其中的一本,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3. 儿童文学经典:在儿童文学领域,一些经典作品会被反复推荐,成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必读的书籍。
《竹节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内涵,常常被列入这一类书目。
4. 家庭教育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
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亲子阅读。
《竹节人》作为能够激发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经常被家长选为家庭阅读的材料。
具体到《竹节人》这本书,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偶得一只神秘的竹节人玩具,这个玩具不仅能够在夜晚活动,似乎还拥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
通过这个小故事,书中探讨了友谊、勇气、正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深刻的主题。
请注意,不同的学校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教学大纲和阅读要求,因此,《竹节人》是否为必读书目,以及是否被列入特定书目,可能会有所不同。
早期成名作品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以革命的立场观点,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真实反映了社会和人生。
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短篇小说《华威先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文化界爪牙丑恶的面貌,最负盛名。
长篇童话《金元帝国》以儿童语言写儿童心理性格,发出人民正义呼声,揭露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
《罗文应的故事》荣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学艺术评奖会一第奖,《宝葫芦的秘密》亦深为全国少年儿童的喜爱。
发表各类作品370余件,其长、中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逾百篇,长篇童话4部,剧本近10个,寓言数十篇,文艺论文及杂文逾百篇,文艺论著2部。
作品除有各种专集、结集本、别集本、选集本及收入丛收类的版本外,有《张天翼文集》行世。
上小学和中学期间,读了不少中外文学作品。
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礼拜六》杂志发表短篇《新诗》。
1924年中学毕业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
1926年进北京大学预科。
翌年退学,当过家庭教师、职员和编辑等。
1929年发表短篇《三天半的梦》。
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物。
创作产量日丰,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这时所写短篇有《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等集子,他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擅长。
写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现实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
这时期还写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齿轮》、《一年》、《洋泾浜奇侠》、《在城市里》,中篇小说《清明时节》,儿童文学作品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等,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发起上海市文艺界救亡协会,任《救亡日报》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他写的短篇集《速写三篇》,深刻地暴露了国统区抗日运动的阴暗面,引起文艺界的重视和讨论,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的《华威先生》是他讽刺小说的力作。
1942年因患肺病在成都、上海、香港等地养病,辍笔多年。
长篇童话《金鸭帝国》也因病未写完。
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职。
他除忙于编辑刊物、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外,还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小说《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1954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他们和我们》,童话《不动脑筋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剧本《蓉生在家里》、《大灰狼》等,并结集为《给孩子们》出版。
作品人物刻画细腻,想象丰富,生动有趣,循循善诱,几十年来深受小读者的喜爱,为发展儿童文学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30年代起,张天翼还发表了不少具有新颖独到见解的理论批评文章,出版有文艺论著《谈人物描写》、《文学杂评》、《张天翼文学评论集》等,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著有短篇小说《从空虚到充实》、《华威先生》、《新生》、《包氏父子》、《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团圆》、《追》、《春风》、《同乡们》、《速写三篇》、《畸人集》、《给孩子们》,长中篇童话《鬼土日记》、《一年》、《清明时节》、《齿轮》、《回家》,儿童文学《大林和小林》、《洋泾浜奇侠》、《秃秃大王》、《金鸭帝国》、《宝葫芦的秘密》,文艺理论《〈西游记〉札记》、《略谈〈红楼梦〉史》,文学评论集《文学杂评》,《张天翼选集》、《张天翼小说选集》、《张天翼文集》(10卷)等。
儿童文学《罗应文的故事》获1954年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