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39
现代汉语词汇学PPT2幻灯⽚1第三章⽂字幻灯⽚2本章学习重点1、了解汉字的特点2、掌握汉字的形体演变及规律3、正确分析常⽤字的结构和笔顺。
4、掌握基本的造字⽅法幻灯⽚3第⼀节汉字概说⽂字●Q1:什么是⽂字?●⽂字是记录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具。
●与语⾔相⽐,⽂字是第⼆性的,⽽语⾔是第⼀性的。
●Q2:为什么会产⽣⽂字?●社会需要催⽣了⽂字。
⽂字是⼈类的⽂化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有声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了⽂字,语⾔就可以留下痕迹 ,⼈类社会也就有⽤⽂字记载的历史幻灯⽚4汉字的特点●(⼀)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字●1、汉字有见形知义的特点。
●有的字从字形可以联想到字义●“⼭”、“⽕”、“⽔”、“⽊”等●有的字可以从它的组成成分猜测出⼤致含义●如“林”、“看”、“从”●有的字从它们的组成成分上⼤致推想出字义类属●如“江”、“河”、“湖”都跟“⽔”有关●“树”、“松”、“柏”、“柳”都跟“树⽊”有关。
●从意义⾓度看汉字显得⾮常有规律性,⽽且字形结构反映了字义特点,体现出表意特点。
幻灯⽚5● 2、汉字是⾳形义的统⼀体●汉字所记录的是语素,⽽语素是⾳义的统⼀体,每个语素既有声⾳⼜有意义,加上汉字的形体,汉字是⾳形义的统⼀体●例如汉字“书”这个语素,读shū,意思是“成本的著作”,●⽽英⽂的字母a、b、c、d、e等,它们有形体,有⾃⼰的读⾳,但是没有意义,因为它们记录的是语⾔中的⾳素、⾳节,因此单独看都是没有意义的。
幻灯⽚6(⼆)汉字具有⼀定的超时空性1、具有较强的古今⼀致性(时间)。
古今汉字的语⾳变化很⼤,但是其结构⽅式、表达意义在本质上是⼀致的。
⽐如宋、元、明、清时代的⼩说,我们今天阅读起来基本上没有太⼤的困难2、具有沟通⽅⾔的特殊作⽤(空间)。
汉语⽅⾔复杂,有七⼤⽅⾔,⼝头上,不同⽅⾔区的⼈根本不能进⾏交谈,可是书⾯上⽤汉字笔谈,互相之间毫⽆障碍。
关键在于汉字语法、结构特点(词的特点、句⼦的特点)是⼀致的幻灯⽚7●(三)分化同⾳词能⼒强●汉语同⾳词虽然很多,但⽤汉字记录,在书⾯上就把同⾳词巧妙地区别开了●例如“公式-公事-攻势-宫室-⼯事”●“形式-形势-⾏事”●“国事-国势”等●(四)汉字是形体复杂的⽅块结构●汉字的笔画有秩序的分布在⼀个平⾯性的⽅框⾥,如“翼”,这是汉字从外观上看最明显特点●表⾳⽂字如英语“ language”,由8个字母依次线性排列●幻灯⽚8第⼆节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形体演变●根据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着,逐渐由直接表意的图形变成了间接表意的笔画,复杂变为简单。
现代汉语文字讲义第三章文字教学目的:了解汉字的性质和汉字形体的演变。
掌握分析现行汉字结构的方法,明确现行汉字的规范,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养成正确使用汉字的观念。
教学时数:9学时。
教学重点:汉字的特点;汉字的形体;汉字的结构;汉字改革问题;汉字的整理;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第一节汉字概说一.文字常识1.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是在语言之后产生的,是社会进化、语言成熟的产物。
它突破了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扩大或延伸了语言的功能。
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语;有了书面语,人类的文明始得以延续和传播。
因此,文字是人类摆脱蒙昧、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
任何一个民族都毫无例外地拥有各自的语言(有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消失),但并非每种语言都有相应的文字。
现今不少的部族(如非洲和大洋州的一些部落)仍停留在口耳相传的交际阶段,没有民族文字。
2.文字的产生历程文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
在文字问世之前,先民们主要利用实物手段来帮助记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际需要。
这些实物手段包括结绳、结珠、刻契、讯木等。
关于结绳,《周易正义》引了《虞郑九家义》中如下的一段话:“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近世台湾的高山族、云南的哈尼族、傈僳族都曾如此。
刻契即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上锯齿,用来记数。
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大多采用过此法。
海南的黎族、云南的佤族和哈尼族在上个世纪中期仍然保留这种习俗。
实物记事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据周有光《语文闲谈》中称,云南景颇族的载瓦人曾出现过实物情书、战书和和约。
情书:用红、白、黑三色线缠一个芭蕉叶包,内有树根,表示想念;石灰,表示希望会见;草烟叶,请对方吸后增加爱情。
战书:三色线的芭蕉叶包,内有土块,表示争夺土地;子弹,表示宣战。
和约:竹筒一节,两端各刻一个缺口,代表议和双方;中间刻一个缺口,代表中人;把竹筒一劈两半,各方保存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