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_《声声慢》优质课
- 格式:pptx
- 大小:971.65 KB
- 文档页数:28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砀山中学徐辉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才女,她半世孤苦,却清高脱俗。
她一生坎坷,却坚韧执着。
她以“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才华,书写着词坛光耀千秋的温婉与凄清。
她的才华与豪情让人钦佩,她的悲苦与坎坷让人伤怀,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就欣赏她的千古绝唱《声声慢》。
二、知识梳理1、谈谈你所知道的李清照(投影简介)2、诵读自由读(清字音)个别读(读情感)三、走进文本1、李清照是以女性词人身份写词的词人,在词中她擅长铺写自己生活起居的点点滴滴,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写了她哪些动作?板书:寻觅饮酒观雁看花守窗2、描写这些动作有什么作用?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愁)3、这几个动词是如何体现她的愁绪?结合词中的意象,选取一个动词,结合所描写的生活片段,做简要赏析。
示例:(动词意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淡酒:愁太浓,化不开愁,愁太深,解不开。
风急:花乱落,叶飘零,肃杀气凉,心更凉。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李清照《菩萨蛮》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传递情感:与赵明诚新婚不久,即负籍远游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北雁南飞:雁从北方来,自己却回不去了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司空曙《寒塘》雁过故人无信息,酒醒残梦寄凄凉---毛滂《浣溪沙》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人面---衰老年华易逝往事不再黄花堆积,落英铺地,风侵雨略,菊花色彩枯干,花瓣飘零而下,一片衰败景象。
摘之无味,摘之无趣,更无人共摘。
醉里插花,花莫笑。
可怜人似春将老。
---李清照《蝶恋花》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细雨——罗织愁绪守窗守夜——时光难挨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李清照《蝶恋花》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李清照《孤雁儿》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小结:就是这样一位孤独的女子,独自一人,在无边的黑夜里穿行,她若有所失,寻寻觅觅,她找到了酒,可无法化解愁。
《声声慢》优质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声声慢》,使学生了解宋词的历史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感悟,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理解其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无奈,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词牌《声声慢》的特点。
2. 词语、句式的鉴赏。
3. 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
2. 词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
3. 利用比较分析法,区分不同词牌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了解词牌特点,品味词语、句式。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感受其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5. 案例分析:对比分析其他词牌的作品,突出《声声慢》的特点。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声声慢》的艺术价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声慢》词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词语、句式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词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声声慢》的文本材料。
2. 收集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和词作资料。
3. 准备与其他词牌的对比分析材料。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加深对词人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宋词大家的作品,拓宽视野。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3.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十、教学资源: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声声慢》的文本和词人的画像。
2.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声声慢》优质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声声慢》,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宋词的基本知识,理解词牌的特点,认识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声声慢》,感受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掌握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难点:深入理解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以及如何鉴赏古典诗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宋代词人的社会处境和创作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分析词的格律、韵脚等。
3. 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词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4.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声慢》的艺术特色。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6.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词中感受到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声声慢》词牌特点和作者生平的了解程度。
3. 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对比分析和小组讨论中表现出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反应,以及课后作业中的表达,评估学生对作者情感的共鸣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并结合李清照的生平,分析词中的情感。
2. 选取一首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体会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通用8篇)优质课《声声慢》教案篇1学习目标:1、把握词中意象,鉴赏叠词等艺术手法。
2、了解词人生平,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赏析叠词等艺术手法,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深入体会词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才情出众,一生写过无数美妙的词作,让我们铭记在心。
据说李清照一生没有孩子,曾为此深感愧疚,可是丈夫赵明诚却说:“诗词就是我们的子女,《金石录》就是我们生命的结晶。
”足见他们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也正因为此,在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一个人更觉孤苦,晚年生活凄凉无依。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她晚期的作品《声声慢》。
二、明确目标: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三、诵读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2、个别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提示从字音和节奏两个方面。
)师: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情感基调是什么?生:诗歌的情感集中在一个“愁”字,这也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哀婉的、凄凉的、愁苦的。
师:应该怎么读呢?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忧伤、悲哀意。
3、自由诵读体会:就让我们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4、个别同学读:师生共评,从语速、语调两方面评价。
四、品读赏析:(一)、词人的”愁”表现在哪里?1、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写“愁”的?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1)、淡酒、急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写出了词人因苦闷而借酒浇愁,却抵不住傍晚时分急速而至的寒风的侵袭。
师:为什么“淡酒”而不是“浓酒”?生:不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浓酒也成淡酒。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句子。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材分析《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 词情凄清。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 正值金兵入侵, 北宋灭亡, 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 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 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教学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 引领学生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 有效提问, 理清思路, 激发学生思考, 促进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通过抓关键词和意象来品味词的意境意蕴, 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 提高鉴赏能力, 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李清照词的特点, 领略宋词的艺术美,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1.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2.体味《声声慢》的“愁”情。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查资料,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利用网络查资料, 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及变化。
3.自查资料, 了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4.自读课文, 读懂大意, 梳理字词, 积累基础知识。
一、导入:积累李清照名句, 导入新课。
1、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一剪梅》2、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又上心头。
——《一剪梅》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一剪梅》4、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6、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7、人何处?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8、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9、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优质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声声慢》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经历。
2. 能够分析并欣赏《声声慢》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 能够运用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创作一首类似的词。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声声慢》的内涵。
2. 学习诗词的韵律和结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诗词创作实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声声慢》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声声慢》的韵律和结构分析。
3. 《声声慢》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1. 《声声慢》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古汉语用法。
2. 《声声慢》的深层情感和意境的把握。
3. 诗词创作技巧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李清照和《声声慢》。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理解字词和翻译。
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经历和创作背景。
3.3 合作学习1. 小组讨论,分析《声声慢》的韵律和结构。
2. 小组分享,解读《声声慢》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
3.4 课堂讲解1. 讲解《声声慢》的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分析《声声慢》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 讲解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
3.5 实践环节1.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背诵《声声慢》。
4.2 完成一篇关于《声声慢》的读后感。
4.3 准备一首自己创作的词,用于下次课堂分享。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学生对《声声慢》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5.2 学生在诗词创作实践中的表现。
5.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建议。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声声慢》李清照一等奖优秀课件背景介绍《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婉约的词风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脍炙人口。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词人,她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
该课件基于《声声慢》这一经典词作,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词。
课件目的适用范围适用于高中语文课程中《声声慢》的可供学生课后复习和自主学习使用。
教学。
可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资料和辅助工具。
早期生活婚姻生活晚年遭遇030201李清照生平简介《声声慢》创作背景创作时间创作地点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时代背景文学地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情感表达01020304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1 2 3宋代女性文学的兴起女性文学的特点女性文学的成就宋代女性文学概述李清照其他作品欣赏《一剪梅》《如梦令》这首词以梅花为寄托,抒发了作者对离愁别绪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醉花阴》辛弃疾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作品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对李清照的豪放词风有所启发。
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诗词散文均有很高的成就,对李清照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游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对李清照的创作主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代文人墨客及其影响分组讨论《声声慢》中表达的情感与主题,探讨李清照如何通过词作传达她的内心世界。
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音韵特点,理解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各组对《声声慢》主题的不同解读和感悟。
小组讨论:《声声慢》主题探讨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情感世界和文学成就。
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和老师给予评价和反馈,共同提高表演水平和文学素养。
学生分组扮演李清照和她的友人,根据词作内容和历史背景,再现她们之间的对话场景。
李清照声声慢的教案【篇一: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教案】《声声慢》公开课教案l.y【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3、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二、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三、整体感知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四、诗歌赏析——如何写愁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
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一)怎样入愁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二)赏意象品愁情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
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
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
《声声慢》优质教案《声声慢》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在词作中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三、教学方法:朗读、对比阅读、探究学习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
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什么样的“愁”——离愁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
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声声慢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深入领会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与创作情感。
2.分析《声声慢》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诗歌理解作者情感,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2.难点:理解李清照的创作情感,体会其在诗中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李清照生平介绍、诗歌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声声慢》,了解李清照生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生平,引导学生关注其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她的创作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三)课堂讲解1.讲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3.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声声慢》中的哪个意象或修辞手法最为突出?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诗歌鉴赏1.学生齐读《声声慢》,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3.学生尝试背诵诗歌,体会其韵律美。
(六)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讲解,完成《声声慢》的课后练习。
2.深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词进行鉴赏。
五、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声声慢》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学生对李清照生平和创作的了解。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典诗词《声声慢》,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
你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呢?生1: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诗人,她的诗词很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