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课型设计及教学管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42 MB
- 文档页数:60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差序格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差序格局【学习目标】1.理解基本概念:“差序格局"。
2.理清差序格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学习准备】1.阅读《乡土中国》第四章,找出差序格局的概念和特点。
【学习进程】一、导入平等是每个人的期待,但是社会却是等级分明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制度?为什么在农业社会、乡土中国无法实现人人平等呢?二、情境任务你听说过“五服”吗?“五服"意味着什么?请你根据“差序格局”的理论来解释。
(一)学习任务一:阅读文本理思路学习活动一:回答什么是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差序格局:以自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样推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团体格局: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
学习活动二:说说差序格局的特点1.以自己为中心。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时,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可大可小,伸缩性强。
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
“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一表三千里"。
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整本书阅读”:如何完成“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教学任务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安排了两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分别是必修(上册)第五单元费孝通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和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一、认真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把握其精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围绕核心目标,具体又分为“学习目标与内容”和“教学提示”两部分内容。
“学习目标与内容”的第1条,我们应重点关注“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这句话。
这是“探索”“门径”“形成和积累”“经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的必由之路。
第2、第3条分别针对“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指出“通读全书”是读整本书的底线要求。
其中,长篇小说要求“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学术著作要求“勾画圈点,争取读懂”。
两部作品都重点强调“梳理”“探究”的学习活动或阅读方法。
第4条提醒我们要“利用”整本书“正文”以外的内容或信息。
因为无论是“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还是“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对“深入研读作家作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5条指出无论是作品理解、情感体验、精神滋养、语言运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还是学习作业的“撰写”与“分享”,都应落实到学生“个人”“自己”具体的实践层面。
“教学提示”则是给教师教学的提示。
“安排1学分,18课时”,既出于任务群课程比重的考虑,也在于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而不是“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而不是分散,目的是“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