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7.31 KB
- 文档页数:7
国有林场调研报告【调研内容】一、调查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国有林场的现状和发展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国有林场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背景国有林场作为国家重要的森林资源管理单位,承担着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国有林场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因此,对国有林场的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其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国有林场的工作人员、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的访谈,以及对林场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实地观察,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国有林场目前包括X个分场,占地面积约X万公顷,拥有员工X人。
主要经营的森林资源包括木材、竹材等,年度产出达到X吨。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经费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国有林场的管理和运营面临一些困难。
2.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1)经费不足:国有林场需要大量的经费进行生态修复、设施更新和人员培训等工作,但目前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的限制,国有林场的运营效率较低,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工作。
(3)管理不规范:部分国有林场管理不规范,存在乱采伐、滥砍滥伐等问题,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五、调研建议1.加大经费投入:国家应增加对国有林场的经费投入,加强资金保障,确保国有林场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2.提升技术水平:国有林场应加强科研力量建设和技术引进工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保护森林资源。
3.强化管理规范: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国有林场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采伐和保护规定,防止滥砍滥伐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4.加强人员培训:国有林场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增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能力。
六、结论国有林场作为重要的森林资源管理单位,面临着经费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12期摘要:国有林场改革建设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国有林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改革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国有林场实现转型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业产业;现状;改革方向0 引言目前各个地区都在积极加强对林业产业的规划建设,我国东北地区的林业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大多数林场都属于国营性质,如何对国有林场中的森林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的国有林场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规范等,这些都会导致国有林场经营过程中效率低下。
对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林业产业发展的规划设计,对国有林场的林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最大化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1 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现状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逐年提升,林业产业带来的效益也愈加显著,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产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在国有林场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结合造林技术,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林业资源规模,促进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东北地区的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大面积林场基本属于国营性质,近年来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固有林场也不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以吉林红叶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该公园于2015年1月通过国家林业局批复成立,公园面积6 096.8hm2,主要资源景观有:原始森林背景下的红叶景观带、二秃顶子高山观光区等。
红叶岭国家森林公园体验基地也是全国第一批森林体验基地试点单位,将主要开展以木帮体验、丛林运动、采集活动、牧蜂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森林体验项目。
像红叶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国有林场还有很多,总体归纳起来,东北地区的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林场实现了从采伐木材向生态建设方向的转变。
在传统的经济建设过程中,采伐木材用于经济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国有林场转变发展思路,以生态建设为主,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2024年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模板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今天我向大家汇报我们在2024年国有林场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一、改革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家对林业和森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国有林场在过去的发展中存在着体制僵化、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亟待进行改革和优化升级。
为此,国家决定进行国有林场改革,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效益,同时促进国有林场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改革目标____年,国家制定了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林业经营体制和机制。
2.资源配置优化: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高林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有林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林业向高附加值、高效益方向发展。
4.经营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改革举措及成果在2024年,我们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详细情况如下:1.体制机制改革我们针对国有林场体制机制改革的需要,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通过精简林场层级、压缩人员编制、优化岗位设置等方式,提高了林场的管理效率和运行效益。
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针对林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重复审批、程序繁琐等问题,进行了改革创新。
采取了“放管服”改革措施,简化了审批程序,优化了政府服务,为国有林场提供了更加便利和高效的营商环境。
2.资源配置优化为了提高林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准确性,我们推动市场化改革,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实现了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评估和监管工作,确保资源利用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3.产业结构调整针对过去国有林场产业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的问题,我们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国有林场调查报告篇一: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调查报告一、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我州国有林场于1957年在天柱县十里冲建立第一个国有林场后,到目前为止,全州现有国有林场18个,经营面积万亩,有林地面积万亩,活立木总蓄积万立方米。
在国有林场现有的森林面积,材种多为用材林,树种多为杉木和马尾松;在有林地面积中,公益林为万亩,商品林为万亩。
全州国有林场在册职工总数为2048人。
其中:在职职工人数为1277人,离退休人员771人。
在在职职工中,上岗职工467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699人,下岗待安置111人。
在全州18个国有林场中,除州国有林场为定额拨款单位外,其余17个国有林场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二、改革脱困的情况我州除从江县外,其余17个国有林场都处在天保工程区内。
实施天保工程以前,多数林场的经济来源都靠采伐木材,经营结构单一。
加上有木材作为经营来源,调进林场的职工越来越多,人浮于事。
实施天保工程以后,停伐了木材,林场没有了经济来源,停发了职工工资,国有林场出现了经济危困。
为摆脱经济危困,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我州各国有林场都编了改革脱困实施方案。
我州国有林场改革脱困实施方案力求在以林为主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和森林景观,大力发展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同时,强化内部管理,精简管理机构,加大职工分流安置的力度,维护了林区稳定。
我州各国有林场改革脱困方案都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几年来,我州国有林场的改革脱困工作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从XX年开始试点,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以下的成绩。
(一)强化内部管理,推行全员竞争上岗为改变林场职工多,人浮于事的局面,我州国有林场首先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推行全员竞争上岗。
该项改革首先是精简林场管理机构,第二是定岗定员,第三是全面竞争上岗。
以黎平县花坡林场为例,该场经营面积7万多亩,通过改革,内设机构由9个股室减少到4个,后勤管理由67人减少到16人,生产岗位204人减少到36人。
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国有林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栖息地,保护好国有林场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大事。
本文对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有关建议和思路。
一、国有林场的现状(一)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国有林场是指由国家直接管理的、面积在2000公顷以上的林地。
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
目前,我国国有林场总面积约1.53亿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5.98%。
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2.96%,是维护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
(二)国有林场的困境虽然国有林场的面积和覆盖率不断增长,但是实际上,国有林场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营效益不佳:国有林场的经营主要靠木材销售,但是近年来木材价格不断下降,经营难度加大。
国有林场在经营时缺少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2.生态环境问题:由于过度开发和砍伐,国有林场的林木资源受到了严重损害。
大量的林木被砍伐,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3.管理体制陈旧:国有林场所处的管理体制比较陈旧,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管理体制的问题导致了设施和技术设备落后,难以适应经营和管理的需要。
4.农村贫困问题:许多国有林场所处的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普遍较低,这些地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贫困。
由于国有林场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难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二、国有林场改革的必要性(一)国有林场改革的重要性针对国有林场面临的困境,没有改革就只能再次失去机会。
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以解决国有林场面临的问题,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效益和保护水平,推动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林场改革的意义国有林场改革的意义在于:1.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效益:通过改革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效益,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国有林场改革调研报告一、林场基本情况XX林场成立于XXXX年XX月,XXXX年建立XXXX森林公园(XX万亩),属XX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林场总经营面积XX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XX万亩,商品林面积XX 万亩。
目前,共有干部职工XX人,编制内人员XX人,编制外人员XX人(其中在职XX人,退休XX人)。
林场经营较为单一,收入来源有三大块,一是财政核拨XX万元,二是生态公益林补偿XX万元,三是林木采伐收入约XX万元。
自XX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来,林场经营收入全部来源于木材收入,每年都在XX万左右,来维持单位正常的费用支出。
林场每年的总收入要维持在XX万元才能基本维持正常运作。
其中XX个编制内人员经费由财政核拨XX万元,编制外人员及其他支出需XX万元左右,靠生态公益林补偿和木材采伐收入来解决。
编制外人员经费及其他支出具体如下:1、编外人员工资XX万元;2、缴纳社会保险金XX万元;3、缴纳住房公积金XX万元;4、住房维修和物业管理补贴XX万元;5、计划生育奖励金XX万元;6、住房货币补贴XX万元;7、节日补贴XX万元;8、水果承包、退休人员年终生活补贴XX万元;9、木材采伐成本XX万元;10、其他支出XX万元。
(合计XX万元)二、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多年来,林场注重森林资源培育,全面加强抚育和管护,以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有力保护了造林成果。
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加大广州市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的投入和“青山绿地”工程实施以来,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主要职能实现了由以采伐木材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二是森林质量明显好转。
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活立木蓄积量稳步增长;三是森林管护体系、制度建设明显加强。
在森林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有效打击偷砍乱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
森林火灾、病虫害和多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由经验型管护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转变;(二)森林公园建设情况广州市森林公园于经原上级批准成立。
当前国有林场改革情况调研报告5篇篇1一、引言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林场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旨在调研当前国有林场改革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国有林场改革背景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不畅等原因,国有林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为了推动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国有林场改革。
三、国有林场改革目标国有林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国有林场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推动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改革的目标包括:明确国有林场的定位和功能;优化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林场的经营机制;加强国有林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国有林场的绿色发展。
四、国有林场改革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1. 明确国有林场的定位和功能。
将国有林场定位为生态公益事业单位,以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2. 优化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
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3. 完善国有林场的经营机制。
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多种经营方式,如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激发国有林场的活力。
4. 加强国有林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
加大对国有林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投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
5. 推动国有林场的绿色发展。
鼓励国有林场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五、国有林场改革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林场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来说,成效包括:1. 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得到了优化,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
2024年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林业部门的负责人,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我国2024年国有林场改革的情况。
一、改革背景和目标国有林场改革是我国林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林业绿色发展、提高林业效益的关键一环。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的目标是打破原有的行政体制障碍,实现国有林场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二、改革举措1. 林场划拨制度改革:取消直接划拨制度,改为有偿使用、有期限的承包制度,并逐步推行竞争性招标对外出让,实现林场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2. 林场股份制改革:鼓励国有林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林场股份化,推动林业经营的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
3. 林场经营模式创新:引入现代农林业生产经营理念,推行一体化经营,提高林场的综合效益。
同时,鼓励林场与周边农户、企业合作,发展林下经济、林下养殖等多种经营模式。
4. 林场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林场组织架构,减少管理层级,简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加强对林场经营者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三、改革成效1. 林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对外出让,有效提高了林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2. 经营效益提高。
林场经营者在改革的推动下,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经营效益。
根据初步统计,改革后的国有林场普遍实现了利润的增长。
3. 决策效率提高。
林场管理体制改革使林场管理更加简化、高效,提高了决策效率。
管理者更有决策权,可以更加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
4. 员工激励机制改善。
改革后,国有林场注重员工激励和培训,建立了科学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问题。
由于林场管理涉及到地方利益,一些地方政府在改革中存在观念不统一、配合不到位等问题,给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调研报告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是当前我国林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背景国有林场作为我国林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在林业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有林场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管理体制僵化、盈利能力较弱等,亟需进行改革和发展。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国有林场的产权制度改革。
近年来,国有林场逐渐推行股份制和合作制改革,一批林场逐渐实现法人化,并实行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发展。
但仍然存在一些国有林场改革进展较慢,产权制度不完善,股份制改革中存在资金不到位、产权转让难等问题。
2. 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和生态环保。
目前,一些国有林场在经营管理和生态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林场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创新思维,产权和权益保护不到位;在生态环保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生态保护不够到位,存在乱砍滥伐、乱放牧等问题。
3. 国有林场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增强国有林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目前,一些国有林场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较弱,缺乏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国有林场的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四、建议与措施1. 完善国有林场的产权制度改革。
加强国有林场股份制改革,提高股东权益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国有林场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
2. 强化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和生态环保。
推行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规划和监管,提高经营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3. 加强国有林场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鼓励国有林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国有林场的建设和管理。
国有林场改革调研报告国有林场改革调研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林场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探究中国国有林场改革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
本文将以调研结果为基础,探讨国有林场改革的必要性,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国有林场改革的必要性国有林场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解决林业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和城市用地的扩张已经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
国有林场是最重要的森林保护资源,因此,国有林场改革不能等待。
改革的目的在于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使得森林保护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从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
二、国有林场改革的现状国有林场改革的前景广阔,但是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
我们调研的结果表明,国有林场改革的并不太乐观。
尽管政府的政策支持,林业企业改革的总体状态较好,但是仍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
1.林业资源管理过分集中在调查的许多地方,我们发现林业资源的管理过分集中,局限于国营林业企业。
此类企业仍然存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资本联结,而且有地方林业局和国营林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因此,许多国有林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2.经济运营不佳林业企业的经济运营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许多国有林场的经营不佳,不仅影响了管理效率,也影响了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利益。
此外,由于许多国有林场缺乏主动性,导致有许多未被充分开发的资源,一些优质资源也被滥用,因此,国有林场改革迫在眉睫。
3.人员和专业知识不足在国有林场中,许多人员和专家缺乏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导致林业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低。
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加强人员培训和输送,提高人们的林业知识和技术,成为国有林场改革的必要措施。
三、未来发展的方向国有林场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围绕着合理使用和维护林业生态系统展开。
以下是未来发展的几个关键方向:1.分散林业资源管理国有林场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分散林业资源管理。
政府必须加强立法并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使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等有更多参与管理的权利和商业开发的机会,并实行更加公平和透明的竞争机制,避免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国有林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 国有林场的现状分析1.1 林场收支不平衡国有林场的生产生活经费原由政府财政供给变为自付盈亏,现今林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木材的销售收入。
由于当下木材销售市场疲软,木材销售价格低迷,加上生态环境逐渐受重视,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这种形势,很多区域都在实施禁止砍伐树木的政策,这样就使国有林场的经济来源受损,使林场无法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运作,虽然有些地区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很多国有林场都在负盈利经营,生产经营举步维艰[1]。
1.2 林场土地纠纷、毁林行为频发国有林场在划分林场界限时,虽然与林场周边附近乡、镇、村、屯都签订界限协议。
有些国有林场所签的协议不够健全,导致界限划分不清,以及随着土地资源的紧缺及土地的大幅升值,附近的村屯民众以与林场协议不完善为由强占争抢林场的土地资源。
1.3 林场管理体系不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有林场原有的管理体系已不适应当下的经济大环境,地方政府没有及时出台相关的有关林业的改革政策,工资和工作能力不相匹配,无法提高林场员工工作积极性,无法使其认真负责地进行林场的各项工作。
此外,由于林场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使国有林场人员流失大,很难留住高水平的人才。
而林场现有的员工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林场的技术提升和发展。
此外,国有林场在编的人数过多也是其存在的问题之一,很多岗位的闲置人员多也加重了林场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国有林场的发展[2]。
1.4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林场都是地处偏远山区其住房、水、电、路、通信比较落后,有的地方水、电、路、通信都还没有开通,严重影响了林场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制约了林场的发展。
2 改善国有林场当前现状的对策2.1 开展新的经营项目基于国有林场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林场的领导干部应开阔思路,积极探讨出解决资金问题有效可行的策略。
利用林场本身的优势和条件,全面开展多种的经营模式,抛弃旧的生产制度,增加多种模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国有林场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新时期,林业局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日前,我们林业局专家调研组对**国有林场进行了走访调研,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成就及遇到的难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xx国有林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全市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xx林业的发展现状xx市xx林业局始建于1979年元月,属县级建制的市直事业单位。
局下设八个国有林场(即和尚塬林场、张家湾林场、直罗林场、药埠头林场、槐树庄林场、张村驿林场、任家台林场、岔口林场),一个森林消防大队,一个中心苗圃,三个木材检查站(即五里埔木材检查站、岔口木材检查站、寺峪木材检查站)。
全局现有干部职工915人(天保工程编制总人数1165人,其中森林管护人员558人,社会公益人员73人)其中:离退休222人,在职职工693人(其中男职工475人,女职工218人,内退68人)。
全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9 人,其中高级职称74 人,中级58人,助理74人,技术员41人。
现有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
1979年元月建局伊始至1985年以前,属市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由上级下达木材生产计划任务,所需经费由财政全额拨付。
1985年以后,林业进行内部改革,管理体制变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收自支”,成为财政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
2000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采伐全面停止,林业局(场)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天保工程方案核定数配套供给。
天保工程规划实施期从2000—2010年,共计11年。
(二)xx林业在全市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xx林业局为xx市直四大林业局森林面积最大的一个林业局,辖区总面积453万亩,经营面积423.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13.5万亩,非林业用地9.8万亩。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22.6万亩,灌木林地48万亩,疏林地7.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8.3万亩,宜林地27.2万亩,全局森林覆盖率76%,林木蓄积1072万立方米。
当前国有林场改革情况调研报告5篇篇1一、引言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林场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旨在调研当前国有林场改革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国有林场改革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国有林场改革是重要的一环。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林业政策的调整,国有林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推动林业现代化,国有林场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国有林场改革目标国有林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推动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
具体包括:明确国有林场的定位和功能,优化国有林场布局,深化国有林场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提高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国有林场改革现状目前,国有林场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产权制度方面,大部分国有林场已经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目标。
在经营管理方面,国有林场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了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了经营效益。
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国有林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了国有林场的快速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国有林场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部分国有林场存在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二是部分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粗放,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
三是国家对国有林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六、对策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的定位和功能,优化国有林场布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深化国有林场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国有林场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一、国有林场现状
(一)国有林场的规模
目前,全国共有国有林场2250家,面积为1.1亿 hm2,占全国森林
覆盖面积的42.5%。
其中,国有林场的林木面积达到4.87亿株,林木蓄
积量达到21亿立方米,森林碳汇存量超过49亿t,其中国有林场的乔木
林面积达到1.8亿 hm2,阔叶林面积达到0.8亿 hm2,灌木林面积达到
0.6亿 hm2,林下草地面积达到0.7亿 hm2,森林苗圃总面积达到0.15
亿 hm2,国有林场拥有7亿多株树木种苗。
(二)国有林场的功能
国有林场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是林业经济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重要的经济功能有提供财政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重要的社会功能有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生,推动乡村现代化;重要的生态功能有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未来发展方向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
国有林场的发展必须以国家的长远利益为重点,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林场的管理;强化物资管理,建立科学的物资管理制度;改善
劳动条件,支持和引导林业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自力更生;加强法律法
规宣传。
国有林场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新时期,林场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日前,我们煤田林场调研组对本林场进行了走访调研,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成就及遇到的难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煤田林场的发展现状
煤田林场始建于年月,林场现状
现有干部职工人(天保工程编制总人数人,其中森林管护人员人)其中: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人(其中男职工人,女职工人)。
二、煤田林场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林场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根基,转型发展是新时期林场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
近30年来,乌尔旗汉林业局煤田林场在后备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在林场改革与发展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林业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生态建设的新形势下,林场改革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新时期林业和整个国家生态建设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
一些历史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不适应的情况逐渐显露出来,已经成为制约林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
煤田林场位于牙伊公路段,主要承担着生态建设的任务。
长期以来,煤田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从事的是一项公益事业,干事业单位的工作却
无事业单位的定性,性质不明,林场的生产、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不列编制、不给经费,工资和事业费没有保障,林场只能自支解决,而林场既要承担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又要承担繁重的资源管护任务,诸如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等任务。
其事
业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策也未得到落实,林场的这种“企不企,事不事,工不工,农不农”的体制模式,与它所承担的建设任务极不相称。
2、经营机制不活。
当前,煤田林场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的经营机制。
各国有林场在搞好森林资源培育的同时,积极探索经营机制、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改革,采取国有民营等形式,大力发展林场经济。
各项改革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增添了林场发展活力。
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等多方面的原因,国有林场内部经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在所有制结构上,还没有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林业同步发展的方针。
在产权制度改革上,还没有做到按照“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对国有林场所办的多种经营项目实行股份合作、转产改造、合资、联合、承包、租赁、兼并、拍卖、出售等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实行“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盘活国有资产。
3、天保工程静态投资不适应社会动态发展的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价的上涨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天保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工程实施困难日益增大。
国家关于天保资金的安排标准是以1997年的森林资源数据和职工工资基数(7680元/年)进行核定的,每人380公顷的管护面积,每人每年12000元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