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55 KB
- 文档页数:2
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县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国有林场基本情况***林场是***县仅有的一处国有林场,始建于1959年,位于鲁西南黄泛平原,是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自然灾害较频繁。
林场总面积2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5000立方米,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
主要是由白榆、刺槐、毛白杨、黑杨等一大批优良树种汇集形成的特种用途林,林场的存在与发展对保证树种遗传改良的可持续性,维护树种和遗传的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树种开发,提高绿化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截止到2014年底,林场在职职工32人,离退休职工16人,总人口170人。
其中管理人员4人,后勤人员4人,林业生产职工24人;有技术职称的职工7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初小学历的27人。
在职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
林场目前有房屋总面积2014平方米,电力设施落后,全场没有柏油路面,农机具严重老化,个别设备已经瘫痪,缺少通讯工具。
84年以来,因地方财政紧缺,林场改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自收自支。
近几年来,随着公益型特种用途林建设的步伐加快,目前公益林已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80%,场内原从事其它经营的土地逐年减少,很难开展多种经营,没有稳定收入,加之实行分类经营后应给予的政策性补贴没有到位,更增加了林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难度。
目前,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6万元,实发13万元。
林场固定资产现值160万元,债务余额50万元。
在林场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连续两期完成了部、省下达的良种基地建设任务,取得了13项科研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1998年被划定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
二、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1、***林场位于***县西南部,靠近边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又属于黄泛区,立地条件差,林地盐碱低洼,生产力低下,发展门路窄,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不能形成规模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2023年林场调研报告2023年林场调研报告1近日,我们对林场袋栽黑木耳户的种植收益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去年种植袋栽木耳的职工50以上赔钱,明年只有10户左右的种植户计划继续种植(有的还在犹豫中),生产数量大约20万袋,其中包括因投资过大,设备一时无法处理赔了本的几个种植大户。
是什么原因使种植户由去年的3户3万袋,发展到今年33户120万袋,明年又下降到10户20万袋,变化幅度如此之大,速度如此之快。
根据调查情况我们做了认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急于求成、吃了技术的亏林业停采,部分职工正在寻找致富之路之时,林场袋栽黑木耳试种成功,并且效益可观。
等待、观望中的职工凭借种过几年椴栽木耳的技术和经验,一窝蜂盲目地种上了袋栽黑木耳,根本没意识到袋栽木耳的各个生产环节技术要求相当的高,自己只知皮毛,更没有真正掌握种植技术,使生产出的木耳菌有相当一部份感染上了杂菌,致使成千上万袋杂菌开车往外扔,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产量,只有少数掌握种植技术的种植户损失相对少,产量高,赚了钱,究其原因是大家没有掌握栽培技术,急于求成,吃了技术上的亏。
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这是造成袋栽黑木耳走向低谷的主要原因。
(二)林场服务不到位林场虽然在生产袋栽黑木耳上给予职工大力引导、扶持,并成立了自营经济发展协会,安排了专人负责,但工作做得不周、不细、不到位,只停留在做表面__,雷声大雨点小,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服务作用,在技术和人才培养上没有真正下功夫,销售上没能给与积极的服务,使种植户生产的产品滞销,虎头蛇尾,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也是走向低谷的原因。
(三)自然因素今年遇到少有的干旱天气造成了木耳的减产;又受木耳市场疲软的影响,今年木耳价格大幅度降价,这都是走向低谷的原因。
二、今后工作的方法(一)针对林场种植户目前的状况,林场应继续加大引导力度,做种植户的思想工作,帮助分析今年失败的原因,讲明种植袋栽黑木耳是林场职工走发展自营经济的首选之路,消除大家的顾虑,树立信心,重新走向种植袋栽黑木耳的自营经济之路。
国有林场改革调查实施方案一、背景国有林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单位,对于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国有林场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体制僵化、效益不高等问题,亟待改革。
为了推动国有林场改革,制定本调查实施方案,旨在全面了解国有林场的现状和问题,为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目的1. 全面了解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森林资源类型、面积、人员组成等;2. 深入分析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包括管理体制、资源配置、经营模式等;3. 探索国有林场改革的可行性和路径,提出具体改革方案。
三、调查内容1. 地理位置及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国有林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自然环境情况,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等情况。
2. 人员组成及管理体制调查调查国有林场的人员组成,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劳动力等,了解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效率等情况。
3. 经营模式及效益调查调查国有林场的经营模式,包括木材采伐、林产品开发、旅游开发等经营活动,分析经营效益、经营模式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四、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国有林场实地调查,了解真实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向国有林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劳动力等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和意见。
3. 专家访谈邀请森林资源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
五、调查实施计划1. 确定调查组成员及分工组建调查小组,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分工和工作计划。
2. 制定调查路线和时间表根据国有林场分布情况,制定调查路线和时间表,确保全面、系统地开展调查工作。
3. 实施调查工作按照调查计划,组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六、调查报告编制1. 数据整理和分析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的基础材料。
2. 报告撰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包括国有林场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分析、改革建议等内容。
林业调查报告4篇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一、我省林权流转的基本情况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
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
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
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
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我省的林权流转行为,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树木,实行树随地走,作价转让给农户经营,林木所有权发生了流转;山区大面积的集体林、果园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接手承包,林木连同林地使用权一起发生流转。
调研报告国有林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国有林场是指由国家或集体所有,用于保护和管理林木资源的固定范围内的林地。
在我国,国有林场是重要的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单位,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国有林场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对某国有林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1. 调研目的:了解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生态环境状况、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推动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1. 基本情况:调研对象为国有林场,总面积约xxxx公顷,覆盖了xxx个村庄。
林场内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土壤质量较好,水资源充足。
2. 生态环境状况:国有林场的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植被覆盖率较高,动植物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部分区域出现了森林退化、物种减少等问题。
3. 经营管理模式:国有林场采取了农民合作社经营、政府引导等模式。
林场内设有专业的保护和管理人员,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旅游等经济活动。
4.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国有林场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不足、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等。
同时,近年来林业部门面临日益增长的保护压力和需求,需要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四、调研分析1. 国有林场是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的重要单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植被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2. 因为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模式相对单一,导致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不理想。
应加大对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 需要加强国有林场与村庄、农民合作社等的合作机制,鼓励村民参与到林场的经营管理中,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4. 需要加强国有林场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林场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五、调研建议1. 建议加强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2. 建议加大对国有林场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员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国有林场调研报告国有林场调研报告国有林场是林业建设中的重要组组成部分,肩负着生态环境建设和森林培育管护的双重建使使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可可代替的重要场地。
按照国有有林场改革的要求,现对***县国有林场的调研情况作报告:报一、**县国有林场场基本情况**县共有国有林场有2个,即:鸡冠山林场、大哨林场。
场国社林场1个,即:丙令林场。
个鸡冠山林场建于山1981年7月,有林地面积,4875亩,全全为生态公益林。
主要树种为为云南松、滇油杉,辅以栎类等乔类木和杜鹃等灌木。
现有职工有5人,其中正式职工22人,聘请人员3人。
大哨林场建于哨1984年7月,有林地面积,13733亩,全,为生态公益林。
主要树种为云南松,辅以余甘子等种灌木。
现灌有职工6人,其中正式职工正2人,聘请人员4人。
人丙令林场建于19833年3月,属国社联营林场,有林地,面积7632亩,全为生态公益林。
主要树种全为云南松,辅以为余甘子等灌木。
现有职工木4人,其中正式式职工3人,聘请人员1人。
**县2个国有林场和11个国社林场自分别建场以来来,严格遵守和执行《国有林场管理办法》,认真贯彻林执执行国家关于林业建设和发展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林林业重点工程,承担森林病虫害以及林业有害生虫物防治工作;承担区域内森林资源工和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组织实施本场森林火资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工作;承承担林地、林权管理和合理开开发利用工作;组织实施低效林改效造工作;负责管理好林场国有资产的相关工作。
林由于3个林场坚持“大力造林林,普遍护林”的办场方针,,林场管辖区内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乱砍滥伐、乱大捕捕滥猎、乱采滥挖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确坏保了林区秩序保的稳定和安全。
并使国有林场及周边地区。
降降雨量明显增加、森林涵养水水源的功能明显增强,野生动动植物的种类、种群和数量增多,为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增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森林云云南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国有林场的调查报告【国有林场调查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对某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林场面积、植被类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的范围涵盖了整个国有林场的辖区。
三、调查内容:1. 林场面积及地理位置:国有林场占地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位于xx省xx 市。
2. 植被类型:国有林场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丛等,其中以针叶林居多。
3. 森林资源:- 林木资源: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包括松木、柏木、柳木等品种。
- 野生动植物资源:国有林场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资源,包括珍稀濒危物种和众多的观赏性植物。
4. 生态环境:- 空气质量:国有林场的空气质量较好,空气中含氧量较高,并有良好的负氧离子含量。
- 水质状况:林场内溪流水质清澈,水源保持良好,无污染迹象。
- 地质状况:林场内地质状况稳定,无明显地质灾害隐患。
5. 林场管理:- 森林防火管理:林场建立了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配备了专业的防火队伍和消防设施。
- 采伐管理:林场采取科学合理的采伐措施,努力实现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生态保护:林场注重生态保护工作,设立生态保护区,开展植被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等活动。
四、调查结果分析:综合以上调查内容,某国有林场面积较大,植被类型丰富且生态环境优良。
林场管理方面,森林防火和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重视,但在采伐管理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五、建议: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国有林场可以进一步加强采伐管理工作,制定更为科学的采伐方案,并加强对林木资源的监测和保护。
同时,加大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参考资料:1. 林场相关文件资料;2. 现场调查记录;3. 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和报告。
以上为国有林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国有林场调研报告《国有林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解各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掌握其经营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了此次调研,旨在为今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1. 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包括位置、面积、树种、林龄等基本信息。
2. 经营管理状况:了解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模式、人员队伍、资金使用情况等。
3. 存在的问题:调查国有林场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乱砍滥伐、林火、盗伐等情况。
4. 对策建议:针对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宣传教育等。
三、调研结果1.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我国国有林场分布广泛,林种多样,林龄参差不齐;但同时也存在着乱砍滥伐、滥伐违规等问题。
2.经营管理状况: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模式多样,有的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监管不严,经营效率低下。
3.存在的问题:乱砍滥伐、滥伐违规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有的国有林场对此问题处理不力,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四、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国有林场的监管力度,对乱砍滥伐、滥伐违规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
2. 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对国有林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对社会公众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五、结论国有林场是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经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要保护好国有林场,需要政府、社会和林场管理方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林场要提高管理水平,社会公众要增强环保意识,共同为国有林场的生态保护做出贡献。
调研报告国有林场引言国有林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国有林场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调研目的1. 了解国有林场的面积和分布情况;2. 调查国有林场的资源利用状况;3. 分析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4. 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调研结果国有林场的面积和分布情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我国国有林场的总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
这些国有林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
其中,东北地区的国有林场占比最大,约为XX%。
资源利用状况国有林场在资源利用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调研显示,国有林场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了木材的生产率和质量。
同时,国有林场还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存在的问题然而,国有林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国有林场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
其次,一些国有林场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措施,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另外,还有一些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不理想,管理效率低下。
改进措施为了促进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国有林场的立法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国有林场的权责;2. 加大对国有林场的监管力度,增加监控设备,加强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3. 提高国有林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管理效率;4. 加强国有林场的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结论国有林场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国有林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立法建设、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效率以及推广科技创新,将有助于推动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国有林场的调查报告【国有林场调查报告】一、背景信息国有林场是由国家所有并负责管理的森林资源区域。
其目的主要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国有林场的面积、生态环境状况、管理方式等都是需要进行调查和评估的重要内容。
二、调查内容1. 土地利用与林地面积调查应包括国有林场的总面积、森林覆盖率、不同类型林地的分布情况等。
2. 生物多样性调查应包括国有林场中不同植物和动物群落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着重调查野生动植物保护状况,是否存在珍稀濒危物种等。
3. 森林资源调查应包括国有林场中的森林资源类型、蓄积量、更新情况、优势树种等,以及森林资源的利用状况、产业开发情况等。
4. 林业经济调查应包括国有林场的林业经济状况,包括木材产量、销售收入、经营管理费用等指标。
5. 环保措施调查应包括国有林场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如防火、防腐、防虫等工作的实施情况。
6. 管理机构与管理方式调查应包括国有林场的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管理方式和机制等情况。
三、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对国有林场的实地走访和观察,了解其自然状况、生态特征、资源类型等情况。
2. 数据收集调查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统计数据、卫星遥感图像等,获取国有林场的相关数据。
3. 专家评估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对国有林场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和专家评估,对国有林场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林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等。
五、建议和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林业经济发展措施、管理机构和方式改进等。
六、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对国有林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概括性的结论,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以上是对国有林场调查报告的一般内容和要点介绍,具体调查报告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编写。
林场造林调研报告林场造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林场造林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林场造林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旨在为林场造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以林场管理人员、林业科研人员和林农为调研对象,通过访谈和调查收集数据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一)造林概况通过调研了解到,林场造林工作主要以人工造林为主,占总造林面积的80%以上。
同时,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也有一定的比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应用,林场造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造林面积较小、造林品种单一等,需要加以改进。
(二)造林面临的问题1. 造林面积较小:部分林场由于资金和用地等方面的限制,造林面积较小,无法满足林场保护和经营的需要。
2. 造林品种单一:部分林场在造林过程中,品种选择较为单一,存在种质资源贫乏的问题,限制了林场的生长和发展。
3. 造林技术不足:部分林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科学管理手段,影响了造林效果和质量。
(三)林场造林的发展趋势1. 推动全面造林:随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的紧迫性,林场往往被要求承担更多的生态修复任务,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全面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2. 科技驱动: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林场造林工作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
3. 品种多样化:未来林场在造林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品种的多样性,提高种质资源的丰富度和可持续利用性。
四、建议(一)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林场造林工作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支持,扩大造林面积和品种。
(二)加强科技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为林场造林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三)推动政策支持:加强对林场造林工作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林业,推动林场的发展。
五、结论林场造林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调研发现,虽然林场造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有林场改革心得体会篇一: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20XX 年3 月17 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该《方案》分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要求;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完善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任务4 部分。
现将“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刊载如下,以供大家领会掌握。
(一)明确界定国有林场生态责任和保护方式。
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与功能定位相适应,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组织方式,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
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的,继续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管理,从严控制事业编制;基本不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主要从事市场化经营的,要推进转企改制,暂不具备转企改制条件的,要剥离企业经营性业务。
目前已经转制为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原则上保持企业性质不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公益林管护,或者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探索转型为公益性企业,确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其属性。
(二)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国有林场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
在稳定现行隶属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位、规模和生态建设需要等因素,合理优化国有林场管理层级。
对同一行政区域内规模过小、分布零散的林场,根据机构精简和规模经营原则整合为较大林场。
科学核定事业编制,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强化对编制使用的监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三)推进国有林场事企分开。
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林业调查报告范⽂3篇对美溪林业局林地变更调查报告分析摘要:根据国家林业局及⿊龙江省森⼯总局相关林地变更要求,进⾏林地年度变更调查⼯作,对林地“⼀张图”数据库进⾏更新,动态地掌握林地变化情况,为提⾼林地监管⼒度,全⾯地加强林地保护利⽤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持,通过对提交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进⾏分析,实现各级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报告的统⼀,全⽅位推⼴林地“⼀张图”在林业建设发展以及跨⾏业、领域⽅⾯的应⽤。
结合美溪林业局林地变更调查报告,提出林地变更经验及建议。
关键词:林地变更;调查报告;分析美溪局是⿊龙江省森⼯重点国有林区之⼀。
⾪属于伊春林业管理局管辖,是政企合⼀的管理体制,⾏政上为伊春市美溪局,按年度开展的林地范围和林地保护利⽤等变化情况的调查内容,对林地“⼀张图”数据库进⾏更新,动态地掌握林地变化情况,为提⾼林地监管⼒度,全⾯地加强林地保护利⽤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持。
通过每年林地变更调查,逐步以林业局为单位的林地“⼀张图”更新与应⽤系统,尽快为⼆类调查、公益林界定、森林资源变档等⼯作提供数据,都在林地“⼀张图”统⼀框架下开展具体⼯作,实现各级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报告的统⼀,全⽅位推⼴林地“⼀张图”在林业建设发展以及跨⾏业、领域⽅⾯的应⽤。
1 林地变更基本情况美溪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试点⼯作的通知》(办资字[2013]82号)以及《龙江森⼯集团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作⽅案》要求,为此局成⽴了美溪局林地变更调查领导⼩组,为扎实做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作,美溪资源林政局办公室下设领导⼩组,主要负责对美溪林业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同时检查美溪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成果汇总上报⼯作。
依据《龙江森⼯集团2013年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进⾏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统计。
以前⼀年林地落界数据为本次底图,通过近两年遥感影像对⽐后发⽣变化的地块进⾏区划,对区划新增的图斑进⾏登记并核实内业资料,然后对有疑义的地块到外业现地核实,形成本期林地更新数据库。
林业局关于林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总结分析全县XX年以来林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提出XX年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举措,把林业产业推向全面科学的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按照《中共XX县委办公室关于开展综合调研的通知》要求,县林业局认真组织开展了综合调研,现报告如下:一、XX年工作情况主要成效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县林业局抓住生态建设这一重点,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全面推进绿化造林,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林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全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木材生产为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以砍伐为主向以森林资源保护为主的转变。
XX年,预计完成杉木、川滇桤木为主的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5万亩,占计划的100%;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3.5万亩,占计划的100%;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完成种植200万株,占计划的100%;义务植树完成120万株,占计划的120%;中低产林改造8万亩,完成任务的100%;封山育林完成2.8万亩,占计划的100%;完成沼气池建设2400口,节能改灶600眼,安装太阳能949套。
XX年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与XX年相比,分别从100万亩、34.9%、325万立方米增至149万亩、53.8%、534万立方米,土壤侵蚀总面积从152平方公里递减至44平方公里。
2、林业贡献率明显提升。
全县山区面积达90%以上,发展林业成为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重点、亮点。
全县“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木材深加工为重点、以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为补充”的林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得到进一步深化,特色种植基地发展快速,林业要素平台功能逐步完善,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科学提升,进一步提高林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
XX 年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实现5亿元,比XX年4.39亿元增长14%,比“十五”末增长30%,林业产业总产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业收入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全县林业产业呈现质量、效益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国有林场作为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木材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林场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与发展。
本报告对国有林场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国有林场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措施;2.国有林场经济效益及发展方向;3.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情况;4.国有林场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三、调查结果1.国有林场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措施在调查范围内的国有林场中,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较好,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并且对环境保护具有较高重视。
国有林场通过实施森林保护与恢复工程,推动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以及进行生态补偿等措施,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国有林场经济效益及发展方向国有林场在木材资源供给、木材加工和经营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
然而,部分国有林场由于经营模式单一,依赖于木材资源的直接销售,以及管理方式陈旧等原因,存在经济效益下滑的情况。
为了提高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需要加强创新与技术支持,并发展多元化经营,例如生态旅游、养殖业等。
3.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情况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已经初步展开,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林场所属的行政部门职责不清晰,导致管理不及时、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国有林场中的员工对于新的管理体制存在普遍的抵触情绪,需要进行培训与引导。
为了实现管理体制的顺利过渡,需要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的权责范围,以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管理机制。
4.国有林场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国有林场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林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就业机会,扶持贫困地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然而,在面临压力的时候,国有林场的一些行为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资源浪费、乱砍滥伐等。
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国有林场需要加强监管与督导,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国有林场在与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宜昌市国有林场改革调查报告罗雅涵【摘要】为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通过实地调研、查阅档案、听建议、现场走访等方式,旨在了解国有林场目前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宜昌市国有林场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7(046)005【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国有林场;改革;宜昌市【作者】罗雅涵【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宜昌 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在林业的发展中,国有林场始终走在前头,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是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角。
为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健全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先后赴长阳县、五峰县、后河等地林场进行实地调研,听取了当地林业局、乡镇、居委会及林场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了当前宜昌国有林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宜昌市国有林场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1 基本情况宜昌市地处鄂西山区,全市国土面积212.25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54.05万hm2,占国土面积的72.6%。
有林地面积118.65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7.02%,现有活立木蓄积量5 028.03万m2,森林覆盖率达65.7%,林木绿化率71.96%[1]。
全市现有国有林场25个,分布在9个县(市、区),其中省投资国有林场22个、市县投资国有林场3个。
全市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82 413.3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78 746.7 hm2,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5.1%。
活立木蓄积424.4万m3,占全市活立木总蓄积的8.4%。
森林覆盖率87.6%。
生态公益林62 566.7 hm2,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79.5%。
林场现有职工916人,其中固定职工605人,专业技术人员131人;有8个场实行以场带村,共带100多个村 495组1 190户4 320人。
具有代表性的国有林场有:(1)长阳县。
一、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我州国有林场于1957年在天柱县十里冲建立第一个国有林场后,到目前为止,全州现有国有林场18个,经营面积70.29万亩,有林地面积64.8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756.93万立方米。
在国有林场现有的森林面积,材种多为用材林,树种多为杉木和马尾松;在有林地面积中,公益林为39.46万亩,商品林为30.83万亩。
全州国有林场在册职工总数为2048人。
其中:在职职工人数为1277人,离退休人员771人。
在在职职工中,上岗职工467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699人,下岗待安置111人。
在全州18个国有林场中,除州国有林场为定额拨款单位外,其余17个国有林场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二、改革脱困的情况我州除从江县外,其余17个国有林场都处在天保工程区内。
实施天保工程以前,多数林场的经济来源都靠采伐木材,经营结构单一。
加上有木材作为经营来源,调进林场的职工越来越多,人浮于事。
实施天保工程以后,停伐了木材,林场没有了经济来源,停发了职工工资,国有林场出现了经济危困。
为摆脱经济危困,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我州各国有林场都编了改革脱困实施方案。
我州国有林场改革脱困实施方案力求在以林为主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和森林景观,大力发展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同时,强化内部管理,精简管理机构,加大职工分流安置的力度,维护了林区稳定。
我州各国有林场改革脱困方案都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几年来,我州国有林场的改革脱困工作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从2001年开始试点,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以下的成绩。
(一)强化内部管理,推行全员竞争上岗为改变林场职工多,人浮于事的局面,我州国有林场首先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推行全员竞争上岗。
该项改革首先是精简林场管理机构,第二是定岗定员,第三是全面竞争上岗。
以黎平县花坡林场为例,该场经营面积7万多亩,通过改革,内设机构由9个股室减少到4个,后勤管理由67人减少到16人,生产岗位204人减少到36人。
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竞争上岗,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
(二)加大了分流安置的力度,确保社会稳定我州国有林场强化内部管理,定岗定员后,产生了大量的富余职工,给林区稳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为确保稳定,我州国有林场积极开展了分流安置工作。
一是通过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的实施,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从事森林管护工作;二是通过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的实施,安排富余职工从事营造林工作;三是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开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安排富余职工。
通过努力,全州共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699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积极开展国有林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近几年来,由于林场经济危困,发不起职工工资,职工生活非常困难。
为解决林场退休职工的养老生活费,我州积极开展了国有林场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到目前为止,在全州18个国有林场中,已有14个国有林场参加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69人,参保率为71.73%。
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职工,都能按时足额地领到了基本养老金。
(四)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为加快国有林场改革脱困步伐,近几年来,我州国有林场积极向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从19982005年,全州有14个国有林场获得国家和省扶贫项目24个,扶贫资金达550万元。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林场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有些项目建成后,解决了部分富余人员就业,经济效益显著。
一是在种养业上,黄平县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成立了黄平县且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县委书记黎平同志亲自任指挥长,县国有林场场长任总经理,以贵州大学为科技支撑单位,采用胚胎繁殖技术,为该场养牛基地和全县养牛大户提供优良种牛。
天柱县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建立了科技含量较高、示范效益较大的养猪场,还解决了10多名职工的就业。
黎平县花坡林场建立了种草养畜基地,解决了31名职工就业困难。
榕江县国有林场通过扶贫项目危房改造和输水管工程的实施,解决了3o余户职工住房问题和5o余户家庭的人畜饮水以及13oo亩果园用水问题。
丹寨县国有林场利用各护林点,建立了养羊基地等,既管护了森林,又增加了场员的
收入。
二是利用国有林场丰富的森林景观和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在省厅的帮助下,目前,我州建立了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