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体育学科评价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97 KB
- 文档页数:4
体育课课时计划质量评分标准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planning is essential in ensuring student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A high-quality lesson plan should incorporate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to cater to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and abilities. It should also align with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set by the school 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By setting clear goals and objectives, teachers can effectively assess students' progress and provide feedback for improvement.体育课课时计划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一个高质量的课程计划应该包括各种不同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的学生。
它还应该符合学校或教育机构设定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
通过设定清晰的目标和标准,老师可以有效地评估学生的进步,并为改善提供反馈。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a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plan,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a few key criteria. Firstly, the lesson plan should be well-organized and clearly structured, with a logical progression of activities. It should also include a variety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instructional methods to engage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Additionally, the lesson planshould align with the overall curriculum goals and educational standards set by the school 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要评估体育课课时计划的质量,重要的是要考虑几个关键标准。
四年级体育学科2017-2018学年下期期末复习及测评方案年段质量负责人:冉吉林复习方案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心健康;使学生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与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荣誉感和责任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良好的道德教育。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培养同学间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的精神。
复习内容梳理1、50米跑: 25米往返跑、50米迎面接力比赛、小步跑、高抬腿2、坐位体前屈:站位体前屈、横叉、正踢腿、双人练习(一人按照单人练习的要求做,另一人在其身后用双手压其肩,使其最大限度地拉伸肌肉,一定次数两人互换。
)3、1分钟跳绳:计数跳、定时跳、花样跳绳4、1分钟仰卧起坐:收腹跳、一分钟静力支撑5、1分钟单脚交替跳短绳:计数跳、定时跳、花样跳绳6、家庭体育锻炼内容:1分钟跳绳/组×5组、高抬腿50个/组×5组、自测考试项目。
7、告知学生各项等级标准,让学生练习有目标。
作业量控制具体措施本学期体育学科作业,主要集中在家庭练习中,时间在15—30分钟之内。
作业的主要内容为坐位体前屈练习,以及1分钟跳绳练习。
教师将练习内容公布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并与家长交流。
让家长了解孩子在那些方面不足,督促孩子在家练习。
学困生辅导措施1、对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
2、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联系家长,告知学生体育成绩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家长督促学生练习。
3、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复习计划,安排合理的练习。
复习时间安排第11周:复习11周:50米快速跑复习,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练习。
(起跑、途中跑、冲刺跑、手臂摆臂);1分钟仰卧起坐复习,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腹肌的用力方法,提高肌肉耐力。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必修必学内容(二)必修选学内容五、学业质量标准(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说明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学习评价建议(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地方和学校实施建议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B:教学与学习评价案例附录C:术语解释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学校体育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健康教育学为基础,同时还涉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和体育史学等学科知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高中课程中基于生命、指向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学科,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增强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国家公民素养和综合实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本课程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强调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通过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方法进行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积极参加课内体育学习以及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选择性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在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中进行自主选择,较为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综合性强调关注多种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以体育教育为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注重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1.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
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
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2.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
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
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
3.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指遵循在体育运动中应当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
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上述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学生体育评价制度近年来,学生体育评价制度备受关注。
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评价制度在推动学生体育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生体育评价制度。
第一,评价体系的目标学生体育评价制度的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评价体系应当全面覆盖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运动技能、体质水平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依据。
第二,多元化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该有多元化的选择,以便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
包括身体素质测试项目、运动技能测试项目、体育实践能力项目等方面的指标,这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在不同层面上的发展情况。
第三,灵活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应该灵活多样,避免单纯依靠定量的评价手段。
除了定量评价外,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考量。
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发展潜力。
第四,公正公平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该公正公平,体现激励机制。
避免以成绩的高低来歧视和排斥某些学生,要注重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体育水平的动力。
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发展状况,不仅仅注重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第五,有效的评价反馈评价结果应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评价结果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或批评,更是对学生体育发展的指导。
评价结果应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调整学习方向和方法。
第六,家校合作的评价机制体育评价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评价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和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体育兴趣,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评价服务。
第七,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学生应该具备自主评价意识和能力,能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对自己的体育水平有清晰的认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1.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
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
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2.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
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
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
3.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指遵循在体育运动中应当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
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上述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中考体育考试标准2017年体育考试由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组成,各15分,计入中考录取总分。
统一考试4月进行,设4类项目,包括长跑、游泳、50米跑、立定跳远、垫上运动、篮球、足球等,每位考生要在4类项目中各选一项,成绩评价标准等见下图。
体育考试结构和内容结构和分值2017年体育考试由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两个部分组成,总分为30分。
其中统一考试为15分,日常考核为15分。
1.统一考试分设四类项目:第一类项目满分为6分,第二类项目满分为3分,第三类项目满分为3分,第四类项目满分为3分。
2.日常考核由《体育与健身》学科考试成绩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定结果两部分组成。
其中《体育与健身》考试成绩满分为6分(七、八、九年级各为2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定结果满分为9分(七、八、九年级各为3分)。
内容与项目1.统一考试(1)第一类项目: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游泳(男、女生均为200米)(2)第二类项目:5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游泳(25米)(3)第三类项目:垫上运动、单杠、双杠、横箱分腿腾越(4)第四类项目:篮球、排球、足球每位考生必须参加全部4类项目的考试。
可在上述各类项目中各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项目作为考试项目,项目一经选定后,不得更改。
2.日常考核(1)平时体育考试项目七年级第一学期 1000米跑(男), 800米跑(女),跳高,支撑跳跃,武术第二学期 50米跑,实心球,跳绳,双杠八年级第一学期 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跳远,垫上运动,篮球第二学期 50米跑,实心球(原地侧向),单杠,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九年级第一学期 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垫上运动,武术第二学期 50米跑,实心球(侧向移动),横箱分腿腾越(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定项目本届初三毕业生其七年级评定项目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50米跑,坐位体前屈,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八年级、九年级评定项目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规定项目,分别为体重指数(BMI),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评价方案
体育与健康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评价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成果,我们制定了以下评价方案。
首先,我们将通过体育课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课上,学生的基本技能表现、运动耐力、灵敏度等方面将成为评价的重点。
通过课堂表现和比赛成绩等综合评定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其次,我们将通过健康知识考核评价学生的健康水平。
学生将参加健康知识测试,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我们还将通过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指导和激励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将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包括教学方法、激励方式等方面的表现,为教师提供改进建议。
总之,通过以上评价方案,我们将全面评估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成果,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以上评价方案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为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和管理。
第 1 页共 1 页。
朝春中心小学学生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指导思想:开展评选“朝春好少年”、“朝春之星”的活动是为了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有效的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才华、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
评选小组:组长:赵萍戴晖裴伟红组员:王鹛朱军金岭姚瑜赟盛冬蓉申报方法:1、学生个人撰写申报材料上报班级。
(个人)2、由班主任组织全体队员对申报学生进行民主评选。
(班级)3、班主任将民主评选产生的候选人申报表上报大队部。
(大队部)4、大队部将各班候选人申报表上交评选小组,由评选小组进行评选和审核。
(校评选小组)5、上网公示。
申报要求:——“朝春好少年”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有一方面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奋进、责任、合群、创造的个性。
1、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动脑,课后认真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在学习中表现出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成绩优异(平时成绩语、数、外均达到优良)。
2、在班中能够广泛团结同学,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有突出表现,曾在本学期作文、英语、数学等各类比赛中获得全国、市、区奖项。
(不计名次)3、在行为规范方面能够严格遵守朝春一日行为规范,没有严重违反行为规范的事件。
4、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具有一项技能或特长,且参加过有关方面比赛,获得全国、市、区、学校等奖项(不计名次但不包括等级证书)。
5、在家里能够做到尊敬父母,听从长辈的教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申报要求:——“朝春之星”(不包括等级证书和学科类所获得的奖项)1、艺术方面有特长的(舞蹈、健美操、乐器、唱歌、美术、书法等),并获得奖项。
2、在科技方面有特长的(车、船、航模、机器人、棋类等),并获得奖项。
3、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跑步、跳高、投掷、跳远等),并获得奖项。
奖项要求:1)朝春比赛获第一名2)区级比赛获前三名3)市级比赛获前六名4)全国比赛获前八名备注:1、申报学生奖状统一交A4纸复印件,并装订在申报表格的后面。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中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方案依据荥阳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具体实际情况,现将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中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安排如下。
一、笔试合格教师名单:本次笔试成绩,以2017---2018年荥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理论考试成绩为准。
经审查,笔试合格教师名单如下。
1.小学2. 初中3. 高中二、三、协作区达标2018年4月11日上午7:30到达龙门实验体育馆,迟到视为自动弃权。
(二)比赛形式和组织流程1.形式:教学技能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无生授课(15分钟,总分70分)和学科基本功考核(总分30分,包括口令队列10分、体操10分、选项(篮球、足球、排球)10分)两部分,共100分。
学科教学技能内容见附件。
2.活动流程:(1)签到,核对身份;(2)参赛选手抽签决定讲课顺序,在等待室等待;基本功考核学段顺序为高中、初中、小学。
(3)每晌的考试,参赛教师要提前20分钟到场,按顺序抽取课题,进入备课室备课;(4)讲课结束后,评委会当场公布参赛教师成绩。
(三)选手成绩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他分数合计后取平均分,保留两位小数。
赛课结束后,当场公布成绩(前三名合议后公布成绩)。
(四)参加市级评优活动教师严格按照成绩确定参加市级评优活动的教师。
名单于4月21日在中小学体育教师QQ群(333719822)公布。
三、市级评优(一)赛课时间、地点。
(二)赛课形式:有生课堂(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40名学生,各参赛教师需在规定的时间的进行录制课堂教学,教研室将组织评委进行巡视、检查;若有异议,需要提前请示,经允许方可改动录制时间。
(三)注意事项:1.参加市级赛的教师于5月18日12:00之前到教研室,上交以下材料:授课光盘一张、教案(纸质一式两份、电子稿)、评选登记表(纸质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两份),迟交视为自动弃权。
2.赛课形式与内容:各参赛教师需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有生课堂实录,不准截取,一台录像机录制,镜头可近可远,声音、画面要清晰可见(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内容自选。
xx学校体育学科技能测评实施方案1. 项目背景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科技素养,我校决定开展体育学科技能测评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将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科技素养水平,为后续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2. 项目目标- 提高学生对体育科技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学生运用体育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体育科技实践操作技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测评对象我校在校学生(含初中、高中、职高)4. 测评内容- 体育科技知识:体育科技发展历程、体育科技名词解释、体育科技在各领域的应用等- 体育科技实践:体育设备使用与维护、体育数据分析、运动生理学监测等- 体育科技创新:体育科技创意设计、体育科技项目策划、体育科技论文撰写等5. 测评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线上部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知识问答、实践操作演示等;线下部分包括实践操作、创新展示等。
6. 测评流程1. 宣传与报名:通过校园网站、公告栏、班级群等渠道宣传本次活动,组织学生报名。
2. 线上测评:学生登录网络平台,完成知识问答、实践操作演示等任务。
3. 线下测评:学生参加实践操作、创新展示等活动。
4. 结果评定:根据线上与线下测评成绩,评选出优秀学生并进行表彰。
5. 总结与反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为后续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7. 组织机构1. 主办单位:xx学校2. 承办单位:体育教研组、信息中心3. 协办单位:各班级、学生社团8. 时间安排- 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9月30日- 线上测评时间:2022年10月1日-10月15日- 线下测评时间:2022年10月16日-10月31日- 结果公布时间:2022年11月1日- 总结反馈会:2022年11月2日9. 奖励措施1. 个人奖项: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给予荣誉证书、奖品及表彰。
2. 团体奖项:设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新奖,分别给予荣誉证书、奖品及表彰。
初级中学体育课程评价范例引言体育课程在初级中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评价体育课程的质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份初级中学体育课程评价范例,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评估和改进他们的课程。
评价标准1.课程目标:评估课程是否明确设定了合适的目标,例如促进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
2.教学内容:评估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匹配,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教学方法:评估教师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游戏和小组合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4.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例如是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表达意见等。
5.评估方式:评估课程是否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例如课堂观察、小组项目和个人反思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果。
评价工具1.学生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让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和反馈。
问卷可以包括关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体验的问题。
2.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态度和学习表现等方面,记录课程中的关键观察点,并进行评估。
3.课程成果展示:鼓励学生通过小组项目、个人作品或演示等方式展示他们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评估。
评价过程1.设定评价时间: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评价,例如课程结束后或学期末。
2.分析评价结果:根据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观察记录和课程成果展示等评价工具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
3•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包括调整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或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等。
4•实施改进措施:将改进计划付诸实施,并持续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
结论通过评价体育课程,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课程的优点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课程质量。
评价过程应该定期进行,以确保课程始终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初级中学体育课程评价范例一、评价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初级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评价范例从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技能水平、体能状况、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对象初级中学全体学生三、评价内容1. 体育知识与技能评价指标:- 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 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 运动技巧的创新与发展评价方法:- 理论考试(30%)- 技能测试(50%)- 创新与拓展(20%)2. 体能状况评价指标:- 力量、速度、耐力等基本体能指标- 身体协调性、灵活性等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体能测试(60%)- 综合素质评估(40%)3. 心理素质评价指标:- 自信心、意志力等内在心理品质- 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社交心理素质评价方法:- 心理素质问卷调查(40%)- 社交能力观察与评估(60%)4. 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 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素质- 团队精神、责任感等社会责任感评价方法:- 纪律表现、道德素质评估(40%)- 团队精神、责任感观察与评估(60%)四、评价流程1. 自我评价(10%)2. 同学评价(30%)3. 教师评价(60%)五、评价结果处理1. 评价结果采用百分制,各项指标权重如上所述。
2. 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待提高(69分以下)。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体育课程成绩的重要依据,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附则本评价范例的解释权归学校体育部门所有,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content}。
2017年抚顺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艺术教育、健康教育学科教学设计评优竞赛活动结果公示2018月1月4日,学院艺体部组织开展了2017年抚顺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艺术教育、健康教育学科教学设计评优竞赛活动。
现将活动结果公示如下:一、小学学段(一)小学体育学科一等奖:马世伟王英第杨冬玲曲岩贾庆杰乌志鹏白鹏涛罗永萍周昊孙月杜鹏张蔺二等奖:张海英朱丹么灵娥韩丹陈秋菊吴雷鲁雪柳春燕于星肇启濛苗振宇于元德丁明李华东陈林白卓曲浩文贾玉伟(二)小学健康教育学科一等奖:张丹刘晓红申颖于彬罗晶姝井元兵二等奖:邵铸尚丽萍夏凤娇张明亮李娜任立宏胡萍(三) 小学音乐学科一等奖:朱颖解琳朱庆华王佳马玲杨娜臧颖潘美玲张晓丽曹馨戈二等奖:胡媛媛何春玲杨俊玲薛丹马达卢娜翟丽萍崔佳赵凤兰史小阅张野(四) 小学美术学科一等奖:严冬霞张杰王丽娜齐曼武娜庄冬梅张亦好孔玥万波二等奖:段辉李天姿唐莉程琳焦婷卢桂洁王茜琳邵妍王冰冰二、初中学段(一)初中体育学科一等奖:杨晨徐志东柴松胡文韬薛军戴华盖春艳张丹赵玉学冯浩然二等奖:刘忠升张莹于晓艳陈旭旭王健王绍峰赵明管永峰赵阳马连骁张明龙肖健王喜彦徐刚(二)初中健康教育学科一等奖:张鑫苏刊徐博二等奖:刘杨吴勇郑姝(三) 初中音乐学科一等奖:冯博谢文红李泓臻遇心金爱丽二等奖:关锐王志霞崔晓朱智慧卢晓明卜凤玉(四) 初中美术学科一等奖:王美龄陈丹孙志颖韩艳杰王琳瑶孙逊二等奖:邵君杜娟李玉森李国华修茜肇爽宋曼三、高中、职专学段(一)高中、职专体育学科一等奖:于邵贵张梦瑶佟国庆李冰徐元珍马波佟长明王俊海二等奖:张金波于化冰金越宵周丽莉何龙赵博刘迪刘明旸王建宝李海卢炎(二)高中、职专健康教育学科一等奖:杨旭孟舒尚宝杰张晓丽朱诺金明丽二等奖:王东王硕屈玉宝冯楠舒张华盖野孙欣(三) 高中音乐学科一等奖:关玲张欣朱颖田晶二等奖:李丹刘翠王立颖张晓丽(四) 高中美术学科一等奖:李聪史先旗梁玉曌许成姚一鹏二等奖:陈晓爱王野孙贵全刘伟李小江李薇王勇本公示发布后,凡对以上人选如有不同意见,请在2018年1月15日前以信函、电话、来访等方式向市教师进修学院艺术体育教育研训部反映,反映问题实事求是,信函、电话应署报真实姓名。
向阳小学一年级体育学科学生评价方案新的体育课程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应该是向多元化发展的。
首先应强调综合性、整体性、客观实际性、过程性,必须以学生在知识、技能、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标准。
其次,评价标准应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目标反映国家统一的要求、基本标准;个性目标反映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特长的发挥。
据此,我认为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并加以实践,既是实施体育新课程的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其运动兴趣和终生锻炼的需要。
更是当前实施体育新课程中丞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评价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生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文化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评价原则
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体育喜欢评价。
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
要承认学生有两种或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
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组评、师评相结合,评价准则,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措施
1、建立学生上课表现观察制度
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
通过上课表现记录,采用教师定期
定量评价的方式,划分A、B、C、D四个等级,促进学生发展。
2、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
组评是指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评价,每个学生在合作运动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小组成员共同商评价。
3、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他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成绩反馈。
四、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定的具体方法
(一)过程性评价——小组长评价(占总成绩的比重为30%)
此评价包括三部分:上课表现、体育技能、相互合作。
评价表中只标记B、C 或D等级,不标记的视为A,每月评价一次,此评价表为体育小组长和体育教师共同完成,以小组长评价为主。
如下表格
1、上课表现(10%)
评价依据:此评价内容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第四块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中的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制定。
评定标准:主要看学生上课状态,完成体育学习和锻炼任务时的表现。
是努力积极学习练习的表现就评定为A、B。
听讲不认真,练习懈怠的表现,就评定为C或D。
期末根据平时所得等级,确定在课堂表现方面的等级。
2、体育技能(10%)
评价依据:此评价内容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第二块运动技能中的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制定。
评定标准:主要看学生完成所学动作的熟练程度。
能较多、较快、较敏捷的完成所学动作的评定为A、B。
完成动作时较慢、较少、较笨拙的评定为C或D。
3、相互合作(10%)
评价依据:此评价内容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第四块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中的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制定。
评定标准:此项主要看学生在小组中能否愉快的和同伴活动,能否在同伴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
在体育练习中能愉快的和同伴活动,能主动提供帮助的行为评定为A、B,在练习时和同伴出现矛盾,不愿意帮助他人的行为评定为C或D。
(二)过程性评价——学生互相评(占总成绩的比重为10%)
此评价包括三部分:上课表现、体育技能、相互合作。
互评评价表中只标记B、C或D等级,不标记的视为A,每月评价一次,此评价表为体育小组长和本组组员共同完成,以组员评价为主。
如下表格
评价标准同上
(三)表现性评价——教师评价(占总成绩的比重为60%)
本学期一年级表现性评价包括:一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
评价依据:表现性评价内容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第二块运动技能中的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制定。
1、一分钟跳绳30%
评价依据:表现性评价内容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第二块运动技能中的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制定。
评价标准: A 男生99-109 女生103-117
B 男生87-98 女生87-102
C 男生17-86 女生17-86
D 男生2-16 女生2-16
2、坐位体前屈30%
评价依据:表现性评价内容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第二块运动技能中的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制定。
评价标准: A 男生13-16.1 女生16-18.6
B 男生11-12.9 女生13.4-15.9
C 男生0-10.9 女生2.4-13.3
D 男生-4- -0.9 女生-1.6-2.3
四、学生最终评价结果的呈现
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
如:85-100为“优”,70-84为“良”,60-69为“及”,59及以下为“待努力”。
2017.12
中原区向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