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 格式:pptx
- 大小:7.07 MB
- 文档页数:66
第1 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3 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1 商品的基本属性(P3):使用价值和价值 1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是(P2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2 货币的基本职能(P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重点)(P21)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坚持效率原则,就是要大力发展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货币的其他职能(P5):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起来,就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3 影响价格的因素: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多劳动、(1)价值决定商品价格:首先,他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多积累。
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越小,价格(2)坚持公平原则,就是要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分悬殊。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合理,投入同样化等。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的劳动和生产要素,应当获得大致相同的收入;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现。
差距应当得到有效控制,以免损害社会稳定。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2)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主义有着根本区别,平均主义是完全不考虑生产活动中的劳动和生4 价值规律的作用(P6-8 )产要素的投入与贡献,人人均等。
我们既要坚持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原则,也要反对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
一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社会财富额基础上,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本教材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理解这门课的基础,所以需要重点讲解。
二、说学情职中学生基础较弱,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耐心仔细的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内容的重要性,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值规律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根据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制作价格曲线图,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3、思想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难度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对本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
五、说教学过程导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和货币,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商品和货币的内容。
首先我们学习到了商品的含义是什么?生: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师: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生:使用价值和价值。
师: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购买商品就需要用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生: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师:货币在行使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不仅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就是在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价格也不尽相同;但是,商品的价格不会无线上涨,也不会无线下跌,是由规律可循的。
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价格和价值规律。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说一下你认为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生:时间、季节、心理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啊。
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所以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板书)价值决定价格,这是导致不同商品价格不相同的根本原因。
那价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衡量劳动的自然尺度是时间,但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河池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教学内容]:[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大家的消费选择也更多种多样。
如:衣服颜色、面料、款式繁多,琳琅满目。
那么,同学们在购买衣服时候,一般都是去商场购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交易)。
为什么我们用钱来能购买到东西,这些现象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一单元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板书]: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⑴、定义⑵、产生的条件[讲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第一,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比如像我们在饭堂吃的蔬菜,在理发店享受的美发服务,都是通过人们的体力或脑力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是劳动产品。
但处于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河流等自然物品,它们虽然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但是它们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是商品;第二,商品必须用于交换。
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自给自足)。
例如:如果农民生产10000斤粮食,卖出8000斤,剩下2000斤自己吃,这20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
(可用实物进行讲解)。
[设问]:是不是有了人类社会,就有商品呢?[解析]: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很长时期内,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出现了手工业、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社会大分工,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由原来集体所有逐渐变为个体家庭私有。
手工业者用生产的手工业品,同农业生产者交换粮食,同畜牧业者交换肉类、毛皮,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商品随之产生。
[设问]:请看课本第3页“走进生活”的彩色插图部分,这里的衣服、鸡、米、年夜饭都是商品吗?为什么?[解析]:衣服、年夜饭是商品,因为它们都是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自家养的鸡和种植的大米不是商品,因为它们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经过交换,不是商品。
[板书]: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讲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去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是因为商品能满足我们的各种需要,如:粮食可以充饥、房屋可以居住等(可用实物展示)。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1 商品的基本属性(P3):使用价值和价值2 货币的基本职能(P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的其他职能(P5):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商品价格:首先,他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越小,价格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
(2)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4价值规律的作用(P6-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5常见的消费心理(P9-10)(1)求同心理(2)求异心理(3)求名心理(4)求实心理6 走进科学消费观(重点)(P10)(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1 企业的含义(P11):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类型(P12):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组织形式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2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P13)第一,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第二,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第三,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第四,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第五,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
3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P15):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 ?(1)诚信是企业的立企之本:市场不欢迎缺乏诚信的企业。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一)多种多样的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学生分析A。
自然状态下的阳光,空气?B.商店里卖的农夫山泉,乐百氏是不是商品?C.声音不是商品,美国加州某青年游历全世界,录下了各种鸟鸣,松林喧哗,瀑布奔泻,小溪潺潺的声音,经过剪辑,开办了“自然之声”豪华商店,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成为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生意兴隆,这种声音是不是商品?D.你从商店买来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E.废品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是不是商品?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社会分工(需要);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交换)(二)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
3、关系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复习提问: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导入新课:设问导入:我们生活中必需的物品主要从哪里来的?什么是“钱"?钱是货币吗?(三)、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中产生的.(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最初的商品交换—-—物物交换。
(2)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交换出现难度。
(3)难题解决的办法———出现一般等价物。
什么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与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5)货币出现2.什么是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啥商品.3.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A: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叫价格。
B: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纸币A:含义: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课程所属系部:德育教学部授课班级:1512 1513第一课商品交换与消费教案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主题商品交换与消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
[2]思想教育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
职业技能教学点:能用价值规律分析商品价格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教学重点: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清点人数: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
提问与思考:[1]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2]如何学习好本课程?[3]《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什么性质的课程?预习新课4分钟讲解新课:第一课商品交换与消费一、货币的神奇力量(一)从古到今话货币1.什么是商品?同学们天天都与商品打交道,那么究竟什么是商品呢?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是用来自己消费的,而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第二,商品不是自然物,而是劳动产品。
并不是有用的东西就是商品,阳光、空气有没有用?当然有,但它不是劳动产品,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但阳光和空气却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什么是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如饼干可以充饥,衣服可以抵御寒冷,汽车可以用来代步,钢笔可以满足于人们写字的愿望,等等。
经济政治与社会一.透视经济现象(一)商品的交换与消费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中产生的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一般职能: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E支付手段4.纸币: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5.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商品的价值(根本原因)(2)商品的供求关系(3)纸币的发行量6.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价值规律的作用:(1)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2)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
(3)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9.常见的消费方式:(1)按照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生活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
(2)按照消费的内容:物质资料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劳务消费。
10.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家庭收入水平。
(3)物价水平(4)人口数量11.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结构合理、协调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二).企业的生产于经营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2.企业的主要类型:3.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1)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4.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5.企业的破产、兼并和联合:(1)企业的兼并:指的是由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2)企业的破产:指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而且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3)企业的联合:指的是大企业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实施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