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的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208.79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1)身体生长发育

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

3.5公斤。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长7~9厘米,个别可长10~12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5~7厘米,多的可长9~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有的可增加8~10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200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7~8岁大脑继续发育,脑重约1400克,已接

近成人脑重。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其运动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加强。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括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身体的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在心理发展过程,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

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达到的水平和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例如,在智力上,有的儿童早熟,有的晚慧;有的儿童对音乐听觉有特殊敏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二是发展协调,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是其主要特征;三是发展具有开放性,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四是发展具有可塑性,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到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就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2)观察缺乏精确性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或观察不够精确。

(3)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容易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4)观察缺乏深刻性

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2.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1)从以无意注意为主逐渐向以有意注意为主过渡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以长时间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再加上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逐渐得到发展。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占据主导地位。(2)注意的范围较小

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少。实验表明,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比如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一般来说,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10-12岁儿童约

25分,12岁以上约30分。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抽象事物注意的稳定和集中才会相应提高。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大有改观。而且二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也比较差,到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男生发展更快。

3.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的有意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抽象材料也能花功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效果。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低年级学生仍是机械识记为主,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意义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