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艺术
- 格式:pdf
- 大小:238.05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摘要:新课导入是小学数学新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不但能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顺利地、较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新课导入;导入艺术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快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
良好的新课导入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备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迅速开启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
“一粒沙里见世界”,虽然这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熔铸和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爱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一、重视新课导入的教学环节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工作证明,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课导入必须精心设计。
一节数学课若没开好头,对下面的讲课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这种影响可能很小,但对经验较少的年轻老师来说,影响可能较大,直接的可能会导致学生感觉索然无味,难以进入预期的学习状态,或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或导致时间紧张下课时拖堂等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很显然,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每堂课的开头也必然不同。
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端和知识的转折与衔接。
他们总是精心设计导入,讲究导入的艺术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
二、新课导入的几种形式1.问题导入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可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5篇第1篇示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
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那么,如何才能让数学课堂的导入更加生动有趣呢?下面我们来谈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导入环节需要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引入一个趣味性的故事、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或者一个突发奇想的数学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数学的故事,让学生在情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或者设计一个数学谜题,让学生们通过解题的过程激发思维,培养求知欲。
导入环节应当与学生生活或者自然环境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们在实际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们观察周围的景物,通过数学的角度来解释其中的规律,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导入环节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游戏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动画,让学生们在视觉上感受数学的美丽与奇妙;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或者教具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们通过操作与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还可以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来促进学习。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交流与合作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让导入环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教学活动是一个灵活的生成过程,课堂导入的具体运用与方法,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1.谈话导入、过渡自然数学源于生活,又学以致用于生活。
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素材和知识经验,可以从学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时,可以直接出示一块橡皮的价格是0.3元,然后问学生:“见过这样的数吗?会读吗?在哪里还见过?”2.以旧引新、铺路搭桥课堂导入以旧引新既灵活地复了旧知,进而也自然地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更使新知的研究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可以先出示六个梨和三只盘子,让学生将这六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然后再出示七个梨,让学生继续将七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这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例如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等,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可以理解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的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3.编制儿歌、妙趣横生小学生都要经历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研究过程。
念儿歌,是学生从小研究知识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采用儿歌导入,简洁,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东、南、西、北》这一课时,可以出示相关儿歌,例如“早晨起床,面对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然后让学生模仿图中小朋友,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再来念一次,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研究的兴趣。
4.故事引入、身临其境学生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天性。
如何将理性的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来吸引学生,然后进行认真的思考,也是数学课堂很有效地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以讲XXX摘来一个大西瓜,XXX吃了西瓜的,XXX吃了这个西瓜的,然后问学生谁吃的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的新课导入课堂伊始,一个新颖有效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
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体现着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
下面介绍四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
一、故事导入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双眼,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
在新课教学中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课堂案例】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
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
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
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
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
”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
这时引入新课,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兴趣盎然,事半功倍。
二、悬念导入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课堂案例】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休的图片)师:大家认识他吗?这是一休,一个聪明又可爱的日本小和尚。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
现代教学设计中,导入已成为教学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门艺术。
它熔铸了教师的智慧,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了解导入技能的丰富内涵,加深对导入设计的重视,在实践中探索有效导入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导入的作用1、吸引无意注意,关注学习内容。
巧妙独特的课堂导入,在教学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迅速地抑制学生课前产生的与课堂无关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把心收到课堂学习中来,引起其对所学课题的关注,产生鲜明而又清晰的学习反应,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获得良好的学习开端。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盒,每个进到魔盒里的数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你们想不想看看?从左边进去一个5,从右边出来一个15。
学生们一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师:接下来你想输入一个几?同学们的手都高高的举起来,一学生说:输入7,然后就出来17。
又有一生输入要205之后出来215。
这时同学们开始热闹起来了,因为有同学发现了魔盒里的秘密。
也就是走进魔盒这个数就增加10。
发现之后老师就引导学生又输入了其他数进行验证。
所有输入和输出的数老师都把它们列在黑板上,在同学们情绪高涨的实验之后老师要求用最简明,概括的方法表示出魔术变化的全过程,让不了解这个魔盒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魔盒里面的秘密。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还让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的特点,这一个导入的设计可以说是独具匠心,既集中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关注学习内容又巧妙的导入了的新知的教学。
2、激发参与兴趣,产生求知欲望成功的课堂导入,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生动的童话故事、巧妙的安排、精辟的措辞、设置的悬念,能让学生产生新、奇、趣、疑的感受,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10种方法
1.数学视频:
展示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动画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2.游戏引导: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物演示: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观念。
4.思维导图:
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5.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新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增强学习效果。
6.讲解模型:
通过讲解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观念。
7.问题解决: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8.数学竞赛:
通过数学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比较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动手实践: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0.数学实验: 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一、故事情境导入小同学的天性是天真无瑕,童趣丰富,想象出奇的,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更对具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情有独钟。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多花两三分钟,编造一个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听课的兴趣,使得他们专心致志,为后面的课程的教学埋下一个有力的铺垫。
例如,我们学校的同学使用的数学教材是北师大版,它的排版就是按照"情景+问题串',这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可以直接对照着彩色图进行情景的编造及导入。
把情境给孩子,给同学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的思索,自由讨论交流,让孩子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得课堂的气氛轻松又愉快。
例如:在学习"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时,我会在黑板上写一些分数与一些小数,然后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里去玩一玩。
现在我们看看这些数,哪些是分数王国的,哪些是小数王国的呢?大家看一下,分数王国的士兵1/20与小数王国的士兵0.06在吵架呢,他们在吵什么呢?喔,原来他们是在说自己比较大呀,那同学们说一说,他们哪个更大呢?通过这个情境的导入,激发了同学对本课学习的兴趣,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收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2]二、实际生活导入小同学的生活简单充实,他们的生活质量主要是依靠成人们日常生活教育及影响。
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思索问题,从而来〔制定〕新课的导入。
这就意味着教师得多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思索问题的层次方面及深度,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及不够,碰到消极的思想及错误的行为时,及时给予改正提醒,帮助同学健康的成长。
在课堂上,可以从同学的人数、桌椅、游戏、糖果等日常接触得到的生活话题进行导入。
给同学充足的时间进行思索,让他们多动脑筋,提问他们平常是怎样做到公平分配,怎样比较拥有数量多少等问题,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发散性思索问题,思索如何解决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仅仅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
课堂的导入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创设故事式情境导入法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
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
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精彩的课堂开头,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以旧引新式导入法所谓“旧引新式导入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由于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法构建的新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模式,其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能体现师生的民主平等,实现情感交流。
那么何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五步教学方法呢?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法第一步:激趣引入是指激发情感、激起兴趣。
要求教师首先要充满感情,满怀激情,善于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其次,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坟和手段,千百万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极大地激起学生求知兴趣,从而引出新知或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亢奋的情绪下来展开学习任务。
这一环节将起到把学生带入活动角色的作用。
如何激趣引入呢?过去,我们经常这样开始上课:“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什么什么。
”倒是简单明了,开门见山。
可是却把知识的前后联系、数学自身的魅力、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统统置于不顾,这种无情无境的,冷冰冰、硬邦邦的导入模式让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而现在有不少老师生搬硬套课本中的主题图,认为这样就是创造情景,但效果往往让老师掉眼镜,学生还是很难进入学习状态。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甚至是冲动。
因此我在“激趣”两字上做文章。
创设情境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讲故事、做游戏、联系生活、复习旧知、问题悬思等等,但尽量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结合生活实际最好。
引出新知要巧妙,要能把前面的激趣很好的结合起来。
综合我们平时的试验,主要有下面几种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
2、创设趣味性情景,引发好奇心。
3、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4、创设生活情境,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5、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
6、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
小学数学微型课试讲优秀课堂导入案例一、《认识图形》1. 谜语导入法:师:同学们,老师先来给大家猜个谜语。
“方方正正一屋子,屋里住着许多人,有红有绿真好看,学习娱乐都用它。
”猜猜这是什么呢?生:魔方。
师:非常棒!那魔方有很多不同的面,大家观察一下,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
2. 实物导入法: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的实物模型。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大家看看都认识吗?谁能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不同的图形。
二、《乘法的初步认识》1. 情境导入法: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成熟了。
看,果农伯伯正在摘苹果呢!(展示果园摘苹果的图片)他们把苹果装在篮子里,每篮装 3 个苹果,装了 5 篮。
那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我们可以怎么计算呢?生:3+3+3+3+3=15(个)。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
2. 问题导入法: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如果有 20 个小朋友排队,每排站 4 个小朋友,可以站成几排呢?生:20÷4=5(排)。
师:非常好!那如果有 30 个小朋友排队,每排站 5 个小朋友,又可以站成几排呢?大家算得很快。
那如果有 100 个小朋友排队,每排站 10 个小朋友,我们这样一个一个地算是不是有点麻烦呢?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1. 故事导入法: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天,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森林里摘苹果。
它们摘了一篮子苹果,准备带回家分享。
可是,它们不知道怎么分这些苹果才公平。
同学们,你们能帮它们想个办法吗?生:平均分。
师:非常好!那如果有 4 个苹果,平均分给它们两个,每人可以分到几个呢?生:2 个。
师:如果有 2 个苹果,平均分给它们两个,每人可以分到几个呢?生:1 个。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艺术
发表时间:2018-07-26T15:46:09.3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5期作者:丁兆华
[导读] 也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并在数学学习道路上走得越远。
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中心小学277417
摘要: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
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呢?我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以达到课堂导入的效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应包括导入新课、新授课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本部分。
其中新授课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
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却在整节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好并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
一、故事导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人文情境,来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自己语言的铺陈渲染、生动描绘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精彩的课堂开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乐趣,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取得了水到渠成的教学功效。
二、巧借教具,构建“愉悦”的环境来导入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
授课前我们应巧借教具,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上课开始时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吸引,从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与新授课相关的熟悉的事物、画片等相关的教具。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与应用的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直观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时,我们指定学生观察自己教科书的封面,提问有关长方形的特征;然后向学生示出课堂中的粉笔盒,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提问学生观、摸后的感受,及有关长方体的特征……这样,教师在学生争先恐后的愉快的回答中导入了新课。
三、巧设悬念,营造“欲”的气氛来导入
所谓的悬念,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
设置悬念导入法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是启迪学生的思维。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采用“猜角”的游戏法,先让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对照量角器,让学生报出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让教师猜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师一一猜对了。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兴奋,想知道究竟,而这种状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
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减两个角的度数等于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师顺势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于是板书新课题,新课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
学习新知是带有新鲜、喜悦相伴的认识过程,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源泉。
在导入新课时,需要巧设悬念,要精心设计,创建一种“欲”的气氛,使学生在“欲”中产生共鸣,唤起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使情景交融。
四、创设游戏导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致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主动的活动。
教师安排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的意识,并由无意注意上升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一节内容时,一位教师创设了知识竞猜的游戏导入。
游戏规则:在自己的双手上分别写上一个双数和一个单数。
写好后用左手的数乘3,右手的数乘2,再把两边的积加起来,让学生把结果告诉老师让老师猜测左手上写的是单数还是双数。
当学生报出结果,老师均能准确猜测出左手是单数还是双数时,充分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致。
此时顺势自然导入新课:“老师之所以能对大家所报的数作出迅速判断,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一些数的特征,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2、5整除的数’这节内容。
”如此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新课,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吸引住,一锤就敲在学生心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尽管此时学生还未直接揭示新知,但他们的思维已置于新知的前沿,这时进入新课恰到火候。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要意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而且在具体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入了解新课内容,并有效结合新课内容选择相应的导入形式,真正做到导入和新课内容相结合,从而有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
也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并在数学学习道路上走得越远。
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罗晓明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J].新课程:教研版,2010,(7)。
[2]梅翠玲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导入[J].生物技术世界,2015,(2)。
[3]卢晓红精彩从这里开始——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艺术[J].新课程:教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