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 格式:ppt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17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记载了郑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475年。
以下是我对郑伯克段于鄢事件的知识点归纳:1.事件发生背景:郑国内部权力斗争激烈,郑武公因为信任鄢人而连续任用鄢人,引起了郑国内部其他大臣的不满。
2.伯克段的身份:伯克段是郑国大夫的称号,是贵族间官职的一种。
伯克段是郑武公的庶兄,也是郑国的重要大臣之一3.鄢国:鄢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一带。
郑武公因为喜欢鄢国人,任用了很多来自鄢国的官员。
4.郑伯克段的政治野心:伯克段在郑国内部力量斗争中展示了他的政治野心,他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6.伯克段的行动:伯克段通过收买郑国内一些大臣,影响郑武公的决策,并通过掌握军队的力量来威胁其他的贵族。
7.鄢国的争议:伯克段大量任用来自鄢国的官员,这引发了其他贵族的不满。
其他官员认为鄢国人没有忠诚于郑国,他们的任用只会削弱郑国的实力。
8.郑庄公的出现:鄢国的统治者鄢庄公闻讯后,前来郑国探望郑庄公,并向他诉说了鄢国人在郑国的困境。
9.鄢国官员被贬:在郑庄公的指示下,郑国将很多来自鄢国的官员贬到了轻官职位或直接免职,削弱了伯克段的势力。
10.改变权力格局:由于这一事件,郑国内部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
伯克段的势力受到了削弱,其他贵族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11.郑庄公的派系:郑庄公在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派系取得了胜利。
郑庄公最终结束了郑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12.影响: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对郑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一事件,贵族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个人的政治野心和私心。
总结: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斗争事件,它揭示了权力之争背后的利益纠葛和政治动机。
这个事件也表明,贵族统治下的国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纷争和权力斗争,也凸显了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爱共叔段,欲立之立,使动用法,使 ... 立••有献于公•献,动词作名词,•公赐之食•食,动词作名词,•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三)特殊句式恭敬地送给•吃东西•挖隧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郑伯克段于鄢(® ”,本是孔子《春秋》中地一句话•关于这句话地含意,本文原有一段被编者删去了地说明.这个说明是:书(指《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不像弟弟)故不言弟;如二君(像两个国君相战),故曰:‘克';称‘郑伯 '(称爵不称兄),讥失教也(兄本有教弟之责,但庄公不教弟,反而养成其恶).谓之郑志(说这是郑庄公地本意).不言出奔,难之也.(“出奔”是有罪之词.如果不说“郑伯克段于鄢”而说“段出奔共”,那就只能归罪叔段了;其实庄公也有最,难于下笔,所以“不言出奔”).郑伯,指郑庄公,郑属伯爵,故称郑伯.克,战胜.段,郑庄公弟弟.鄢,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境内.《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寤,通“牾”,倒着••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地,另外地•• 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悌”.•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地意思••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永锡尔类•锡,通“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词类活用•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省略句• 制,岩邑也• 判断句•郑武公娶于申•状语后置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亟请于武公•状语后置句•有献于公•状语后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地是什么意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源出《左传?隐公元年》五)重点翻译句【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略 《郑伯克段于鄢》课后练习 (一)指出下文地通假字 •庄公寤生 •• 佗邑唯命 • • 谓之京城大叔 • •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 姜氏欲之,焉辟害 •高 二( )班 姓名 寤, 通“ ? ・佗, 通“ ”,指示代词,大, 通“ 参, 通“ 辟, 通“.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译成:多做不义地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不义不暱,厚将崩 .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译成:蔓延地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地弟弟呢?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 “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译成:孝子推行孝道没有穷尽,永远赐予 (能感化 )你地同类 . .段不弟,故不言弟 . 译成: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地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地弟弟 (六)多义词 .于 ()郑武公娶于申 ()亟请于武公 . ()遂寘姜氏于城颖 ()段入于鄢 . .焉 ()虢叔死焉 . 介词,从 . 介词,向 . . 介词,在 .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地对象 兼词,于之,在那里 . ()姜氏欲之,焉辟害 . 疑问代词,怎么 . ()君何患焉? 句末语气词,呢 . .克 ()郑伯克段于鄢 . 动词,战胜 . ()克勤克俭 . 动词,能够 ..为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不如早为之所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七)异义词 .都城过百雉 . 古义:城邑地城墙,两个词 . 介词,替,给 . 动词,安排 . 动词,作为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今义:京城,京都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介词,.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译为: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为: .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为:(六)多义词.于()郑武公娶于申.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 ・.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 “.无庸,将自及 .庸,通 “.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 a.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 a,这里是 “ ”地意思.若阙地及泉 .阙,通 a.永锡尔类 .锡,通a”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用法,.爱共叔段,欲立之 . 立,用法,.今京不度,非制也 . 度, 名词作 词,.多行不义必自毙 . 义, 名词作词,.无生民心 . 生,用法,.有献于公 . 献, 动词作 词,.公赐之食 . 食, 动词作 词,.隧而相见 .隧, 名词作词,.个人收集整理途(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句.制,岩邑也 .句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郑武公娶于申 .句.亟请于武公 .句.有献于公 .句.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 ?.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四)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谓.源出《左传 ?隐公元年》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五)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为:勿做商业用 )?个人收 .个人收集.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为: .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为:)亟请于武公.)遂寘姜氏于城颖)段入于鄢.焉)虢叔死焉.介词,.. 介词,.介词,(作用).兼词,于之,.()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克()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克勤克俭. 动词,..为()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古今异义词.都城过百雉.古义:,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今义:认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何谓何患何厌之有何谓:谓何,疑问代词宾语.何患,患何.何厌之有: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有标志前置宾语地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国都邑鄙国,国家.周代诸侯地领地称“国”如.本文:“国不堪贰. ”诸侯国地首都也称“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都,“国”内地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地大小不一.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用作动词,指建都.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 ”因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邑,城镇,大地叫都,小地叫邑.《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邑地大小、人口不一,如本文:“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作为政治区域,古代以有宗庙为都,没有宗庙为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鄙,边境上地小邑.如本文:“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知识梳理(共5则范文)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文言知识梳理(共)《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2.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4.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5.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6.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7.若阙地及泉。
8.永锡尔类。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2.今京不度,非制也。
3.无生民心。
4.有献于公。
5.公赐之食。
6.隧而相见。
三、重点句式(一)倒装句 1.宾语前置姜氏何厌之有?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置对曰:“君何患焉?” 置其是之谓乎!乎”2.状语后置欲立之,亟请于武公郑伯克段于鄢(二)判断句制,巌邑也。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阙,通“掘”,挖。
锡,通“赐”。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度,名词作动词,合法度。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献,动词作名词,进献的东西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有何厌”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谓”的宾语,前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于武公”为后置状语“于鄢”为后置状语蔓,难图也。
颍考叔,纯孝也。
第二篇: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1、初:當初,習慣說法2、寤:通“啎”wu51,逆,倒着3、亟:屢次qi51;趕快ji354、巖:險要5、焉:兼詞,于之6、佗:同“他”,異體字7、叁:三分;“叁國之一”,國都的叁分之一8、祭:音zhai519、厭:滿足,本意指“吃飽”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圖:圖謀,指設法對付斃:倒下去鄙:邊邑貳:兩屬,屬二主及:趕上厚:指土地擴大暱:黏,這裡指能團結人完:修葺聚:修理,製造啟之:為段開城門。
之,為動用法。
啟,開門諸:“之於”的合音詞,兼詞寘:zhi51,放置,安頓,這裡指放逐舍:放着,後寫作“拾”,古今字翳我獨無:翳,句首語氣詞其是之謂乎:其,表委婉語氣副詞齊桓公伐楚1、侵:不宣而戰,特指沒有鐘鼓的進攻2、伐:正式的戰爭3、北海:泛指北方和南方的邊緣之地4、唯:句首語氣詞5、虞:料想6、涉:進入7、女:你們8、夾輔:輔佐9、是徵:是,代詞;徵,索取10、11、12、13、14、15、16、征;出征復:回是問:是,代詞;問,責問君其問諸水之濱:其,委婉語氣風:放,指牝牡相誘;牝pin51牡,雌雄鳥獸涉:進入,本意指淌水過河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九伯,九州之長。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大学语文精】郑伯克段于鄢复习点旗开得胜《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 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 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 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 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8. 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9. 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 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 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3. 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4. 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1.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 制,岩邑也。
蔓,难图也。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颍考叔,纯孝也。
(四)状语后置句1. 郑武公娶于申。
1旗开得胜2. 亟请于武公。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五)宾语前置句1. 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 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3.对曰:“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4. 其是之谓乎!“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1.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 不义不昵,厚将崩。
4.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八)多义词1. 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置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 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1。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