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港湾一区规划建筑方案设计(实际版)
- 格式:pptx
- 大小:177.14 MB
- 文档页数:115
海岛单层建筑方案设计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在美丽的海岛上享受假期。
因此,海岛度假村已成为当前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本项目位于一个独立的海岛上,周围环境优美,海水清澈,是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座单层建筑,用于度假村的接待中心和其他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和便利的服务。
1.3 项目范围本项目的范围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
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包括接待大厅、客房、餐厅、游泳池等配套设施。
第二章:建筑设计2.1 建筑风格本项目的建筑风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自然、简约、现代的特点。
应以木材、玻璃、石材等天然材料为主,打造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
2.2 建筑布局建筑布局分为主体建筑和辅助建筑两部分。
主体建筑为接待中心,包括接待大厅、客房、餐厅等功能区域。
辅助建筑包括游泳池、健身房、SPA等配套设施。
2.3 建筑结构本建筑采用钢结构框架,墙体为轻质隔墙板和玻璃幕墙,屋面采用金属屋面或建筑瓦。
整体结构简洁明快,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第三章:室内设计3.1 室内风格室内设计以简约、明亮、舒适为主导,通过色彩、材质和灯光等元素的搭配,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3.2 客房设计客房设计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性,每个客房都应配备独立的卫生间、阳台和休息区。
家具、卫浴设备等应选择优质的产品,确保客人的住宿体验。
3.3 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包括接待大厅、餐厅、休息区等,应根据功能和需求进行布置。
餐厅可以设有开放式厨房,吸引客人的注意,提升就餐体验。
第四章:景观设计4.1 景观布局景观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和周围环境进行合理布局,营造一个宜人的室外环境。
可以设计花园、露台、水景等,增加建筑的美感和趣味性。
4.2 植物选择植物应具有适应海岛环境的特点,如耐盐耐热、适应风沙等。
可以选择适合海岛气候的绿植和花卉,增加绿意和色彩。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目录1.太古三亚海棠湾背景介绍2.方案设计内容3.方案设计优点4.项目发展前景正文太古三亚海棠湾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这里是三亚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度假区之一。
海棠湾拥有美丽的海滩、清澈的海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
方案设计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对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进行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组织等方面,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指导。
2.酒店群规划与设计:在海棠湾建设一系列高品质酒店,包括五星级酒店、度假酒店、商务酒店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休闲娱乐设施规划与设计:规划建设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如海滩浴场、水上乐园、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娱乐体验。
4.文化旅游规划与设计:结合三亚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设计开发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如主题公园、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让游客在度假的同时了解和感受三亚的文化魅力。
5.配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划建设一系列配套设施,如商业街、购物中心、医疗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了海棠湾的旅游资源,发挥了区域的比较优势。
2.方案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设计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太古三亚海棠湾项目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将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导言 (2)1.1规划背景 (2)1.2规划范围 (2)1.3规划期限 (2)1.4规划目标 (2)1.5规划原则 (2)1.6规划依据 (3)第二章概况 (4)2.1区位 (4)2.2现状基本数据 (4)2.3自然状况 (4)2.4人文状况 (5)2.5资源条件 (5)2.6小结 (5)第三章定位及发展战略 (6)3.1总体定位 (6)3.2旅游产品定位 (6)3.3总体形象定位 (7)3.4空间模式定位 (7)3.5发展目标 (7)3.6发展战略 (8)3.7人口规模 (8)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9)4.1场地现状 (9)4.2规划原则 (9)4.3规划用地布局 (10)4.4居住用地规划 (11)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3)5.1现状条件 (13)5.2规划原则 (13)5.3对外交通 (13)5.4内部道路交通规划 (13)5.5公共交通 (14)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15)6.1现状及问题 (15)6.2规划原则 (15)6.3规划用地结构 (15)6.4规划用地布局 (15)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7)7.1现状条件 (17)7.2规划原则 (17)7.3规划构思与结构 (17)7.4规划要点 (17)第八章城市设计及景观系统规划 (19) 8.1现状条件 (19)8.2规划原则 (19)8.3景观设计框架 (19)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21)9.1以政府为操作主体的项目 (21) 9.2以市场为操作主体的项目 (21) 第十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22) 10.1给水规划 (22)10.2排水规划 (23)10.3电力工程规划 (25)10.4电信工程规划 (27)10.5燃气工程规划 (28)10.6环境保护规划 (29)10.7环境卫生规划 (29)10.8防灾规划 (30)第十一章开发管控措施 (34)11.1开发单元划定 (34)11.2总体管控规则 (34)11.3单元管控规则 (36)第十二章实施措施 (50)12.1安置区规划 (50)12.2就业与人才工程 (50)12.3旅游人文环境建设 (51)12.4营销与推广 (51)12.5效益评价 (51)附表一:海棠湾区域一级开发划界建议表 (52)附表二:海棠湾规划道路一览表 (54)附表三:海棠湾规划公园一览表 (56)第一章导言1.1规划背景2005年海南省政府、三亚市政府提出开发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设想,受到中国数家大型企业的认同和参与,海棠湾开发的前期工作正式展开。
区位和规划⽤地规模 三亚湾新城位于三亚市主城区的西部,为三亚湾海坡⽚区⼆线地,距三亚市中⼼区8公⾥,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1公⾥。
项⽬区北靠海榆西线公路,南临三亚湾规划区A线道路(新城路),东与三亚⽼机场相连,西接三亚湾规划区西侧西线⾼速⼊⼝路,为⼀狭长地带,东西长9公⾥,南北平均宽700⽶,总规划⽤地⾯积为6.865平⽅公⾥。
指导思想 ●以“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适应三亚经济发展战略,完善与深化海南三亚湾新城的功能与布局,促进三亚市在其旅游经济辐射圈内中⼼职能的提升,带动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继承与发扬三亚市风景旅游城市的优势,⾯向新世纪,⾼标准、⾼起点,运⽤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市设计等⼿段,发掘、利⽤与有机组织⾃然、⼈⼯和⼈⽂要素,塑造⼀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配套完善、营运⾼效的具有热带滨海城市特⾊的新区形象。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准则,以⽣态型的旅游城市为城市设计和城市建设的⽬标,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布局与环境,促成⽣态、景观与效益的有机统⼀。
●注重超前性和长效性,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统⼀规划、统⼀开发、统⼀配套、统⼀管理、分期实施、滚动发展。
宏观控制和微观引导相结合,使规划兼具弹性与可操作性。
规划定位和⽬标 三亚湾新城的发展应以城市商业旅游度假等职能迁⼊为契机,以三亚湾⾃然景观和便捷交通的区位优势为条件,把三亚湾新城建成⼀个以服务业、休闲度假业、游艇业、居住等功能为主体,综合商业、旅游、贸易等功能,为外来旅游者与居民提供新型旅游娱乐度假消费服务的现代化新城。
规划结构 三亚湾新城的规划结构可以概括为:“三⼼⼆轴”的规划结构。
三⼼分别是西部游艇港湾社区构成的“蓝⼼”、中部⾼尔夫球绿地社区构成“绿⼼”和东部的商业、娱乐、贸易、主题公园等构成的“红⼼”;“⼆轴”⼀条是贯穿全区的景观河道兰轴,另⼀条是从海渝西线进⼊商业娱乐区的城市旅游风貌景观轴。
蓝⼼:重点发展游艇业,构筑游艇别墅区、游艇服务区、游艇停泊区等功能上互补、性质上互助,开发上相互促进的地块。
三亚湾新城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范围规划用地位于三亚市主城区的西部三亚湾新城内(即海坡片区),是三亚湾新城的南区。
用地北临三亚湾新城A线道路,东至三亚老机场,西接三亚湾规划区西侧西线高速入口路,南至大海。
整个用地为滨海带状形式,东西长8.68公里,南北平均宽0.5公里,规划用地总面积为354.23公顷。
第二条规划依据1、99年修编完成的《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三亚市社会经济发展大纲》(三亚市人民政府编)3、《三亚市旅游发展大纲》(三亚市人民政府编)4、《三亚湾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院2003年)5、国家相关规范及省市各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1、以“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适应三亚城市建设的发展,完善和深化三亚湾新城的功能与布局,促进海南三亚旅游房地产的提升,带动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2、继承与发扬三亚市风景旅游城市的优势,面向新世纪,高标准高起点,运用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市设计的手段,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完善功能,设施配套,塑造具有热带滨海城市特色的旅游度假基地的形象。
3、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准则,以生态型的旅游城市为设计和建设的目标,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布局与环境,促成生态、景观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新机制的要求,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合理地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2、协调原则综合分析,科学合理确定三亚湾新城南区和北区的功能布局,提出规划的控制性指标,为规划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3、严格控制原则对三亚湾新城南区从用地、景观、交通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公共绿地、广场等要素的控制。
第四条规划目标1、多元化的功能组合三亚湾新城定位于面向国内游客的“旅游度假基地”、第二居住的目的地。
三亚湾新城南区是三亚湾新城区的一部分,规划有度假酒店、度假别墅、度假公寓以及旅游度假配套设施,体现旅游开发的多元化,强化滨海公园开放空间。
三亚湾阳光海岸港务局片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_19632精品三亚湾阳光海岸港务局片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国际竞赛文件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介绍 (1)第二章项目概况 (2)第三章参赛设计成果要求 (4)第四章报送参赛设计成果的规定 (7)第五章技术审查与评审办法 (7)第六章相关费用 (9)第七章附则 (10)第一章项目背景介绍第一条三亚市是我国南部的海滨城市,具有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风情、田园十大风景旅游资源。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三亚定位为世界级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城市,三亚市城市总规中将城市性质定位为“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明确三亚城市发展目标为“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
第二条三亚“阳光海岸”地区位于三亚市旧城河西区滨海地段,南起三亚河口港务局码头,北至月川路和海月广场,东至胜利路、解放路(局部包括解放路东侧食品厂安置储备用地),规划范围合计约167.99公顷。
阳光海岸地区的定位为大三亚湾的海上门户、标志性形象区域和以旅游服务为主的城市功能中心之一。
港务局片区为“阳光海岸”地区南端的YG1控制单元,作为阳光海岸建设的启动区,将建设成为拥有特色高端酒店、金融服务、企业总部、高端购物及文化艺术广场的中央商务区,并配套高端度假社区以及游艇服务设施、文化活动设施和开放性亲水平台等各类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
为了更好的塑造该片区的城市形象,确保该片区改造建设的整体性与高品质,三亚市人民政府拟以国际竞赛形式开展《三亚湾阳光海岸港务局片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港务局片区改造修规》)的编制工作。
期望在该片区规划的基础上优化用地功能布局,以国际视野和创新理念为港务局片区塑造独特的城市客厅形象,为片区业态策划、开发建设提供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的规划设计方案,推动该片区成为三亚湾阳光海岸段“城市客厅”建设的启动、示范项目。
第三条本次竞赛活动在三亚湾阳光海岸港务局片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国际竞赛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港务局片区改造修规竞赛领导小组”)监督下进行,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和合法性。
南边海控制性详细规划诺德建筑与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三亚市南边海地区位于三亚市主城区南侧边缘,与鹿回头景区紧密相邻,区位优势明显。
定位:功能定位南边海地区的城市用地功能定位分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功能-----旅游及游艇停泊;南边海路北侧滨水用地,规划为游艇停泊地带并安排相应旅游休闲活动及设施,利用该区域历史文脉与地块特点,开发特色旅游商业和休闲旅游活动。
第二功能----城市高档居住;利用区位、地理、地形优势,结合规划的游艇停泊区,在南边海路南侧山坡用地,开发三亚的高档别墅居住社区。
通过逐步置换相关用地,改造、配置相应的公建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配套设施,满足设置高档居住社区的功能需要。
第三功能----满足城市功能;保留城市必要的特殊用地以及海上作业单位用地,为城市功能服务。
规划目标:充分利用南边海地块与鹿回头景区、三亚河的区位关系,挖掘与发挥地块的历史文脉与渔家文化优势,确定该地区在三亚市城区内旅游功能中的定位。
使南边海地区成为具有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旅游休闲区域,成为三亚市城区的旅游景点之一,拓展鹿回头公园的旅游容量与内容;通过功能的调整和土地的置换,开辟游艇停泊区,增设与游艇停泊区性质功能相衔接的服务设施、配套商业环境,带动南边海地区发展;利用基地依山傍水的优势,形成城区内生态型的居住空间;恢复受破坏的三亚河口及鹿回头公园山麓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创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独特的滨水和山地景观;通过南边海路周边地块的规划开发,将南边海路规划建设成为与南边海游艇旅游港区、鹿回头风景区和鹿回头旅游度假区相匹配的旅游景观大道。
总体结构:规划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三块”。
“一轴”为南边海景观大道,“三块”分别为:下洋田中高档生态居住社区(椰风三亚),南边海路南侧沿线的高档别墅居住社区(海韵三亚),南边海路北侧沿线的游艇及旅游港区(风情三亚)。
椰风三亚---下洋田中高档生态居住社区椰风三亚---下洋田社区住宅依山就势,面向中心城区的界面呈现生态型坡地低层居住社区面貌。
《三亚湾“阳光海岸”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修编》批后公布根据《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三亚湾阳光海岸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修编的批复》(三府函【2011】200号),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三亚湾“阳光海岸”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修编》已经批准实施。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公布。
在上述法定控规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严格按照三亚市政府批准的控规执行。
附:《三亚湾“阳光海岸”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修编》相关内容三亚市规划局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三亚湾“阳光海岸”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为了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对三亚湾的定位,推进建设大三亚湾的海上门户和标志性形象区域,规范和引导三亚湾“阳光海岸”地区的发展建设,特编制该控制性详细规划。
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专家咨询会等形式,分别征求了省内外专家、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三亚市人民政府、三亚市规划局、三亚湾管委会等多方面的意见,具体过程如下:——2011年1月19日提交专家咨询,会议原则同意该规划并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2011年2月28日在三亚市规划委员会原则通过,4月15日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详见三府函【2011】200号);——2011年1月底至2月底,该规划通过媒体、网络等手段,进行了公示。
二、规划范围三亚市“阳光海岸”地区,南起三亚河口港务局码头,北至月川路和海月广场,东至胜利路、解放路(局部包括解放路东侧食品厂安置储备用地)。
规划范围合计约167.99公顷,该范围也是技术指标计算范围。
三、定位和主题(1)总体定位:大三亚湾的海上门户、标志性形象区域,以旅游服务为主的城市功能中心之一。
(2)核心功能:旅游服务功能:服务于旅游城市特别是邮轮母港和游艇港湾的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休闲度假等功能;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为居民及游客服务的各类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居住功能:优先满足本地居民需求的居住功能。
SIT E S I T E A11-1A12SITE 原选址用地200米海岸带范围鹿回头公司权属用地半山半岛未来水世界半山半岛双海湾半山半岛鹿回头湾悦榕庄鹿回头社区鹿 鸣路鹿 回 头路鹿 彤 路小 东 海路重新选址用地⏹项目概况:项目位于三亚吉阳区鹿回头片区鹿鸣路南侧。
项目原选址于鹿回头鹿鸣路南侧约10.6亩用地上。
因用地涉及海岸带200米范围内建设问题,经市政府同意退出海岸带200米范围后重新选址于原选址用地东侧,面积保持不变。
经核查《三亚市鹿回头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约1.5亩用地位于A11-1地块内(原选址地块),其余约9.1亩用地位于A12地块内。
为了项目建设需要,结合上位规划拟对A11-1、A12地块进行规划调整。
项目区位《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三亚市鹿回头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图⏹控规修改依据: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一)因城市、镇、乡、旅游度假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发生变化,需要修改的;(二)实施国家、省重点工程需要修改的;(三)实施市、县、自治县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灾减灾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需要修改的。
《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8修正必要性分析三亚市总体规划根据《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本次项目地块为城镇建设用地,用地条件成熟。
其他特殊用地发展需求三亚特殊设施建设及安全保护发展需求。
海岸线防护根据《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修正案》,在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最少二百米范围内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原选址用地在200米海岸保护线区域内,不符合防护要求,因此需重新选址。
9.19.1⏹规划修改内容规划调整后:☐A12-1地块用地性质为其他特殊用地(1507),用地面积约0.71公顷,容积率≤0.75,建筑高度≤16米,建筑密度≤30%,绿地率≥30%。
三亚市水居巷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前言2008年,海南省确定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发展目标。
随着的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海南岛、尤其是三亚市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主体。
同时旅游者已不是单纯的观光、商务、会议,而是更进一步向度假、休闲型的旅游消费发展。
在此形势下,三亚市作为我国最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已成为了国内外游客旅游以及第二居住地。
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刺激了三亚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众多旅客并不单单满足到三亚一游,而是期望能长期或经常性地来此休闲度假。
对于三亚这样一个本地人口只有16万人的城市而言,新建房地产项目主要针对岛外市场,开发围绕“休闲度假”做文章成为必然,这也就成为三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最主要方向和特点。
在此背景下,本项目希望通过规划编制,针对经济、旅游以及房地产发展的新形势,制定开发策略,挖掘三亚市水居巷有利因素,扬长避短,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实现经济效益,营造独特的、高档次的热带滨海城市风貌,从而树立面向世界的积极形象。
本项目也将通过规划编制改善三亚市区城市景观,创造三亚旅游新热点;带动沿海、沿河地带的景观改造,为三亚市长远旅游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一章规划修编背景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三亚市总体的发展目标已从发展第一、二产业为主,向突出三亚市热带海滨旅游城市特征的旅游专业化城市转换。
三亚市主城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置换和改造与旅游业无关的用地,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旅游业。
按照建设国际旅游岛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的要求,利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提高城市各项建设的品位和水平。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
三亚河口自古就是天然良港,这一地区为三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著名的渔港,原有居民和产业多与捕鱼有关。
随着三港分离该区域,渔港功能将转向旅游与高档居住。
近年来,三亚的经济飞速发展,三亚市政府抓住机遇适时提出对三亚河口区域进行旧城改造,改善环境,转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