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基础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57
城市规划常用的规划依据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规划依据,以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常用的规划依据。
二、国家法律法规1.《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法》是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法律。
它规定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编制的程序和要求,以及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是国家规划局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它规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编制程序和内容等,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城市发展规划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通常涵盖20-30年的时间范围。
它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其他规划都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2.分区规划分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细分区域的规划。
它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确定各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分区规划通常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
四、城市基础设施规划1.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的交通网络、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等方面。
交通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和交通需求等因素,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便捷性。
2.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的水资源而进行的规划。
它包括水源保护、水资源开发和供水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水资源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的用水需求、水源的可持续性和水环境的保护等因素。
五、环境保护规划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为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规划。
它包括生态保护区划、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和演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
城市规划并非凭空想象或随意而为,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这些理论犹如基石,支撑着城市规划的实践,引导着城市朝着更加宜居、可持续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首先,我们来谈谈生态学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种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生态学理论强调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启示我们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比如,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不仅要考虑美观,更要考虑其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等。
通过合理布局绿地,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城市的生态韧性,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地理学理论也是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基础。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这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关于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详细信息。
了解这些自然地理要素对于确定城市的选址、功能分区以及基础设施布局至关重要。
例如,在山区建设城市时,需要考虑地形的起伏对交通和建筑布局的影响;在沿海地区,要考虑海洋气候对城市通风和防潮的要求。
此外,人文地理学中的人口分布、经济活动等研究成果,也有助于规划城市的发展规模和产业布局,实现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社会学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集中场所,社会学关注人的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社会公平,以创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例如,通过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居住需求和行为模式,可以规划出多样化的居住类型和社区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同时,关注社会阶层的差异,避免出现城市空间的隔离和社会分化,促进社会的融合与交流。
经济学理论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活动,而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方向。
从产业布局到土地利用,从交通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都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和市场需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引言城市规划设计是指通过对城市发展、功能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和规划,通过设计来实现城市的合理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
它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创造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良好环境,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规划设计基础概述城市规划设计基础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它涵盖了城市发展理论、规划原则、空间布局、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对于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城市规划设计基础的要素1. 城市发展理论城市发展理论是城市规划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化等内容。
了解城市发展理论可以帮助规划师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是城市规划设计基础中的重要内容,它指导着规划师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规划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原则、生态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等,它们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准则,帮助规划师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3. 空间布局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合理的空间布局。
通过对城市的用地分类、功能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进行规划,将城市的各项功能合理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便利性、可达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城市建筑的美观性、实用性和环保性。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环境保护等因素,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并为城市增添文化魅力。
城市规划设计基础的学习方法1. 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城市规划设计基础的第一步是学习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课堂学习、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来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此外,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讲座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第一讲城、市、城市城():最初指用土垒成的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后来指由高墙围绕、具有防卫作用的军事要塞①市():进行物品交易的场所②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是人类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在埃及尼罗河下游、西亚两河流域(约3500~3000 BC)人类城市的历史:5500~5000年周王城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曹魏邺城明确功能分区古希腊雅典800 BC 特点:布局不规则;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广场、卫城)古罗马古罗马城奠基于753 BC,全盛期:公元3世纪特点: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广场群中世纪时期锡耶那(意大利)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罗马罗马城市改建近代城市伦敦1666年伦敦改建规划(古典主义风格)仅有部分实施城市无序蔓延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规律性:城市化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低于30%,增长速度缓慢;加速阶段: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里(几十年内)就达到70%左右;稳定阶段:速度趋缓,稳步提升到70~90%。
诺瑟姆曲线当前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特征进程加快大城市发展迅速,出现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倾向第二讲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严谨对称、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天人合一、自然至上的自然理念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城市设计:①是对城市体型和三维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开放空间:指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
单一功能体系: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形成的空间体系。
多功能体系: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其实都是集多功能与一身的。
建筑色彩:指城市色彩中众多建筑物的群体色感、分为主色调、辅色调。
场所色彩:相对建筑色彩而言,与之互补的环境色。
环境设施: 指城市外部空间中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服务的一些设施建筑小品:在功能上可以给人们提供休息、交往的方便。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
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休闲空间等步行区:即人车分离,没有机动车辆行走的区域。
城市空间:是由城市内建、构筑物、道路、绿地、小品等组合而成的,包括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整体。
基本构成要素:是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较大尺度的构筑物。
副辅助构成要素:是指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和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
开敞空间:相邻空间视觉通透感强,无压抑,是一种明快、开放的空间。
封闭空间:其开口面积小,有大片实体界面,封闭感强,内向,是一种有安全感的空间。
积极空间:完全由面围合的空间称为积极空间消极空间:由点或线所暗示围合的空间称为消极空间。
明空间:通常的城市外部空间,无天棚、屋顶等遮挡暗空间:室内空间灰空间:常作为室内外空间的中界,过渡空间静态空间:是一种被完全限定的,由静态的水平和垂直界面构成的,动线上不通的空间。
动态空间:是由曲面、学、折面构成的,暗示方向,具有一定动向的空间。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联系:(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都需要面对处理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空间规划设计议题,其差别主要是在于对象、尺度、程度等等的差异。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空间形式理论:(1)卡米洛·西特的“视觉有序”理论:主张将城市设计建立在对于城市空间感知的严格分析上,并通过大量的典型空间实例考察与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列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批评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的刻板模式,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倡导了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揭示了城镇建设的内在艺术构成规律。
1、城市设计的概念:对城市体型和三维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2、城市设计的目标任务:目标:(1)理想目标与基本目标理想目标----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的空间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品质。
基本目标----城市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强调创造最好的空间环境,而是强调必须防止最坏的空间环境出现。
(2)四个具体目标:1、功能的目标---功能的确定与不定 2、变化的问题---环境的变化与不变 3、为他人设计---设计的主观与客观 4、美学的目标---景观的保护与创造任务:1、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2、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3、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4、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5、城市设计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两者的联系: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1、目的性比较:城市规划宏观控制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则是促进环境变化,提高生活质量;建筑设计则直接为修建建筑服务;2、工作对象比较:城市规划为二维空间,考虑社会经济物质环境相结合;城市设计为三维空间,可局部、微观;建筑设计仅对建筑物及外部小环境;3、成果表现比较:城市规划反映用地平衡;城市设计表现为方案引导;建筑设计则是实施性设计文件;4. 实施时间比较:城市规划体现为发展过程;城市设计实施时间不确定,而建筑设计确定5. 委托人比较:城市规划为政府;城市设计可为政府或开发商;建筑设计主要为开发商4、不同城市的特征:古罗马城市设计的特征:1、具有享乐主义特征,2、实用主义特征,3、炫耀主义特征中世纪城市主要类型:1、要塞型,即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其后代发展成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
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
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
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100题城市规划是指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对城市的规划、设计、管理与经营的综合活动。
下面是100道基础的城市规划知识题。
1. 什么是城市规划?2. 城市规划目的是什么?3. 什么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4.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规划是哪个城市?5. 现代城市规划起源于哪个国家?6. 什么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7. 城市规划的三个阶段是什么?8. 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9. 城市规划的三期计划是指什么?10. 城市绿地是指哪些地区?多大比例的绿地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11. 城市道路的命名规则是什么?12. 如何判断一个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13. 城市分区是指什么?14. 城市环境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15. 城市规划有哪些性质?16. 如何制定城市规划方案?17.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8. 城市用地规划中应当遵循的标准有哪些?19. 城市规划中的绿化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0. 城市规划要注重哪些方面?21.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什么?22. 城市规划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23. 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是指什么?24. 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包括哪些方面?25. 城市规划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有哪些?26. 城市绿化的形式有哪些?27. 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要素有哪些?28. 城市人居环境指标包括哪些方面?29. 城市规划中如何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30. 城市规划中应当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哪些?31. 城市规划部门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32. 城市规划中应当遵循的经济原则有哪些?33.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考虑哪些因素?34. 城市建设中如何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35. 城市规划中的道路名称应当符合哪些规范?36. 城市街道的分类标准有哪些?37.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人口迁移的问题?38. 城市规划中应当遵循的生态原则有哪些?39. 城市规划要考虑哪些自然环境因素?40. 城市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1. 城市公共设施包括哪些?42. 城市规划中的居住区划分标准是什么?43.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交通拥堵问题?44.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污染问题?45.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要素有哪些?46.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扩张问题?47.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风貌问题?48. 城市规划中如何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49. 城市规划中应当遵循的社会原则有哪些?50. 城市规划中关于用地性质的规定有哪些?51.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文化问题?52.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自然灾害问题?53. 城市道路分类标准有哪些?54.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交通安全问题?55. 城市规划中对交通流量有哪些要求?56.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人口密度问题?57. 城市规划中如何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58. 城市规划中应当遵循的政治原则有哪些?59. 城市规划中如何平衡人口的流动和城市的资源利用?60. 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哪些宏观因素?61. 城市规划中如何提高城市的景观价值?62.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公共安全问题?63. 城市规划中对于绿地的要求有哪些?64.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非法占地问题?65.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公共设施的补充与改善?66. 城市规划中应当遵循的文化原则有哪些?67. 城市规划中如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68.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的地下空间?69.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怎样保证城市的和谐发展?70.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的交通噪音?71. 城市规划中如何保护城市文物?72. 城市规划中如何提高城市的综合利用率?73. 城市规划中对于绿道、步道的要求是什么?74.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协调问题?75.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功能分区问题?76. 城市规划中应当遵循的艺术原则有哪些?77. 城市规划中如何保护城市湿地?78.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建设垃圾?79.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消防问题?80.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排水问题?81. 城市规划中如何保护城市的居民安全?82.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的环境污染?83. 城市规划中如何提高城市的宜居性?84.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85.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问题?86. 城市规划中应当遵循的科技原则有哪些?87. 城市规划中如何保护城市的水资源?88.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垃圾问题?89.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停车问题?90.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居住小区的管理问题?91. 城市规划中如何提高城市的环保水平?92.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医疗卫生问题?93.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邮政和通信问题?94. 城市规划中如何保障城市的自然资源?95.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老龄化问题?96. 城市规划中应当遵循的经验原则有哪些?97. 城市规划中如何保护城市的森林资源?98.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安全问题?99. 城市规划中如何提高城市的文化教育水平?100. 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问题?以上100道题目是城市规划基础知识的要点,掌握这些基本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情况,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调查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查内容某某设计院受某某市人民政府的委托,荣幸的承担《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任务,我们将责无旁贷的为某某市人民政府服务好,力争作出符合某某市实际的发展规划,为某某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本轮《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两部分内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区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城市各项建设的龙头。
它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由于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因而城市规划的合理与否,决定了城市能否健康有序发展,从而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宏观性、综合性和前瞻性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三个基本特征。
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性要求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其综合性要求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积极协调各项建设的要求和矛盾,使其各得其所、协调发展;其前瞻性表现在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因而要求规划师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城市的历史及现状基本情况,从中研究城市发展规律、分析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制约条件以及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对城市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城市历史环境和未来环境以及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的社会生活等系统,确保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
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及完整性直接关系到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出结论的准确性。
为此,要求各部门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建立责任人负责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各单位在提交基础资料时要求加盖单位公章;要求各部门要有紧迫感,上下齐心协力10日内完善按照资料单所列内容提供资料,确保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圆满完成。
城市基础资料调查内容从时间上分三个方面:1、历史资料2、现状资料3、发展设想。
从学科方面划分包含以下几个层面:1、区域环境2、历史环境3、自然环境4、社会环境5、经济环境6、城市土地的使用情况。
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收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收集齐备有关城市和区域的勘察、测量、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现状和规划情况等基础资料,并作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应包括:市、县、镇域基础资料:城市基础资料。
一、市、县、镇域基础资料应包括:1.市、县、镇域近期测绘的地形图:一般为省测绘院购买的1:10000的地图,若乡镇能够提供其他比例尺的地图,则必须有明确的村镇界限、地表水体的位置、大小,道路、铁路的走向等。
2.自然条件:2..1气象资料。
应包括:历年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最高气温,最大降雪量,历年平均降水量,暴雨强度(要有公式),历年平均风速、风向频率等。
来源:县(镇)志,气象局等2..2水文资料。
应包括:沿江河城市的水位、水系和流域特征,年平均流量,丰水和枯水期流量,最高洪水位和淹没范围(洪水频率标准),城市堤防的防洪等级等。
来源:县(镇)志,访谈,水利局、水文局等2. 3地貌资料。
应包括:地面形状:水——陆的轮廓;地势起伏;坡度分析。
自然特征:陆地、水面、植被、地形价值、自然景色的价值。
人工的特征:分界标志和边界,道路交通,居民点,市政设施,污染源分布来源:县(镇)志,现场踏勘,访谈等2. 4地质资料。
应包括:地质构造及地基承载力,地基最大冻结深度,不良地基的分布及地质灾害情况等。
基岩层:断面和露头;面层地质:土壤类型和分类;土壤稳定性:对断层、滑动、侵蚀和下沉的敏感性;土壤生产力:构成和条件。
地下水的种类及其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主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资源评价。
来源:县(镇)志,地质局等2. 5自然灾害资料。
应包括:国家最近确定的城市所在地的用于抗震设计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抗震设防烈度,历史记载地震发生状况及市域内地质断裂带分布情况等。
滑坡、崩塌、泥石流、暴风雨(雪)、异常气候(干旱、洪水)等。
来源:县(镇)志,地震局2. 6生态环境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规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2.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3.绿地率、绿化率: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用地的比率;绿化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4.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5.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6.城镇化水平和指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7.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的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建设地段。
8.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9.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是指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10.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
(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书。
(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
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
(代表作——昌迪加尔)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
(线性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
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业城市》的专著。
(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
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
提出了大城市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
)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
(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