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流体对流传热计算祥解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3
1 总传热速率方程如图所示,以冷热两流体通过圆管的间壁进行换热为例,热流体走管内,温度为T,冷流体走管外温度为t,管壁两侧温度分别为T W和t w,壁厚为,b,其热导率为λ,内外两侧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为αi和α0。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及傅立叶定律分别列出对流传热及导热的速率方程:对于管内侧:对于管壁导热:对于管外侧:即故有令(4.6.1)则(4.1.1)该式称为总传热速率方程。
A为传热面积,可以是内外或平均面积,K与A是相对应的。
2 热流量衡算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m h,m 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C ph,C 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一侧有相变化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式中r,r1,r2--------物流相变热,J/kg;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3 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1)传热系数K和传热面积A的计算传热系数K是表示换热设备性能的极为重要的参数,是进行传热计算的依据。
K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传热过程的操作条件及换热器的类型等,K值通常可以由实验测定,或取生产实际的经验数据,也可以通过分析计算求得。
传热系数K可利用式(4.6.1)进行计算。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摘要】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它已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本文尝试对对流换热进行简单分类并对无相变对流换热公式简单汇总与分析。
【关键词】对流换热 类型 公式 适用范围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形式——牛顿冷却公式:)(f w t t h q -= )/(2m W或2Am 上热流量 )(f w t t h -=Φ )(W上式中表面传热系数h 最为关键,表面传热系数是众多因素的函数,即),,,,,,,,(l c t t u f h p f w μαρλ=综上所述,由于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因此对流换热的分析与计算将分类进行,本文所涉及的典型换热类型如表1所示。
表1典型换热类型1. 受迫对流换热 1.1 内部流动1.1.1 圆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1)层流换热公式西德和塔特提出的常壁温层流换热关联式为14.03/13/13/1)()(PrRe86.1wf fff l d Nu μμ= 或写成 14.03/1)()(86.1w f f f l d Pe Nu μμ=式中引用了几何参数准则ld,以考虑进口段的影响。
适用范围:16700Pr 48.0<<,75.9)(0044.0<<wfμμ。
定性温度取全管长流体的平均温度,定性尺寸为管内径d 。
如果管子较长,以致2])()Pr [(Re 14.03/1≤⋅wf l dμμ则f Nu 可作为常数处理,采用下式计算表面传热系数。
常物性流体在热充分发展段的Nu 是)(66.3)(36.4const t Nu const q Nu w f f ====(2)过渡流换热公式对于气体,5.1Pr 6.0<<f ,5.15.0<<wf T T ,410Re 2300<<f 。
45.03/24.08.0)]()(1[Pr )100(Re 0214.0wf f f f T T l dNu +-=对于液体,500Pr 5.1<<f ,20Pr Pr 05.0<<wf ,410Re 2300<<f 。
传热过程的计算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冷热两种流体进行热交换,但不允许它们混合,为此需要采用间壁式的换热器。
此时,冷、热两流体分别处在间壁两侧,两流体间的热交换包括了固体壁面的导热和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
关于导热和对流传热在前面已介绍过,本节主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总传热系数和总传热速率方程一、总传热速率方程间壁两侧流体的热交换过程包括如下三个串联的传热过程。
流体在换热器中沿管长方向的温度分布如图所示,现截取一段微元来进行研究,其传热面积为dA ,微元壁内、外流体温度分别为T 、t (平均温度),则单位时间通过dA 冷、热流体交换的热量dQ 应正比于壁面两侧流体的温差,即)(t T KdA dQ -=前已述及,两流体的热交换过程由三个串联的传热过程组成:管外对流: )(111w T T dA dQ -=α 管壁热传导:)(2w w m t T dA bdQ -=λ管内对流: )(223t t dA dQ w -α= 对于稳定传热:321dQ dQ dQ dQ ===221122111111dA dA b dA tT dA t t dA b t T dA T T dQ m w m w w w αλααλα++-=-=-=-=∴与)(t T KdA dQ -=,即KdAtT dQ 1-=对比,得:2211111dA dA b dA KdA m αλα++= 式中 K ——总传热系数,w/m 2·K 。
讨论:1.当传热面为平面时,dA=dA 1=dA 2=dA m ,则:21111αλα++=b K 2.当传热面为圆筒壁时,两侧的传热面积不等,如以外表面为基准(在换热器系列化标准中常如此规定),即取上式中dA=dA 1,则:212111111dA dA dA dA b K m αλα++= 或 212111111d d d d b K m αλα++= 式中 K 1——以换热管的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d m ——换热管的对数平均直径,2121ln /)(d d d d d m -=。
对流换热知识点总结导言对流换热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流体和固体之间都会发生对流换热现象。
对流换热是指热能通过流体传输到物体表面上,然后再通过固体的传热机制传递到物体内部。
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流体的流动将热能传送到物体之间,并在传热过程中通过流体对物体表面的冷却来达到等温条件。
本文将会围绕对流换热知识点进行总结,着重讨论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传热系数计算、传热器设计、流动形式以及一些应用等方面。
一、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流体的流动将热能传送到物体之间,并在传热过程中通过流体对物体表面的冷却来达到等温条件。
对流换热是通过流体对物体表面进行冲刷,从而带走物体表面的热量。
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可以用纽塔尔方程来描述,该方程为:Q = h*A*ΔT其中Q表示热交换量,h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传热温差。
传热系数h是对流换热的特性参数,它描述了在单位面积上对流换热所需要的热传导率。
当流体在物体表面上流动时,会形成一层相对静止的边界层,边界层中的流体速度较低,温度较高,因此会对物体表面带走较多的热量,进而提高传热系数h。
二、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系数是描述对流换热的特性参数,它有多种计算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两种。
理论计算方法一般包括:经验公式法、边界层理论法、流体力学法和数值模拟法。
而实验测定则通过对流体在传热器上的温度和流速进行测定,进而得到传热系数。
对于复杂的情况,常常需要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精确求解传热系数。
在一些工程问题中,传热系数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传热器的设计和使用效果。
三、传热器的设计传热器是用来加热或冷却流体的设备,它包括热交换管、冷凝器、蒸发器、换热管、加热器和冷却器等。
传热器的设计是通过传热系数的计算和流体的流动特性来确定的。
在传热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传热器的结构形式、材料选用、传热系数、流体流动参数等因素。
对流传热分析摘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掌握对流传热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边界层概念及其应用。
通过讨论运动方程、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为基础,结合量纲分析理论,解释对流传热的机理,探讨强制对流的机理,探讨强制对流传热、自然对流传热等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对流;传热;边界层靠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明显。
对流可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
自然对流往往自然发生,是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
强迫对流是由于外界的影响对流体搅拌而形成的。
1 对流传热概述对流换热指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在对流换热过程中,流体内部的导热与对流同时起作用。
研究对流换热的目的是揭示表面传热系数与影响对流换热过程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能定量计算不同形式对流换热问题的表面传热系数及对流换热量。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主要有,流动的起因:流体因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流动称为自然对流,而流体因外力作用所产生的流动称为受迫对流,通常其表面传热系数较高。
流动的状态:流体在壁面上流动存在着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流态的热物性主要指比热容、导热系数、密度、粘度等,它们因种类、温度、压力而变化。
流体的相变:冷凝和沸腾是两种最常见的相变换热。
换热表面几何因素: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及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着流体和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
2 边界层和平板壁面对流传热2.1边界层由于对流换热的热阻大小主要取决于紧靠壁面附近的流体流动状况,而该区域中速度和温度的变化最为剧烈。
因此,将固体壁面附近流体速度急剧变化的薄层称为流动边界层,而将温度急剧变化的薄层称为热边界层。
流动边界层的厚度δ通常规定为在壁面法线方向达到主流速度99%处的距离。
而热边界层的厚度δ为沿该方向达到主流过余温度99%处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