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115.02 KB
- 文档页数:12
高速铁路概论总结高速铁路概论总结一、概述高速铁路是指在特定的轨道上,采用特殊的技术和设备,以高速行驶为主要特点的铁路。
高速铁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也推动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历史高速铁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
1976年,日本首次开通时速250公里的新干线。
此后,欧洲和中国等国家也相继建设了自己的高速铁路系统。
三、技术1.轨道技术:采用宽轨距和混凝土枕木等技术。
2.动力系统:采用电力驱动系统,包括牵引变流器、牵引变压器等。
3.信号控制:采用ETCS(欧洲列车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
4.车辆设计:采用空气动力学设计、轻量化材料等技术。
四、优点1.速度快:时速可达300公里以上。
2.安全性好:采用多重安全保障措施。
3.环保节能:相比其他交通工具,高速铁路污染少、能耗低。
4.便捷舒适:高速铁路设有商务车、一等座、二等座等不同的舒适度等级,同时配备了餐车、卫生间等设施。
五、发展现状目前,全球高速铁路建设已经形成了以中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体系。
其中,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最为迅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运营国家。
六、问题与挑战1.投资巨大: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2.技术难题:高速铁路技术要求极高,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
3.安全问题:由于时速较快,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后果严重。
4.运营成本高:由于维护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长期盈利才能保证运行。
七、未来展望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改进,未来的高速铁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高速铁路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高速铁路概论教案》PPT课件第一章:高速铁路概述1.1 高速铁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高速铁路的优势和影响1.3 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点1.4 高速铁路在全球的分布和发展趋势第二章:高速铁路的构成与技术标准2.1 高速铁路的构成要素2.2 高速铁路的技术标准2.3 高速铁路的信号与通信系统2.4 高速铁路的轨道与车辆技术第三章:高速铁路的运营与管理3.1 高速铁路的运营模式3.2 高速铁路的调度管理3.3 高速铁路的安全管理3.4 高速铁路的服务质量管理第四章:高速铁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4.1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2 高速铁路对城市化的影响4.3 高速铁路对旅游产业的影响4.4 高速铁路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第五章:国内外高速铁路案例分析5.1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案例5.2 欧洲高速铁路发展案例5.3 亚洲其他国家高速铁路发展案例5.4 美洲高速铁路发展案例第六章:高速铁路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6.1 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发展6.2 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的挑战与机遇6.3 未来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趋势6.4 高速铁路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七章:高速铁路建设与投资融资7.1 高速铁路建设的规划与实施7.2 高速铁路建设的技术与管理挑战7.3 高速铁路建设的投资估算与融资模式7.4 高速铁路建设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第八章:高速铁路的安全与法规8.1 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8.2 高速铁路安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8.3 高速铁路法规与政策环境8.4 高速铁路事故应急预案与救援机制第九章:高速铁路与区域一体化9.1 高速铁路对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作用9.2 高速铁路与区域交通网络的融合9.3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9.4 高速铁路与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第十章:高速铁路的国际合作与竞争10.1 国际高速铁路合作的主要形式与机制10.2 高速铁路国际市场竞争格局10.3 跨国高速铁路项目案例分析10.4 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去”战略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高速铁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解析:理解高速铁路的概念以及其发展历程对于理解高速铁路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高速铁路概论第一章绪论.什么是高铁1.铁路运行速度等级划分2.高铁和动车有什么区别(运行轨道、车型).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1.第一次浪潮(1964--1990)2.第二次浪潮(1990至90年代中期)3.第三次浪潮(90年代中期至今)4.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史(1)中国高铁事业的开端(1978--1998)1978年10月26日1990年(2)中国高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2007)高铁的准备阶段:铁路的六次大提速(1997、1998、2000、2001、2004、2007)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2003年10月12日,秦沈(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开通运营(1999年8月16日开工建设)(3)大规模发展时期(2004—至今)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开工建设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开通运营(4)中国高铁进军国际市场经略周边---2009年中国规划的三大高铁战略:泛亚高铁、中亚高铁、欧亚高铁高铁“出海”任重道远三.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四纵四横—八纵八横)四.高铁的技术经济特点(为什么要建高速铁路)五.高速铁路的系统集成(本书逐一阐述的内容)1.基础设施2.动车组3.通信信号4.牵引供电5.运营调度6.旅客服务第二章高速铁路基础设施一.高速铁路的平面和纵断面平面技术标准: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超高、欠超高、过超高纵断面标准:坡度值、竖曲线二.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P28)1.高铁轨道结构类型:有砟轨道、无砟轨道2.高铁轨道结构组成:由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组成钢轨扣件轨枕:目前,世界高铁有砟轨道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P38)碎石道床道岔三.高速铁路路基1.组成: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路堤下部、地基2.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和压实标准:我国规定(P54)四.高速铁路桥隧结构1.我国高铁为何“大桥”为王2.高铁隧道列车空气动力效应及工程措施(P67)第三章高速铁路车站一.高速铁路车站的业务特点二.高速铁路车站的设计特点三.高速铁路车站的作业组织特点四.车站的分类和作用五.车站的技术设备:线路设备、客运服务设备、信号设备1.线路设备:站内正线、到发线、辅助线路2.客运服务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进出站通道、车站安全监控设备六.高速铁路枢纽(P89)高速枢纽内的设备:动车检修设备、综合检修设备综合交通枢纽(P97)第四章高速铁路牵引供电与车辆动力牵引供电系统1.牵引供电系统的功能2.牵引供电构成3.牵引供电方式:带负馈线、AT供电方式4.牵引变电所主要电器设备:主变压器---变压器的接线方式、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防雷设备接触网1.接触网的组成(P111):接触悬挂、支持与定位装置、补偿下锚装置、支柱与基础、辅助供电设施2.弓网受流质量的指标弓网动态接触压力接触导向抬升量离线3.自动过分相的方式三.综合SCADA系统1.构成:控制中心(CCR):功能(P118)远动终端(RTU)通信网络四.车辆动力装置牵引传动系统构成:受电弓、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第五章高速铁路车辆一.高速列车结构1.车体2.转向架3.车辆连接装置4.制动装置5.车辆内部设备6.牵引传动7.辅助供电二.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1.车体技术:流线外形车体的轻量化设计车体的密封技术高速列车降噪技术2.高速列车转向架3.高速列车的制动及其控制:制动距离的要求、舒适性的要求、可靠性要求4.高速列车牵引与控制系统5.高速列车车内空气环境控制系统6.高速列车网络控制(检测诊断系统)三.摆式列车摆式列车原理摆式列车分类四.我国高速列车介绍第八章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一.高速铁路客流分类及高速列车种类二.高速铁路运输计划1.高速列车的开行方案(开行内容和确定原则)2.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维修天窗特点)3.动车组运用计划(固定使用方案、不固定使用方案、半固定使用方案)4.乘务计划(轮乘制)三.高速铁路通过能力1.不同运输组织模式的特点换乘模式下线模式共线模式客货混跑模式2.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运输模式列车种类运行速度停站次数及时间运行图铺画方式站间距离天窗设置3.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四.高速铁路的调度指挥1.调度指挥的特点2.我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系统设计(P262)运输计划运行管理车辆管理供电管理客运服务综合维修第九章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一.客运服务的概念客运服务的质量及标准二.高速铁路站车服务1.站车服务的内容票务服务乘降服务候车服务信息服务人性化服务延伸服务2.高速铁路列车服务内容(P274)乘务人员列车广播信息显示婴儿护理和儿童活动区残障旅客专用设施车上餐饮报纸杂志车上电话可调节座椅三.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相关信息系统1.票务系统2.旅客服务系统3.高速铁路营销和策划系统4.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第十章高速铁路运用安全保障一.动车组的运用安全与维修1.车载诊断技术车载诊断技术:部件诊断;单节车辆诊断;列车诊断车载监测诊断装置:机器监测;带有传输功能的监测装置;带有运行控制的监测装置2.动车组的维修制度与维修方式。
高速铁路概论复习资料第一单元高速铁路基础1.高速铁路定义:既有线改造速度达到200km/h以上,新建线路速度达到250km/h以上的铁路称为高速铁路2.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3.高速铁路经济特征:营运速度高;全天候运行;安全性好;列车运行准点率高;环境污染小;能耗低;输送能力达;舒适性好第二单元高速铁路线路1.高速铁路线路特征:高平顺性、高稳定性2.主要参数:外轨超高、最小曲线半斤、缓和曲线、线间距3.技术参数:坡度值、竖曲线4.最大超高允许值:170mm5.过超高:实际超高值大于标准超高值欠超高:实际超高形成重力横向分力不足以平衡离心力的横向分力6.我国客运专线铁路采用的缓和曲线:三次抛物线型7.高速铁路路基组成:基床、路堤本体、地基8.动车组最小坡度长度不宜小于200m9.高速铁路桥梁特点:桥梁所占比例大;便于检修、维护;强调与环境协调;刚度大、整体性好;以中小跨度桥梁为主10.高速铁路轨道类型:有咋轨道、无咋轨道11.线间距越大,会车压力波越小第三单元高速铁路车站1.高速铁路车站特点:只办理客运作业,不办理货运作业;不办理行李和邮件作业;突出“安全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方便旅客”的宗旨;适应高效率快速的作业方式2.运输组织模式:纯客运专线、高速列车下既有线的兼容模式、客货混运模式(我国采用)3.越行站:办理正线各种旅客列车的通过作业;办理待避列车进出到发线、停战作业;一般不办理客运作业4.中间站:高速、跨线列车停站或不停站的通过;办理停战列车和越行列车进出到发线与旅客上下车;少量高速旅客列车夜间折返停留;办理停站列车的客运业务5.中间站分类:对应式中间站、岛式中间站第四单元高速动车组1.分类:动力集中型、动力分散型2.动车组组成:车体、转向架、制动装置、车端连接装置、车辆电气系统、车内设备、列车控制与监测网络系统3.动车组关键技术: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牵引变压器、主变流器、牵引电机4.动车组车体技术:流线外形;车体轻量化;密封技术;降噪技术5.动车组转向架结构最大特点:无摇枕技术6.CRH2型动车组:8编组,四动四拖7.动车组检修制度:事后检修、预防性检修、可靠性检修8.动车组检修方式:定时检修、视情检修、事后检修第五单元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1.组成:牵引变电所接触网2.接触网组成: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3.牵引供电方式:直接供电方式、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自耦变4.接触悬挂类型:复链型悬挂、弹性链型悬挂、简单链型悬挂5.接触网结构:之字型第六单元高速铁路信号系统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组成:车载设备、轨边设备2.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共5级0——4级3.CTCS3适用:300——350km/h4.高级可以兼容低级的系统。
大一高速铁路概论知识点高速铁路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快速、安全和便捷的特点,在人们的出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高速铁路的概论知识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将以问题回答的方式,详细介绍大一高速铁路概论知识点。
1. 高速铁路的定义和基本特点高速铁路是指设计时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250公里,并具有相应技术要求和设备的铁路运输方式。
其基本特点包括:- 快速:高速铁路的设计时速较快,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
- 安全:高速铁路采用了先进的安全措施,包括自动列车防护系统等,确保了乘客的安全。
- 环保:高速铁路相比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 舒适:高速铁路的车厢设施完善,乘坐舒适度高,提供便捷的乘车体验。
2. 高速铁路的历史与发展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蒸汽机车时代,但真正的高速铁路出现在20世纪末。
以下是高速铁路的发展里程碑:-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始运营,标志着高速铁路时代的开启。
- 1981年,法国的TGV(Train à Grande Vitesse,法国高速列车)开始运营,成为欧洲高速铁路的典范。
- 2004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沪线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铁时代的开始。
- 随后,全球范围内的高速铁路建设如日中“新干线”、韩国“KTX”等蓬勃发展。
3. 高速铁路的建设与技术高速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以下是高速铁路建设的一些关键技术和要素:- 选址和规划:高速铁路的选址需要考虑地质地形、环境因素等,规划合理的线路。
- 设计与建造:高速铁路的设计和建造需要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备,确保线路的质量和安全性。
- 供电系统:高速铁路依靠供电系统为列车提供动力,如架空电缆和接触网等。
- 信号与通信:高速铁路采用先进的信号和通信系统,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协调。
- 车辆与设备:高速铁路的车辆需要具备高速运行和乘客舒适度要求,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一、绪论+高速铁路线路高速铁路的定义:最高行驶速度在200km/h以上、旅行速度超过150km/h的铁路系统。
高速列车:以最高速度200km/h以上运行的列车。
它不但包括轮轨式列车,还应包括磁悬浮列车等。
高速铁路运营特征:概括为高速度、高舒适性、高安全性、节能环保和高密度。
要求高速线路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及一定的耐久性。
高速铁路的平纵断面设计的标准要以提高线路的平顺性为主。
高速铁路线路平面标准:包括超高(欠超高,过超高)、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
线路纵断面标准:包括最大坡度值和竖曲线等。
外轨超高:为了平衡离心力,使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垂直磨耗均等,旅客不因离心加速度而感到不适,将外轨抬高一定程度。
轨距加宽:为防止轮对被轨道楔住或挤翻钢轨,对于小半径曲线的轨距要适当加宽,以使机车车辆能顺利通过曲线,减少轮轨间的磨耗。
欠超高产生离心加速度从而影响旅客舒适度;欠超高、过超高都会使钢轨承受列车的偏压而内外轨磨耗不均。
限制欠超高、过超高以保证高速铁路线路所要求的高平顺性和高舒适度。
保证高速列车的旅客乘坐舒适度,因此取过超高允许值与欠超高允许值一致。
高、低速列车共线允许时欠、过超高之和的允许值[hq+hg]。
最小曲线半径与运输组织模式、速度目标值、旅客乘坐舒适度和列车运行平稳度等有关。
最大曲线半径标准关系到线路的铺设、养护、维修能否达到要求的精度。
缓和曲线:为了使列车安全、平顺地由直线运行到圆曲线(或由圆曲线运行到直线)而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一个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长度由车辆脱轨加速度、未被平衡横向离心加速度时变率和车体倾斜角速度确定,即主要是由超高时变率和欠超高时变率两项因素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
线路的最大坡度:应根据地形条件、动车组功率、运输组织模式、设计线的输送能力、牵引质量、工程数量和运营质量等,经过牵引计算验算并经技术经济比选分析后确定。
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允许的最大值,主要由保证运行列车不断钩这一安全条件确定,常规铁路相邻坡段的坡度差主要受货物列车制约。
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1‰时,应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连接。
高速铁路的基本组成:由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等部分组成。
高速铁路(分为有砟和无砟轨道)钢轨的作用:钢轨是轨道的主要结构之一,用于支承并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直接承受来自车轮和其他方面的力并传递给轨枕,同时为车轮的滚动提供阻力最小的表面。
钢轨的要求:(1)高稳定的轨道结构;(2)平顺的运行表面;(3)良好的轨道弹性;(4)可靠的轨道部件;(5)便利的养护与维修。
道床: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粒体道床(碎石道床)不仅要承受轨枕传递的各种力的作用,保持轨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要便于进行养护。
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轨道的线路设备,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基:是轨道的基础,也叫线路下部结构,承受轨道和机辆荷载。
高速铁路路基的特点:1、高速铁路路基的多层结构系统;2、严格控制路基变形;3、保证路基刚度的均匀性;4、在列车运行及自然条件下的稳定性。
高速铁路路基的结构:1、路基本体--直接铺设轨道结构并承受列车荷载的部分,有路堤、路堑等形式。
由路基顶面、路肩、基床、边坡、基底几部分构成。
由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路堤下部和地基组成。
2、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坡面防护、冲刷防护;挡土墙、抗滑桩等。
3、路基排水设施路基面形状及宽度: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有砟轨道路基两侧的路肩宽度,双线不应小于1.4m,单线不应小于1.5m。
路基面在无砟轨道正线曲线地段一般不加宽。
桥隧建筑物:是铁路跨越河流、山谷或穿过山岭及其他障碍的建筑物,是铁路线路的组成部分。
高速铁路桥梁的类型:高架桥、跨谷桥;跨河桥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1、桥梁所占比例大、高架长桥多2、以中小跨度为主3、刚度大、整体性好4、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5、重视改善结构耐久性,便于检查维修6、强调结构与环境的协调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影响因素:1)机车车辆方面:行车速度,车头和车尾形状,列车横断面,列车长度,列车外表面形状和粗糙度,车辆的密封性等。
(2)隧道方面:隧道净空断面面积,双线单洞还是单线双洞,隧道壁面的粗糙度,洞口及辅助结构物形式,竖井、斜井和横洞,道床类型等。
(3)其他方面,列车在隧道中的交会等。
习题1、简要概述高速铁路线路应具有那些特点?答: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及一定的耐久性。
2、高速铁路线路平/纵断面有那些重要的技术参数?答:线路平面主要技术参数:最大超高;欠(过)超高;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线型和长度;缓和曲线间的夹直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线间距;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竖曲线半径;最小坡段长度3、如何确定曲线地段的欠超高、过超高的允许值?2主要取决于列车在曲线上停车时的高平顺性,安全h=11.8V/稳定和旅客乘答:最大超高/R平坐的舒适度。
h与V关系密切,超高度的设置是否合适,很大的取决于平均速度选择是否平恰当,以及高平顺性和旅客舒适度。
4、确定路基顶面宽度时需要考虑那些因素?答:路基的宽度主要取决于线路间距,轨枕的长度,轨枕端部至道床肩部的距离,以及道床...边坡坡度和路肩宽度。
路基中心向两侧设置不小于4%0的横向排水坡,有砟道路两侧的路肩宽度双线不小于1.4m,单线不小于1.5m。
5、高速铁路曲线半径应考虑哪些要素?答:行车速度,地形条件,机车牵引种类,钢轨磨耗。
最重要的是速度。
6、设置高速铁路缓和曲线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课本:1.外轨超高递增坡度不致使内轮轮缘脱轨;2.外轮升高速度不致影响旅客的舒适;3.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的增长率不致影响旅客的舒适PPt:缓和曲线长度由车辆脱轨加速度,未被平衡横向离心加速度时变率和车体的倾斜角速度确定,即主要是由超高时变率和欠超高时变率两项因素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7、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有何特点?答:无砟轨道具有结构连续,平顺性和稳定性较好,后期维护工作小,维护费用低。
舒适性较好;使用寿命长;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列车高速运行没有道渣飞溅。
整体综合效益好等优点,但是弹性较有砟轨道差,初期投资建设费用高。
8、简述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答:(1)桥梁所占比例大,高驾长桥多;(2)以中小跨度为主;(3)刚度大,整体性好;(4)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限制纵向力作用下结构产生的位移,避免桥上无缝线路钢轨的受力出现过大的附加应力;(5)桥梁上部结构全采用混凝土材料强调结构与环境协调;(6)重视改善结构耐久性,便于检查维修。
9、建设高速铁路隧道主要考虑什么问题?1.净空有效面积;2.安全空间;3,,救援通道;4.工程技术作业空间;5.运营通讯;6..照明设备;7.防灾救援; 主要是列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二、高速铁路车站高速铁路车站的特点1.高速铁路车站的业务(功能)特点(1)车站作业单一,只办客运业务,不办货运业务。
(2)在运行途中高速车站不办理行包、邮政托运业务,列车停站时间短。
2. 高速铁路车站的设计特点(1)突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设计思想;(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方便旅客”的宗旨,提倡旅客流程立体化、进出站自由化和多样化的设计。
(2)做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
3. 高速铁路车站的作业组织特点(1)客运组织特点(2)行车组织特点。
高速铁路车站的类型按技术作业性质分,高速铁路车站可分为越行站、中间站、始发终到站及通过站(枢纽站)。
1.越行站越行站是为办理高等级本线高速旅客列车越行跨线的低等级高速旅客列车而设置的车站。
2.中间站是位于高速铁路线上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3.始发终到站始发(终到)站主要位于高速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及有大量客流出发和到达的大城市。
...4. 通过站(枢纽站)新建的通过兼始发、终到站办理以下作业。
高速铁路车站的分布1. 分布的依据高速铁路车站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城市的分布、高速铁路沿线人口密度、客运市场需求、站间距、运输组织模式等因素。
2. 我国客专车站分布的基本原则应最大限度满足沿线各城市的旅客出行需求和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满足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输需要;不仅要便于高速客运专线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而且要增强客运专线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的竞争力;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高速客运专线车站设置应充分合理利用既有车站,尽可能做到投入最少、效益最高并避免以后的废弃工程;应充分考虑便于客运专线与既有路网的连接,同时在与既有枢纽衔接的高速车站与既有车站有明确的作业分工;应考虑国家的政治需要和国防需求。
高速铁路车站的设计原则1. 功能性(1)注重流线组织,缩小换乘距离;(2)为旅客提供舒适的站内空间;(3)为旅客提供良好的站内服务。
2、系统性(1)与城市规划相协调(2)客站各组成部分形成统一整体(3)铁路客运站专业系统应事先整体最优3、先进性(1)前瞻性的规模、布局与标准(2)完善的公共安全技术(3)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4、文化性(1)体现地域特征及人文特征(2)体现时代特征(3)体现交通建筑特征5、经济型(1)合理把握客站规模及标准(2)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3)兼顾建设投入与维护成本高速铁路车站技术设备各站的技术设备主要包括:线路设备、客运服务设备、信号设备等。
1、线路设备站内正线;到发线;辅助线路(安全线,渡线,联络线,走行线,其他线路)2、客运服务设备1)旅客站房(售票、候车设施)2)旅客站台...3)雨棚4)进出站通道5)车站安全监控设备高速铁路枢纽以高速铁路车站为中心,在场站外部有动车检修基地、动车检修所、动车运用所、综合维修段(工区)及连接这些段所区的联络线、迂回线等相衔接,在车站内部实现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际铁路,地铁、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间的立体换乘,这类综合体称之为高速铁路枢纽。
高速铁路枢纽内的设备1、高速铁路车站2、动车检修设备(1)动车检修基地(动车段)(2)动车检修所(3)动车运用所高速列车检修基地承担高速动车组除厂修以外的全部修程,规模大、占地多,又称高速动车段。
动车检修所设在有较多始发(终到)高速列车的枢纽站。
动车运用所,设在有少量始发(终到)高速列车的重要车站,如京沪高速线的蚌埠站,只作高速动车组存车之用。
3、综合检修设备综合检测中心;综合维修段;维修工区;大型养路机械段4、其他设备联络线;迂回线高速线引入既有客站的方式按其引入线的平、纵断面不同,有平面引入、高架引入、地下引入三种方式;按其引入客运站类别不同,有引入既有站(合设方案)和引入新建站(分设方案)的两种方式;现按其引入枢纽内的走向和既有线的关系不同分为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叙述。
1.并行引入方式2.并线引入方式3.分线引入方式习题:1、高速铁路车站在业务上又什么特点?为什么?答:特点:不办理货运业务,只办理客运业务,且不办理行包、邮政托运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