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概论(1)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29
移动通信课后题.2012-2013学年09级《移动通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章概论1、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少有⼀⽅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预定的位置上)进⾏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者⾏⼈)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线电台或有线⽤户)之间的通信。
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线电波进⾏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扰环境中运⾏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的频谱资源⾮常有限,⽽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络结构多种多样,⽹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
2、单⼯通信与双⼯通信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答】所谓单⼯通信,是指通信双⽅电台交替地进⾏收信和发信。
此⼯作⽅式设备简单,功耗⼩,但操作不便,通话时易产⽣断断续续的现象。
它⼀般应⽤于⽤户少的专⽤调度系统。
所谓双⼯通信,是指通信双⽅可同时进⾏传输消息的⼯作⽅式,有时亦称全双⼯通信。
这种⽅式操作⽅便,但电能消耗⼤。
模拟或数字式的蜂窝电话系统都采⽤双⼯制。
第⼆章调制解调1、移动通信中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是什么?(请总结3G ,LTE 等⾼速数据传输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答】已调信号的频谱窄和带外衰减快(即所占频带窄,或者说频谱利⽤率⾼);易于采⽤相⼲或⾮相⼲解调;抗噪声和抗⼲扰的能⼒强;以及适宜在衰落信道中传输。
已调信号所占的带宽要窄:频谱主瓣窄;已调信号频谱副瓣的幅度要低,辐射到相邻频道的功率就⼩;经调制解调后的输出信噪⽐(S/N )较⼤或误码率较低。
1、所有的技术必须在规定频带内提供⾼的传输效率2、要使信号深衰落引起的误差数降⾄最⼩3、应使⽤⾼效率的放⼤器4、在衰落条件下获得所需要的误码率2、已调信号的带宽是如何定义的?FM 信号的带宽如何计算?【答】已调信号的带宽是指已调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1章概论1.(了解)4G网络应该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心网。
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连则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网络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网络。
2.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
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3.移动通信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
(以下为了解)1)互调干扰。
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
2)邻道干扰。
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
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4.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成: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多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无线信道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
大尺度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上信号强度的变化。
小尺度衰落模型用于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3.在自由空间中,设发射点处地发射功率为P t,以球面波辐射;设接收的功率为P r,则P r=(A r/4πd2)P t G t式中,A r=λ2G r/4π,λ为工作波长,G t、G r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d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移动通信概论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宛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世界各地的人们紧密相连。
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到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模式。
移动通信,简单来说,就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它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保持联系。
早期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基于模拟信号,像我们熟悉的“大哥大”,那时候的手机体积庞大、功能单一,只能进行简单的语音通话。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信号技术逐渐取代了模拟信号,移动通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的出现是移动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G 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不仅提高了语音通话的质量,还引入了短信功能。
这一小小的创新,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记得当时,每逢节日,亲朋好友之间的祝福短信总是络绎不绝,那些简短而温馨的文字,传递着深深的情谊。
然而,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远不止于此。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3G 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使得手机上网成为可能。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观看视频,移动互联网的大门就此敞开。
这一时期,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各种应用程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社交软件让我们与朋友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线购物让消费变得更加便捷,移动支付则改变了我们的支付方式。
紧接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将移动通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4G 网络的速度大幅提升,能够支持高清视频的流畅播放、在线游戏的实时对战等。
这使得移动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比如,在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让工作和学习不受空间的限制。
而且,4G 网络的普及也催生了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的繁荣。
无论是分享生活点滴,还是展示才艺,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成为创作者,与全世界的观众分享自己的精彩瞬间。
2012-2013学年09级《移动通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概论1、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者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答】所谓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此工作方式设备简单,功耗小,但操作不便,通话时易产生断断续续的现象。
它一般应用于用户少的专用调度系统。
所谓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有时亦称全双工通信。
这种方式操作方便,但电能消耗大。
模拟或数字式的蜂窝电话系统都采用双工制。
第二章 调制解调1、移动通信中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是什么(请总结3G ,LTE 等高速数据传输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答】已调信号的频谱窄和带外衰减快(即所占频带窄,或者说频谱利用率高);易于采用相干或非相干解调;抗噪声和抗干扰的能力强;以及适宜在衰落信道中传输。
已调信号所占的带宽要窄:频谱主瓣窄;已调信号频谱副瓣的幅度要低,辐射到相邻频道的功率就小;经调制解调后的输出信噪比(S/N )较大或误码率较低。
1、所有的技术必须在规定频带内提供高的传输效率2、要使信号深衰落引起的误差数降至最小3、应使用高效率的放大器4、在衰落条件下获得所需要的误码率2、已调信号的带宽是如何定义的FM 信号的带宽如何计算【答】已调信号的带宽是指已调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2010级《移动通信技术》复习提纲第1章概论1. 什么叫移动通信?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通信就叫做移动通信。
2. 移动通信有哪些主要特点?1.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5.移动通信包括哪些基本技术? 各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调制技术: 把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的技术。
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或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二者结合),来总结和建立有普遍性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可以估算一些传播环境中的传播损耗和其它有关的传播参数多址方式:提高信道的容量。
抗干扰措施:除存在大量的环境噪声和干扰外,还存在大量电台产生的干扰,如邻道干扰、共道干扰和互调干扰等。
利用抗干扰技术可以减少这些干扰噪声。
组网技术:研究网络结构、网络接口、网络的控制与管理。
第2章移动信道1. 什么是信道?根据信道特性参数随外界各种因数的影响而变化的快慢,信道由可分为哪两种类型,移动通信信道属于哪种类型?移动通信信道有哪些基本特征? 简述移动通信信道存在的3类损耗和4种效应。
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信道可以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
移动信道属于随参信道特点:①带宽有限;②干扰和噪声影响大;③存在着多径衰落。
1)路径传播损耗:一般称为衰耗,是指电波在空间传播所产生的损耗,它反映出传播在宏观大范围(千米量级)的空间距离上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2)慢衰落损耗:它主要是指电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建筑物等的阻挡所产生的阴影效应而导致的损耗,它反映出在中等范围(数百波长量级)的空间距离上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起伏变化的3)快衰落损耗:它是反映微观小范围(数十波长量级)的空间距离上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移动通信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概论移动通信的特点包括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以及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按信号形式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移动通信的传输方式分为单向传输(广播式)和双向方式(应答式),而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和半双工。
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一般使用一对频道,可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或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TDD)。
半双工通信是指移动台采用类似单工的“按讲”方式,即按下按讲开关,发射机才工作,而接收机总是工作的。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包括频谱利用率高、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以及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移动通信基本上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话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分组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
蜂窝式组网的目的是解决常规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匮乏、容量小、服务质量差、频谱利用率低等问题。
蜂窝式组网将一个移动通信服务区划分成许多以正六边形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称为蜂窝小区。
1、频率复用:将相邻的小区划分成区群(Cluster),并将可用的无线频道分成若干个频率组,每个区群内的小区使用不同的频率组,而同一频率组可以在其他区群的小区中再次使用,这就是频率再用。
2、频率再用距离与区群中的小区数有关,小区数越少,频率再用距离越短,相邻区群中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之间的同道干扰越强。
3、越区切换是XXX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相邻小区时,必须将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接续链路从离开的小区转换到进入的小区的过程。